電影《等郎妹》,再現客家人畸形婚俗

2020-09-09 華姐影視hj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等郎妹」是我國解放前客家人一種畸形的婚俗。貧困家庭年幼女孩,嫁到沒有男孩的家中,等待婆婆為自己生下一個丈夫。這種婚俗,一直延續到解放後七十年代。


電影《等郎妹》2007年12月28日國內上映。導演鄭華,主要演員:袁志博、褚栓忠、董娉等。豆瓣評分7.9。


這部電影拍攝只用了12天,耗資僅100多萬元的數字電影,在國內外電影節上備受好評,多次獲獎。



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客家山區。客家女潤月幼年喪母,八歲那年,潤月便被無力撫養她的父親送到王家做等郎妹。


《等郎妹》故事情節如下: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潤月來王家第一天晚上,睡不著覺,就偷偷溜了出來,但是一個小孩子是搬不動門栓的,潤月就坐在地上哭。


王家阿母桃花,把她領了回去,告訴她你現在已經是王家的人了,往娘家跑是犯忌的,記住往後再做錯了事,就要跪搓衣板。


桃花也是個等郎妹,丈夫好不容易長大了,卻死在了南洋。幸運的是,她肚子裡還有一個遺腹子。


如今只希望生下男孩,長大後和潤月延續王家香火。


潤月流下眼淚,知道再也不可能回家了。只能認命留下來。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還有比他可憐的等郎妹,隔壁的阿菊比潤月小一歲,已經來了五年了,可婆婆連著生了三個女兒,就是沒有兒子,婆婆就把氣撒在了阿菊身上,經常打罵她,阿菊好可憐。


潤月拉著阿菊跑到仙人樹下,祈禱盼望兩個阿母都生下男孩。


桃花真生了一個男孩,取名叫思煥,潤月有丈夫了。


潤月不讓思煥受苦受累,自己幹完活才去接他回家。


思煥慢慢長大,意識到男女有別,不肯讓閏月幫他洗澡,脫褲子。這時屋外傳來桃花的聲音,潤月是你媳婦。


思煥已經長成少年模樣,潤月照常接送他上下學。也就有了小丈夫的稱號。阿菊也有了丈夫。


桃花的身體越來越差,一塊地半天也耕不完,反而累得滿頭大汗,無奈只能請人幫工。


春生上門應聘。潤月與春生是青梅竹馬。兩人多年未見。


潤月嫁到王家以後,春生便去參加北伐戰爭,不料耳朵被炸傷 ,這才可以回來。


春生來幹活,不要工錢。潤月心情複雜,總是背地偷看春生。還要保住一條底線,兩人之間瀰漫著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


時間長了,總有人說三道四。桃花就辭退了春生。


桃花想,煮熟的鴨子不能飛呀,就讓潤月和思煥圓房。


可是思煥接受了新式教育,一直拿潤月當姐姐,不肯圓房。


潤月十分沮喪。一夜沒睡。


第二天早上,思煥關上門和潤月說了實話。他決定去南洋,船票已經買好。一來可以賺錢養家,二來躲避抓壯丁。


潤月哪裡肯讓他走,又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回,丈夫是自己一手帶大的,萬般不舍。


他剪下丈夫一撮頭髮,又把做好的蜜糕送給他,希望彼此都有個紀念。


思煥拜過祖宗消失在夜色裡。


桃花知道兒子踏上丈夫的老路,哭得天昏地暗。從那天起,她便天天守在渡口,等南洋來的消息。


終於有一天,老船工告訴桃花,她兒子思煥在船上得了重病,到岸以後,就直接把他扔到了死人堆裡。


桃花從此一病不起,家裡債臺高築。潤月請春生過來幫忙,桃花十分感激。


為了生活,潤月去江西做買賣,不料半途遇到危險,又是春生救了她。


春生所做一切都感動了桃花,同意兩人結婚。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誰知結婚當天,又節外生枝。南洋傳來思煥的消息。只因生活拮据,買不起船票,回不了家,勸潤月改嫁。


潤月悲喜交加 ,最終還是取下有象徵意義的髮簪,選擇了等待。


幾十年時間過了,潤月成了兩鬢如霜的老人。客家人的圍屋成了歷史遺蹟,迎來一批又一批遊客參觀。可這一切都與她無關。她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等待那個一去不回的人。


影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這是一部個人的血淚史啊!潤月為了畸形的婚俗理念,選擇放棄了更美好的生活。潤月的堅守,並不值得稱讚,感到心酸。


這部電影,真實地抨擊了泯滅人性的婚俗,強烈為畸形婚俗犧牲的女性鳴不平。

相關焦點

  • 電影《等郎妹》,再現客家人畸形婚俗
    「等郎妹」是我國解放前客家人一種畸形的婚俗。貧困家庭年幼女孩,嫁到沒有男孩的家中,等待婆婆為自己生下一個丈夫。這種婚俗,一直延續到解放後七十年代。電影《等郎妹》2007年12月28日國內上映。導演鄭華,主要演員:袁志博、褚栓忠、董娉等。豆瓣評分7.9。這部電影拍攝只用了12天,耗資僅100多萬元的數字電影,在國內外電影節上備受好評,多次獲獎。
  • 有一種畸形的婚姻形式叫童養媳,比童養媳更畸形的是等郎妹
    有一種畸形的婚姻形式叫童養媳,比童養媳更畸形的是等郎妹。2007年的一部影片《等郎妹》,很好地展現了上世紀初的女性的悲催的生活形式。該片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客家女潤月幼年喪母,被無力撫養她的父親送到王家做等郎妹的故事。
  • 《等郎妹》:10歲的潤月被嫁到王家,等著婆婆給自己生一個丈夫
    在20世紀30年代的客家山區,有一種婚俗叫「等郎妹」,就是讓貧 困家庭的幼女嫁到沒有男孩的家中,等著婆婆為自己生一個丈夫,潤月就是一個「等郎妹」。婆婆桃花也是等郎妹,五歲那年嫁到王家,她好不容易等到丈夫長大,結果他卻命 喪南洋,只給桃花留下一個遺 腹子。根據習俗,如果桃花生下來的是男孩,就是潤月的老公。如果不是男孩,潤月就只能與公雞拜 堂成親,守一輩子寡。
  • 畸形的婚姻風俗《等郎妹》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客家山區,潤月八歲那年便被無力撫養她的父親送到王家做等郎妹。玩伴春生默默地看著坐在竹筏上的潤月,隨波而去,消失在遠方。夜晚潤月哭著要回家,婆婆桃花告訴她,進了王家的門,就是王家的人,外出是要犯忌諱的。婆婆雖然嚴肅,但對潤月還是心疼的。
  • 《等郎妹》等來了什麼?撕裂畸形風俗婚姻下,女性的悲慘
    袁志博主演的電影《等郎妹》在2007年12月28日上演後,一石激起千層浪,反響非常大;影片中浸豬籠的背後是等郎妹們孤獨寂寞的悲慘。《等郎妹》中客家的「等郎妹」這個特殊群體和童養媳一樣,在歷史河流中被泥沙挾裹著淹沒,給後人留下深深地震撼,她們在封建枷鎖的桎梏中失去自我和生命,用數豆子打發寂寞的時光和等待的一生。
  • 《等郎妹》比童養媳更殘酷的畸形婚戀,丈夫不出生,就要和雞拜堂
    但在現實中,卻常有「十八嬌娘,三歲郎」的情形,丈夫還未長大,女人卻已老去,這是一種比童養媳更加殘酷的畸形婚戀習俗,叫做「等郎妹」。封建年代,客家當地貧苦人家娶不到媳婦,於是他們乾脆在兒子還未出世時,就領回一女娃,待兒子出世長大後再成親。生了女娃的父母,也樂得把她們送出去,只是可憐了這一群「等郎妹」既當媽,又當妻,一輩子等得花開葉又黃,更可悲的,是很多人終其一生,都等不來自己的郎。
  • 客家人傳統婚俗知多少:「六禮儀式」你能答對幾題?
    樸實無華的客家人作為南方古代漢族移民群體,在生活文化上,向來都是融合的,在婚俗方面的 「六禮儀式」更是向世人展示了一個客家民族獨特的追求幸福的過程,快速現代化的當今,回味傳統婚俗,更像是在細細品味客家人本有的文化,更富記憶。客家傳統婚俗裡的「結婚六禮」,你可曾記得?1、說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其實在客家人眼子裡非常平常的事情,所以上一輩人普遍結婚較早。
  • 年幼的女孩嫁到無子家中,目的是等婆婆給自己生一個丈夫—等郎妹
    在她8歲的時候,潤月的爸爸沒有錢,養不起潤月了,就把她送到了王家做等郎妹。潤月哭著喊著要跟爸爸回家,但沒辦法,爸爸哭著離去。「等郎妹」是客家地區的一種畸形婚俗習慣。年幼的女孩被送到沒有兒子的家中,等待著婆婆給自己生一個丈夫,「等郎」就是這個意思。8歲的潤月剛到王家的時候,經常睡不好,做噩夢。潤月背著包袱往外跑,因為年紀太小,打不開大門。
  • 8歲嫁人,快10歲婆婆才給她生了丈夫,客家人特殊的《等郎妹》
    這些小姑娘本質上和「童養媳」差不多,但這條路走得會更悲慘一些,她們俗稱「等郎妹」。8歲的小月就是這其中的一員。小月在8歲時,因家中貧困,父親不得已把她送給了別人做「等郎妹」。小月的婆婆叫阿花。阿花剛剛懷上孩子,丈夫在去南洋打工時,出現意外死了,留下她和肚子裡未成形的孩子。阿花看出小月的不願意,她向小月講述了自己的過去。
  • 閩西客家婚俗:新娘入門跨雞而過稱"攔門雞"(圖)
    在數百年的輾轉和傳承中,這種因應時代而題寫祝福詩詞、對聯的傳統,已成為客家人歷久彌新的婚俗文化之一。  連日來,海南日報記者通過採訪多位客家人,試圖還原其婚俗的演進軌跡。  裝飾:女子出嫁前「檢面」  沿著綠樹婆娑的村道,我們來到儋州市那大鎮茶山村張海森家。
  • 8歲的潤月嫁人了,但是她的丈夫還在婆婆肚子裡沒出生《等郎妹》
    或許同樣是等郎妹的原因,桃花只是嘴上呵斥,並沒有做出什麼實際上的處罰。桃花其實也是一名苦命人,從小同樣被家裡人賣到丈夫家當等郎妹,丈夫終於長大成人了,可惜卻因為出南洋讀書而客死異鄉,幸好肚裡還留有種,如果生下來的是個男丁,那麼便可以和潤月延續血脈。大概覺得自己的命運就該如此,潤月便死了逃跑的心。平日裡服侍婆婆燒菜做飯,承擔一切家務瑣事,桃花對她的表現讚不絕口。
  • 廣西梧州的獨特婚俗,女子出嫁穿黑衣,喜事當喪事辦
    自從廣西新聞爆出了個柳州發生低俗婚鬧的新聞後,引起了許多廣西網友的討論,不僅表達對低俗婚鬧憤怒和拒絕的立場,(條友嚴重懷疑這是GZ和HN人)也開始紛紛的關注自己家鄉的傳統婚俗起來。有一位叫做愰塘鏡的梧州網友說自己的家鄉婚俗是新娘出嫁如小喪,小喪就是小型的喪事,就是把婚事當做喪事來辦。他說到「梧州風俗婚鬧是用打銅鑼通知左右鄰舍我要結婚了,沒那種無聊的婚鬧,要麼就是喪婚,所謂喪婚是指嫁出去的女孩如同家裡死了人,新娘新郎都要穿深色衣服迎駕,同輩份的要避開新人上門。
  • 雲南石林:60對新人伉儷集體體驗彝族婚俗 千畝花海見證浪漫愛情
    9月30日,60對新人伉儷在雲南石林景區千畝花海中坐牛車娶親,體驗彝族婚俗 (人民網 李發興 攝)       9月30日,60對新人伉儷在雲南乃古石林千畝花海中體驗彝族婚俗,隨著畢摩的指令,60對新人伉儷坐牛車娶親、跨五穀、拜天地,真實再現和體驗了彝族的傳統婚禮,場面溫馨感人。
  • 【我的少女時代】遊臺灣:你不知道的新竹故事:跟著客家人來一趟深度之旅!
    小提示:點擊上方↑↑↑藍色小字可立即關注臺灣電影發布的訊息
  • 86歲「等郎妹」目不識丁,常說的一句話,成就四代人的幸福
    86歲的劉奶奶是方圓幾裡地之內唯一的一位「等郎妹」。雖然她從來沒有上過學,可目不識丁的她卻因為嘴上常說的一句話,成就了四代人的幸福生活,值得我們每個人借鑑。
  • 鳳冠霞帔、長袍馬褂、花轎鸞駕,孝義最具傳統的婚俗—賈家莊婚俗
    參加孝義婚禮的朋友,看著隆重而有序的婚禮議程,感受了孝義獨特的婚俗。可以說,孝義最具傳統的婚俗是賈家莊婚俗。孝義賈家莊婚俗產生於宋元時期,發展定型於明清時期,具有古樸而豐富的內容。它以古代婚嫁六禮為基礎,結合當地文化與風俗的特點,演繹、細化並傳承為更為喜慶熱烈的婚嫁禮儀程序,為黃河流域的婚俗文化增添了色彩,是我國婚俗文化多樣化的見證。在長期發展過程中,賈家莊婚俗與當地的民間音樂、歌舞、文學藝術、手工技藝以及社會信仰、倫理道德觀念融為一體,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婚俗活動內容喜慶豐富,全程共有34項。
  • 花木蘭是客家人?電影《花木蘭》裡的土樓場景是比較合理的
    下面就說說土樓放入電影情節裡是否合理,有感而發,歡迎交流指點!  電影開頭一出現土樓就有不少人直呼:"太扯!"這花木蘭是客家人?這玩笑開大了吧?花木蘭明明是中原人啊!事實上,是批評者有些武斷了,沒搞明白"客家人"的來龍去脈,生活在北方中原地帶的人怎麼能稱為「客家人」呢?
  • 花木蘭是客家人?電影《花木蘭》裡的土樓場景是比較合理的
    下面就說說土樓放入電影情節裡是否合理,有感而發,歡迎交流指點!電影開頭一出現土樓就有不少人直呼:&34;這花木蘭是客家人?這玩笑開大了吧?花木蘭明明是中原人啊!事實上,是批評者有些武斷了,沒搞明白&34;的來龍去脈,生活在北方中原地帶的人怎麼能稱為「客家人」呢?
  • 這部電影演繹客家人純愛童話
    由臺灣人氣偶像陳楚河、內地影星賈青領銜主演,香港知名老戲骨午馬先生加盟,網紅鼻祖芙蓉姐姐精彩客串的愛情電影《月光戀》已上線。影片主要講述了以客家文化為紐帶的兩段純真動人的愛情童話。影片交替展示海峽兩岸兩代客家人不同的感情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