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成真的在家上課已經到第三周了,我們家設備齊全、網絡順暢、家長有時間陪,然而還是一言難盡。
總有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挑戰我的想像力。
網課其實挺好的
作為一個一直居家辦公的媽,我是完全不排斥網課的。上學期要不是孩他爸堅持要報學而思的面授課,我是絕不會在網絡時代出去送孩子接孩子上課的。
在家上網課又方便又舒服又便宜,網課老師還基本都是名師。
它到底哪裡不香?
報學而思上了幾次面授課,孩子非常抗拒。他對在學校上了一天課後還得馬不停蹄去另一個地點另一個教室上課表示極大的反感。上課故意不聽課,消極抵抗,被我們訓哭好幾次。
在一次調課時,誤打誤撞調了雙師課,就是名師在大屏幕上專心講課,孩子們在教室裡看大屏幕,隨堂輔導老師專心在教室裡觀察孩子們的聽課表現,並及時幹預。
回答問題用遙控答題器,回答問題的學生的名字會在大屏幕上,答對的立馬有得分,有時候老師還是發紅包。
每次老師提問,下面回答問題都非常踴躍。完全是搶著回答。
整體效果比面授還要好。
不僅我喜歡,孩子也特別喜歡。跟我說,你要是早給我報這樣的課,我早就喜歡上課了。
上網課的幾個階段
現在因為特殊情況,全國小朋友都要在家上網課。
網課的模式其實就是學而思的雙師課模式。
只不過,講課的老師變成孩子們學校裡的任課老師,隨堂輔導老師由家長擔任。上課地點不在教室,沒有其他同學。
還不用接送。對於我這種懶媽來說,簡直太合心意了。
初級階段——認真聽課
上網課前一天,我們在家調試好設備,為了保護眼睛,設置好投屏,在電視屏幕上上課。跟孩子一起商量好後面的作息時間,不能再像假期一樣每天十一點起床。要早起吃飯,等候上課。
上網課當天,我們全家早早起床,準備早餐吃完早餐,洗漱穿戴整齊,在電視機前開始上網課。
上午共有三節課,每節課20分鐘。孩子上得非常開心。他太喜歡這樣上課了。我問他,跟學而思的課比,哪個好?
他說學校的課好,我問好在哪裡?
他說學校的課是自己認識的老師,還有自己的同學。
還是自家人感情深。
我眼著看了幾天,確實不錯。老師們雖然第一次當主播,也沒有出鏡,比外面培訓機構專業網課老師在形式上是差得遠的,但是看得出老師們都用心作了準備,網上找的素材和自己做的課件都很認真,所以內容都很紮實。
我最擔心的孩子走神的事情反倒沒有發生。可能因為每節課只有20分鐘,虎哥全程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據我分析,應該是課時短,還沒來得及走神,就下課了。
我記得有個學校就是這樣,按照孩子不同年齡段注意力的特點,低年級和高年級設置不同的課時長度,把低年級的課時縮短到25分鐘,就很少有孩子上課走神了。
所以是不是可以考慮公立學校也按這樣的方式調整課時長度?
我發朋友圈表達上述觀點時,鄰居就給我潑了一頭冷水。她說:「我們家是還沒等進入狀態就下課了。」
果然,孩子跟孩子是不一樣的。
中級階段——花樣點讚、送花、寫評論
剛開始,他對上課用的APP還不熟悉。後來熟悉之後,各種么蛾子就出來了。
網上說有個40人的班級,上了一堂課,給老師點了幾十萬的贊,老師看到後都要哭了,這些孩子們是不是光送花點讚完全沒聽課啊?
我們班倒沒那麼誇張。只是有一個給老師送花之後,全班都開始給老師送花。送了一朵又一朵。
我說你上課的時候專心聽課,下課後再給老師送花。
虎哥說,不行,別的同學都是現在送。再說等下課,老師就下線關課堂,送不成了。
還有學生在評論區聊天。還好老師及時開啟全員禁言。
禁言後不能送花也不能評論了。終於消停了一會兒。
誰知道回答問題開啟評論時,這群孩子又開始作妖。選擇題,寫個字母就好。
正確答案是A。一串A上了屏幕,偏偏有個孩子不知是故意的還是手按鍵盤時間長了,打出AA。接著下面就開始比誰打的A更多。虎哥像瘋了一樣打出好幾行,至少上百個A。我說你不要做這麼多沒有意義的事情。一個A就行了。
他說,不行,**起碼打了好幾百個A,我要超過他。
有人在答案後面加了一節車廂,他就要車廂、飛機、輪船一起加一串。
心累。
前幾天除了這些小動作,還算是比較順利。
高級階段——鬥智鬥勇
後來到了第二周,已經成了老油條。
第一周上課時,桌子上擺的是筆記本和筆。
到第二周上課時,桌子上已經換成了零食、飲料和玩具。
吃一會兒,喝一會兒,吃完了還得洗洗手,吃多了還得去個廁所。
有時候豬隊友神助攻,姥姥端著盤子過來,「吃飯吧?」
「上課呢,吃什麼飯?」
「這剛做好,不吃就涼了。」
坐在沙發上手裡不是抱著公仔就是玩著汽車或變形金剛。腿一直在抖,腳一直在動,屁股扭來扭去,總讓我想起那句話,「人可以卑微如塵土,但不能扭曲如蛆蟲」。
第一周上課還正襟危坐聚精會神,第二周已經葛優躺帶上躥下跳。某天,他爸問我他白天上課表現怎麼樣?
我說挺好的,翻著跟頭上的,上英語、語文的時候同時把體育也上了。
還有時候,我剛離開一會兒,從玻璃的反光上看到大屏幕上換成了遊戲。有一次他說上課累了,下課進臥室裡休息一會兒。我準了。
剛進屋,我就看到面前的大屏幕上從騰訊課堂變成炮火紛飛的遊戲戰場。雖然這小子關了靜音,但是忘了關掉投屏。然後被我揪了回來。
他還發現只要不關閉課堂,手機會一直運行而不會鎖屏。不需要我給他輸密碼開機。某天他靠這樣的漏洞偷偷打了一整天遊戲,直到晚上爸爸回來才發現。
後來上課時,新鮮勁已經過了,數學課不動筆、英語課不張嘴。每天都要被我罵哭一回。
虎爸還嫌我沒耐心、態度不好。輪到周末他帶著上課外英語,這傢伙走神、不張嘴、玩玩具,氣得脾氣特別好的虎爸把他手裡的玩具奪過來摔了。結果他還氣哭了。又訓了半天。
我說你看,我每天把他罵哭不是我沒耐心吧。
有個從小非常自律的朋友問:為什麼上網課還要陪著啊?
我一時無言以對,後來想了想回復她:如果不陪著上,就跟沒上一樣嘍。
課後作業
課後交作業這是一大挑戰。
默寫英文字母,寫得歪歪扭扭。我讓他重寫,這樣我都沒臉拍照上傳。他誓死不從。
沒辦法,上傳後,老師說寫得不過關,要重寫。
老師的話都是聖旨,這小子二話不說又寫了一遍,有些字母還是不過關。老師說再來一遍。
寫第三遍,個別字母還是不過關。
認認真真寫第四遍,終於過關了。
氣得我發瘋。本來一次認認真真就可以搞定的作業,現在寫了四次。浪費自己的時間,浪費我的時間,浪費老師的時間。又獅吼了一通。
數學作業,8道題錯三道算是好的。有時候錯5道。讓他自己先驗算一遍,檢查檢查。然而並沒有用。
帶著他把錯題改正過來。再重新把所有題重做一遍。他眼淚汪汪,委屈得不得了,問錯的重做就行了,為什麼對的還得再做一次。
然而重新做還能再錯三四道。包括之前做對的,還是會做錯。之前錯的,換個方式再錯一回。
要麼抄錯題,要麼加法算成減法。要麼先算加減再算乘除。要麼豎式的時候,個位算減法,十位算加法。總之就是一個字,亂!特別亂!
數學作業也要做三遍才能好意思拍照上傳。
本來20分鐘能完成的作業,要2個小時。
只有語文暫時沒出什麼狀況,只是所有的作業要求,他都按最低標準來。
做手抄報,他變身留白畫家。把中國傳統的留白藝術手法用到極致,在一張A4紙的最下面畫了一點兒東西,上面寫上大字就算完了。
我說你空那麼多幹嘛,他說這樣好看。這叫藝術。
恰好鄰居過來,請她欣賞了一下,鄰居說:「你這明明是沒有畫完吧?」
他才接著補充畫了一些。
寫作文,老師要求400字,最低不能低於380字。
他寫啊寫,數著字寫,湊足了381字。自認為已經超額完成老師的要求。
此時的數學比數學課上好多了。一丁點兒都不會算錯。
體育鍛鍊
學校還要求,每天進行體育鍛鍊。讓他自己去鍛鍊是萬萬不去的。
我陪他去樓下跳繩,反正我也要鍛鍊。
每天跳繩400個。真跳的時候我才發現有多困難。
我從小就不會跳繩,應該是肢體協調能力不行,每跳一個都是實打實的。而小孩子們跳繩,太簡單了。他們學校跳繩最快一個學生,一分鐘跳200多個。
虎哥算是比較差的,一分鐘跳100個左右。
結果就是他十分鐘不到輕輕鬆鬆跳完了400個。
老人家我在下面跳得渾身顫抖,一口氣最多只能跳50個,要好幾分鐘,分八次跳,全部完成得半小時。跳得頭昏眼花膝蓋疼。
剛開始他還等我。後來他也不等我了,藉口跳完了回家喝水,就早早回家打遊戲。
而我擔心這樣跳膝蓋受損,也不敢再陪他跳。
網課體育課,我跟他一起上。他動作做不到位,輕輕鬆鬆上完了。
我按老師要求一步步做到位,累得氣喘籲籲,渾身散架。上完體育課兩三天,下樓梯的時候大腿疼。老公說,你老胳膊老腿的能跟他們比嗎?可得悠著點兒。
下次體育課,敢不敢陪他一起上,我可不敢保證了。
最尬的事:上課的時候媽媽睡過去了
最尷尬是昨天下午陪他上英語,本來是每天下午2點上課,昨天由於妹妹那個時候鬧覺,我在哄她。虎哥就說要不3:30再上課吧。我同意了。
結果哄妹妹沒哄睡。而我有午睡的習慣,本來每天下午三四點是我午覺的時間。
3:30上課後,第一小節,我還跟他一起讀得起勁。到第二小節,眼皮瘋狂打架。讀單詞時已經是純機械反應。
我完全是意志在撐著,可不能睡著啊,要不以後怎麼教育孩子上課認真聽講。
在這樣的意志支撐下,我沒撐完這一小節,睡在虎哥旁邊。等我醒來的時候,後面的兩小節課已經上完了。
我問虎哥自己上完課了嗎?
他說上完了。
鬼才信。
要是以往我肯定找出課程來讓他讀讀檢查一遍,肯定會遇到不會讀的,然後吼他一通,讓他重新學。
可是,自己上課時讀單詞讀睡了,還哪有底氣檢查孩子吼孩子?
簡直是一失足成千古恨。起碼最近得態度好點。
學習的動力來自哪裡
今天上心理健康課,老師講到山區的孩子們為了上網課,要在室外寒冷的地方找信號,認真的樣子讓人心疼。
看看眼前這位風吹不著雨淋不著的,卻如此不珍惜這麼好的學習環境。真是百感交集。
想起我們小時候,家在農村,一窮二白,為了離開那個環境,我們都有動力。在沒有暖氣沒有空調的家裡,無論寒冬還是酷暑,都會自覺主動學習。所謂有壓力才有動力。
我們的孩子們,現在缺乏這種原動力。條條大路通羅馬,而有人就出生在羅馬。無論用物質還是精神,都很難激勵他們。這是我覺得最發愁的地方。
看到老師介紹說,廣東為九千多名貧困學生發放平板電腦供他們疫情期間免費使用,有的山區沒有網絡信號或是信號太差,通信公司專門去幫他們架設網絡,供他們免費使用,保障孩子們不會因為硬體問題上不了網課。
心理輔導老師還介紹了學校老師假期期間努力學習網課教學,不管年輕的還是年長的都迅速成長為一個合格的主播,也是讓人感動。
我在想,其實借這個機會,是不是以後的學校教育也可以相應做一下變革,比如採取雙師模式,讓擅長講課的專門講課,錄製講課視頻,教室用大屏幕上課,隨堂輔導老師專心輔導、答疑,讓擅長梳理知識結構的老師專心做講義做課件。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樣不需要每個老師都既要做課件,又要講課,還要答疑、批改作業。
也能讓優質的教育資源覆蓋到其他地區,還能解決學位緊張和學位房價格過高的難題。
不知道這樣的方式是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