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桃太郎的童話故事,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吧!講的是一個從桃子裡蹦出的小男孩斬妖除魔的故事,日本的岡山縣則是號稱「桃太郎的故鄉」,其實桃太郎的故事只是一個民間傳說而已,為什麼會有「桃太郎的故鄉」這種說法呢?這裡面就跟岡山縣吉備津神社所供奉的祭神「大吉備津彥命」有關,而岡山縣藉此將地方特產與文史特色靈活結合起來,將虛擬的童話故事構建成在地的旅遊文化品牌,這種「無中生有」的營銷手段實在是太厲害了,以至於現在一提起岡山旅遊,就會想到桃太郎。
桃太郎的原型為吉備津彥?
搭乘有著「桃太郎線」之稱的JR西日本吉備線至吉備津站下車,步行約十分鐘即可到達著名的吉備津神社。而前一站備前一宮站則有一座吉備津彥神社,這兩座神社的祭神都是同一位吉備津彥,也就是現在被認為是桃太郎原型的傳說人物。而他到底是什麼樣的來歷呢?
在往吉備津神社的路上,會看到一座如下照片的地標,對日本歷史熟悉的人大概能從人物的裝束,以及地標本身的銅鐸造型看出,這些是日本大和時代的東西。是的,吉備津彥是大和時代的一位皇子。
在《日本書紀》裡記載,他與其他三位兄弟被任命為「四道將軍」,往四方徵討不服大和朝廷的勢力。而在岡山縣一帶,則流傳他曾經打倒一個從異國飛來,名叫「溫羅」的惡鬼(溫羅應該是被當時唐朝打敗的韓國百濟王朝王子)。位於神社西北方約十五公裡有一座稱為「鬼之城」的古代山城遺蹟,也謠傳為溫羅的城寨。
吉備津神社入口處,有一塊長滿青苔的大石頭「矢置巖」,據說是吉備津彥與溫羅互相用弓箭射擊時,吉備津彥放置箭矢的地方。
好了,有了英雄和魔王,還有鬼城,但這不就只是一個常見的勇者鬥惡龍模式的故事嗎?要斷言這個傳說就是桃太郎的原型,似乎還缺少了一些要素......不過岡山縣告訴你:還有!
吉備津彥有三位部下,第一位叫犬飼武命。他還有位著名的後裔是大正時代出身於岡山的日本首相犬養毅。吉備津神社階梯前的社號標也是犬養毅的提字。 附帶一提,男星奧田瑛二和女星安藤櫻正是犬養毅的孫子及曾孫女。
另外兩位名叫留玉臣命以及樂樂森彥命,這三人被指為桃太郎故事中狗、雉雞和猴子的原型。吉備津彥與溫羅打鬥的過程中還曾經變身為老鷹,追趕變身為雉雞飛走的溫羅,這裡也出現了桃太郎故事的元素…...還是覺得牽強嗎?
日本各地不同版本的桃太郎故事
其實桃太郎原本是個遍布日本各地,口耳相傳的民間故事,目前人們所熟知的是明治時代因為編入國小課本才有的公訂版。但隨著流傳的地域不同,各地的內容也有著非常大的差異:有些地方的桃太郎是女孩;有些地方桃太郎不是從桃子裡誕生,而是吃了桃子的老公公老婆婆返老還少生出來的;而跟著桃太郎去打鬼的動物也各有不同,有些地方桃太郎的部下甚至是螃蟹、石臼、馬糞等,而且去打的不是鬼而是猴子,已經跟另一個日本著名的童話「猿蟹合戰」混淆在一起了。雖然乍聽之下很滑稽,但這種一團混亂、各說各話,才正是民間口傳文學的原始面貌。
桃太郎如何成為岡山象徵
名人旅遊效應是很有用的,這也是為什麼全世界的地方都在「搶」名人,其帶來的旅遊收益非常的可觀,曾經日本也有幾個縣市主張自己是桃太郎故事的發源地,不過岡山縣恐怕是最早以行動把這個人人都聽過的童話跟在地緊密結合的案例,而且從明治時代就開始了。
相信來到岡山縣的旅人都會知道這裡的吉備糰子(就是糯米糰子)。這種果子發祥于吉備津神社,原本是以糯米製作,用來祭神用的供品,江戶後期經和果子店廣榮堂改良後作為商品販賣。雖然商品名吉備糰子與糯糰子在日語裡同音,但其實後來的吉備糰子的原料已經不用糯米了。
在之前的時候,日本各地的部隊要出海,大多都會由山陽線鐵道經過岡山,從鄰縣的廣島大本營搭船出徵。而當時廣榮堂老闆便動起生意腦筋,他打扮成桃太郎,帶著吉備糰子到廣島港,兜售給準備出徵或平安歸國的士兵,作為寄送給家鄉親友的伴手禮。如此一來不但促銷了自家商品,也把出徵的士兵比擬成前往打鬼的桃太郎。於是吉備糰子成為馳名日本的岡山名產,也因此和桃太郎的糰子產生了聯繫。
昭和初期,率先有岡山在地人士提出溫羅傳說與桃太郎故事的相似性,雖然這種「原型說」並沒有受到歷史或民俗學者背書,但岡山人當然沒有不支持的道理,把在地「平賊安民」的信仰對象跟家喻戶曉的英雄劃上等號,對地方來說沒有任何壞處,畢竟又多了一個可以宣傳地方的點。
到了1960年代,隨著旅遊觀光的需求,岡山縣開始結合縣內的文化財以及吉備糰子、白桃等名產,主打「桃太郎故鄉」的印象。就這樣,包括吉備津神社在內,許多史跡景點都與溫羅傳說、桃太郎聯繫了起來;每年夏天例行的祭典改稱桃太郎祭;火車站廣場立起了桃太郎銅像,站前幹道命名為桃太郎大通,機場也叫做桃太郎空港;桃太郎的圖像出現在岡山大小店家或機關團體上......在官民一心的強力宣傳之下,桃太郎這個流傳於各地的架空童話,就這樣成為了岡山縣的象徵,真的是好一個「無中生有」。
不分中日,地方創生或地域活性化對所有地方來說都是重要的發展,這跟發展旅遊觀光密切相關。而岡山縣以桃太郎作為強力資源,靈活串起地方特產與文史特色,將古早的童話建構成在地的象徵而振興地方的發展,可以算是很有遠見了。
吉備神社的建築與故事
回頭來看吉備津神社吧!這座龐大的國寶建築是在室町時代建成,由幕府將軍足利義滿建造,至今歷史已將近600年。它最獨特的外觀,就是那有如兩座山峰的屋頂,中間再以一條屋脊相連,這種設計被稱為「比翼入母屋造」。因為這是只見于吉備津神社的獨一無二設計,因此又叫做「吉備津造」。
除了大殿以外,吉備津神社最著名的景致就是這條建於戰國時代,全長360公尺的迴廊。這條迴廊不僅長,而且順著地形的高低起伏而建,走進廊下時看不見盡頭,反倒讓人心生一股期待的興奮感。
走在迴廊上,也可以望見鄰近的寺院普賢院,在古時是附屬于吉備津神社的社僧寺。寺院前的湖裡架著紅色的神橋及紅白相間的小神社,風景不但優美,而且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多種不同的寺社建築元素簇擁在一起,從神社的流造、本堂的寶形造到後方的入母屋造和唐破風,全都擠在一小塊區域內,簡直可以當成日本建築教科書素材了。
在迴廊的中段,有個吉備津神社僅次於本殿最著名的地方——御釜殿。在這裡,會由神官與稱為「阿曾女」的巫女進行一種稱為「釜鳴神事」的佔卜。而這種神秘的佔卜,也跟溫羅的故事有關。
溫羅被吉備津彥砍下腦袋後,仍不斷發出怒吼,於是吉備津彥命令犬飼武關門放狗,把溫羅的腦袋啃到只剩骨頭。沒想到依然沒有死去,即使被埋進地底,人們依然聽到溫羅不斷發出呻吟。某夜,溫羅出現吉備津彥的夢裡,要他去尋找自己的妻子阿曾媛,讓妻子烹煮東西來祭祀自己,如此一來溫羅就願意安分下來,並且用自己的力量為世人預測吉兇。
溫羅的腦袋,據說就埋在這座御釜殿之下。
阿曾媛所出身的阿曾地區位於鬼之城的山下,更讓這個傳說增添了一些彷彿為真的色彩。直到現在,作為阿曾媛後繼者執行釜鳴神事的歷代阿曾女都出身於阿曾地區。
每當釜鳴神事進行時,阿曾女會在神官的祝禱中用大釜燒水,並放上蒸籠蒸米。隨著蒸汽冒出,奇異的低鳴聲也會響起,有如溫羅的呻吟聲。以科學來解釋,這是一種因溫差產生振蕩的熱聲效應。
任何懷有猶豫煩惱的人,都可以向神社申請舉行釜鳴神事,根據對聲音的感覺來獲得自己心中的答案。不過,神官或阿曾女不會為當事人對佔卜結果做出解釋,因為就算是求神問鬼,最終要做出判斷的還是自己。
而走到接近迴廊盡頭時,可以看到一座記念碑,上面寫著「我們在這裡學習」。
在二次大戰末期的岡山大空襲裡,當時的岡山一中受到波及而燒毀。沒有教室的師生們,一部份人就聚集在吉備津神社的迴廊上,把這裡當成臨時教室,到終戰為止。他們在這裡上了兩個月的課。這座石碑就由當年的學生們建立,紀念他們艱苦的青春。
作為岡山的代表性地標,吉備津神社在桃太郎包裝的背後,是上千年的歷史紋理,以及無數人抱著對自己故鄉的熱愛,推廣自己家鄉旅遊所做的努力。正因為與當地文史連結,才能創造一個地方的旅遊魅力。而「桃太郎的故鄉」這個漫長的營銷過程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引人入勝的故事,甚至可以說是一個經典的「從無到有」的旅遊品牌創建故事,很是值得我們國內很多旅遊景區學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