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聯合發文,提出要將科幻電影打造成為電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新動能,明確了科幻電影創作生產、發行放映、特效技術、人才培養等扶持引導的10條政策措施,被稱為「科幻十條」。未來,隨著「科幻十條」落地,業內人士認為,整個科幻電影產業或將進入創作生產蓬勃期。那麼,國產科幻電影將迎來哪些發展機遇?我們又需要怎樣的國產科幻電影呢?
電影《瘋狂的兔子》劇照
從《霹靂貝貝》到《瘋狂的兔子》,再到2019年取得矚目票房的《流浪地球》,國產科幻電影在多年「緩步前行」後終於迎來了「春天」。這與中國科幻文學的進步有著密切關係。2015年,劉慈欣《三體》獲得雨果獎,同年,《流浪地球》拍攝啟動,很多國產科幻小說也在那一年賣出了電影改編版權,但那時資本投向科幻電影並未獲得應有的回報,直到2019年《流浪地球》異軍突起,為科幻電影的成功樹立了標杆。影片憑藉其成熟的質感,讓世界對中國科幻電影刮目相看,也讓全社會對科幻創作和科幻電影有了更多關注。
《流浪地球》海報
南京工業大學副教授、江蘇省科普作家協會理事兼科幻專委會主任付昌義認為,一部科幻電影從幕後走到臺前,最實際的問題是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資本投入需要三個要素:契機、標杆、環境。劉慈欣獲獎無疑是契機,《流浪地球》樹立了標杆,但資本投入更需要一個大環境,「科幻十條」出臺,無疑給科幻電影提供了很好的環境要素。
《流浪地球》海報
製片人韓瞻宇則表示,對電影企業來說,題材選擇基於公司的規劃和能力,即便選擇科幻題材,也要有這個能力去開發,做好劇本,講好故事。他提醒,科幻電影背後有複雜的製作過程,對特效要求尤其高。中國乃至亞洲現在最好的特效公司是MORE VFX(墨鏡天合),但這樣的公司在國內鳳毛麟角,科幻電影如果得不到與之匹配的特效公司輔助,很難有較好的完成度。「如果配套的電影工業製作水準達不到,一窩蜂上科幻電影,可能結果並不會如人意。一部好電影,核心是講好故事,然後高標準完成製作,這是商業電影的黃金法則,科幻電影也是如此。」
環球影城中的海盜表演
「科幻十條」裡提出組建科幻科普電影放映聯盟,並支持各級科技館、文化主題公園加盟,這一條相對借鑑了西方科幻電影與主題公園結合的方式。付昌義認為,科幻一定要跨界才能更好地推廣,迪士尼、環球影城就是成功範例。《創世紀》《漫威》《變形金剛》《侏羅紀公園》等大IP都被主題公園利用現代高科技做成了旅遊娛樂項目,遊客不僅能享受驚險刺激,還能看到高科技在科幻電影中的應用。而國內的主題公園目前尚缺少很鮮明的科技主題,蕪湖的方特樂園、常州的恐龍園等還少科幻電影大IP的支撐。付昌義建議,科幻電影投資方與主題樂園相結合,將《流浪地球》等票房高的科幻電影授權給主題樂園,由主題樂園來開發相應的旅遊娛樂項目,也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侏羅紀公園》3D版海報
「科幻十條」既是國產科幻電影的機遇,同時也是一大挑戰。付昌義認為,以《流浪地球》標杆,科幻電影要達到以下三個標準:
要展示新時代科幻電影的特效和製作。《流浪地球》中令人嘆為觀止的2000多個特效鏡頭,真實再現了地球在一萬臺行星發動機助推下「流浪」,這也代表了中國科幻電影目前為止的最高標準特效。
要講好中國自己的科幻故事,傳播中國價值觀。《流浪地球》裡「跑路都得帶著家」是個西方人無法理解的概念,但「故土不離」是中國文化中最鮮明的特點。
要對未來有前瞻性。科幻就是想像未來人類命運共同體遇到的各類問題,並給出答案。好的科幻電影應該也可以給我們的未來提出前瞻性的科學解決方案。
說到底,整個社會要有濃厚的科幻氛圍,尤其要「從娃娃抓起」,在孩子心中種下科學幻想的種子,他們既是未來科幻文學、電影的創作者,也是它們的讀者和觀眾。只有整個社會科幻素養提高了,科幻文學、科幻電影才能真正火起來。
來源:交匯點
編輯:徒瀅
審核:武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