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常說「晚不梳頭,早不說夢」,啥意思?為何古人如此忌諱?

2020-12-24 民俗大文化

在傳統文化中,其中不乏一些神奇古怪之事,而擁有著有著五千年文化歷史的中國,無論是正史記載,還是野史流傳亦或是口口相傳,在每個地方,總會有屬於各自的傳說,更有許多忌諱之談,比如俗語「喜不送傘,喪不後補,壽不送煙」,所講的就是送禮的忌諱,再比如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必有事」,意思是說三拜已是大禮,而四拜有違常理,而古代的第四拜,一般只有重罪之人被赦免,才會行此禮。再比如民間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講夢」,這種行為在生活中,也比較忌諱,那麼這句話是何意?古人為什麼如此忌諱呢?且聽我一一道來。

這句俗語相信大家從家中老人口中經常聽到,意思是說晚上不能梳頭,早晨醒來不能講自己做的夢。而且大家只知其意,卻不知為何晚上不能梳頭?早晨為何不能說夢?究其緣由,卻大有講究!

晚不梳頭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句話在生活中廣為流傳,自古至今人們都非常看中儀容儀表,特別是頭髮,男子成童之時則會束髮, 古代女子滿十五歲會及笄。而且古人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頭髮損失絲毫都是對父母的不尊重,所以人們對頭髮自然十分看重,而古代為了觀看頭髮是否凌亂就是照鏡子,而古代的鏡子多為銅鏡,雖然也能讓人觀看衣冠是否整潔,但是和當代的平面鏡相比差遠了。多數時候銅鏡照看之時,鏡子內多為模糊狀態。古人在準備入睡之時,會把束起來的頭髮散開,如若在夜晚,或者深夜在微弱的火燭燈光下梳頭,豈不是會嚇「死人」,時間久了也會容易做噩夢,所以這種習慣大家都比較忌諱。

還有一種說法是,晚上梳頭髮容易招「陰」,本來有些地方習俗是,家中有人去世,家中子女會幫已逝之人,洗頭、梳發、穿壽衣,幫已逝之人整理儀容儀表,讓已逝之人,能夠「體面」的離世,如若,晚上梳頭髮,會倒黴的。

而對於當代社會而言,社會壓力巨大,上班的時候,都是繃著神經,回家自然想躺在床上舒舒服服的休息了,誰會想到去整理頭髮,能夠安安穩穩的睡一覺,才是美事,誰也不會半夜三更起來去梳頭髮的。但是科學研究發現,用梳子梳理頭髮,有助於頭皮血液循環,大家早晨不妨多梳梳頭髮,少去理髮店燙染。

早不講夢

古人相信,做夢總要有原因的,王符就曾說「夫奇異之夢,多有收而少無為者矣。」認為做夢總有原因可尋。夢到噩夢,可能當時就被嚇醒,並且開始胡思亂想,並且多數時候會忍不住第二天告訴家人或者朋友,認為這樣的夢不好,開始各種擔憂,其實大可不必,如若說出這句話,每天腦中都會心心念念,不能忘卻,導致心煩意亂不能正常工作,那豈不是得不償失。而夢到好夢,甚至會一覺睡到天亮,第二天醒來也是美滋滋的,並且喜出望外,奔走相告,認為夢裡的預兆可能會降臨,殊不知在老人看來好夢說破就不靈了。

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內心過於強求或者沒有得到的東西和情景,才會在夢中有所體現。任何自己想要追求的東西,都需要自己付諸行動,千萬不要因為沉醉於夢中的美好而不能自持。對於這句俗語而言,在當今看來,由於時限格局不同,卻難以適應於當代生活,但是不難看出俗語「早不說夢,晚不梳頭」,雖然有些迷信說法,但是依舊暗含了人們祈求平安,趨利避害的美好願望。

以上是為大家帶來的內容,大家對於這句俗語有何看法?歡迎大家下方留言討論!喜歡的可以點擊關注!分享!轉發!

相關焦點

  • 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是啥意思,聽聽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夢,到底是什麼,著名的心理學校弗洛伊德在自己的作品中首先向世人闡述了夢,「夢是一個人與自己內心的真實對話,是自己向自己學習的過程,是另外一次與自己息息相關的人生。」我們古人常說「日有所思,也有所夢」這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但是真的是有道理嗎?恐怕並非如此。
  • 老人常說「早不說夢,晚不梳頭」,你們懂什麼意思嗎?
    文/仁義論史老人常說「早不說夢,晚不梳頭」,你們懂什麼意思嗎?中國燦爛的文學不僅僅拘泥於唐詩宋詞,還有經世流傳的俗語。例如,我們大多人所熟知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不同的俗語,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一句老人常說的「早不說夢,晚不梳頭」,你們懂什麼意思嗎?跟小編來了解下。首先我們來看一看為什麼晚上不能梳頭吧。據一些專家說,晚上梳頭其實可以起到按摩舒緩神經的作用,特別是對促進血液循環有著尤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老人們口中的晚不梳頭,其實帶有一點點迷信的色彩。
  • 俗語:早不說夢,晚不梳頭,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嗎?
    但你是否聽過「晚不梳頭,早不說夢」這句話呢?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忌諱嗎?接下來,咱們來好好說說。從字面意思上來看,它是告訴我們晚上的時候不能梳頭,早上的時候不能將做的夢境說出來。「晚不梳頭」其實是對於古人而言,在古代,人們很少在晚上出門,也沒有什麼娛樂活動,但是古代女性都特別注意外在美,身上,頭上都是首飾。
  • 老祖宗告誡:「晚不梳頭,早不說夢」,啥意思?現在還有道理嗎?
    隨著現代的科技不斷發展,很多古人的經驗之談,在現在看來,不過是封建的糟粕。但我們對於老祖宗的話,不能說是完全的相信,也不能全部否認。能流傳至今,還能從老一輩人口中聽到到的俗語自是有一定的道理。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
  • 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說的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俗語,就是關於人們早晚的兩種行為,它就是「晚不梳頭,早不說夢」,老祖宗為什麼流傳這麼一句俗語,它有什麼道理嗎?眾所周知,梳頭在古代一直都很有講究,什麼年紀應該梳什麼樣的髮髻,古代都有著嚴格的規定。「晚不梳頭」這句俗語,就是古人關於梳頭的建議。我們從文字表面意思來看,就是晚上的時候不能夠梳頭。
  • 俗語說「晚不梳頭,早不說夢」是什麼意思?現在還適用嗎?
    近代科技不斷發展,古人的許多經驗之談,在現在看來,不過是封建的一種糟粕。但是,對於老祖宗的話,我們既不能完全相信,也不能完全否定。能夠流傳至今,還能從老一輩人群中聽到的俗語,自有其道理。就像俗話所說:「晚不梳頭,早不說夢」。
  • 古人說「晚不梳頭,早不說夢」,是迷信還是科學?又有什麼禁忌?
    中國有著世界上最豐富的成語、諺語、俗語、歇後語等等,是古人通過對自然、人生以及生活的探索和理解而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智慧結晶。這些俗語經過幾千年的流傳,至今有效。然而,有些俗語是古人根據特定的社會風俗和文化而得,所以當那個特定的社會結構不再存在,這些俗語在現代人眼裡,就會被認為是「無釐頭」、「迷信」。比如「晚不梳頭,早不說夢」這句話,就讓現代人很不解。晚不梳頭這句話的表面意思是:晚上不要梳頭髮。其實,這和某些地方的喪葬習俗有關。有些地方會在晚上給死者穿衣、梳頭,以保佑死者升入天堂。
  • 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有什麼含義,為什麼夢不能白天說?
    老話俗語看似十分的簡陋,甚至話很糙,但是背後所蘊含的深刻道理,卻一點也不落伍,甚至很多俗語的智慧還與時俱進,直到如今都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俗語文化的魅力,在於它有著豐富的哲理和有趣的靈魂,有些甚至已經成了我們生活中的順口溜,常常掛在嘴邊。民間就有這樣一則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想必大家早有耳聞,但是其中的含義卻是鮮為人知的,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這句俗語的含義。
  • 農村老話「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什麼意思?有啥道理呢?
    農村老話:「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早上不買豬肉呢? 農村老話自然老人們留下來的經驗,存在就有道理。而這些老話也會讓我們少走彎路的。就拿豬肉和豆腐來說吧,老話也是很有講究的,而豬肉怎麼買,豆腐又怎麼買,老祖宗自然有很多道道。
  • 老話「伸手不打笑臉人,開口不罵送禮人」啥意思,為何這樣說?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老話「伸手不打笑臉人,開口不罵送禮人」啥意思,為何這樣說?在農村,流傳著很多農村老話。記得小時候,經常聽爺爺,奶奶說一些聽不懂的話,那個時候年紀太小,所以也不懂其中的意思。慢慢長大後,才知道,這些老話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相信很多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聽老人說起這些話。
  • 「晚不梳頭,早不說夢」1966年55歲金馬人:明、後兩天,有「婚姻」大事發生,猶如「晴天霹靂」,請早做準備!
    「晚不梳頭,早不說夢」1966年55歲金馬人:明、後兩天,有「婚姻」大事發生,猶如「晴天霹靂」,請早做準備!
  • 農村老話「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有很多俗語,都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當中積累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對於農村老話「 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又是什麼意思呢?一、」早不買豬肉」的意思農村老話是老人們留下來的生活經驗,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而豬肉應該怎麼買?其中是有一些講究的,為什麼早上不買豬肉,原因有以下三點。1、一大早上買到的豬肉很有可能是頭天賣剩下的豬肉,已經過夜不是很新鮮。
  • 古人傳下來的老話「豬來窮,狗來富」是啥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
    古人傳下來的老話「豬來窮,狗來富」是啥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 文/農夫也瘋狂馬上就要過年了,距離新年也就幾天的時間了。很碰巧的是2018年就是狗年,而緊隨其後的就是豬年了。有些人可能就聯想到了「豬來窮,狗來富」這句俗語了,那它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老人常說「窮不走親」、「富不還鄉」,說的是啥意思?現實嗎
    在農村地區,流傳著許多經典的老話,每一句老話都是勞動農民智慧的創作,記得小時候,村裡有幾個老人對老話非常熟悉,每到茶餘飯後之際,村裡的老人就會聚集在門前的大樹下聊天,時不時能聽見老人口中說出一些順口溜,簡簡單單的幾個字,非常有趣味性,比如說筆者當地常說的老話「四大白」,頭場雪、精粉面、新摘的棉花
  • 老人常說「人會被自己的舌頭拖累」,啥意思?古人在告誡我們什麼
    我們只有明白了古人這些俗語的意思,才會被我們所使用,才會成為我們為人處世的標尺。我們常聽老人們說這麼兩句俗語,叫「鳥會被自己雙腳絆住,人會被自己舌頭拖累」,這兩句俗語其實就是古人對我們處世的忠告,告訴我們哪裡需要警惕,從字面上來看,這兩句俗語的意思我們也能知曉個一二。那麼古人在告誡我們什麼呢?
  • 在農村,老人說「老人招人嫌,死了欠三年」啥意思,為何這樣說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說「老人招人嫌,死了欠三年」啥意思,為何這樣說我們國家的歷史文化悠久,在農村有很多老話。這些老話代表著老祖宗的智慧,也能從中告訴我們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老話都是老祖宗根據自己身邊的日常,總結出來的親身經驗。
  • 「人窮不省三錢,無錢不走三門」啥意思?牢記古人的金玉良言
    身邊的老輩人在平時說話聊天的時候,時不時就會冒出一兩句這樣的老話,比如這句「狗不嫌家貧、兒不嫌母醜」,雖然聽起來很俗氣,但弄明白其意後,還真的是這麼個理!其實類似這樣的俗語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尤其在農村。老人們說話時經常會帶出「常言道」這樣的老話,其實這些老話大都是古人在日常生活、勞作中對於人生的經驗總結。
  • 老祖宗告誡:「屋簷不避雨,不串娘家門」,啥意思,古人忌諱什麼
    老年人為了教育後代,往往喜歡說一些俗語。作為民間文化的一種形式,它們其實很受歡迎,因為它們形式簡單,容易理解。其實《增廣賢文》裡有句話說到的事情很簡單:屋簷不避雨,不串娘家門。猛地聽起來這件事好像並不通。下雨的時候,躲在屋簷下不是很正常嗎?但是古人為什麼那麼強調呢?古人是在忌諱什麼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 「晚不梳頭,早不說夢」1966年55歲金馬人:11月份有「婚姻」大事發生,猶如「晴天霹靂」,請早做準備!
    「晚不梳頭,早不說夢」1966年55歲金馬人:11月份有「婚姻」大事發生,猶如「晴天霹靂」,請早做準備!
  • 「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停雙」,這句話啥意思?令古人如此忌諱
    比如,老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停雙」,你知道什麼意思嗎?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它的意思就是字面上所表達的那般,寧可將屋子借給他人辦白事,也不要將屋子借給情侶或者夫妻兩人。當小編看到這個解釋的時候,實在無法理解,為什麼結婚這樣的喜事反而在農村是被忌諱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