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聽濤大運河——姚賽副主席在「兩岸茶產業及文化研討會」上的發言

2021-02-19 中華文化促進會


尊敬的各位領導,來自臺灣的各位朋友、各位來賓: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謝主辦方邀請我代表大運河文化協作體,在這個重要論壇上作交流發言。

談起茶文化,我的底氣不是很足。前些年,我是一個習慣牛飲的人,這幾年卻誤打誤撞的進入了「茶圈」,不僅每年要以主辦方的名義參加兩、三次茶博會,還連續三年組織舉辦了澳大利亞•中華文化節暨茶博會;參加了兩次中蒙俄「萬裡茶道」市長峰會。本月初,我又參加了第十八屆北京國際茶產業博覽會。期間,通州的劉總請我和參加茶博會的幾位朋友到運河岸邊的龍舫去品茗賞景。餘暉下的大運河金波蕩漾,深邃安詳。這位從春秋時代走來的老者, 2500年來養育蒼生,滋潤大地,演化成了一條精神的大河,流動在東方文明的血脈裡。在龍舫三層平臺上,來自福建的楊先生為我們衝泡了一杯武夷巖茶,茶湯金黃帶紅,香氣濃沉厚重。一會兒,來自臺灣的黃先生又沏了一壺凍頂烏龍茶,只見茶湯略深,花香散去,竟與武夷巖茶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時黃先生說,之所以剛喝完武夷巖茶,接著就喝凍頂烏龍,就是要品味這種同宗的厚重、同族的神韻。我這才知道,臺灣的凍頂烏龍和福建的武夷巖茶本是同宗同族,血脈相連。茶的傳承、茶文化的弘揚,在兩岸民眾心中有著沉甸甸的分量。也如今天這個論壇,我們品茗暢談,對中華茶文化的深情與摯愛,就在這茵茵的茶氣和淡淡的茶香中升騰飛揚……

談起茶文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單就「文化」本身的含義也不容易說清楚。

 中華文化促進會王石主席在一次演講中,談到文化與文明的區別,說文化所關心的是「你的」還是「我的。人、族群、文化都有地域性。這種向內認同的傾向,可以說是人、族群和文化的本性。雖然人類組織、人際交往以及文化的圈子越來越大,但大到今日,講文化仍然是有邊際、有認同的。文化往往是區域性的。

茶源自巴蜀,秦漢之後漸次傳到中原,傳到邊陲,傳到國外,雖然已經有將近三千年的歷史。但所謂「茶文化」,也還是有界限,有邊際,有認同問題的。還沒有充分的國際化,更談不到全球化。起碼還沒有像咖啡走得那麼遠,傳播的那樣廣。咖啡源自衣索比亞的牧羊人,但現在已經是世界文化,男女老少都能接受。所以,我們努力的空間還很大,任重而道遠。

許嘉璐先生曾經講過,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有兩個重要載體,一個是中醫,一個是茶葉。回望過去,這兩個載體確實起到了鷹之兩翼的作用,可現狀是:日本的漢方佔全世界中藥市場份額的90%;不生產一片茶葉的英國,其「立頓」茶年銷售額超過300億元,是我國最大茶企年銷售額的10倍以上。中華文化走出去了,茶文化走出去了,同時也留下來諸多思考。

漫步在大運河邊的龍舫平臺上,聽著舷邊輕輕拍打的濤聲,我在想,總書記為什麼提出要弘揚大運河文化?我覺得不僅僅是因為她記錄了中國歷史文化寫不盡的厚重、壯美和輝煌,見證了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和中華民族的勤勞智慧,是一部書寫在華夏大地上的宏偉詩篇。更重要是,大運河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追求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執著信念;承載著勇於進取、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承載著創新協同、百折不撓的文化靈魂;承載著開放包容、兼收並蓄的文化態度;承載著天人合一、和諧共生的思想智慧,為中華民族偉大振興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那麼,在茶文化中是否應該注入大運河文化的精髓和時代元素呢?

大運河文化協作體,特別想和您一起把大運河精神融入中華茶文化的血脈。

「大運河文化協作體」的成立,旨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的重要指示,以中辦、國辦印發的《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為依據,以「運河文化連結世界,協作平臺助力發展」為願景,按照「中央政策引領、政府需求導向、項目建設落地、產業集群導入、主體市場運作、金融手段孵化」的思路,探索《綱要》落地路徑,搭建協作共贏平臺,推動運河文化帶建設,致力於成為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的踐行者、推進者、引領者。

協作體在張繼鋼導演領銜下,創作演出了《孔子》等「運河魂」系列劇目,拍攝了《往戲新聲》、《紅色的弗拉基米爾號》等影視片;創建了「1+5」模式,即在中辦、國辦《綱要》和多規合一國土空間規劃「一張藍圖」統領下,以項目規劃、央企合作、產業導入、智庫跟進、金融統籌「五位一體」為主要支撐,竭誠為運河城鄉發展提供「縱向全過程、橫向一體化」服務;注重整合資源,打通地域壁壘,促進文旅產業的協調發展。我們真誠希望與海峽兩岸各界人士及運河節點城市通力協作,為大運河再現輝煌貢獻智慧和力量!

「人在草木之間」,一個茶字,就是一個典型的文化符號。記得臺灣作家林清玄說過:「喝茶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茶』字拆開」,人在草木間,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代表人應該根植於大地,回到自然的懷抱之中去,就能枝繁葉茂,鬱鬱蔥蔥。」作家的話,融合了儒、釋、道諸家精華,很好地闡釋了中國的茶道思想。

有一種情懷,叫清香如茶;有一種思念,叫情如茶香。我們深信,淺淺的海峽,割不斷茶香飄逸。一片茶葉就是一瓣心香,茶香必然會把兩岸人民的心緊緊連在一起。大運河精神和茶文化的融合,一定讓兩岸的民族精神升華到一個新的境界!

微信號:ccps1992

郵箱:wencuhui1992@163.com

相關焦點

  • 2020梵淨山抹茶產業發展高端對話暨中日韓茶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
    據江口縣人民政府網消息 11月26日,2020梵淨山抹茶產業發展高端對話暨中日韓茶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銅仁江口舉行,會議分為主旨發言和學術分享兩個階段進行。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貴州省茶葉協會會長祿智明,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省茶文化研究會會長傅傳耀,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農業農村部茶葉質量檢驗測試中心主任、國家茶產業科技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魯成銀,省農業農村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胡繼承,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兼學術部部長、浙江省社科聯原黨組書記陳永昊,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副所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王校常,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會長何京,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達新
  • 2020海峽兩岸新媒體產業發展研討會在靜安舉行
    為進一步推動兩岸新媒體合作交流,由靜安區臺辦主辦,靜安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新媒體聯盟發起並承辦的「2020海峽兩岸新媒體產業發展研討會」 於11月19日在上海和臺北以同步視頻連線的形式舉辦,市臺辦副主任李驍東、靜安區委常委凌惠康
  • 2020蘇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討會舉行
    12月16日,「建設最精彩一段大運河」——2020蘇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討會在美麗的蘇州大運河畔召開。各界來賓圍繞蘇州段大運河文化帶的規劃、水生態保護、文旅融合、品牌傳播等多維度,集思廣益,獻言獻策,共議大運河的建設與保護,共商生態大運河文化帶打造與復興。
  • 尋茶兩岸 茶王火熱出爐
    茶 王 出 爐 !茶香兩岸,情滿中華。2020年12月19日,2020·兩岸鬥茶茶王爭霸賽頒獎典禮如約而至。今年是廈門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也是「閩南鬥茶」升格為「兩岸鬥茶」十周年。廈門銀行已連續7年協辦兩岸鬥茶活動,通過這一活動持續為兩岸文化交流添柴加薪,希望通過鬥茶這一形式推動兩岸以茶會友,共同推動兩岸茶文化的健康發展,讓兩岸情緣更親厚、更濃鬱。
  • 「鄭成功」杯安溪鐵觀音茶王賽成功舉辦,再現歷代閩南鬥茶盛況
    安溪縣政協副主席陳春買,南安市總工商聯副主席洪清頓,安溪縣政協提案委主任陳德誠,安溪縣政協辦公室副主任吳凱敏,安溪縣茶管委辦副主任、安溪縣茶業發展促進會副會長、秘書長、國家一級評茶師林松洲,南安市工商聯(總商會)副秘書長、《南安商訊》主編蘇國鍾,南安市惠安商會會長黃明忠,靈濟禪寺釋真昀主持,福建省人大代表、安溪縣茶業發展促進會副會長、安溪縣農民講師團團長、安溪民間鬥茶交流協會會長張順儒,安溪縣茶業發展促進會副會長
  • 大運河武術文化聯盟在浙江杭州揭牌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2月22日,大運河武術文化聯盟在浙江杭州市拱墅區京杭大運河博物館揭牌。該聯盟由武術界專家、學者、武術愛好者、社團組織及企事業單位自願發起成立,旨在推進運河兩岸武術文化繁榮發展。
  • 第三屆海峽兩岸(廈門)紙藝產業博覽會在廈舉辦
    第三屆海峽兩岸(廈門)紙藝產業博覽會在廈門文化藝術中心·美術館開幕。(主辦方供圖)東南網12月20日訊(本網記者 盧超穎)12月19日,第三屆海峽兩岸(廈門)紙藝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紙博會)在廈門文化藝術中心·美術館開幕,近百位兩岸嘉賓、紙藝師代表出席了開幕式。本屆紙博會將在12月19日-22日期間,每天上午9時至下午17時向市民免費開放。
  • 安溪:兩岸「雲」上交流清水祖師文化
    研討會上,安溪清水巖祖庭代表向臺灣同胞介紹中國共產黨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幫助廣大臺胞臺商緊緊抓住祖國大陸「十四五」規劃蘊含的兩岸交流合作的巨大機遇,積極融入福建「第一家園」建設,加強兩岸文化交流,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 「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目前兩地無法互相參訪,但能運用科技搭建的平臺,讓祖師文化交流活動得以持續,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
  • 大運河保護與申遺丨重返大運河,為了那段並不遙遠的往事
    大運河的申遺涉及8個省(直轄市)、20多個運河沿線城市以及文物、文化、水利、交通、城建等多個職能領域。其間,全國政協及相關省市政協通過委員提案、調研考察、大會發言、答記者問、舉辦高峰論壇等形式,做了大量細緻、紮實和多方面的工作,對大運河保護與申遺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成為人民政協70年來履職成果亮點之一。
  • 運河文化 | 流淌在《紅樓夢》裡的大運河
    清代畫家孫溫筆下的《紅樓夢》《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是中國人熟悉的「四大名著」,它們都屬於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明清小說。近日,由江蘇省明清小說研究會等單位主辦的「明清小說與中國傳統文化高端論壇」在南京舉辦。
  • 第九屆秋季茶王擂臺賽專家審評結束:新「兩岸茶王」出爐
    本屆「茶王賽」邀請了全國頂級專家前來嚴格審評。由魯成銀(國家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原副所長)牽頭組成的專家組,在茶王賽現場石室書院盲評、現場公布獎項。」,這是一個非常有紀念意義的比賽——搭建了一個有利於兩岸茶農在制茶技術上相互深入交流的平臺,由於生產技術是品質的支撐,因此,這樣的平臺將對茶葉品質的提升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 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小河公園……剛剛,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項目...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餘雯雯 通訊員 李林蔚 鮑聖慧 如水墨一筆懸浮於運河之上的京杭大運河博物院,是鳥巢設計團隊的奇特設想; 隈研吾主導設計的小河公園,將會給世界帶來什麼樣的驚喜; 杭鋼舊址上
  • 觀瀾聽濤幾人同
    ——觀瀾山房枕流,觀瀾;聽濤,品茗…… 尋一個雨滴芭蕉脆響連連引人遐思的夜晚,抑或是豔陽高照惠風和暢神清氣爽的白日,大抵不是十分重要的事情。關鍵要看在什麼地方坐,與什麼人坐。關鍵要看小坐的地方文化品味如何,歷史厚重度又如何。
  • 電影頻道之夜盛大舉行 揭幕兩岸三地導演研討會
    電影頻道之夜盛大舉行 揭幕兩岸三地導演研討會 黃建新、馮小剛、劉儀偉等人  電影網訊(圖文/兩岸三地導演峰會報導組) 「電影頻道之夜」1月10日在三亞盛大舉行,揭幕「第11屆海峽兩岸暨香港電影導演研討會
  • ...大運河河南段國土空間嚴格管控 打造「千年運河」文化旅遊新名片
    大運河核心監控區兩岸城鎮發展區的非建成區能否大規模新建、擴建房地產、大型及特大型主題公園等項目?1月4日,記者從省政府辦公廳獲悉近日印發的《大運河河南段核心監控區國土空間管控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對此作出否定回答。
  • 中國理髮文化起源地研究課題開題研討會在瀋陽舉行
    2020年8月28日至31日,受遼寧省美發美容行業協會的邀請,中國起源地智庫專家組赴瀋陽調研理髮文化,並召開中國理髮文化起源地研究課題開題研討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起源地智庫專家、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萬建中,中國藝術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起源地智庫專家、上海大學教授羅宏才,中國民協中國起源地文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起源地文化傳播中心主任、起源地城市規劃設計院院長李競生,瀋陽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王靜,遼寧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遼寧省美發美容行業協會會長、中國美業集團總裁程利國,遼寧省民俗學會副會長蔡學勤
  • 2020兩岸鬥茶茶王爭霸賽普洱、白茶茶王出爐
    繼臺灣青心烏龍、鐵觀音、巖茶、白芽奇蘭、紅茶茶王、金獎揭曉之後今天,2020兩岸鬥茶茶王爭霸賽最後兩個品種:普洱茶及白茶組的總決賽也在廈門北站國際茶港城完賽至此,本次兩岸鬥茶八大品種茶的比拼告一段落明日將在廈門磐基酒店舉行頒獎典禮「新選手」政和白茶風格凸顯今年白茶組迎來了「新選手」——政和白茶,不僅豐富了兩岸鬥茶白茶組的風格,實力更是不可小覷。
  • 「壽寧高山茶」走進深圳秋季茶博會 加速茶產業轉型升級
    圖為2020中國(深圳)國際秋季茶產業博覽會開幕式。 林榕生 攝中新網深圳12月10日電 (林榕生)2020中國(深圳)國際秋季茶產業博覽會10日在深圳市開幕,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組織當地茶企亮相茶博會,進一步強化「壽寧高山茶」公共品牌宣傳,促進茶產業發展。圖為「壽寧高山茶」展館。
  • 中華文化促進會主辦「2012兩岸人文對話」——溝通與交融之道
    2012年初,中華文化促進會與臺灣太平洋文化基金會在共同推進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的宗旨下,就合作舉辦年度性高端文化論壇達成共識:取名「兩岸人文對話」,邀集兩岸專家學者以中華文化視角,對兩岸共同關心的世界議題和普適價值進行探討。
  • 「習馬會」5周年 兩岸各界高度評價歷史和現實意義
    (中國臺灣網 尹賽楠 攝) 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5周年座談會6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劉結一,海協會會長張志軍出席座談會並講話。(中國臺灣網 尹賽楠 攝) 張志軍結合親身經歷表示,兩岸領導人圍繞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致力民族偉大復興的主題,就當時兩岸關係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坦誠交換意見,達成積極共識,是兩岸雙方在「九二共識」基礎上不斷增進政治互信的重要體現,彰顯了兩岸中國人務實解決政治分歧問題的政治智慧,指明了兩岸關係發展的目標和方向,意義重大、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