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兩岸「雲」上交流清水祖師文化

2021-02-07 騰訊網

[新聞頁-臺海網]

泉州網12月10日訊 日前,福建安溪清水巖祖庭和臺灣清水祖師文化交流協會50餘名代表,通過網絡視頻連線「雲」方式,就兩岸清水祖師文化展開交流研討。

這場雲交流活動分為安溪清水巖和臺灣臺中龍泉巖兩個會場。研討會上,安溪清水巖祖庭代表向臺灣同胞介紹中國共產黨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幫助廣大臺胞臺商緊緊抓住祖國大陸「十四五」規劃蘊含的兩岸交流合作的巨大機遇,積極融入福建「第一家園」建設,加強兩岸文化交流,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

「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目前兩地無法互相參訪,但能運用科技搭建的平臺,讓祖師文化交流活動得以持續,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臺灣清水祖師文化交流協會陳文雄理事長介紹,臺灣清水祖師文化交流協會成立於2011年11月,目前有42座臺灣清水祖師廟加入該協會,分布在臺灣各地。協會致力於促進各清水祖師廟宇間的聯誼、兩岸清水祖師文化的交流以及清水祖師文化的研究,共同弘揚清水祖師慈濟善利、廣惠佑民、德澤昭應的濟世精神與信仰文化。

研討會上,廈大人類學研究中心副主任、福建省民俗學會法人代表劉家軍教授以《兩岸共仰的一個信俗祭祀圈——清水祖師文化》為題發言。他說,安溪清水巖是臺灣及港澳、東南亞清水祖師廟的祖廟。清水祖師文化為什麼能成為一個信俗祭祀圈的核心概念?劉家軍認為,「這得益於清水祖師的善良、慈悲,是老百姓最好的口碑。還得益於兩岸的民間力量、兩岸政界人士的助推,以及高校老師、學者相關學術研究。」

「我想進一步探討清水祖師的水德:以『清水』命名一種神靈和信仰的存在,在中國宗教界恐怕是絕無僅有的。」安溪縣委宣傳部副部長謝文哲在研討會上說,祖師不但以水名之,且冠以「清水」,清水清冽,清水清鮮,清水明鏡,清水清揚,清水清心……世間所有美好仿佛都與「清水」有關。閩南人心目中崇仰無比的這尊黑面的神,其實是一個清澈的人,他以天下蒼生為己任,自渡渡人,出世入世,集真善美於一身——這也是祖師留給我們最大的文化遺產。

謝文哲還向大家介紹他去年以來進行的一個寫作項目《天下清水》。該書描述清水祖師信仰如何由安溪開端,向閩南廈漳泉及閩省內外(如四川成都)、臺灣等地和東南亞等國傳播過程,為清水祖師信仰在中華文化的歷史時空中定位,進而闡釋這一民間信仰的文化人類學意義。

書中還介紹了安溪人、閩南人向外移民、播遷的歷史、線路、文化以及為當地開發、發展作出的貢獻。「這些路線也是安溪人向外移民的路線,書中所描繪的既是一份神明地圖,也是安溪人移民地圖。」謝文哲說。

「清水祖師文化根植兩岸,這種神緣、人緣、文緣、地緣、親緣的聯繫,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安溪縣清水祖師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國懷以《清水心 兩岸情》為題作發言。

「雲」上交流研討期間,安溪清水巖普光法師介紹了今年以來祖廟供祭方式的革新情況,臺灣清水祖師文化交流協會首席顧問陳水湖介紹臺灣清水祖師文化交流情況,常務監事蘇長裕介紹臺灣三峽祖師廟庚子年迎大旗盛況;嘉義竹崎東湖仔祖師廟副主委李麒麟就東湖仔祖師廟如何弘揚清水祖師文化做了介紹。

近年來,兩岸信眾充分發揮清水祖師信俗的橋梁紐帶功能,積極搭建交流平臺,陸續舉辦清水祖師金身赴臺、海峽兩岸清水祖師文化節、世界清水祖師文化聯誼會等活動,促進了兩岸的文化交流。安溪清水巖管委會主任謝慶雲表示,採用視頻連線舉辦「雲」上研討會,是一次成功的嘗試。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今後安溪清水巖還將不斷探索運用新媒體和新技術手段,為兩岸清水祖師文化交流開闢新形式、新空間。(洪金示)

相關焦點

  • 清水祖師根在永春!臺灣清水祖師文化交流協會一行赴清水祖師故裡永春進行交流
    清水祖師緣,兩岸一家親六月十日下午,臺灣清水祖師文化交流協會陳文雄理事長率團抵達清水祖師故裡——福建永春縣岵山鎮交流,清水祖師文化書畫藝術展策展人、新柏堂(廈門)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策劃總監馬一鳴等一行受邀參與此次兩岸清水祖師文化交流活動
  • 泉州安溪清水巖祖師公、香火旺盛……很靈氣名氣、有來過嗎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安溪清水巖,這裡是海峽兩岸重要的民間信仰,也是大陸吸引臺胞最多的,和臺胞來這裡供奉最集中的寺廟之一。安溪清水巖遊記安溪清水祖師弘法道場,據說這個道場,是後面才修建好,每年到這裡的香客很多,特別到節假日春節人特別的多,弘法道場上立著高9.9米的清水祖師聖象,加上帽子和底座總共十五米高
  • 福建安溪:兩岸文創賦能產業融合發展
    據悉,兩岸青年人才文創設計邀請賽至今已經連續舉辦四年,在前三年,共有237名兩岸高校青年學子到安溪考察學習、參與比賽,設計創作出近300件作品。作為主辦方之一,團縣委書記陳菁菁表示,舉辦活動旨在深化安臺融合發展,搭建兩岸文化創意、研討、展示、成果轉化及青年人才培養的平臺,進一步加強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推動兩岸校地合作,助力安溪產業融合和鄉村振興。
  • 泉州安溪清水巖,清水祖師道場,獨特的民間信俗,精美的寺廟建築
    久聞安溪有個清水巖,是閩南地區重要信仰之清水祖師的道場,其廟宇獨具特色,周圍風景秀麗,是一處以清水巖寺為主體,以清水祖師文化為特色,融宗教朝聖、生態旅遊、民俗展示、休閒度假為一體的風景名勝區,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月5日,我們繼續大泉州地區的探索之旅,就選擇清水巖一遊。
  • 國臺辦:已批准設立七十九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發言人朱鳳蓮介紹說,2009年以來,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24個省區市批准設立了79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這些基地的設立,體現了我們堅定不移貫徹對臺方針政策,積極擴大兩岸交流合作,持續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不斷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她表示,這些基地給兩岸同胞提供了更多交流合作、回顧歷史、品味文化、暢敘親情和共同發展的機會。疫情發生以來,這些基地也成為兩岸「雲交流」重要平臺。
  • 兩岸融合激流勇進!2021開年又添4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在1月13日的國臺辦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朱鳳蓮就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情況做了介紹,並宣布最近新批准設立了福建龍巖長汀汀州客家首府、泉州安溪清水巖,江蘇淮安大運河文化帶和四川綿陽梓潼文昌祖庭等4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 清水祖師聖地,洪瀨玉枕山南安清水巖景區
    上了年紀的人都知道洪瀨是個盛產地瓜栽(種)的地方,據我大伯回憶,我爺爺是清末時代出生的,在民國時期曾經經常從仙遊挑一擔香蕉到洪瀨去賣,然後再從洪瀨市場買地瓜種回來賣,這樣從中獲得利潤維持生計。從仙遊到洪瀨有60公裡遠,步行暫且很難,而爺爺卻能挑著東西經常來回於兩地,真的是不簡單。
  • 人物│安溪廣告界人才李奕賢:做文化產業的傳播者
    讓他引以為豪的是他開辦了十幾年的民辦幼兒園如今在安溪依舊是盛名在外,得到各界的認可。在星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記者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樂器,有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了解到公司有十家培訓點,此外,公司以活動策劃為主營廣告業務。
  • 安溪這些景點今年將向全國醫護工作者免費開放…
    1 清水巖 清水巖景區總面積11.1平方公裡,主峰海拔767米,是一處以清水巖寺為主體,以清水祖師文化為特色,集宗教朝聖、生態旅遊、民俗展示、休閒度假為一體的風景名勝區。
  • 滬臺雲交流丨We愛·第四屆兩岸青年短片大賽雲交流營開營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本屆交流營活動以線上+線下的雲交流營模式進行,分別在上海和臺北設置雙會場,滬臺兩地的嘉賓和營員們通過雲視頻連線的形式全程參與。期望滬臺兩地的營員們能夠抓住此次寶貴的交流與學習的機會,在今後的作品創作中散發不一樣的力量。同時也希望本屆活動能開創一個新的局面,繼續為促進兩岸文化創意及數字內容產業發展服務,為華語電影培養優秀影視創意人才。
  • 瑞雲淨土 | 安溪西坪寶福堂玄天上帝
    寶福堂,古屬「瑞雲巖」,位於大帽山上(又稱三尖山),始建於宋朝年間。
  • 滬臺雲交流丨We愛•第四屆兩岸青年短片大賽雲交流營開營啦!
    他祝賀入圍本屆大賽的兩岸青年朋友,並勉勵大家堅持創作,相互學習,共同追夢,也期待兩岸青年未來攜手合拍佳片。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本屆交流營活動以線上+線下的雲交流營模式進行,分別在上海和臺北設置雙會場,滬臺兩地的嘉賓和營員們通過雲視頻連線的形式全程參與。同時,開營儀式發布了本屆大賽的定製片《我們在,We愛》,描述兩岸青年因We愛串聯的創作接力,因We愛連結的合作友誼。
  • 文化搭橋雲助力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文博會在廈門舉行
    據介紹,此屆兩岸文博會分為線下線上兩部分,這也是兩岸文博會首次舉辦線上雲展會,針對當前疫情之下,臺灣地區展商無法大規模線下參展的情況,借力雲會展、同時通過在陸臺商臺企、臺灣企業寄送展品至大陸並由大陸工作人員安排布展陳列等三種形式,完成組展招展工作。目前臺灣地區線下參展展位數236個,線上展商數300餘家,線上線下參加企業數總和與往屆臺灣地區展商規模基本持平。
  • 兩岸社會文化交流融合的年度觀察
    原標題:阻割不斷的情緣 生生不息的盼望--兩岸社會文化交流融合的年度觀察  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 題:阻割不斷的情緣 生生不息的盼望——兩岸社會文化交流融合的年度觀察  新華社記者 查文曄、陳鍵興、尚昊  即將過去的2016年,儘管臺灣政局變動使兩岸關係陰霾再現,但兩岸民間往來、文化交流與社會融合勢頭不減,諸多感動人心的真實故事為
  • 航拍國家寶藏-福建安溪清水巖寺
    名稱:清水巖寺時代:清地址:福建省安溪縣批次: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號:7-1085-3-383清水巖寺位於福建省安溪縣蓬萊鎮鶴前村蓬萊山清水巖寺是供奉清水祖師的地方,素稱閩臺佛教聖地。蓬萊山,古稱張巖山,因怪石嶙峋、林木蒼翠可與神話傳說中「蓬萊仙境」相媲美而得名。寺位於海拔500米的半山處,北宋元豐六年(1083)宋代名僧普足禪師(1037-1101)來此駐錫,後在旁側構庵數間。普足禪師仙逝後,安溪百姓建寺廟予以祭祀,稱清水巖廟。
  • 聚焦「寒流」中的兩岸交流 | 海峽兩岸(福建·漳州)融晴文化藝術展...
    期間將突出地域、文化、線上、青年特色,舉辦第二屆閩臺電影展、兩岸青年文化交流嘉年華、水仙花微電影短視頻展等線下活動。此外,還重點搭建兩岸文化交流合作雲平臺,研究發布兩岸影視、音樂創作交流計劃,實現兩岸線上定期文藝創作交流研討、文藝精品展示、文創項目合作。
  • 烏龍茶譜系之安溪烏龍茶家族全知道(精)
    安溪烏龍茶品種有好幾種,其中最著名的是鐵觀音和黃金桂,鐵觀音原產於福建泉州市安溪縣西坪鎮,是烏龍茶的極品;黃金桂原產於安溪虎邱羅巖村,是烏龍茶中風格有別於鐵觀音的又一極品。另外兩種也比較出名的是本山和毛蟹。
  • 神奇獅子巖,三代祖師開光典禮
    獅仔巖位於安溪縣湖上鄉飛亞村(湖頭碧翠巖後背),海拔800多米,系湖頭、白瀨、湖上三個鄉鎮交匯處的中部山脈,景色迷人,風景秀麗,秋高氣爽,四季如春。獅仔巖殿內供奉佛祖有三代祖師、觀音佛祖。據史相傳,三代祖師谷姓林名秘,法號自超,宋隆興二年(1164)十二月初四辰時誕生於德化縣上湧瑩格墩,「毗舍浮佛轉世現身,威靈顯赫。」故稱其為「三代祖師」。圓寂之後,鄉民在龍湖寺奉祀神位,從此成為祖廟。
  • 安溪清水巖開放 前遊玩參拜要注意這些事項
    閩南網6月23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 通訊員 陳家緣)在暌違149天後,國家4A級景區、清水祖師道場——安溪縣清水巖景區於昨日開放。在安溪警方、志願者的共同努力下,開放首日秩序良好。  測體溫、維持現場秩序、安排香客分批次進場……安溪蓬萊所所長陳錦綿介紹說,清水巖首日開放後,前來的信眾以蓬萊鎮本地及安溪周邊為主,隨著時間推移,預計接下來的遊客將陸續增多。據介紹,景區對前來參拜遊玩作出了限時和限流的規定,每天6:30-17:00(下午17:00停止入場,遊客只出不進,18:00關閉景區)進行開放,其餘時間繼續實行封閉管理。
  • 安溪清水巖:恢復開放,但全面禁止……
    安溪清水巖恢復開放通告經報有關部門批准,安溪清水巖定於6月22日(農曆五月初二,星期一)起,全面恢復開放,現將有關事項通告如下:一、開放時間2020年6月22日起,每天6:30-17:00(下午17:00停止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