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影評寫的那樣「不惜一切犧牲樹苗以救森林,原來靈魂早已焚燒殆盡。正義不過是人間仰望的茂林,秋風一揚,墜落堂皇華葉,剩下謊言枯枝。」
人類的本質都是有劣根性的。這部電影將人的劣根性展現的淋漓盡致。
男女性別地位的倒置可以說是他最大的一個亮點。安妮熟悉這人世間運作的規律,清楚的明白這個體系是需要靠體面來維繫的。而古斯塔夫作為不更事的少年,憑著一腔熱情做著困獸之爭。
安妮接納了他最早去的去改善了他們的關係,可同時她「叢林深處的欲望又被少年的青春怒火所點燃」。
於是成人的世界開始崩塌。古斯塔夫沉淪了。而安妮作為一個主導者,遊戲由她發起又由她叫停。古斯塔夫連選擇權都沒得。堪堪平衡的家庭關係又被打破。
安妮不愧是一個精英律師,她知道如何該打破這些懷疑的桎梏。她步步緊逼。一向為未成年人打官司的她,這一次竟成為了劊子手。她精通於法律,並以法壓少年。
少年一心尋求正義。未果。絕望之中想向父親於父親進行最後一次交談。誰曾想作竟成為壓倒正義的最後一根稻草。
安妮阻斷了這次會談。古斯塔夫最後竟是連父親的面都沒有見到。等到人們再想起他,竟是因為死訊。
父親的心裡亮堂堂的。他並非不知道真相。只是他該如何向世人說起呢。總不能對世人說「我的兒子和他的繼母有一腿吧」。同樣的,他也成為了這次事故的幫兇。在安妮的朋友們為安妮慶祝著生日時,古斯塔夫卻被永遠得留在了雪天。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安妮最後情緒崩潰,她在鏡子裡恍惚看見了少年稚氣而立體的臉。可她還是絞盡心思,想要去保存這份體面,最後被丈夫勒令閉嘴。
已經不能單單用中年危機來形容這一場事故了。安妮的所做所為都符合成年人的法則,體面又虛偽。然後最後森林得以保全了嗎。樹苗化作了養料將其獻祭給了森林。只是森林會承樹苗的情嗎?
故事裡的一切都難以得到蓋棺定論,只是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從這場事故中,被鋪展開來進行的是欲望與虛榮。這到底也是源於人類本質的劣根性。也許這種掌控一切的感覺很好,體面的和諧下總是蘊含著波濤詭譎。人們也習慣於接受這一事實,習慣於自覺的去遵循成人間的規則。成年人會用盡一切去保留體面的維繫。這是人人皆知的成年法則。
所有的變故終究被留在叢林深處。
只是對於少年來說,正義和愛永不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