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在南沙美濟礁礁盤附近,漁民施任平駕駛漁船前往深海養殖基地。新華社發
「菲律賓南海仲裁案攪亂了地區安全形勢,讓南海陷入衝突的邊緣,這是非常危險的,南海需要降溫。」出席第五屆世界和平論壇的馬來西亞國際戰略研究所主席拉斯塔姆·伊薩17日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說,南海應該是合作之海,而不是爭議之海。
當日,在參加「南海安全合作」主題小組討論時,伊薩再次闡述了這樣的觀點,並獲得了與會各方的贊同。「向前看」與「合作」成為了會場上的關鍵詞。中外與會嘉賓一致認為,要儘快平息菲律賓南海仲裁案政治鬧劇帶來的風波,回到《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確立的原則上,重新出發,推進對話與溝通,開展務實合作。
經過16、17日兩天的時間,第五屆世界和平論壇圓滿閉幕。
●南方日報特派記者 趙楊 李勁 王詩堃 策劃統籌 郎國華 梅志清
沒哪個盟國會跟著美國去巡航
小組討論開始前,中國國防大學教授朱成虎少將對記者說:「仲裁庭作的所謂裁決其實就是廢紙一張,美國和菲律賓前政府導演的這齣政治鬧劇該結束了。」他說,如果美國、菲律賓繼續以所謂仲裁結果為藉口採取貿然舉動的話,只會進一步惡化地區形勢。
「我現在考慮的是,東亞地區各國要繼續向前看的問題,要儘快平息這場鬧劇帶來的風波,穩定地區形勢,開展友好合作。」朱成虎說。在小組討論中,朱成虎的觀點與其他4位嘉賓基本一致,甚至還代表了更多人的意見。
比如,伊薩表示,日前他聽到一位美國海軍前將軍說:「仲裁破壞了南海地區的安全形勢,美國如果要強行推動仲裁結果的執行,恐怕會使局面更加惡化,這是任何人都不願意看到的。」
小組討論會上,澳大利亞前外長鮑勃·卡爾的身份顯得有些特殊。因為,此前有澳大利亞的政客和軍官聲稱要與美國一道,派遣海軍進入中國南海島礁12海裡內巡航,所以一些與會嘉賓認為卡爾會替美國和澳大利亞辯解。
「不要聽他們瞎說,澳大利亞的總理和外交部長拒絕了這樣的主張,不同意參與巡航,這才是澳大利亞政府的立場。」卡爾在發言中主動解釋道,作為前外長,他曾經對澳大利亞政府說:「如果澳大利亞參與美國的南海巡航,那將會是美國所有盟國中唯一這麼幹的國家,因為沒有哪個盟國會跟著美國去巡航,這不僅不符合各國的國家利益,還會繼續破壞我們與中國的關係,惡化地區安全形勢。」
卡爾說,他曾向他的美國朋友們建議,不要把南海當作與中國爭奪地區主導權的「戰場」,因為中國在南海地區採取的行動並不是為了擴張和爭奪地區主導權。他說,如果美國將南海當作「戰場」,那麼南海地區的爭端將會變得更加難以解決,「這是有破壞性的」。
要呵護東亞地區的和平與繁榮
「我們東亞各國都要珍視並小心呵護東亞地區的和平,因為這不僅關係到地區發展的未來,也將影響整個世界的形勢。」東協前秘書長素林·比素萬說。他在發言中講述了自己親歷的一個故事。2008年美國雷曼兄弟公司破產進而引發了美國金融海嘯。幾個月後,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在北京舉行,來自亞歐地區的40多個國家領導人與會。歐洲國家的首腦們在會上說得最多的就是希望中國保持經濟增長,繼續增加進口歐洲國家的產品。當時人們就在議論:「西方國家第一次意識到他們需要東方國家擴大內需,購買他們的產品。」素林說,從那時開始,他就意識到世界經濟的重心已經開始轉移到東亞了。「這裡是世界經濟的引擎,因此東亞國家肩負的使命也就更加重要,為此,我們有責任管控我們內部的分歧,我們之間的問題必須通過和平的方式來解決。」
「要維護地區的和平穩定,就要各方儘快回到《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確立的原則上,這是中國和東協國家費了很大的努力才籤訂的。」朱成虎說,域外勢力不應幹擾、介入南海事務,「這點很重要,如果沒有外力的介入,我想南海的安全局勢,就會平穩得多。」
無論是曾參加過《南海各方行為宣言》起草過程的素林、伊薩,還是卡爾都支持回到「南海宣言確立的原則上」的建議。
素林和伊薩都提到,為了加強地區的互信,維護地區和平與發展,東亞國家間還應該加強官方、半官方、非官方渠道的溝通,並且用好東協與中國的對話機制,加強溝通。
南海地區應繼續「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南海問題不是中國與東協國家關係的全部,我們多年來已經形成了戰略互信,未來需要更多的合作,來推動地區發展。」素林說。這樣的思路也得到嘉賓們的廣泛認同,「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加強區域內各領域合作」等建議也被多次提出。
卡爾說:「我讚賞中國政府多年來堅持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主張,大家應該把精力集中在資源開發和分享開發所帶來的利益上,這也符合中國人最喜歡的一個詞——共贏。」
說到共同開發,朱成虎說,區域內國家可以共同開發南海油氣資源。他說,多年來,儘管南海周邊國家在南海地區打了上千口油井,但是為了維護南海穩定,中國至今一口油井也沒有打過。
沿著合作的思路,與會嘉賓們還提出了很多建議。比如,朱成虎提出了共同打擊海盜、共同守護南海漁業資源、打擊人口販賣等11項合作建議。伊薩也提出了共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等多項合作建議。
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強調,「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政治基礎
臺當局再模糊立場兩岸關係將受傷害
「是明確接受『九二共識』,還是繼續採取模糊立場?對臺灣當局來說,這是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需要臺灣方面在這個問題上給出答案。」17日,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在第五屆世界和平論壇午餐會上表示,如果臺灣當局的立場持續模糊下去的話,肯定會對兩岸關係、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等帶來傷害。
張志軍表示,雖然臺灣當局領導人聲稱,將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但在兩岸同胞最關切的兩岸關係性質這一根本問題上態度模糊,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和認同兩岸同屬一宗的核心意涵,破壞了8年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
「現在球是在臺灣當局那裡,需要他們認真考慮和處理。」張志軍最後強調,臺灣當局在是否承認「九二共識」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意涵這個重大問題上,不僅要從政策上給出明確表述,而且要以實際行動來回答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兩岸應該走什麼樣的道路等重大問題。如果臺灣方面繼續模糊立場,肯定會對兩岸關係、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進而對兩岸同胞切身利益,乃至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帶來傷害。
新加坡駐華大使羅家良:
不應讓仲裁案阻礙中國和東協關係發展
17日的世界和平論壇上,新加坡駐華大使羅家良在發言中表示,不應讓菲律賓南海仲裁案阻礙中國和東協關係的發展,南海各方應避免緊張局勢加劇,保證《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得到全面有效實行,並加快制定有法律約束力的「南海行為準則」,以促進地區和平穩定,減少危險。
羅家良說:「過去25年來,中國一直是東協最重要的、活躍的對話夥伴,我們的合作領域廣、層次多,非常有效,」他說,「當然了,即使是親兄弟之間,有時候也會不和,我們不能讓這些不和阻礙我們的共同進步,甚至是來定義中國和東協之間的關係。」他提出,應抓住東協和中國建立對話關係25周年的契機,來推進雙方關係。
羅家良說,中國和東協之間正在努力夯實合作,加強信任建設。「我們最近正在討論建立外交部門間的熱線電話,用以管控海上緊張事件的發生,這也將會幫助妥善處理南海上的船隻接觸。希望這一倡議能夠在今年9月寮國舉行的東協峰會上得到通過。」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