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孕婦的產檢中一般都是需要進行超聲波檢查的,這個主要是針對寶寶生長發育的缺陷的,看看寶寶的大小等,作為產前檢查中的超聲檢查不僅可以查出孩子的大小、與孕周是否相符、羊水、胎盤等情況,下面米小諾就和孕媽媽們分享有關孕婦產檢超聲波的健康知識。
一、胎兒彩超的分類
根據中國醫師協會超聲醫師分會發布的《產前超聲檢查指南》,產前超聲檢查包括:產前超聲篩查和產前超聲診斷。
產前超聲篩查包括:Ⅰ級產科超聲檢查、Ⅱ級產科超聲檢查及Ⅲ級產科超聲檢查。
Ⅰ級產科超聲檢查:對胎兒大小, 胎位, 胎盤等進行篩查,不對胎兒結構畸形進行篩查。
Ⅱ級產科超聲檢查:對胎兒大小以及衛生部規定的六大類致死性畸形進行篩查,包括無腦兒、嚴重腦膨出、嚴重開放性脊柱裂、嚴重胸腹壁缺損內臟外翻、單腔心、致死性軟骨發育不良。
Ⅲ級產科超聲檢查:除了對胎兒大小以及衛生部規定的六大類致死性畸形進行篩查之外,對胎兒主要解剖結構進行系統觀察以及對嚴重結構畸形進行系統篩查。
產前超聲診斷:包括Ⅳ級產科超聲檢查、會診或專家級別產科超聲檢查。
Ⅳ級(針對性)產科超聲檢查主要目的是在Ⅲ級產科超聲檢查基礎上,主要對產前超聲篩查發現或懷疑的胎兒異常以及具有胎兒異常高危因素的孕婦進行診斷。
會診或專家級別產科超聲檢查是指具有產前診斷資質的超聲專家對超聲篩查發現異常的病例進行檢查。
一般醫院在孕早期和孕晚期所做的胎兒彩超多是Ⅱ級超聲檢查,孕中期進行胎兒畸形篩查是Ⅲ級超聲檢查,如果胎兒Ⅲ級超聲檢查發現異常,有心要申請進行Ⅳ級超聲檢查或專家級別的超聲檢查。
二、胎兒畸形篩查的最佳時間
在整個孕期,以篩查胎兒結構異常為主要目的的超聲檢查主要有3次,這3次超聲檢查最佳時機如下:
1、11~13+6周,進行NT超聲檢查,主要測量NT,結合孕婦年齡和實驗室檢查,評估胎兒染色體異常的風險。
NT值是胎兒頸後部透明層厚度的英文縮寫,如果NT值超過2.5mm,提示胎兒染色體異常風險高,需要進一步進行其它檢查以確定胎兒是否有染色體異常。
2、孕18~24周,主要進行胎兒系統畸形的篩查,即Ⅲ級產科超聲檢查,主要對胎兒主要解剖結構進行系統觀察以及對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定的六大類致死性畸形、其他嚴重結構畸形進行系統篩查。
3、30~34周,再次進行Ⅲ級產科超聲的系統畸形篩查,這段時間胎兒個體長大了,小器官的畸形更容易發現,這次檢查除檢查胎兒各系統有無畸形外,還要進行一些晚發畸形的篩查,如腦積水、小頭畸形等。
三、產前超聲檢查的局限性
儘管現在超聲檢查設備的更新極快,相關技術也得到快速發展,但胎兒超聲檢查畢竟不是對胎兒的直視,而是通過超聲波形成的圖像進行分析,從不同級別、不同技術的醫師對胎兒畸形的檢出率有一定的差異。
四、孕期應該做幾次彩超呢?
正常情況下,整個孕期應該至少有6次彩超檢查:
第1次:確定懷孕,一般在停經後6-8周進行,主要確定是否是宮內孕及胚胎發育是否正常。
第2 次:孕11~13+6周,進行NT超聲檢查,主要測量NT,結合孕婦年齡和實驗室檢查,評估胎兒染色體異常的風險。
第3 次:孕18~24周,主要進行胎兒系統畸形的篩查,即Ⅲ級產科超聲檢查,主要對胎兒主要解剖結構進行系統觀察以及對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定的六大類致死性畸形、其他嚴重結構畸形進行系統篩查。
第4次:孕30~34周,再次進行Ⅲ級產科超聲的系統畸形篩查,這段時間胎兒個體長大了,小器官的畸形更容易發現,這次檢查除檢查胎兒各系統有無畸形外,還要進行一些晚發畸形的篩查,如腦積水、小頭畸形等。
第5 次:孕37周,檢查胎兒發育成熟情況及胎盤、羊水等情況。
第6次:孕40周,已到預產期,同樣需要檢查胎兒發育成熟情況及胎盤、羊水等情況。
當然,每一個孕媽的情況不一樣,如果有異常情況,可能會臨時增加彩超檢查的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