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貴金屬被騙480餘萬元 一波神操作 他竟要回200餘萬元 怎麼做到的?

2020-12-24 上遊新聞

近年來,貴金屬交易在國內悄然興起,即通過買漲買跌、判斷後市的走勢來賺錢,同炒股類似,手段還更加靈活,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部分人賺錢心切的心理,精心布置陷阱實施騙局。

家住渝中區的朱發達(化名)聽信炒貴金屬的收益可達50%,甚至100%,心動了。為了大賺一筆,他先後和北京、浙江、湖南、四川的4家貴金屬交易平臺籤訂協議書,開設帳戶進行交易,先後投次資480餘萬元,做起了「千萬富翁」的美夢。

夢醒後,他卻發現自己一分錢沒賺到,反而虧了 480餘萬元。發現被騙後,他接下來的一波「神操作」,竟然追回200多萬。他是如何做到的?

緣起:一個「陌生女人」的來電 1年虧了178餘萬元

朱發達,47歲,是一名做照像機的小老闆。

2014年4月,朱發達接到一個陌生女人的來電。對方聲稱自己是浙江滙豐貴金屬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滙豐交易所」)的女業務員,姓莫。電話裡,莫某稱有一種新型的投資方式是貴金屬交易,可像買賣股票一樣簡單,收益可達50%,甚至100%。

「我了解到貴金屬主要指金、銀和鉑族金屬(釕、銠、鈀、鋨、銥、鉑)等8種金屬元素,通過交易所買漲買跌。」朱發達說道,於是他加了業務員QQ,以及投資QQ 群。業務員還讓他上網了解情況。在網上,他看到浙江滙豐交易所的網絡平臺,網頁宣傳上將貴金屬投資描繪的天花亂墜,「高端」的投資方式,「美妙」的投資前景,他心動了。

2014年5月5日,朱發達和浙江上鵬貴金屬經營有限公司籤定《交易協議書》,在浙江滙豐交易所投資貴金屬。「浙江上鵬貴金屬經營有限公司是代理商,交易在浙江滙豐交易所。」

籤定協議書後,朱發達拿到了浙江滙豐交易所用戶名,交易帳號。

「交易前打保證金,也稱『入金』。」朱發達說,他通過網上銀行將保證金匯到了浙江滙豐交易所指定帳號,然後每天在浙江滙豐交易所進行買漲買跌。

投資後,朱發達發現自己投資的浙江滙豐交易所貴金屬交易都是小股漲幅,每次漲幅雖然在0.03%到0.11%,但他帳號顯示他還是賺了不少。

從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他先後投資了178萬元。到了2015年6月,浙江滙豐交易所平臺無法登錄,QQ群被解散,他才發現自己上當了。

沉迷:為了挽回損失,相信莫某又虧了300餘萬元

被騙後,朱發達卻始終相信炒貴金屬能賺錢,為了挽回損失,他居然又聽信了莫某的話,從2015年到2017年兩年時間內,朱發達在三個城市炒貴金屬,先在北京中色金銀交易中心投資75萬元,又在湖南華夏商品交易中心投資22萬元,成都穆天商貿有限公司投資213萬元。

「成都穆天商貿有限公司後來又改名四川興蜀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其實兩家公司是一家公司。」朱發達說,他投資成都穆天商貿的時間是2015年8月到2016年2月,因交易所平臺無法登錄,他才發現又上當受騙。

2016年3月,他從重慶趕到成都穆天商貿的註冊地成都市金堂縣,找到了成都穆天商貿。發現成都穆天商貿聲稱交易的商品,包括興蜀柏油、興蜀天然氣、興蜀銀精礦、興蜀再生銅、興蜀再生鋁、芳烴等,根本就沒有真實的貨物,沒有真正的倉儲,物流,沒有買賣交割單,完全就是虛擬交易。

到此時,朱發達先後投資了480餘萬元炒貴金屬,全部血本無歸。所謂的炒貴金屬能賺大錢,其實就是用480萬元錢做了一場「千萬富翁」的白日夢。

夢醒:一波神操作,他竟要回210餘萬元

「千萬富翁」夢醒後,周圍所有人都拉黑了朱發達,只有女業務員莫某對他「不離不棄」。朱發達告訴莫某,他必須要回來錢,才能正常做生意,以後才能繼續投資炒貴金屬或者其他投資。

「我還給莫說,如果不退錢,我就要報警說她和交易中心一起來詐騙我。」朱發達告訴記者,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一直被她騙了3年,在她手裡投資了480萬元,她也得到很多提成,居然在2017年7月,主動退了我30萬元錢,說是她的業務提成。

以同樣的理由,湖南華夏商品交易中心也退了20萬給朱發達。

「成都穆天商貿有限公司一直不願意退錢,我到當地公安機關報警,當時沒有立案,但民警將負責人電話給我,讓我自己先協調。」朱發達說。

「我聯繫老闆後,聽說我投資了213萬,因沒有錢在家做生意,就沒有辦法投資,開始表示願意退一部分。」他說,談了幾次,成都穆天商貿始終不願意退錢,他在重慶報警,警方立案後與對方聯繫。2016年6月,成都穆天商貿負責人到重慶,退了150萬元給自己。後來他再聯繫對方時,發現成都穆天商貿有限公司改名為四川興蜀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同時負責人也換了,剩下的60萬元,現在還沒有追回來。

現在,他正在追北京中色金銀交易中心投資的75萬元錢和浙江滙豐交易所178萬元。

2017年10月,朱發達向重慶渝中區警方報案,警方以浙江上鵬貴金屬經營有限公司詐騙案立案偵查。

「浙江上鵬貴金屬經營有限公司的另一個代理商上海匯領投資諮詢有限公司知道我已報警,而且警方已聯繫了上海匯領投資諮詢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某。」朱發達說,2019年年底,陳某來重慶和他協商退錢一事,陳某承諾公司退20萬,浙江滙豐交易所退80萬元,我被騙了178萬元,肯定不同意退還100萬元,最後沒有談攏,又因疫情,陳某現在電話無法接通,退錢的事變得遙遙無期。

縱深:貴金屬交易成理財詐騙高發區

近年來,我國多地連續發生貴金屬欺詐投資、非法期貨案件,涉案金額頻創新高。

記者調查發現,標榜「躺著賺錢」的個人貴金屬投資,正成為理財欺詐的高發區。如四川興蜀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被多名投資者投訴,包括虛構資金第三方存管、虛構現貨交易事實、虛假交易軟體、隱瞞事實虛假宣傳、虛擬交易客戶。

成都天府新區公開電話辦公室在回復投資者稱,興蜀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有限公司不具備從事期貨以及大宗商品標準化合約交易的資質。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相關部門已將收集到的興蜀公司涉嫌違規交易期貨的相關材料報請四川省證券監督管理局進行非法期貨交易的認定。如四川省證券監督管理局認定興蜀公司非法期貨交易,天府新區相關職能部門將依法對興蜀公司進行處理。

據辦案民警介紹,貴金屬交易平臺的伎倆並不高明,卻很有欺騙性。不法分子利用部分人賺錢心切的心理,在網上虛設「貴金屬交易中心、貴金屬有限公司」等平臺,吸引投資者投資,運行之初,平臺所有數據同國際指數同步,給投資者一個「正規」的假象,並承諾高額回報或誘人的條件,誘騙事主大量投資。

實際情況卻是,這些交易中心根本不與市場掛鈎,是一個獨立的數據平臺,數據可以進行人為操縱,才開始平臺參照國際指數,披上正規外衣,等投資者達到一定規模,平臺創建者就可以修改數據,讓投資者瞬間血本無歸。

這些手法一是肆意採取高槓桿,「一塊錢能炒百元金」帶來高風險。炒金「黑平臺」普遍宣稱,普通消費者投入極少量本金,就能通過拆借,用更多錢「借錢炒金」從事黃金理財。二是採取高息「回購」,以保本保息誘惑消費者。

提醒:上海黃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可開展黃金交易

2011年,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委下發的通知已明確,上海黃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是經國務院批准或同意的開展黃金交易的交易所,任何地方、機構或個人均不得另設立黃金交易所(交易中心)。

根據國務院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範金融風險的決定,我國境內從事黃金等金融產品交易的交易場所,必須經國務院相關金融管理部門批准設立。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鄭三波

相關焦點

  • 12歲女孩被騙千元,一波神操作,劇情竟然反轉了!
    12歲女孩被騙千元,一波神操作,劇情竟然反轉了!他給人家返還8888元。在對方的慫恿下,小雪分6筆轉出了1300餘元。結果,真的被騙了。小雪剛轉完錢,對方就把她拉黑刪除了。
  • 被騙了千萬不要這樣操作!小夥為追回被騙的200元,竟損失2萬元
    崑山小夥被假網警騙2.5萬家住崑山的李某今年剛滿十八歲,今年9月底時李某玩網遊,被網友騙了200元的遊戲裝備,他越想越生氣,本來打算報警,但又擔心警方因為金額太小不予受理,想到自己平時很多問題,都能從網絡上尋求到解決辦法,於是李某上網進行搜索,沒成想還真被他找到一個網警的聯繫方式。
  • 南陽民警奔波千裡 追回30餘萬元被騙貨款
    直播南陽訊(記者 張曦 通訊員 丁俊良)「感謝西峽經偵民警,你們不辭辛苦,奔波千裡,將我們被騙的30多萬元錢追回來了」11月28日,西峽某企業負責人任先生一行來到西峽縣公安局,領回被騙的30餘萬元貨款,向民警連聲道謝。
  • 14人冒充女大學生網聊詐騙200餘萬元
    警方初步查明,該團夥成員自2018年開始,冒充全國二三線城市大學女生,以約會見面、吃飯娛樂甚至陪宿為由,利用甜言蜜語誘導網聊對象有償投票、送禮物、發紅包,對杭州、青島、北京等地數千網友實施詐騙,涉案金額200餘萬元。目前,該團夥14名犯罪嫌疑人均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之中。
  • 警探號|女子網聊遇「真愛」 10個月被騙50餘萬元
    女子網上聊天遇「真愛」,交往僅十個月竟給對方轉帳50餘萬元。北青-北京頭條記者1月14日獲悉,北京海澱警方尋跡追蹤破獲一起網絡交友詐騙案。 2020年12月30日,海澱公安分局蘇家坨派出所接到事主小周的報案,稱自己被男朋友騙了。經民警詳細了解,小周說了自己網戀被騙的經歷。
  • 夫妻稱買保健品返10萬餘元 騙234名老人400餘萬元-廣西新聞網
    花9.5萬元買保健品,能返10萬餘元「宣傳費」,還送免費旅遊 這種「好事」為啥總有老人信? 騙走234名老人400餘萬元,「黑店」夫妻昨日過堂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王斯 實習生 劉倩君 通訊員 勞秋豔 文/圖     核心提示     一盒成本價為40元的保健品,被以199元的價格高額出售,而且是24盒起售。
  • 江蘇蘇州,十餘名男子被同一女子騙走200餘萬元
    受害人王某報警稱,他在某交友App上認識了這個自稱從加拿大留學歸國的女子徐某,加了微信後,沒多久兩人確立戀愛關係。之後徐某以開培訓學校急需用錢向王某借款,共計25萬元。民警在隨後的調查中發現,犯罪嫌疑人徐某除了與王某保持所謂的戀愛關係外,還與其他多名男性保持曖昧關係,並先後騙取十餘名受害男性為其大額轉帳、購買奢侈品等,涉案金額總計約200萬元。
  • 「雲相親」遭遇連環騙 女子10天被騙30餘萬元
    近日,河南省柘城縣丁女士通過相親APP網戀後,短短10天被騙33.7萬元。11月21日,柘城縣公安局專案組民警遠赴吉林成功抓捕犯罪嫌疑人4名,扣押銀行卡86張、作案車輛1輛,凍結資金60萬元,帶破案件33起。
  • 現金200餘萬元!民警舉辦退贓大會,有人退回了59萬
    來自山西的侯女士收到民警退還的被騙款,一邊說著感謝一邊向民警深深鞠了一躬。她弟弟在境外務工被騙59萬,因為這筆錢承受了巨大的經濟壓力。據悉,本次退贓大會公開發還被盜、搶、騙的現金200餘萬元,電動車、摩託車27輛,中央空調外機6臺以及筆記本電腦、手機等財物若干。
  • 網戀5年未見面,他被「女友」詐騙200餘萬元
    3月29日,武義縣公安局刑偵大隊聯合王宅派出所在安徽成功抓獲2名犯罪嫌疑人,一起涉案金額達206萬元的跨省網絡交友詐騙案宣告成功告破。始於網戀 終於詐騙3月25日,武義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接到受害人廖某報案稱,自己被騙了200多萬元。民警大吃一驚,詳細向廖某詢問被騙經過。2015年下半年,廖某在QQ上認識了一名女網友。女網友告訴他,自己名叫盧楊,是名孤兒,獨自一人在外打拼。「盧楊」可憐的身世使得廖某動了惻隱之心。
  • 常州一男子購買網遊帳號轉帳180餘次被騙455萬元
    48小時 轉帳180餘次、被騙455萬元 12月20日22時30分 市反詐騙中心接到我區市民李先生報警稱,今年8月至今,他在網上購買遊戲帳號和代練服務,被對方以解凍金、墊付押金、贖回帳號等理由
  • 100餘套房屋 詐騙200餘萬元!假房東?真騙子!
    騙取租金▲嫌疑人黃某黃某要求租客按年支付租金,其再按月支付租金給其他中介公司,利用「高收低出」「年收月付」的模式和偽造「房主委託書」的形式來詐騙租客,累計出租了100餘套房屋,涉案金額200餘萬元用於黃某日常高消費和公司運作。
  • 文山州一女子被騙25餘萬元!!!
    下面舉一個文山轄區內一女士「買大小」投資被騙的真實經歷:  受害人姜女士:初嘗甜頭,就這樣悠悠上了鉤  2020年12月6日,家住文山某縣鄉鎮的姜女士收到一個陌生「勇敢的心」的男士添加好友,對方一直與姜女士閒聊,交友。到了12月13日時候,該男士邀請姜女士和他一道做副業,男子介紹了副業賺錢渠道。
  • 男子冒充警察,與女子結婚並騙取70餘萬元,如何評價本案?
    在張某覺得警察這個職業很威風,於是從網上購買假警服,編造各種理由向親朋好友騙取錢財,在其冒充民警的一年半時間內,累計騙取錢財竟達70餘萬元。假冒警察期間,張某認識了家境優越的女子王芳,他向王芳編造自己在禁毒一線的英雄事跡,讓王芳對其崇拜不已,沒過多久,兩人便墮入愛河並結婚。
  • 男子誤信「知心好友」,被騙160餘萬元,而在所謂的「投資群」裡,九...
    男子誤信「知心好友」,被騙160餘萬元,而在所謂的「投資群」裡,九成都是「騙子」。近日,上海警方接連破獲虛擬幣投資詐騙案,涉及被害人達100餘人,抓獲38名犯罪嫌疑人。目前,相關涉案人員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 滕州「雙十一」網上賣貨8870餘萬元
    網絡銷售品類豐富「雙十一」期間,全市網絡銷售商品以童車童床、農副產品、服裝服飾、兒童玩具、休閒食品為主,其中,農副土特產品實現交易額500餘萬元,童車童床實現交易額800餘萬元,「雙十一」期間,鑫迪家居網上銷售全屋定製木門及衣櫃,交易額達1600餘萬元;頂源食品公司「小熊駕到」調味品成交70萬單
  • 女子網絡交友投資,被騙70餘萬元
    近日,龍泉市公安局接到市民A女士報警稱:其在微信交友的誘導下投資炒期指被騙70餘萬元。 之後對方讓A女士充值50000元在其APP中預定一個會員,A女士毫不猶豫地充值了50000元,可充值之後APP的客服對A女士說要再充值300000元才能成為會員,並且還說在72小時之內如果不進行充值,要負相關的法律責任。充值如此大的金額,A女士有些擔心,就將情況告訴了「法翎」。
  • 網籤合同被騙30餘萬元貨款 西峽民警奔波千裡追回
    「感謝西峽經偵民警,你們不辭千裡,將我們被騙的30多萬元錢追回來了!」11月18日,西峽縣公安局經偵大隊辦案民警冒著雨雪,驅車1000多公裡趕往寧夏,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平羅縣建材批發市場將犯罪嫌疑人趙某抓獲歸案,追回被騙貨款30餘萬元。警方提示:籤訂合同時一定要核實對方公司、人員的真實性,要著重獲取對方經濟實力、履行能力方面的信息,並且注意交易過程中的反常現象,例如交接貨物時拖延時間、對方人員提供情況相互不符、頻繁變換聯繫方式等等,避免上當受騙。
  • 女子輕信微信群友,轉帳310萬元購買口罩,被騙了!
    01男子假賣口罩詐騙200多萬近日,深圳光明警方破獲一起特大虛假售賣口罩詐騙案件,涉案金額超過200萬元。據了解,該案也是防疫期間深圳破獲的單案案值最大的口罩詐騙案件。2月8日,吳女士通過微信、支付寶和銀行轉帳等多種方式,將310萬元貨款轉給黃某用於口罩購買。但到約定的交貨時間時,黃某卻以各種理由一再推託。在吳女士多次催促並提出要報警後,黃某陸續將108萬餘元貨款退回給吳女士,但仍剩餘200餘萬拒不退還。2月17日,懷疑自己被騙的吳女士來到光明分局公明派出所報案。
  • 迷上網絡賭博不可自拔,銀行信貸員詐騙500餘萬元
    近日,裁判文書網披露酒泉肅州區人民法院判決,一名銀行信貸員因迷上網絡賭博,詐騙錢款共計500餘萬元,最終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20年。  據馬某供述,2018年3月份,其高中同學通過微信發消息說他在一個名為「巴xx」的賭博網站上賺了20多萬元,馬某剛開始並沒有興趣,但該高中同學此後一直發送各種賺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