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宿州城區向北約20裡,即到符離鎮。你或許沒有聽說過這個小鎮,但你一定聽說過「符離集燒雞」。
從朝中貢品,到省級非遺;從入選「中國名菜譜」,到榮膺「優質名特產品」;從「中國四大名雞」之首,到斬獲「中國馳名商標」……滄海桑田,符離集燒雞伴隨著符離這個千年古鎮,在時間的流逝中歷久彌新,越發經典。
符離集燒雞色佳味美,香氣撲鼻,肉白嫩,肥而不膩,肉爛脫骨,嚼骨而有餘香。
符離烹雞由來已久
符離烹雞、食雞歷史悠久。傳說唐堯時代,為古帝王顓頊之玄孫錢鏗發明烹雞術,並因向堯帝獻雉羹(野雞湯)而受賞識,被封為大彭(今徐州)國王,因稱為彭祖。彭祖後被譽為烹雞術的始祖。
據介紹,符離集燒雞被學者大眾認可,真正的起源是從漢代開始。1994年春,徐州漢楚王墓出土一泥封陶盆「符離丞印」,封記可見,其內雞骨架安好。經鑑,乃「符離集貢雞」即符離燒雞,已有兩千餘年歷史。遺址至今可見可考。
符離集燒雞香飄代代
符離燒雞是以符離產麻雞為雞源,屬特有的品種形成的特有的風味。1917年,符離人韓景玉及管在洲、魏廣明製成的「管家紅曲雞」 、「紅曲雞」兩家滷雞之特長,並在名中醫呂茂林指點下,經多年實踐,製作出色、香、味、型俱佳的燒雞,取名為「韓家燒雞」,經過旅客的品嘗宣傳,從而形成了今天名揚四海的「符離集燒雞」。
新中國成立後,符離燒雞個體作坊迅速發展到了300多家,為了方便統一管理,1951年,經當地政府協調,成立了符離集第一個燒雞生產互助組。各種品牌燒雞也統一定名為「符離集燒雞」,符離集燒雞由此開始不斷發展壯大,與德州扒雞、道口燒雞、溝幫子燒雞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雞。
新鮮美味口碑相傳
「千年符離集,一脈徽香源。」走進徽香源燒雞的生產基地,一股濃重的徽派氣息迎面而來,成列的冷鮮運輸車不時擦身而過。
「我們在北京、合肥、徐州等地,都設有直營店,燒雞出爐兩小時內即可運達周邊市縣,保證產品新鮮、安全。」徽香源公司總經理助理胡勇說,「徽香源」牌符離集燒雞已經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認證,成為國家名牌產品,去年銷售額達1.2億元。
顧客在徽香源選購符離集燒雞
透過徽香源公司燒制車間觀光走廊的玻璃窗,15道加工程序均可映入眼帘,工作人員各司其職,從拔毛、消毒、造型、燻制到成型,鮮雞在傳送帶上不停傳動,變得越來越美,越來越香。
「那個大缸裡面是高湯,裡面還有18味中藥材,所以符離集燒雞不僅美味,而且有良好的保健功效。」胡勇邊走邊介紹道,「符離集燒雞色佳味美,香氣撲鼻,肉白嫩,肥而不膩,肉爛脫骨,嚼骨而有餘香。」
人民網安徽頻道「品牌安徽行」採訪組了解到,在符離鎮,除了「徽香源」外,如「劉老二」、「福佳」、「榮毅」、「任五」、「真牌」等一批名優商標的符離集燒雞也相繼脫穎而出,成為消費者公認的品牌。
符離鎮宣傳委員張飛表示,目前,該鎮共有燒雞食品公司28家,個體燒雞加工戶100多戶,外出經營符離集燒雞的人員達1萬餘人,「符離集燒雞,已成為符離鎮一大特色、支柱產業,同時讓符離鎮名聲在外。」
符離集燒雞:一道穿越歷史的美食
傳承創新做大做強
如今的符離集燒雞,遵秘方,循工藝,盡復古法而得本味,同時在燒雞製作中又運用了現代的流水線生產,產量和質量都大幅度提高。現在,符離集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燒雞鎮」。
「老一輩給我們打下了江山,我們不僅要維持,更有責任使它變得更輝煌。」徽香源公司董事長吳向東充滿信心。
吳向東表示,在傳承的基礎上,徽香源公司將加快創新步伐,豐富燒雞的文化內涵,「目前符離集燒雞文化展覽館籌劃已經完成,即將進入建設階段;其次我們將與江南大學食品學院合作,挖掘燒雞的保健功能。」
「早在2008年,符離集燒雞就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前,我們正全力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並且信心十足!」宿州市埇橋區非遺保護中心主任張永恆說。
埇橋區畜牧獸醫水產局局長王偉則表示,畜牧局將幫助企業提升燒雞的產業化水平,繼續完善燒雞食品工業園區的建設,堅持民資和外資並舉,盤活存量資源,引導企業進入園區,讓燒雞加工企業「脫胎換骨」。
「我們將積極扶持燒雞產業,在做好傳承的同時,進一步尋求創新與突破,做大產業,做強品牌,使之成為埇橋區、宿州市、乃至安徽省一張耀眼的名片。」埇橋區有關負責人如是說。(人民網)
各位親愛的小夥伴,即日起埇橋新聞網官方微信接受社會投稿。民生資訊、權威發布、特別策劃、美圖大片、視頻漫畫、心靈雞湯、人生感悟、散文遊記統統來者不拒,題材不限字數不限,歡迎各位小夥伴踴躍投稿。
投稿郵箱:536276603@qq.com;
電話:0557-3707011。
編輯:張華夏
主辦單位:宿州市埇橋區委宣傳部
承辦單位:宿州市埇橋區網際網路宣傳管理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