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貴金屬交易在國內悄然興起,即通過買漲買跌、判斷後市的走勢來賺錢,同炒股類似,手段還更加靈活,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部分人賺錢心切的心理,精心布置陷阱實施騙局。
家住渝中區的朱發達(化名)聽信炒貴金屬的收益可達50%,甚至100%,心動了。為了大賺一筆,他先後和北京、浙江、湖南、四川的4家貴金屬交易平臺籤訂協議書,開設帳戶進行交易,先後投次資480餘萬元,做起了「千萬富翁」的美夢。
夢醒後,他卻發現自己一分錢沒賺到,反而虧了 480餘萬元。發現被騙後,他接下來的一波「神操作」,竟然追回200多萬。他是如何做到的?
緣起:一個「陌生女人」的來電 1年虧了178餘萬元
朱發達,47歲,是一名做照像機的小老闆。
2014年4月,朱發達接到一個陌生女人的來電。對方聲稱自己是浙江滙豐貴金屬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滙豐交易所」)的女業務員,姓莫。電話裡,莫某稱有一種新型的投資方式是貴金屬交易,可像買賣股票一樣簡單,收益可達50%,甚至100%。
「我了解到貴金屬主要指金、銀和鉑族金屬(釕、銠、鈀、鋨、銥、鉑)等8種金屬元素,通過交易所買漲買跌。」朱發達說道,於是他加了業務員QQ,以及投資QQ 群。業務員還讓他上網了解情況。在網上,他看到浙江滙豐交易所的網絡平臺,網頁宣傳上將貴金屬投資描繪的天花亂墜,「高端」的投資方式,「美妙」的投資前景,他心動了。
2014年5月5日,朱發達和浙江上鵬貴金屬經營有限公司籤定《交易協議書》,在浙江滙豐交易所投資貴金屬。「浙江上鵬貴金屬經營有限公司是代理商,交易在浙江滙豐交易所。」
籤定協議書後,朱發達拿到了浙江滙豐交易所用戶名,交易帳號。
「交易前打保證金,也稱『入金』。」朱發達說,他通過網上銀行將保證金匯到了浙江滙豐交易所指定帳號,然後每天在浙江滙豐交易所進行買漲買跌。
投資後,朱發達發現自己投資的浙江滙豐交易所貴金屬交易都是小股漲幅,每次漲幅雖然在0.03%到0.11%,但他帳號顯示他還是賺了不少。
從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他先後投資了178萬元。到了2015年6月,浙江滙豐交易所平臺無法登錄,QQ群被解散,他才發現自己上當了。
沉迷:為了挽回損失,相信莫某又虧了300餘萬元
被騙後,朱發達卻始終相信炒貴金屬能賺錢,為了挽回損失,他居然又聽信了莫某的話,從2015年到2017年兩年時間內,朱發達在三個城市炒貴金屬,先在北京中色金銀交易中心投資75萬元,又在湖南華夏商品交易中心投資22萬元,成都穆天商貿有限公司投資213萬元。
「成都穆天商貿有限公司後來又改名四川興蜀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其實兩家公司是一家公司。」朱發達說,他投資成都穆天商貿的時間是2015年8月到2016年2月,因交易所平臺無法登錄,他才發現又上當受騙。
2016年3月,他從重慶趕到成都穆天商貿的註冊地成都市金堂縣,找到了成都穆天商貿。發現成都穆天商貿聲稱交易的商品,包括興蜀柏油、興蜀天然氣、興蜀銀精礦、興蜀再生銅、興蜀再生鋁、芳烴等,根本就沒有真實的貨物,沒有真正的倉儲,物流,沒有買賣交割單,完全就是虛擬交易。
到此時,朱發達先後投資了480餘萬元炒貴金屬,全部血本無歸。所謂的炒貴金屬能賺大錢,其實就是用480萬元錢做了一場「千萬富翁」的白日夢。
夢醒:一波神操作,他竟要回210餘萬元
「千萬富翁」夢醒後,周圍所有人都拉黑了朱發達,只有女業務員莫某對他「不離不棄」。朱發達告訴莫某,他必須要回來錢,才能正常做生意,以後才能繼續投資炒貴金屬或者其他投資。
「我還給莫說,如果不退錢,我就要報警說她和交易中心一起來詐騙我。」朱發達告訴記者,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一直被她騙了3年,在她手裡投資了480萬元,她也得到很多提成,居然在2017年7月,主動退了我30萬元錢,說是她的業務提成。
以同樣的理由,湖南華夏商品交易中心也退了20萬給朱發達。
「成都穆天商貿有限公司一直不願意退錢,我到當地公安機關報警,當時沒有立案,但民警將負責人電話給我,讓我自己先協調。」朱發達說。
「我聯繫老闆後,聽說我投資了213萬,因沒有錢在家做生意,就沒有辦法投資,開始表示願意退一部分。」他說,談了幾次,成都穆天商貿始終不願意退錢,他在重慶報警,警方立案後與對方聯繫。2016年6月,成都穆天商貿負責人到重慶,退了150萬元給自己。後來他再聯繫對方時,發現成都穆天商貿有限公司改名為四川興蜀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同時負責人也換了,剩下的60萬元,現在還沒有追回來。
現在,他正在追北京中色金銀交易中心投資的75萬元錢和浙江滙豐交易所178萬元。
2017年10月,朱發達向重慶渝中區警方報案,警方以浙江上鵬貴金屬經營有限公司詐騙案立案偵查。
「浙江上鵬貴金屬經營有限公司的另一個代理商上海匯領投資諮詢有限公司知道我已報警,而且警方已聯繫了上海匯領投資諮詢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某。」朱發達說,2019年年底,陳某來重慶和他協商退錢一事,陳某承諾公司退20萬,浙江滙豐交易所退80萬元,我被騙了178萬元,肯定不同意退還100萬元,最後沒有談攏,又因疫情,陳某現在電話無法接通,退錢的事變得遙遙無期。
縱深:貴金屬交易成理財詐騙高發區
近年來,我國多地連續發生貴金屬欺詐投資、非法期貨案件,涉案金額頻創新高。
記者調查發現,標榜「躺著賺錢」的個人貴金屬投資,正成為理財欺詐的高發區。如四川興蜀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被多名投資者投訴,包括虛構資金第三方存管、虛構現貨交易事實、虛假交易軟體、隱瞞事實虛假宣傳、虛擬交易客戶。
成都天府新區公開電話辦公室在回復投資者稱,興蜀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有限公司不具備從事期貨以及大宗商品標準化合約交易的資質。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相關部門已將收集到的興蜀公司涉嫌違規交易期貨的相關材料報請四川省證券監督管理局進行非法期貨交易的認定。如四川省證券監督管理局認定興蜀公司非法期貨交易,天府新區相關職能部門將依法對興蜀公司進行處理。
據辦案民警介紹,貴金屬交易平臺的伎倆並不高明,卻很有欺騙性。不法分子利用部分人賺錢心切的心理,在網上虛設「貴金屬交易中心、貴金屬有限公司」等平臺,吸引投資者投資,運行之初,平臺所有數據同國際指數同步,給投資者一個「正規」的假象,並承諾高額回報或誘人的條件,誘騙事主大量投資。
實際情況卻是,這些交易中心根本不與市場掛鈎,是一個獨立的數據平臺,數據可以進行人為操縱,才開始平臺參照國際指數,披上正規外衣,等投資者達到一定規模,平臺創建者就可以修改數據,讓投資者瞬間血本無歸。
這些手法一是肆意採取高槓桿,「一塊錢能炒百元金」帶來高風險。炒金「黑平臺」普遍宣稱,普通消費者投入極少量本金,就能通過拆借,用更多錢「借錢炒金」從事黃金理財。二是採取高息「回購」,以保本保息誘惑消費者。
提醒:上海黃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可開展黃金交易
2011年,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委下發的通知已明確,上海黃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是經國務院批准或同意的開展黃金交易的交易所,任何地方、機構或個人均不得另設立黃金交易所(交易中心)。
根據國務院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範金融風險的決定,我國境內從事黃金等金融產品交易的交易場所,必須經國務院相關金融管理部門批准設立。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鄭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