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結尾的幾分鐘或劇本最後幾頁是你的讀者/觀眾所經歷的最後一件事,因此它必須是恰當的、有影響力、把一切都聯繫起來,而且還要讓人過目難忘。
比起其他任何事情,更多的電影是被糟糕的結局毀掉。
下面是一些確保你的劇本有一個好結局的關鍵點。
1.他們的勝利屬於我們
我們對別人的勝利或失敗都有同理心的反應。《美國好聲音》和《美國達人秀》等電視節目就體現了這一理念。這就是為什麼他們會向你展示表演者的背景故事。我們的角色一旦建立起來,就會在短時間內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就像我們熟悉自己的朋友和家人一樣,我們會相應地與他們一起慶祝或受苦。
他們的成功(或悲劇)是我們自己的,因為如果你把故事寫對了,把角色放在正確的舞臺上,你就把我們和他們的命運聯繫在一起,這種聯繫達到了我們幾乎無法有意識地控制的程度。一個我們幾乎無法有意識控制的水平。這是大腦的一個部分,叫做緣上回。是的,我也不知道,但這就是我們的同理心所在。
所以,把你自己放在觀眾的位置,不是用你冷靜、精於算計的說書人的眼睛,而是用他們的心(或緣上回),你應該會有一個恰當的充滿激情的結局。
《爆裂鼓手》片段
展示情感聯繫(快樂或恐怖)的偉大電影數不勝數,但《天生好手》《七宗罪》《致命ID》《飛越瘋人院》《鳥人》和《爆裂鼓手》是一些很突出的電影,因為我們與角色及其成功或失敗有著深刻的情感聯繫。
2.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關於結局,我學到的第一件事是,作為讀者或觀眾,我們已經在期待結局。我們領先於故事和人物創造我們自己的結論。我們在成長過程中經歷了來自多源的數千個故事。
但如果處理得當,技巧嫻熟,希望我們的觀眾能把握當下,而不是想得太遠。就好像你在坐過山車,你知道終點站就要來了,但是你不能太關注它,因為哎呀!又來了一個循環或硬曲線。
關鍵是讓觀眾一直參與到您解決問題的那一刻。你希望你的觀眾忘記男主角或女主角可能不會死。但你還是想要制擔憂和緊張的氣氛。
例如,在一系列精彩的電影結局中,像《綠皮書》《水形物語》和《嗜人之夜》等電影就躍然紙上。
在《嗜人之夜》中,我們知道這個小女孩可能會好起來,但有一個小小的疑問。它解決問題的方式讓我一直猜到最後。雖然苦樂參半,但結局令人滿意。根據這些設置,最後的時刻可能有六種不同的方式;所有這些都是可靠的選擇。
《綠皮書》是一個關於一段不太可能的友誼的可愛故事,結尾的敲門聲讓我對我們都想要的解決方案抱有希望。然而,第一次的打擊是轉移了人們的注意力——一個轉折(適當地作了鋪墊)。然後是第二次敲門聲,讓一切都變得溫暖而失真。
帶我到雲霄山車的頂端,讓我看看下面的軌道,但是在最後把事情稍微扭曲一點,這樣我就不知道什麼時候,或者更重要的是,這段旅程將如何結束。
3.讓我吃驚——不,實際上是讓我震驚
《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第六感》《非常嫌疑犯》和《消失的愛人》都是讓你震驚的電影。我記得在看《第六感》的時候,我認為這部電影有時很吸引人,很嚇人,但是有點慢。然後那個結局——砰!一切都變了。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戲劇性的颶風把我打翻了。
《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不同但相似。由於最近沒有密切關注漫威宇宙,也不打算對這部電影有太多了解,每個人(幾乎每個人)最終都會死的想法讓人震驚。我從來沒有預見到它的到來。
一個好的令人震驚的結局就像揭開任何謀殺之謎一樣。你需要分散你的觀眾的注意力,這樣他們就看不到它的到來。然而,你也必須公平對待他們,寫得如此紮實,以至於如果他們真的回到過去,試圖看到曲折結局的基礎,那些線索也就在那裡。再說一次,《第六感》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
當然,我還必須提到《鐵窗喋血》,這是一部經典而精彩的電影,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讓人心痛的驚人結局。與小說/電影的主題一致,即「社會永遠會殺死我們的救世主」,結局令人震驚,出乎意料,並讓觀眾和角色產生共鳴。
4.讓我們思考
上面提到的共鳴,對於任何故事來說都有很大的好處,也是我們寫作的全部原因。如果我合上書,關掉電視,走出電影院,我仍然沉浸在我剛剛看到的東西中,我知道我剛剛感受到了一個偉大的故事。
有一部更老的電影叫《希望城市》,是由天才導演約翰·塞爾斯自編自導的。塞勒斯還寫了一部很棒的電影,結尾曲折,叫《小鎮疑雲》,由才華橫溢的演員克裡斯·庫珀主演(但這不是今天要討論的內容)。
《希望城市》的結局是如此的震撼,如此的悲劇,如此的難忘,以至於20多年過去了,我仍然能真切地看到(和感受到)它。這部電影所表達的腐敗和絕望在結局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大衛·斯特拉瑟恩模仿託尼·洛·比安科絕望地呼救,把你牢牢地釘在座位上,然後在電影結束後的數天(甚至數年)裡引發你的思考。
塞爾斯能夠深入我們的內心和靈魂並摧毀它們。這正是你在任何一部意識層次更高的電影中想要的。
同樣,《鳥人》的悲劇結局出人意料地令人振奮,完美地鑲嵌在一個富有洞察力的人物塑造的框架中。艾瑪·斯通的昂首、微笑是電影中十大最佳時刻之一。
演員艾瑪·斯通和愛德華·諾頓對《鳥人》結尾的看法
5.一個結尾,而不是三個
知道你的電影什麼時候結束,然後帶我們去那裡。我還記得看到《蝙蝠俠:黑暗騎士》的時候,我認為結局是偉大而恰當的。然後我們有了第二個結局,關於雙面人的,而我想要的結局,預期的,小丑被繩之以法,被削弱和稀釋了。
《蝙蝠俠:黑暗騎士》片段
我不是在說結尾或後記。這些可以讓你非常滿意,讓你從情緒高漲的情緒中平靜下來,鞏固故事的主題。但是登特這個角色(雙面人)並不是我想要看到的最終被繩之以法的惡棍——或者至少不是在最後的結局。在漫威DC宇宙中,他是一個小反派,在電影後期(以雙面人的身份)被塑造,所以我們不會像對待小丑那樣對他產生兩極分化。
也許如果他們翻轉了「伸張正義」的部分,讓雙面人成為第一個被蝙蝠俠拿下的壞人,而不是最後一個,那麼我可能會接受得更多。就像現在一樣,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對我來說,大部分的情感影衝擊都消失了。
值得讚揚的是,《科洛弗道10號》的製片人對這部電影有了不同的(第二個)結局,但當他們意識到它太多時,最終還是被剪掉了。
然而,大多數邦德電影至少有一個,或者兩個額外的結局。這是特許權的一部分;當一個小壞蛋在主要壞蛋被了結後突然出現,並繼續試圖殺死邦德時,這是可以預料到的,也是非常有趣的。這在上下文中是合適的。
如果你和一個有議程的工作室或製作公司一起工作,那麼從寫作的角度來看,結局可能會很危險。《逃出絕命鎮》和《致命誘惑》就是最好的例子。在這種情況下,你要做必要的事情,並抱最好的希望。把你的結局集中在主角和對手之間不可避免的對抗上,這樣基本就搞定了。
6.結局是否圓滿
電影、故事的結局可以分為兩大類:大團圓結局和不圓滿的結局。
《老無所依》違背了一個穩固結局的「規則」,但科恩兄弟一直都是異類,在為迎合他們獨特的願景而扭曲或打破「規則」之前,他們其實很懂解這些「規則」。
《老無所依》的結尾都是對人物行為和信仰的主題詮釋。因此,它們並不是大團圓的結局,也不是曲折的結局,也不是悲傷的結局,而是有著比「善與惡」或「你會得到獎賞或懲罰」更高目標的結局。
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一個大團圓的結局,而票房的回報也證明了這一選擇,尤其是在美國,美國觀眾往往不喜歡模稜兩可或悲傷的結局。在歐洲和亞洲的電影中,你會看到很多更具挑戰性的結局(比如《午夜兇鈴》或《切膚之愛》)。
對於美國市場來說,你選擇一個不同的結局,而不是一個大團圓的結局,風險得自負。雖然在主題上令人滿意,但那些沒有把所有東西都整齊地系在一起的結局可能在情感上令人不滿意,並導致人們對故事情節的評價一般。
這是在電影《逃出絕命鎮》中誕生的,這部電影的主角丹尼爾·卡盧亞最初因殺害瘋狂的艾莉森·威廉士而被捕,並被控謀殺。類似的還有《致命誘惑》,它最初的結局是麥可·道格拉斯飾演的角色被控謀殺格倫·克洛斯飾演的角色。在一次負面測試篩選後,《逃出絕命鎮》的結局被改變了。工作室改變了卡盧亞這個角色的命運,使其變得更加積極。
像《疤面煞星》或《無間道風雲》這樣的結局更容易被接受,儘管我們的主要角色因為邪惡受到懲罰而備受打擊。即使我們喜歡壞人,我們也希望他們得到應得的教訓。
《虎豹小霸王》讓人感覺很好,即使最後他們都毀滅了,因為這部電影自始至終建立在布奇和聖丹斯的時間已經結束了,他們曾經有過逍遙自在的快樂時光,現在已經完成了,必須走出來了——從過去輝煌的火焰中。再來看看《末路狂花》吧,出於類似的主題原因,她們乘坐的那輛敞篷車衝向了懸崖。
應該說,一個圓滿的結局,如果做得恰當,是令人驚奇的。《閃電舞》、浪漫喜劇如《諾丁山》或《魔法奇緣》、電影如《星球大戰》《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或《阿凡達》都讓我們的心飛翔,在電影史中佔有一席之地,也許還是超大的位置。想要讓觀眾滿意嗎?那就讓他們感到快樂、幸福。
7.不要說教
結局是如此重要,因為它們承載著我們主題論點的道德重量,以及我們創作這個故事的原因。和過去一樣,我們編劇都是巫師,是個真理論者。我們講故事,傳授人生課程。
但是獨白(除非你是才華橫溢的阿倫·索金或大衛·馬梅特)可能會很乏味,而且不受歡迎。告訴我為什麼壞人贏不了——不要跟我說這件事。告訴我為什麼即使主角沒有贏,行為得當也能意味著成功並產生強烈的情感——就像在《洛奇》中一樣。
對於任何故事的結尾來說,沒有比「展示而不是闡釋」更重要的了。
8.尾聲
泰勒·謝裡丹(《邊境殺手》和《赴湯蹈火》的編劇)寫的故事看似簡單,但卻很有說服力,人物的性格也有巧妙的缺陷。
《邊境殺手》
謝裡丹喜歡雙結局的主題,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而不是分散了電影的目標和影響。他似乎在所有的故事中都寫了一個情節結尾和一個情感(主題)結尾。
在由傑瑞米·雷納和伊莉莎白·奧爾森主演的《獵兇風河谷》中,在一場突如其來的暴力槍戰中,幾乎所有人都被殺,壞人被流放到雪原去接受懲罰,傑瑞米·雷納這個角色和一個悲傷的父親坐在一起,告訴他殺害女兒的兇手是如何被繩之以法的。這兩個父親在難以想像的暴力中失去了孩子,這兩個父親之間平靜的宣洩時刻只會讓你內心痛苦;你看的時候幾乎忘記呼吸。
這個結尾是真正的結尾——主題性的結尾——它在語境中構思得如此完美,傳達得如此到位。
9.積聚
這給我們帶來了節奏和適當的結論。毫無疑問,這是最難教和學的東西。第三幕基本上就是小電影本身。這幾乎就像你把電影從頭開始——就像足球比賽中的加時賽一樣。即使我們已經玩了60分鐘的拼字遊戲,我們現在重新開始。
高潮一詞的定義是:「某事物發展或解決過程中的最高點或最強烈的點;頂點。「關鍵是『頂點』這個詞。根據你的故事情節和主題,你將在這裡創造最緊張、最令人滿意的時刻。正如傳說中的電影製作人塞繆爾·高德溫所說,「他想要一個從地震開始到高潮的故事。」
在任何一部電影中,最令人滿意的解決方案都是建立在節奏適當的基礎上的。
10.承諾一切,付出更多
這也是是你的結局最重要的關鍵點。
寫一個能創造一百個精彩瞬間的故事,其實非常簡單。電子遊戲中充斥著這種想法,而電影有時似乎也在模仿這種空洞的專注。要創造一個結局,同時兼顧我們在這裡討論過的每一個關鍵因素,同時又能呈現所有那些酷炫的瞬間,這是非常困難的。
不,我不會列出讓我失望的電影。你自己也看過很多。你為它們哀悼,因為它們開始的時候太棒了,然後…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還有很多優秀的、有希望的、一切盡在掌握中的好電影的例子。
「教父」很容易讓人想到他是最偉大的人物之一。歌劇音樂,洗禮儀式,柯裡昂所有敵人的慘死……一個激動人心的,情節驅動的結局。
這是凱(黛安娜·基頓飾演)被麥克(阿爾·帕西諾飾演)欺騙,然後悄悄走出房間的最後一幕。
當她回頭看向書房的門口時,她看到了她的丈夫麥克·柯裡昂,一個曾經向她承諾,要將家族事業洗白,拼命為正常生活而奮鬥的人,如今被授予暴力犯罪家庭的王冠,手下低頭彎腰地親吻著他父親的戒指。麥克此時是邪惡的化身,他絕望地迷路了,他的雙手沾滿了其他幾十個人的鮮血。他成了凱最抗拒的人:一個生活與犯罪家庭的暴力密不可分的人。最後門被關上的那一刻,也預示著麥克和凱兩人之間從此真正分離的結局。
我不認為在《教父》之前或之後,我看過任何一部電影能像《教父》那樣承諾那麼多,並給出一個比《教父》更完整、更恐怖、更令人滿足的結局。
即使《唐人街》有令人驚嘆的一記耳光,最後的動力時刻也不會有那麼大的影響——儘管從任何角度來看,我認為它是非常,非常接近。
電影、電視、小說、文章——都需要偉大的結局。希望您可以使用其中的一些技術來幫助創建您的劇本。
●●●
理察·沃爾特教授以整合(integration)為核心,從寫作之源——創意的選取開始,從新梳理劇本的要素,重塑故事的本身,教授如何構建故事輪廓、細化角色定位、優化對白結構,進而將故事完美地升華為一個具有商業潛質的劇本。
理察·沃爾特(Richard Walter),編劇、劇本醫生,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電影學院副院長、影視寫作專業主席、終身教授,並為好萊塢各大製片廠和美國三大電視網編寫劇本。
掃碼選購課程↓
- 其它促銷即將啟動 -
9.2~9.4 Leslie Shatz 聲音設計大師課
9.9~9.11 李迅 電影結構大師課
END.
影人PRO大師課·夏末大促↓
學習之魂在燃燒 (๑•̀ㅂ•́)و✧
想要一眼鎖定「豆瓣影人PRO」
就給我加上★星標★吧↓
行業資訊稿件歡迎發送至豆瓣影人PRO公郵
pro@doub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