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題目下方聊聊幾筆,一鍵關注本帳號
遙想2008年,冠希哥的豔照門事件引發軒然大波,媒體們的推波助瀾自然不須提,網友們也抓著媒體的爆料一點點抽絲剝繭,推理下一個豔照女星是誰。眾多專欄作家也對陳冠希的道德口誅筆伐,一時間好不熱鬧。
結果,陳冠希宣布無限期退出娛樂圈,專心經營自己的潮牌生意。幾個受害女星也飽受牽連,事業與感情均大受打擊。直到幾年之後,我們才猛然醒悟,在這件事上,其實陳冠希和當事女星們,都是受害者。
這可能是香港電影史上最著名的「豔照門」事件,但在歷史上,他們還排不上號。歷史上最著名的「豔照門」,發生在北宋初年,兩名主角與陳冠希張栢芝相比,要高到不知哪裡去了,因為男主角是宋太宗趙光義,女主角則是南唐後主李煜的皇后——小周后。
相傳南唐滅亡後,李煜和小周后被軟禁在北宋皇宮中。宋太宗見小周后美豔動人,就起了歪念頭,幾次強暴了她。據說每次小周后被宋太宗「召見」後,都要對李煜大哭大鬧,李煜雖說被戴了綠帽子,也是敢怒不敢言。不但如此,宋太宗與小周后啪啪啪的時候,還讓宮廷畫師現場畫了一幅《熙陵幸小周后.jpg》,相傳這幅畫一直流傳到明清時期,見過的人,不計其數。
對此,我只想對宋太宗說一句:發圖不發種,菊花萬人捅!
這件事情,出自明人沈德符的《萬曆野獲編》中。書中是這樣記載的:「宋人畫《熙陵幸小周后圖》,太宗戴幞頭,面黔色而體肥,周后肢體纖弱,數宮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額不勝之狀。」我就不翻譯了,否則會被和諧。而且他還在畫上見到一首元代人的題詩——題詩這件事,就和現在的網友跟帖一樣。大家因為屁大點事都能吵起來,只有在求種子的時候才一片祥和。
姚士粦《見只編》中也有記錄:「餘嘗見吾鹽名手張紀臨元人《熙陵幸小周后圖》粉本,後戴花冠,兩足穿紅襪,襪僅至半脛耳。裸身憑五侍女,兩人承腋,兩人承股,一人擁背後,身在空際。太宗以身當後。後閉目轉頭,以手拒太宗頰。」
對於這段聲情並茂的描寫,我只能說:老哥,穩。
但兩相對比,一下子就出現了問題:沈德符說這幅畫是宋人所畫,但姚士粦卻記載,說這幅畫的作者生於元代。北宋初年和元朝之間,差了足足三百年,我們到底應該相信誰呢?還是說,這幅畫可能是後人偽託,所謂「宋太宗強姦小周后」,只是人們的意淫呢?
我覺得,意淫的可能性比較大一點。
宋太宗這個人,也是一個「聖人癌晚期」,特別注重面子。在《宋史》中,他得到的評價是「以慈儉為寶,勤以自勵,日晏忘食」。當然,好面子的人,普遍有一個髒屁股,毛澤東在批註《宋史》時,對他的評價很不客氣,說宋太宗「無能,不擇手段,出小人之言」。
這樣一個性格多少有些虛偽的人,會不會強姦小周后,不太好說,但可以肯定的是,就算他做了,也不會大張旗鼓,還找人畫豔照,還要讓眾人圍觀……老哥你玩的挺6啊……
他是宋太宗,不是「東京熱」。
如果宋太宗與小周后之間,很可能只是野史傳聞,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小周后,結局究竟如何呢?
我們來看看小周后的一生。
小周后這輩子最幸運的,與最不幸的,都是嫁給了李煜。
如果沒有嫁給李煜,她大概就是一個皇親國戚,過著說不上哪裡不好,也說不上哪裡好的普通貴族生活。嫁給李煜之後,她獲得了難以想像的榮華富貴。但問題在於,李煜這個人,是個文藝青年。
文藝青年做皇帝,一般都比較悲劇,越文藝越悲劇,比2B青年做皇帝還悲劇。偏偏李煜不但是文藝青年,還是個骨灰級文藝青年,而且還生在了五代亂世之中。別人都在玩命地四處徵戰,李煜在一邊刷微博一邊凹造型發自拍,不滅了你滅了誰啊!
但小周后也怨不得別人,她純粹是自己找的。因為她與李煜之間,屬於「小三上位」,而且被她擠掉的正房,還是她的親姐姐。
小周后的姐姐與她一樣,在歷史上都沒有留下名字,後人只是用「小周后」與「大周后」稱呼她們。大周后與李煜也算是天造地設了,根據記載,大周后「國色」,而且「通書史,善歌舞,精音律,尤工鳳蕭、琵琶」。不但胸大腿長,而且多才多藝,絕對不是花瓶,更重要的是她會吹簫(划去)……是會撩。「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這句撩漢絕技,描寫的就是她的姿態。
李煜和大周后的感情很好,寫了好多詩給她。至於小周后,比大周后小14歲,顏值也就是在仿佛之間,才華上和姐姐根本沒法比。那麼,她是怎麼把姐姐擠掉,上位成功的呢?
答案是很多的心機,加上一點的運氣。在小周后十六歲那年,大周后生了重病,於是小周后藉口去探病的機會,到了李煜的宮中,兩個人趁機搞在了一起。李煜還專門寫詩記下了他們偷情時候的情景。「花明月黯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晌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這件事教育我們,看上去再忠貞的男人,也對綠茶婊沒什麼抵抗力。
有一天,大周后在李煜的後宮裡見到妹妹,大吃一驚:「你什麼時候來的?」小周后說:「有幾天了。」大周后頓時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憤怒至極,但苦於重病無法發作。在這段時候,李煜一直在她身邊照顧,連送來的藥都要事先嘗嘗溫度,旁人看來好不和諧。
「哄騙」其實是一個詞,而不是兩個。會哄人的男人一定會騙人,李煜既能把大周后哄得舒舒服服,當然也能把她騙得團團轉。一年之後,大周后病逝於瑤光殿中,據說她下葬的時候面目向下,表示自己至死不肯原諒丈夫與妹妹。
至於李煜呢,發揚了文藝青年的光榮傳統,大周后去世後,他悲痛不已,幾次自殺殉情,僅僅過了一個月,就形銷骨立,瘦的不成人樣。但他也沒閒著,三年之後,他封小周后為皇后,大臣們看到小周后那張Bitch臉,氣不打一處來,在賀書中把兩人趁大周后病重時通姦的事情拿出來冷嘲熱諷了一番。李煜對此保持沉默。
說歸說,兩個人的婚後生活也算恩愛,動不動就秀人一臉。小周后秉承著「你負責賺錢養家,我負責貌美如花」的「光榮」傳統,在宮中大搞「時裝周」。相傳小周后酷愛綠色,出入總是一身綠色衣裙,宮女們競相效仿,因為覺得外面染的顏色不夠純正,就自己調製染料。有一天,宮女忘記取下剛染好,等待晾曬的絹,被露水沾溼,第二天顏色竟然意外鮮明。於是從那以後,小周后的每件衣服都要被露水打溼一次,李煜取名為「天水綠」。
小周后還酷愛焚香,每天都要在香氣中睡覺。但如果帳中焚香的話,容易失火,她就命人研製出「鵝梨蒸沉香」的方法,香氣甜潤,小周后取名為「帳中香」。他們的寢宮也不點蠟燭,而是用夜明珠懸在半空,夜間竟亮如白晝。
看到這裡,一個拿著老公信用卡狂刷的敗家老娘們形象,是不是已經呼之欲出了……
但小三能上位,靠的必然是手段。小周后可不是什麼無腦傻白甜,在後宮中,小周后說一不二,手腕狠辣。相傳當時後宮中稍有姿色的女子,都會被她毒打一頓,甚至趕出後宮。就連深得大周后和李煜信任,負責掌管後宮書房的黃寶儀,也只能低三下四地哄著她開心,才能保全。
至於李煜呢?他才懶得管這些事情。除開他的皇帝身份不談,他是中國歷史上數得上號的大詩人。王國維說他「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評價相當高。如果他不是皇帝,而是個落魄文人,可能會成為一代風流才子。但天意弄人,他偏偏做了皇帝。
李煜的詩歌造詣有多高,他在治理國家上就有多差。根據記載,他迷戀佛教,大興土木修建佛塔,甚至於在上朝的時候都要與大臣們講佛法。五代亂世之中,誰拳頭硬誰就是大哥,在這個時候你搞什麼「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是腦子有病是什麼?
結果直到宋軍兵臨城下的時候,他還在淨居寺裡聽和尚念經。大臣們來報告,說宋朝的大軍已經打上門來了,李煜回答的那叫一個乾脆:打上門來了啊?好啊,那就乾脆投降算了。
大臣直接吐血:你說啥?
975年,李煜被宋朝俘虜到汴京。趙匡胤看著李煜,那叫一個無語:媽的你爺爺李昪(這個字讀變)也算是一時豪傑,怎麼就生出你這麼個孬種孫子!於是趙匡胤就封他做了個「違命侯」——這是一個侮辱性的封號,因為李煜這輩子,從來沒違抗過別人的命令。
至於小周后,被封為了「鄭國夫人」。封號的典故出自於《論語》「鄭聲淫」,其實是在罵小周后為人不檢點。小周后估計想到了自己的「小三上位史」,又想到了自己寄人籬下的生活,只得忍氣吞聲。
976年,宋太宗趙匡胤突然暴斃身亡,他的弟弟趙光義即位。即位之後,野史中就多了他與小周后之間的風流韻事。宋人的筆記中記載,小周后「隨命婦入宮,每一入輒數日,而出必大泣,罵後主,聲聞於外,後主多婉轉避之。」
至於入宮的這幾天究竟發生了什麼,只有天才知道。或者是因為趙光義的確姦污了小周后,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小周后想起現在的生活,心下不爽罷了。她在與過去宮人們的信中寫到:「此中日夕,以淚珠洗面。」
兩年之後,李煜寫下了「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的千古絕唱。宋太宗見後大驚,連忙派李煜的老部下徐鉉前去探望。李煜見到徐鉉後,嘆了口氣,說:「當年我聽信讒言,錯殺了潘佑和李平兩位忠臣,真是悔不當初!」
徐鉉出來後,將這件事報告了宋太宗。不知他這樣做是為了表忠心,還是因為他也覺得,對於如今的李煜來說,死恐怕才是最好的歸宿吧。
宋太宗聽到徐鉉的報告,震怒不已,賜李煜牽機毒自盡。牽機毒發作之後,全身痙攣,身體蜷曲成一團,死狀極其殘酷。李煜自盡後不久,小周后也隨之而去,時年28歲。
然而仔細想想,李煜的做法,也沒什麼可黑的。
南唐不是強國,雖然疆土很大,但軍事力量不強。李煜的父親李璟對外用兵多次,都以失敗告終,還白白喪失了北方的疆土。至於李煜本人,從小醉心於讀書,酷愛詩畫,沒什麼做皇帝的天分,在五代亂世之中,本來就很難保全自己。
雖說李煜身為亡國之君,但他並沒有什麼太出格的記載,無非就是喜歡在宮裡講講佛法,吟詩作畫罷了。宋朝徵服南唐,南唐幾乎沒發一兵一卒,百姓不知免了多少罪受。作為皇帝,他簡直丟死人了,但作為南唐的百姓來說,簡直太幸運了。
據記載,李煜在位期間,好生戒殺,死後江南人為之痛哭。大概在百姓心中,他真的不是個壞皇帝吧。
而小周后,雖說看上去很綠茶的樣子,但仔細看看她的所作所為,其實同樣沒什麼出格的舉止。她一不淫亂宮廷,二不奢侈,三不禍亂後宮,四不甘於朝政。最過分的無非就是搶了姐姐的老公,但與之前的那些亡國后妃相比,她簡直太「白蓮花」了。結果到頭來,受「豔照門」傷害的,又是她這樣的人。
或許世界上的許多事情都是這樣:那些真正需要被懲罰的人逍遙法外,反倒是那些受害者要背負許多罵名,受了傷害還不夠,又要被人羞辱一番才行。
很多事都是這樣,不僅僅是豔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