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成龍在出席導演陳木勝葬禮時被拍。
與此前精神飽滿的狀態相比,成龍看起來面容憔悴。
即使全程戴著墨鏡和黑色口罩,也難掩臉上的皺紋和稀疏的頭髮。
再結合現場的氛圍,讓人不得不感嘆:
「一代武打巨星,也是會老的。」
說起成龍,年輕時的他拍戲很拼命。
無論多麼驚險的動作,他都親力親為,極少用替身。
為了拍出效果,成龍在《我是誰》中沒有用任何防護用具,以一身肉軀貼著21層高的大廈急速下滑。
這個動作也獲得了吉尼斯世界記錄最危險動作鏡頭。
《A計劃》裡有一幕,成龍從鐘上自由落體到地面。
為了讓鏡頭臻於完美,成龍來來回回跳了三次,結果脛骨受傷,鼻骨被撞裂。
在電影《龍兄虎弟》中,成龍更是挑戰高空跳躍熱氣球。
他徒身從懸崖跳到飛機上,然後再往熱氣球裡跳,整個過程驚險萬分。
由于成龍拍戲危險係數太高,導致香港保險集團將他拉入了黑名單,永遠不給他投保。
但對影片質量極致追求的執著,讓成龍的電影部部經典,圈內地位頗高。
從年輕時起,大家就尊稱他「成龍大哥」!
雖然成龍非常厲害,但他畢竟不是全能超人。
有時遇到一些需要特別專業的動作,還是得交給專業替身完成。
當年在好萊塢拍攝《紅番區》,有一段高難度飆車戲,成龍車技不是太好。
為了保證電影效果,只好讓替身曾凡仁來完成。
拍攝結束後,成龍也送他一輛法拉利作為獎勵。
一場戲換一輛法拉利,這不是因為成龍慷慨。
而是曾凡仁紮實的專業技能,讓他值得這樣的回報。
作為香港最有名的特技演員之一。
曾凡仁擅長摩託車、拉力賽、越野賽、特技等運動項目。
他是中國第一個穿越可可西裡的人,也是好萊塢特技車隊裡唯一的亞洲人。
被譽為「亞洲車神」。
看看他的簡歷,你會發現半輩子都與車相關。
多年的業務積累,讓曾凡仁練就一身絕活,也為日後的特技生涯奠定了深厚基礎。
那些對其他人來說高難度的動作,在他眼裡都是小菜一碟。
雖然不如成龍在臺前星光閃耀,但把一件事做好的曾凡仁,已經超越了很多人。
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專業壁壘,自然會得到欣賞和重用。
曾經,有個著名的「木桶理論」:
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一塊板。
它告訴我們,只有努力提升缺陷和不足,才能不拖累整體成績。
但在如今全球網際網路的時代,這已經成了思維上的一種誤區。
取而代之的,是「長板理論」。
因為均衡成長的另一個結果,就是沒有長處和優勢。
無論是個人、團隊還是企業,都沒有必要精通一切。
只需要有一塊足夠長的長板,然後把桶傾斜,你會發現能裝下的最大水量取決於你的長板——核心競爭力。
在阿里,有一位「寫代碼就像呼吸」的超級大牛人多隆。
2003年,他從零開始,在一個月內搭建了「淘寶網」,內含所有交易和論壇系統。
並在接下來4年裡,一個人維護著淘寶的搜尋引擎。
也就是說,本來需要一個項目組,甚至一個公司來做的事情,多隆一個人就完成了。
而超高的代碼水平,也一直保持至今。
在阿里內網個人界面,他被貼得最多的標籤就是「神」、「大牛中的大牛」。
在解決故障方面,多隆的能力無人能及。
「有問題,找多隆」,也成了阿里技術人員的萬能法寶。
有一次團隊解決伺服器無端崩潰的問題,搞了三天還沒找出原因。
多隆看一眼原始碼,只用了三分鐘就給出了正確答案。
如今,身為阿里合伙人、阿里雲高級研究員的多隆並不是什麼領導,仍在第一線寫代碼。
他做得最多的就是默默坐在工位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沉浸在代碼的世界中。
一寫就是十八年。
在不斷重複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然後提升技能。
而且每學一個知識點,多隆都會寫一段代碼去驗證。
一方面是練習,另一方面也讓他加深理解,直到真正掌握這個技術。
有人評價多隆,既可以深入技術底層,又能切入到高層業務領域。
從前端到後端,知識既廣又深。
多隆生性內向,不擅交際,也不玩社交網絡,一般很難在公眾場合見到他。
但他並不需要做到左右逢源,就能名利雙收。
在別人糾結著是不是要轉型管理,獲得更多權力,以求得到更多回報時。
多隆卻一直在考慮怎麼通過技術改進,把問題解決得更好。
相比大多數迷茫庸碌的普通人,牛人們往往只做對了一件事:
不斷強化自己的優勢,巧妙迴避自己的短板。
要知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清楚自己擅長什麼,專注於那一件最重要的事,才能夠獲得更高效的生活。
昆蟲學家法布爾說過:
「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個焦點上試試,就像凸透鏡。」
當你在某方面擁有長板,就能比那些看似全能,什麼都會的人更有競爭力。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人人都想快速成功。
多少人沉不下心來做好眼前的事情,總想著投機取巧:
「要不要轉行?」
「哪裡是風口?」
「做什麼更賺錢?」
他們看不起自己所做的工作,認為不成功只是因為行業本身的問題。
卻忽略了自己的努力,低估了「匠心精神」在其中的作用。
在許多人眼裡,清潔工作是個又髒又累、不大體面的活兒。
但在日本東京羽田機場,卻有這樣一位把清潔做到極致的「職人」新津春子。
在她的帶領下,這座每年大約有8000萬旅客利用的機場。
5年內4次獲得由世界權威航空服務評估機構SKYTRAX公司授予的「世界最乾淨機場」榮譽。
新津春子還出版了4本針對不同群體的清潔書籍,並受邀在全日本進行巡迴演講,場場爆滿。
她希望引導人們通過清潔把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17歲時,新津春子為了維持生計,進入清潔行業。
很快,憑藉著精益求精的精神,她就在日本全國舉行的「清潔大賽」中,成為了年齡最小的冠軍得主。
25歲時,進入了現在的公司,成為羽田機場一名清潔工。
在76萬平方米的空港內,新津春子幾乎幹過所有種類的清潔工作。
上到天花板,下到牆縫裡的汙漬,她都認真對待。
甚至在打掃馬桶的時候,還會用小鏡子檢查內側的汙垢。
如此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讓她一路晉升。
29年來,新津春子始終秉承著「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的人生信條。
最終因精湛技藝獲得了「日本國寶級清潔匠人」殊榮。
在她眼裡,清潔工作並不是簡單的體力活,其中蘊含著許多門道。
例如一種汙漬,同時有多款清潔劑可以清除。
但有的含有危害兒童、老人或家中寵物的成分,需要在使用時格外注意。
新津春子能夠迅速辨別不同汙漬的形成原因,並靈活使用80多種洗滌劑和50多種清潔工具。
針對某些頑漬,她還能「對症下藥」,自己調配清潔劑。
如今,新津春子早已成為業界名人,但知名度對她來說卻沒有太大意義:
「我的工作是清潔,如果你只注意別人說什麼,就很容易忘掉本職工作。」
新津春子的職業歷程說明了一個道理:
從來沒有「有問題」的行業,只有「有問題」的自己。
只要用心做好手裡的每一份工作,即使在任何一個看似平凡的領域,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有人可能說,別跟我談這些,我工作就是為了錢。
但這個世界弔詭的地方就在於,你越想要什麼,越得不到什麼。
只有當你認真把事情做好,錢自然就來了。
照片中這個相貌平平的男人,名叫黃海,是中國最頂級的電影海報設計師。
作為幕後人員,可能很多人不認識,但他設計的電影海報,你一定看過。
《讓子彈飛》《一代宗師》《尋龍訣》《太極》《千與千尋》《大魚海棠》《我不是藥神》……
每一張,都堪稱驚豔。
相比較其他很多設計師,只會用演員大頭照做宣傳海報,內容簡單,千篇一律。
黃海的作品著實讓人眼前一亮。
即便走出國門,也能獲得國際認可。
在英國專業電影雜誌《Little White Lies》評選的2018年20佳電影海報中。
黃海為電影《小偷家族》和《龍貓》設計的海報榜上有名。
其中《小偷家族》中國版海報,更是一舉奪魁。
海報中,一家五口牽著手在海邊嬉戲,上方的一把傘,為一家人遮風擋雨。
充分展現了一種委婉含蓄的東方美。
而數碼修復版《龍貓》的中國版海報,則位列第十名。
在龍貓毛茸茸的肚皮上,小梅和小月歡快地奔跑其中,整個風格溫暖而治癒。
有人說,黃海以一己之力,將中國電影海報提升到了世界水平,甚至成功進行了反向文化輸出。
外媒也曾稱讚他為「崛起的中國設計師」。
黃海的海報,永遠充滿著巧妙構思。
不僅無限貼合電影表達的情感,還能隨著地域、文化、受眾的不同,做出不同類型。
要知道,一幅優秀的海報,對電影宣傳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也因此,黃海成為了中國收費最貴的海報設計師。
如果普通人身價提升,可能會為了儘可能多的賺取設計費,快速做出讓導演高興,迎合觀眾的海報。
但黃海從不接急活,他的設計周期很長,一心只放在如何更好地打磨作品上。
每當接到任務,他都會先花幾個月時間仔細研讀劇本,揣摩細節。
然後去到拍攝現場,與導演交流意見。
務必做到站在電影角度,把元素研究透徹,才會交出自己的作品。
黃海曾在採訪中說道:
「我比較注重簡潔,在設計時會摒棄華麗的裝飾,探究更為深入的本質。角色很重要,但核心還是要傳達電影的故事。」
幾乎所有把事業做成功的人,都不會把錢看太重。
但事情做好了,錢自然也少不了。
黃海,一張海報設計費100萬。
新津春子,年收入過百萬人民幣。
曾凡仁,巔峰時年薪達百萬美金。
多隆,底薪一年500萬,加上股票期權分紅,年收入不可估量。
任何職業都好,只有足夠專業,刻苦用心,不苟且不敷衍,才是一個人最大的本錢。
當你把眼前的事做好,錢就會成為不斷上漲的數字,追著你跑。
我們大部分人,總是無法跳出「錢」在腦海裡的束縛,持之以恆,追名逐利。
但捨本逐末是大忌,越是急切想要得到的東西,越容易求而不得。
有智慧者,能發現世界的本質,慢即是快,少即是多。
賺錢最大的捷徑,恰恰是「心中無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