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這個詞越來越被人們所熟悉,甚至身邊也出現了患上了抑鬱的朋友。在娛樂圈,時不時就會有明星被曝患上了抑鬱症。
現代人工作節奏快、壓力大,內心失衡的狀況就更多了。
那麼得了抑鬱症,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
首先作為旁觀者,你能很明顯的看到抑鬱症患者與普通人的差別。
抑鬱症患者看上去顯得無精打採。跟你對話時,表現得意興闌珊。如果你不知道他是一名抑鬱症患者,你會感覺他是個很沒勁,聊不起來的人。之後你也不太會主動跟他再聯繫。
那麼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他會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沒意思。就算以往自己感興趣的事,現在也不想去做了,甚至還會覺得這事是一個負擔。他已經失去了感受快樂的能力。
用抑鬱症患者的話來說:「我不知道這事有什麼值得高興的,我完全感受不到。」
在這種情況下,抑鬱症患者的人際關係會越來越差,朋友越來越少。這就形成了負循環:情緒低落、興趣減退、快感缺失。
在這個負性循環下,抑鬱症患者的生活會越來越糟糕,直至生活完全失去了色彩。
那麼抑鬱症能夠自愈嗎?
我之前跟朋友聚餐,有一位朋友說出自己曾是抑鬱症患者,一度在家想要自殺。後來也沒吃藥,自己就好了。
我們很好奇,畢竟抑鬱症靠自我療愈,難度還是相當高的。紛紛詢問這位朋友是怎麼做到的?
朋友說:「我當時看了一本關於抑鬱症的書,這書的作者就曾經是抑鬱症患者。我感覺這本書裡描寫的都很真實,是我自己。看完書,我就靠自己走出來了」。
有這麼神奇的書?我們讓朋友把書名報出來。
朋友說:「我不記得了。我回去找找」。
「現在就找!」在我們的堅持下,朋友翻了好久的手機,才找到,書名是《高興死了》。這本書的作者珍妮·羅森,同時患有十幾種精神疾病:抑鬱症、焦慮症、社交恐懼症等。
作者:珍妮·羅森
當她覺得人生無望,連累了家人後,她想要瘋狂的報復這個世界。報復的方法就是讓自己瘋狂的快樂起來。
於是她去做了很多瘋狂的事情:參加《暮光之城》的首映禮、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穿著拖地禮服在午夜的墓地裡光腳狂奔。
這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珍妮·羅森都去實現了,並在過程中體驗到了快樂,戰勝了抑鬱症。
這位作家的方法,真的可以嗎?我想這本書能夠轟動全球,其中必定有值得認同的精神。從這本書的描述來看,頗有些:向死而生的意味。
但回到抑鬱症本身,我猜這本書更可能是對輕症患者有幫助。
怎樣判斷自己的抑鬱症輕重程度呢?我們可以通過三個核心症狀,七個附加症狀來做辨別。
三個核心症狀:
1. 心境低落
2. 興趣和愉快感喪失
3. 導致勞累增加和活動減少的精力降低
七個附加症狀:
1. 注意力下降
2. 自我評價低下
3. 自罪和無價值感
4. 覺得沒有前途。
5. 自殘、自殺
6. 睡眠障礙
7. 食慾下降
一般而言,通過主症狀與附症狀的組合數量,可以判斷病症的輕重程度。
2+2組合:2個主症狀與2個附症狀,輕症。
2+4組合:2個主症狀與4個附症狀,且社會功能減退。中症。
3+4組合:3個主症狀與4個附症狀,且社會功能嚴重受損。重症。
當然,對於症狀的解讀,需要由專業醫師來進行。這些只能提供給大家作為參考。如果自覺抑鬱不適,建議還是去醫院就症,接受治療。
目前對於抑鬱症有效的治療方式有:藥物治療、心理治療與物理治療。
藥物治療,會由醫生結合個體的年齡、性別、症狀、既往史等,開具適合的藥物。現在通過藥物來應對抑鬱症的療法,已經成熟。
心理治療的話,可以通過認知調整、精神分析中的自由聯想等,幫助患者看清自己的負面想法,並進行內心世界的重構。這對於患者的自罪感、自我價值低下以及對未來看不到希望等,幫助較大。
物理治療有電療、針灸等,可以作為輔助治療方式,幫助減輕患者的痛苦,鞏固治療效果。
多種治療方法結合,可以降低患者抑鬱症的復發概率。因為抑鬱症還是一種容易復發的精神類疾病。
平時多閱讀,保持內心世界的豐富;多結交有趣的朋友,維繫健康的社交網絡。這些將有利於自身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