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由賈曉玲欺騙媽媽事件,引出了女兒對媽媽的歉疚:認為如果媽媽生的不是自己,而是更有出息的孩子,媽媽這一生會更幸福。
中篇穿越回媽媽的青年時代,賈曉玲大力撮合媽媽與廠長的兒子沈光林,希望媽媽能找一個更好的歸宿,生一個更有出息的孩子,能得到自己給不了媽媽的驕傲和幸福。
尾篇亮明主旨:媽媽從來沒有後悔過,只希望女兒健康快樂。
電影也好,小品也罷,賈玲都用她擅長的喜劇逗得觀眾前仰後合。越往後看,你就會發現:前面有多好笑,後面就有多好哭。
在小品的最後,當李煥英的一生宛如走馬燈一樣展現在賈玲眼前時,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偌大的舞臺上,只有賈玲一個人,在昏暗的燈光下哭的撕心裂肺。「媽,那件綠色的皮大衣我也幫你換好了,你穿一定很好看」據說,那天節目播出後,賈玲給她父親打了個電話,問小品演的怎麼樣。父親故作輕鬆地說:演我的那個演員太胖了。實際上,當晚父親就崩不住,抱著妻子的遺像哭了好久。我們總以為,父母是無所不能的超人,可等我們長大之後才發現,父母早就不再年輕。他們的雙手變得顫顫巍巍,他們走路也開始搖搖擺擺,從前扛著我們上下樓都不費勁的他們,如今總會覺得疲憊不堪。這部電影就是要告訴大家,你以為你已經很愛父母,其實父母愛你遠比你認為的更深。
歲月在他們的身上留下痕跡,但我們從未做好跟他們分別的準備。預告片給出的笑料反覆在強調沈騰那句臺詞:
「她叫煥英,我沈光林,我倆歡迎光臨,聽著多喜慶。」
2013年,嶽雲鵬在德國演出的當晚,接到了父親突然離世的消息。返場謝幕後,愧疚、遺憾和悔恨一起湧上他的心頭,他再也忍不住,失聲痛哭。都說時間是最好的解藥,可是對失去至親的人來說恰恰相反。在《念念桃花源》節目裡,嶽雲鵬又提到了他和父親之間的故事。他說,父親最希望的就是能看到他上春晚,可這個夢想對那時的嶽雲鵬來說,真的很遙遠。但沒想到,父親去世三個月後,他就接受了春晚的邀請,參與了春晚的錄製。那一刻,他五味雜陳:如果能再給他一點兒時間,如果爸爸能夠看到這一切該有多好啊.結束錄製後,嶽雲鵬走出央視大門,眼含熱淚的看著天空,輕輕地問了一句:你在麼?他相信,在另一個平行時空裡,一直有那麼一個人,正默默看著他,為他今天取得的成績而驕傲。只可惜,我們終究沒有直達天堂的電梯,那些揮手作別的人,再也無法相見。 《百年孤獨》裡說:「父母是隔在我們和死亡之間的蓆子。」父母不僅要給予我們愛與保護,還要給我們帶來心靈上的寄託。不管我們多大,在父母的眼裡,我們只是個做事毛毛躁躁的孩子。即使所有人都要我們直面成年世界裡的現實和殘酷,但父母依舊是我們可以依靠的港灣。可是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跟父母越來越疏於表達感情,等到失去之後才明白,留下的只能是無盡的遺憾。那個能一把把我們舉過頭頂的父親,還有燒菜很好吃不停操持家的母親,他們一直在用自己的力量保護著我們。我們總想著等到功成名就再去報答父母,殊不知,在我們拼命向前的時候,父母早已被我們甩在身後。
片尾的一句臺詞,也戳中了無數觀眾的心:「從我有記憶開始,媽媽就是中年婦女的模樣,所以我會忘記,她也曾是花季少女」。子女總是會在錯誤的時間,想方設法的彌補父母,可父母從來都只有一個心願: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
酒裡乾坤大 ,杯中日月明!過年在家陪父親喝一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