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次逛臺東是多久之前了?
曾經的臺東,屬於很多青島人青春歲月閃亮的美食坐標。
它的好吃程度,可以把青島任何一條街巷按在地上摩擦。
那些從北走到南,撐破肚皮的逛吃日子,再回首,已經過去了多年。
當老謝野餛飩入了店,十九中烤冷麵收了攤,夜市風光不再,婚紗街也已不再景氣,當代廣場碎成了一地瓦礫,只剩臺東的天橋霓虹依然閃爍……
整個臺東已經換了面孔。
是的,多數的青島人很久沒有去臺東了。如今流連於臺東的,10個人大概有9個是遊客。
那個你許久沒去逛的臺東,現在是什麼樣子?
10年前,我們想愛,想吃,還想在這一瞬間變成天上一朵半明半暗的雲。
臺東步行街是天堂。
從原來的十九中車站一下車,就能看到「十九中烤冷麵」
這本來是個小攤,我沒吃過,但據說味道一絕,伴隨了幾代十九中學生度過三年的等車時光。
後來,因為某種原因,撤了攤,開了店。
哪怕十九中早已搬遷至遠郊即墨,這烤冷麵還是任性不改,就叫這名。
跟十九中烤冷麵一樣撤攤進屋的,還有於姐烤冷麵。
沒想到,時隔多年,這家烤冷麵依舊屹立不倒,門庭若市,依然火爆。依舊是長興路這條巷子裡的烤冷麵之王。
然而,其他的小吃就沒這麼幸運了。客流量明顯比過去少了許多。
當年回回排隊,受少男少女青睞的松和路1號烤腸,也沒那麼火了。
大概,也很少會有人來臺東,談一段烤腸味兒的戀愛了吧。
如果說臺東步行街有三巨頭的話,必須是章魚小丸子、韓餐媽咪味以及天祿園。
走到章魚小丸子店門口,發現已和長興路小木屋一樣清冷。
依舊是白色的招牌,不變的地理位置,和熟悉的配方。
烤的外酥裡嫩的章魚小丸子,刷上照燒醬,鐵板的熱氣給丸子注入靈魂,咬一口還能吃到章魚顆粒。
當年嘗來新奇的味道,今天儼然顯得有些過氣。
天祿園水煮肉片的味道在記憶裡頑固不破。
當年青島最早的川菜網紅,隨著萬象城和凱德茂的崛起和人們的選擇越來越多,也變得風光不再。
而流連「韓餐媽咪味」炸雞年糕的,也大都是老顧客或者外地遊客的打卡。
「味道沒變,價格漲了一兩塊。」
「這比上次在首爾吃的那次,味道差不多。」
韓餐老闆,試圖用這種堅持,讓顧客用舌尖記起曾經的青蔥歲月。
曾經以章魚小丸子為起點,200米的街,從北到南,能吃一整晚。
一路密集的小吃,是臺東小吃的精髓。
如今,大多數小吃都已消失,那些味覺地標也寥寥無幾。
憑著記憶裡熟悉的逛吃地圖,到這裡總會迷失方向。那些林立的店鋪,一波關門,又有新的開門迎客。回憶不斷被洗牌。
突然發現,當年放學必買的蛋撻、茶之道、薯格不知什麼時候悄無聲息地關了門。
婚紗街上的甜品店、茶飲店也換了一撥又一波,
旁邊的夜市消失得更徹底,就像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
鐵打的臺東,流水的招牌。
搬走的老店,又快速被新鮮填補了空缺。
雞蛋仔、臭豆腐、蚵仔煎、烤鴨腸、烤魷魚、烤豬蹄、烤鴨脖、烤麵筋……
不知道換了多少茬。
各色米線眼花繚亂,風頭蓋過了好一家牛肉粉,
鐵板鴨腸檔口絡繹不絕,而旁邊的烤魷魚卻沒什麼人。
紅屋牛排、小青青餛飩、coco奶茶這些老牌門派,也被席捲而來的鹿角巷、一點點等新晉網紅奪走了星光。
唯一欣慰的是不遠處婚紗街的「旭光辣子雞」和「老謝野餛飩」倒是越開越紅火。
每天都要排上一會兒隊,才能吃到這人間美味。
我們迷戀臺東,因為它曾跟西鎮、中山路、老四方一起,串起一段青春實錄。
周末去新華書店和文化街買教輔,臺東吃牛肉粉、燒烤餛飩,拐去臺東三路買份章魚小丸子,還能再塞下一份爆漿大雞排。
當跟同學、女友約會時,不知道去哪好的時候,你都會說:
「快白叨叨了,就去臺東了。」
後來,小哥、小嫚兒都長大了,
他們走過北京三裡屯,闖過香港大都會,逛過上海徐家匯……
當他們走南闖北回來後再去臺東,除了有點久違之感,覺得臺東已不再有記憶中的繁華。
臺東依然跟我們當年走過的時候沒什麼兩樣,利群的大樓在夜色裡依舊燈火通明,街頭的飯館裡還是有人哭有人笑,
可夜市上的小哥、小嫚兒們也不再是我們。
而失去了這些的臺東,你有多久沒去過了?
你上次逛臺東是什麼時候?
你逛臺東,必做/必吃的是什麼?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故事~
圖片:Eric
文章:秋仔
圖文為青島優生活原創發布
謝謝你的喜歡 歡迎分享喔其他平臺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商務合作
電話/微信:13335053521(陳經理)
我是優優,歡迎互撩哦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一個3毛,喜歡就戳亮️~麼麼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