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起,有消息稱,劉曉慶主演、監製,由瀋陽尊皇影業出品的《流浪的三毛》,將於9月開機。
針對此,鳳凰傳奇影業發出了嚴正聲明:鳳凰傳奇影業與三毛家人從未授權影片《流浪的三毛》進行三毛傳記的任何影視化改編工作,網上出現的《流浪的三毛》項目組訊、項目書、新聞均為侵權消息。
由此看來,劉曉慶及其團隊的《流浪的三毛》如果徵不得對方的同意,恐怕就要流產了。
每每看到這樣的新聞,我總是會發出這樣的疑惑,為什麼中國的影視界喜歡跟風?抄了古人抄今人,抄了國外抄國內,還要美其名曰借鑑!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其實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中國的傳統文化就叫一些沒有素質的影視藝人給糟蹋了。
劉曉慶們如果真的想拍有關三毛的故事的話,完全可以和三毛的家人及經紀公司去協商,去徵得人家的同意後,再進行宣傳、炒作。這是一個演員起碼擁有的常識。可惜的是劉曉慶及其所在公司沒有這樣做。
另外,劉曉慶完全拋開三毛,去演繹另一個五毛的故事。人間萬象,世間百態,只要故事能打動人,只有演技高超,何愁沒有觀眾。
這也是當下書畫界,乃至整個藝術界的詬病。
和影視界一樣,書畫界也是抄襲成風,跟風成災。
國畫界,一段時間黃胄的毛驢吃香,大家都跟著畫毛驢。另一段時間,李苦禪的鷹受到熱捧,會催生出一大批鷹王來。某知名畫家不小心當了一個某某協會的主席,於是他的畫風便成了一些人追捧的方向。畫畫不是為了追求藝術,而是為了入展,而是為了加入某某協會。前些年某某協會會員的作品抄到了天價。於是一些投機分子,花大價錢拜山頭,尋靠山。最終如願以償,成功地成為會員。但是通過這種手段取得會員資格的作者的作品,基本上是指導老師的風格,有時簡直是複製。這種會員的作品,能得到大家的認可嗎?
書法也一樣,一段時間評委喜歡小草,喜歡孫過庭,於是《書譜》風格的作品鋪天蓋地而來。另一段時間,某評委寫楚簡了,於是有沒有篆隸基礎的作者就開始照貓畫虎,無論是從形式上還是從內容上都迎合那位評委的口味。這樣的作品居然能夠入展,甚至獲獎。
我們很早就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很可惜的是,藝術界很難能達到這種狀態。(呂梁遠)
呂梁遠,書畫家 ,評論家,推廣人。八歲開始習字,青年時曾遍訪名家,中年時受高人指點,在敦煌山中潛心研學多年。其人文評論經常被新華網、鳳凰網、騰訊網、新浪網、搜狐網、百度等網站推到首頁,甚至頭版頭條。曾在全國流行的網絡名詞「蒜你狠」、「豆你玩」就始出其手。他也是「給力」、「正能量」的前期推廣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