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影子在奔跑》:有了母愛的支撐,孩子長大才擁有「大心臟」

2021-01-09 吳顧念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基督教徒們需要用多大的力氣才可以真正發自內心地實踐:愛鄰人,愛周圍人,哪怕他是仇人。必須要做到那樣才可以到極樂世界去吧?佛教徒們需要花多大的力氣才可以修煉得不嗔怪、不嫉妒、不憤怒、真心待人、無欲無求,"自觀自在,守本真心"。必須要修煉到那樣,才可以修成正果吧?而這個被我們定義為智障的"笨"孩子,他天生就可以做得到。

——《我的影子在奔跑》作者自序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母親和孩子之間的血緣情感牽扯往往是更加濃厚的,是深深的紮根於靈魂深處的羈絆,是一段美妙珍貴的緣分所在。站在大的社會背景下,受到"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觀念影響,雖然現在積極提倡家庭關係要更加的均衡化發展,但在很多家庭中還是母親陪孩子的時間要多一些。

說起母愛,這個話題有太多的內容可以說,但讓我想起了曾經看過的一部電影,是一部被雪藏了五年後得以上映展播的國產電影,名字叫做《我的影子在奔跑》。

這是一部公益題材電影,講述了單親媽媽田桂芳獨自撫養患有艾斯伯格綜合症兒子修直的故事,該片於2013年6月在上海電影節上映,2018年1月16日全國上映。

影片深入進了孩童的內心世界,用對比式的色彩和畫面,描繪出了一個充滿幻想的奇異空間,這是《我的影子在奔跑》在這類電影模式上的一種革新,提供了由外到內的精神和心理層面的影像探索,景觀化的表達了孩童的意象世界。

影片從孩子的視角出發,通過阿斯伯格症候群的獨特角度展現了外部世界對自己的不理解、甚至排斥,烘託出母親對孩子不離不棄的偉大形象。

這部電影也向我們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有了母愛的支撐,孩子長大才擁有"大心臟"

一:勇敢的面對生活難題

乍一聽"阿斯伯格綜合症"這個專業醫學術詞大家可能會有些陌生,這個病症是由維也納醫生漢斯·阿斯伯格於1944年發現,他將之表述為"孤獨症樣精神病質"。

其實也能理解為和"孤獨症""自閉症"類似的病症情況。

漢斯·阿斯伯格認為具有這種特質的兒童"缺乏與他人共享情感的能力,難以發展友誼,執著於單向性的談話,沉迷於單一的興趣,動作笨拙"。他把患有阿斯伯格綜合症的兒童稱為"小教授",因為他們對於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可以沒完沒了地談下去,而且通曉大量技術性的細節。

阿斯伯格綜合症患者具有與孤獨症同樣的社會交往障礙,局限的興趣和重複、刻板的活動方式。

可是也不能將這個病症完全等同於自閉症,而這還是存在一些差別的,就在於此病沒有明顯的語言和智能障礙。

在《我的影子在奔跑》這部電影中,講述的就是一個單親母親田桂芳獨自撫養患有阿斯伯格綜合症的兒子修直。

因為患病的原因,修直在絕大多數時間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對於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他會沉迷其中,而那些封閉空間內的"規則"、"要求",在他看來都是乏味而又無意義的,是不值得被記住的,他會忘記回家的路,會忽視課堂上老師的要求。

這些情況,無疑都對他的成長發展造成一些阻礙,導致在日常生活中無法和正常的同齡人一樣接受教育和進行正常的社交活動。

身為一位單親媽媽,田桂芳因此承受了常人所不能想像的身心壓力,但是她並沒有放棄,而是一直努力的尋找方法來引導孩子發展成長,給予了足夠的愛與包容。

二:愛與包容鑄成壁壘

好的電影作品是會引起觀影人情感思想上的共鳴的,《我的影子在奔跑》這部電影之所以得到高評價,不僅僅是母愛打動人心,從社會空間的角度進行解讀,影片不僅表述了理性排斥與感性包容的雜糅關係,還從側面展現了一個鮮明的矛盾,在社會空間裡存在著一種拒絕接納和包容異己者的現象。

因為身患疾病,《我的影子在奔跑》中的修直,從幼年求學期開始,便不斷地被拒絕、否定,人們對他們的接納和包容的界限要遠高於其他孩童,而在現實生活中,對於那些身患阿斯伯格綜合症的兒童來講,成人世界中的惡劣言語,以及異類論的中傷,都是對他們的內心造成傷害的原因。

電影中的修直遭遇到了外界的歧視和嘲諷,而他的媽媽田桂芳便為其築起了對抗偏見的牆壁,用一人之軀去抵擋世界的惡意。

她從未用大人的視角和成人世界的規則去"修正"修直,而是選擇用愛和包容去守護孩子,站在修直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而不是一味的憑藉大人的思維方式對修直提出要求。

片中的單親媽媽田桂芳不是萬能的,她本是一個弱女子,卻拼盡了一切,為了修直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奮鬥,用母愛和親情為他書寫了一個童話般的童年,充分的彰顯了母愛之偉大。

三:母愛的支撐給予孩子動力

"因為上天賦予母親孕育孩子,比之於任何人,沒有人比母親更可以與自己的孩子心靈相通,母親是第一個與孩子發生溝通的人,假如他真的來自於遙遠的星球,母親會是那艘渡他來這裡的第一艘船——努力才可以到達彼岸。"——《我的影子在奔跑》

在外人看來,修直就是一個"異類",而身為母親的田桂芳卻努力的保護孩子儘可能少受到言語上的攻擊,她像一個"容器"一樣,接納和包容所有外界對孩子的種種不認可

著名法國心理學家比昂提出的"容器"概念——對於親子關係來說,當外界給出一個刺激性的信息,可能對孩子造成極大衝擊時,好的父母具備一個好"容器"的功能,能承載外界傳遞過來(或自身)的焦慮,不被焦慮擊垮,並能將信息先行處理消化,以最正向的形式翻譯出來,這樣就保護了孩子的心靈免受不必要的負面幹擾,從而可以按照自身意願發展成長。

在修直上小學的第一天,就因為被體檢到只有一個扁桃體而被眾人嘲笑,田桂芳抱著安慰想要逃離學校的兒子:"咱們雖然才只有一個扁桃體,可是咱們是個正常的孩子,咱們不是怪物,修直不害怕。"

田桂芳用自己所有的母愛抵擋住了幼兒園對孩子的不接納,避免一直在幼小的年紀就面臨陌生、甚至恐懼的環境,保證孩子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正是這樣的做法,在修直眼裡,田桂芳甚至不像媽媽,而似乎跟他是共同體,總是能理解和尊重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這無疑給予了他濃濃的安全感和歸屬感,也讓他的天賦得到更好的發揮施展。

影片的結局,修直憑藉超高的數學天賦,還是選擇了出國深造,長大後的他也嚮往更加遼闊遠大的世界,但是最終發現——不管走多遠,自己和母親田桂芳都不曾分離,雖然兩人之間隔海峽,但兩顆心還是緊緊相依。

對於修直來說,把媽媽永遠放在心裡,不留遺憾地去屬於自己的世界創造,就是對媽媽最好的回報。

也正是有了母愛的支撐,孩子長大才擁有大心臟,才能有勇氣獨當一面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我是吳顧念,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專注育兒知識和分享育兒經驗,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關注我,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我的影子在奔跑》:最偉大的母愛,是給予孩子足夠的心理容量
    "因為上天賦予母親孕育孩子,比之於任何人,沒有人比母親更可以與自己的孩子心靈相通,母親是第一個與孩子發生溝通的人,假如他真的來自於遙遠的星球,母親會是那艘渡他來這裡的第一艘船——努力才可以到達彼岸。"胡永紅,《我的影子在奔跑》今天,久未謀面的朋友跟我訴說了她與母親的故事。母親不停地問她"你吃了嗎?",她不耐煩地回答"請你不要管我,我能照顧好自己"。
  • 《我的影子在奔跑》——愛讓孩子成為天使
    沒有什麼宣傳,沒有什麼路演,電影《我的影子在奔跑》悄無聲息的上映了,據說拖了很長時間,也不知道為啥,但就跟《無問西東》一樣,被雪藏了很長時間,但最終看來,並不是爛片,反而電影還挺不錯,這就是很奇怪了。劇中修直無論躲到哪裡,作為媽媽的田桂芳總能找到自己,這是母親與孩子的心意相通,這是媽媽與修直的血脈相連。方剛亮的牛逼之處在於把一個本來悽悽慘慘戚戚的故事拍得特別有童話感。《我的影子在奔跑》沒有採用過多煽情的劇情和鏡頭博取觀眾的同情,而整體上使電影保持了幽默、輕鬆的基調,從修直的視角出發,講述他如何在自我的世界裡調皮搗蛋、上學甚至談情說愛。田桂芳默默的付出,用無言的愛陪伴修直。
  • 母愛力量,電影《我的影子在奔跑》:自閉症兒童家庭教育的暖心點
    2018年1月16日登陸全國院線的國產電影《我的影子在奔跑》,成為此類型電影的一部佳作。阿斯伯格綜合症、單親家庭、母子情深,展現出家庭教育模式一個個暖心點,讓很多人為之動容。電影中男主人公的角色原型是阿斯伯格綜合症患者,一個比自閉症患者更容易被社會忽視的群體。他們往往有著自己獨特的與別人溝通方式,只是很多人不能理解而已。
  • 《我的影子在奔跑》:自閉症孩子的中國夢
    方剛亮導演的《我的影子在奔跑》以夢幻的藝術方法處理自閉症孩子的成長史,電影中母子之間的溝通方式令觀眾大開眼界、動情不已,以比較俗套的比附,就是講述一個自閉症孩子的中國夢實現的公益電影。田壯壯監製的《我的影子在奔跑》,由獲「夏衍杯」優秀電影一等獎的同名劇本改編,在胡永紅編劇的故事裡,講述了一個患有艾斯伯格症候群的孩子修直,如何在張靜初飾演的單身母親田桂芳17年的悉心養育下長大成人的歷程。導演方剛亮有意淡化了含辛茹苦的艱難,突出表現了修直天賦異稟的數學天才,特別以卡通和超現實的方法表現獨特的精神世界,趣味橫生而帶有夢幻色彩,讓觀眾看到希望。
  • 《我的影子在奔跑》母愛照亮生命之美
    近日,國內首部聚焦艾斯伯格症(輕度自閉症)兒童的電影《我的影子在奔跑》在多個城市上映。影片改編自獲「夏衍杯」優秀電影劇本一等獎的作品,由張靜初、龍品旭、黎兆豐主演,講述了單親媽媽田桂芳與患艾斯伯格綜合症的兒子修直相伴17年的故事。  「艾斯伯格症患者是一個比自閉症患者更普遍但更容易受到忽視的人群。」
  • 電影《我的影子在奔跑》講的是什麼故事,張靜初素顏詮釋母愛偉大
    關於社會上自閉症兒童一直都有很多人關注,再加上也有很多導演拍攝與自閉症兒童有關的電影,收到的效果也是好壞不一的。而這一部我的影子在奔跑,也是講述了自閉症兒童的成長故事,但是不單單是這樣。這部電影還用大手筆的方式渲染了母愛故事,講述了單親媽媽田桂芳獨自撫養自閉症兒子的故事。
  • 贈電影票 |《我的影子在奔跑》讓更多身邊朋友了解星星孩子的真實生活!
    2018年利群華藝第一部百城首映禮的作品來了:《我的影子在奔跑》導演: 方剛亮編劇: 疏疏主演: 張靜初 / 龍品旭 / 黎兆豐類型: 劇情 / 家庭 / 兒童好在媽媽田桂芳也和「麥太」一樣,對於兒子,她有天然的母愛和耐心,可以容忍他的各種「反常」行為,像影子一般跟在他的背後,隨時處理各種意外狀況,這就是片名「我的影子在奔跑」的由來。
  • 張靜初素顏主演《我的影子在奔跑》 揭秘自閉症兒童的愛與隱忍
    電影海報 人民網北京12月21日電 (記者李巖)《我的影子在奔跑》終於定檔2018年1月16日。但因為種種原因,本應在2013年6月上映的《我的影子在奔跑》,一直被雪藏5年後,才得以重回院線。這是一部母愛隨行的感人電影,電影中張靜初全程素顏跨越17年演繹了一個自閉症孩子的母親。
  • 《我的影子在奔跑》,張靜初與天才兒子談戀愛
    我的影子在奔跑十萬看電影47022導演: 方剛亮主演: 張靜初 / 龍品旭 / 黎兆豐 / 王同輝 / 張國強類型: 劇情 / 家庭 / 兒童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語言: 漢語普通話上映日期: 2018-01-16(中國大陸) / 2013-02-09(柏林電影節) / 2013
  • 我的影子在奔跑什麼時候上映?我的影子在奔跑演員表及劇情介紹
    我的影子在奔跑什麼時候上映?電影我的影子在奔跑將於2018年1月16日全國上映。喜歡的小夥伴們可以在電影院觀看,當然了其他外站也是可以看到的。電影《我的影子在奔跑》是由方剛亮執導,張靜初、龍品旭、黎兆豐等領銜主演的公益題材片。我的影子在奔跑劇情聚焦艾斯伯格綜合症者(輕度自閉症),講述單親媽媽田桂芳獨自撫養患有艾斯伯格綜合症兒子修直的故事。患有艾斯伯格症候群(一種較輕的自閉症)的11個的月修直(龍品旭飾)第一個記憶是聽見田桂芳(張靜初飾)叫「修直」,然後笑了。修直第一次思想——他真是修直還是長得像修直。
  • 我的影子在奔跑:註定不孤單
    由張靜初主演的電影《我的影子在奔跑《我的影子在奔跑》29次入圍全球各類電影節、電影展各類獎項提名,共8次獲獎。《我的影子在奔跑》講述了單親媽媽田桂芳獨自撫養自閉症孩子修直的故事,影片中的修直,孤僻又不斷地製造一系列的麻煩,田桂芳則一直默默地為修直遮風擋雨,如同修直的影子一般,時刻保護著修直,母愛如同一道光,照亮了修直遇到的所有黑暗。
  • 觀眾評《我的影子在奔跑》火不了 但的確是良心之作
    由田壯壯擔任藝術總監,方剛亮導演、張靜初主演的《我的影子在奔跑》,於今日(1月16日)正式全國公映。自影片籌備、開拍以來,就頗受業界關注與好評,中間經歷幾多波折,終於在新年伊始與觀眾見面。  《我的影子在奔跑》講述了身患自閉症的修直在張靜初飾演的媽媽田桂芳的精心呵護下健康成長的故事。電影中的情節是每位艾斯伯格症候群孩子的家長都有所經歷或正在經歷的,母子之間的那些情感幫我們憶起了那些過去的日子,令人感動。母愛已經被眾多的文藝作品演繹過了,但是這次電影講述的母愛是與眾不同的,一個自閉症孩子的母親,所展現出來的情感,無論是付出還是隱忍都會有與眾不同的觀影感受。
  • 《我的影子在奔跑》首映 寧浩潘粵明現身助陣
    歷經五年浮沉,方剛亮導演的電影作品《我的影子在奔跑》(以下簡稱《影子》)將於1月16日正式上映。1月13日下午,電影在北京舉行了全球首映禮,監製侯克明、製片人丁文劍和導演方剛亮攜徐偉、竇鵬、曾軼可、亓思明等電影主創悉數亮相,同時一眾業內大咖謝飛、寧浩、潘粵明、趙寧宇、王學兵、王太利、田沅、黎一墨等也現身助陣。寧浩導演盛讚:「這是一部看了不慚愧的電影,我看完以後可以非常驕傲地說我是做電影的。」
  • 金雞華表獲獎片《我的影子在奔跑》將映 張靜初展現溫潤母愛
    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記者白瀛)由張靜初、龍品旭、黎兆豐等領銜主演的公益題材電影《我的影子在奔跑》16日起將在全國上映。影片由方剛亮執導,講述單親媽媽田桂芳獨自撫養患有艾斯伯格症候群兒子修直的故事,曾獲金雞、華表等國內大獎。
  • 在2013年完成的《我的影子在奔跑》張靜初飾演溫柔堅強的單親媽媽
    在2013年完成的《我的影子在奔跑》中,張靜初飾演溫柔堅強的單親媽媽「田桂芳」,獲得第2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提名。雖然這不是她最重要的獎項,只是國內著名獎項,但在主流政府獎項中,這是罕見的「個人榮譽」。
  • 從《我的影子在奔跑》看兒童文學影視改編
    2020-01-17 09:28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純真視角下的深刻觀照——從《我的影子在奔跑》看兒童文學影視改編《我的影子在奔跑》不同!無論是電影,還是根據電影劇本創作的同名長篇兒童小說,我覺得都是一部風格獨特、觸動心靈的作品。
  • 《我的影子在奔跑》公映,張靜初飾演自閉症兒童母親
    由田壯壯擔任藝術總監,方剛亮導演、張靜初主演的《我的影子在奔跑》,於今日(1月16日)正式全國公映。自影片籌備、開拍以來,就頗受業界關注與好評,中間經歷幾多波折,終於在新年伊始與觀眾見面。《我的影子在奔跑》講述了身患自閉症的修直在張靜初飾演的媽媽田桂芳的精心呵護下健康成長的故事。電影中的情節是每位艾斯伯格症候群孩子的家長都有所經歷或正在經歷的,母子之間的那些情感幫我們憶起了那些過去的日子,令人感動。母愛已經被眾多的文藝作品演繹過了,但是這次電影講述的母愛是與眾不同的,一個自閉症孩子的母親,所展現出來的情感,無論是付出還是隱忍都會有與眾不同的觀影感受。
  • 《我的影子在奔跑》——感動過後,別忘了用行動接納
    「如影隨形,母愛無言」這是寫在剛剛上映的電影《我的影子在奔跑》海報上的話。後來生了自閉症寶寶,各地求醫,總以為孩子能治好,結果花光了家底,賣掉了房子,也失去了工作,從此做全職陪讀,陪伴孩子上特教學校已有多年。而現在,我和兒子倒常常成為「被公益」的對象,這一次正因為一次所謂的公益活動,我參加了《我的影子在奔跑》的點映活動。
  • 《我的影子在奔跑》關注自閉症 張靜初完美蛻變
    《我的影子在奔跑》關注自閉症 張靜初完美蛻變 時間:2013.06.1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王曉娟 分享到:
  • 【我愛電影】《我的影子在奔跑》苦等五年終上映
    歷經五年浮沉,電影《我的影子在奔跑》終於正式上映。1月13日下午,影片在北京舉行了全球首映禮,除了主創悉數亮相之外,一眾業內大咖謝飛、寧浩、潘粵明、趙寧宇、王學兵、王太利、田沅、黎一墨等也前來捧場助陣。導演寧浩觀影后表示:「這是一部看了不慚愧的電影,我看完以後可以非常驕傲地說我是做電影的!」導演趙寧宇表示:「之前藝術電影市場並不好,但2017年是一個節點,冷冰冰的票房數據背後開始變得有溫度、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