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趙凱專欄#穿越霧靄的人生小徑#
作為一個成年人還想過兒童節?十五言在這裡奉上#毀童年特輯#,一起揭開兒時熟悉的故事的真面目吧!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地方住著老爺爺和老奶奶。老爺爺上山砍柴,老奶奶在河邊洗洗涮涮,河上流過來一個大桃子,拿回家剖開,從裡面跳出一個小男孩。老兩口大喜,取名桃太郎。他很快就長大了,聽說外面的世界有一群鬼,就要去教訓它們。爺爺奶奶覺得桃太郎年紀輕輕就有大志向,非常高興,給他做了黍飯糰,就讓他去了(畢竟不是親媽)。桃太郎路上遇見狗,用一個黍飯糰就收了一隻走狗。又遇見猴子和野雞,用同樣的辦法又收了兩個親信。到鬼島以後,桃太郎和他的三個夥伴發現鬼們從村裡搶來財寶,正在大擺宴席呢。桃太郎大喊一聲,揮舞大刀就衝上去了。三個夥伴也沒閒著,狗咬屁股,猴抓後背,雞啄眼睛,鬼被打得大敗,鬼頭領跪地求饒。就這麼著,桃太郎把財寶裝車凱旋,一家三口過上了幸福生活。這就是日本著名的桃太郎童話。
據說桃太郎故事的原型是日本室町時代。當時岡山地區有個武將叫吉備津彥命,他曾率兵剿滅一批被稱作「鬼」的海盜,平定了吉備津地區。他手下有三員大將——犬飼武命、中山彥命、樂樂森彥命。他們不但驍勇善戰,而且還得當飼養員,養什麼呢?狗、猴、雞!於是桃太郎的故事就這麼出現了。據說,如今的岡山市火車站廣場上還佇立著桃太郎銅像,市區內有桃太郎大道,每年夏天舉辦桃太郎節,岡山市民以身居桃太郎的故鄉而自豪。
桃太郎銅像根據這個故事原型,江戶時代後期的讀本作家曲亭馬琴創作了桃太郎的童話,他在為孩子們收集整理了很多日本的民間故事,頭一篇就是講桃太郎,但這個故事流傳到了後世,慢慢就走了樣。
帶頭說桃太郎壞話的是福澤諭吉。有一天,他對自己還處在童年的兩個兒子說:「桃太郎去鬼島是為了奪寶,太不像話罷?寶是鬼珍藏的,寶的物主是鬼。無緣無故去奪取物主所擁有的寶,可說是強盜,桃太郎是壞蛋。如果那鬼是壞蛋,加害於世間,桃太郎勇敢地予以懲處,那倒是不錯。但奪了寶回家,給老爺爺、老奶奶,這只是滿足欲望的行為,卑劣之至。」說得很有道理啊,我竟無力反駁。可是,這樣教孩子真的好嗎?!其實啊,當時福澤諭吉正在寫《勸學》,教育日本人接受西方資本主義的觀念,包括物權啊,個人自由什麼的。他指出桃太郎問題所在是奪寶沒理由,或許受他點醒,後來桃太郎故事被改來改去,都是在「師出有名」上做文章。
後來桃太郎進入小學課本,日本人心目中逐漸樹立了一個標準的桃太郎形象。1894年日本向大清開戰,鬥志昂揚,童話作家巖谷小波等整理《日本民間故事》,桃太郎徵伐具有了明確的目的:鬼,不順從「我大日本」的「皇化」,吞噬蒼生,奪取寶物。桃太郎變身成為日本國英雄,他率領的狗猴雞當然指的就是「皇軍」了。那時桃太郎被畫成這副模樣:身穿鎧甲,外罩無袖長衫;頭纏抹額,當中一個紅太陽,或者畫個桃;持一桿幡,寫著日本第一,一副無敵的模樣。
可是大文豪芥川龍之介卻不吃這一套,他在1924年寫了一篇短篇小說《桃太郎》,在小說裡體現了作者憂慮日本軍國主義發展的現實關懷。在芥川筆下,桃太郎是一個貪玩不愛老老實實幹活的孩子,兩位老人對著孩子寒了心,就把他趕出了門。飯糰呢,也不是精心製作的黃米飯糰,而是隨便捏的雜糧飯糰。原故事裡,桃太郎和他的跟班各司其責、齊心協力,而在芥川版本裡,主僕四個為了財寶勾心鬥角。另一方面,鬼島上的鬼們熱愛和平,生活得快快樂樂。於是,鬼之所以被當成「鬼」,完全是因為他們擁有財寶,「懷璧其罪」而已。
芥川的《桃太郎》之所以產生巨大的影響,還因為在小說裡他預見到了鬼們的反擊:「鬼的孩子長大後咬死了山雞,立刻逃回了鬼島」、「在冷清的鬼島海邊,鬼島的五六個年輕鬼在熱帶月光下為了策劃鬼島的獨立,正在往椰子裡裝炸彈。他們甚至忘記了對溫柔的鬼姑娘的戀情,沉默而又興奮,他們飯碗大的眼睛閃閃發光……」而故事的結尾,雖然戰爭結束了,作者依然借著「不知還有幾個未來的天才藏在這些(桃)果實裡。而那隻大鳥不知什麼時候還會在樹梢上出現。啊,不知還有幾個未來的天才仍然藏在這些(桃)果實裡……」表達了對日本、乃至人類社會對於爭奪和戰爭狂熱的深深的憂慮。
當然,在財寶面前保持冷靜的人畢竟是少數,當時的日本已經被盲目的自大和戰爭衝動衝昏了頭腦。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桃太郎的故事徹頭徹尾被軍國主義利用,鬼是美英,日本是保衛世界的桃太郎。桃太郎駕飛機或潛艇跟盟軍作戰。當然,日本戰敗以後,這種好戰的桃太郎也跟著消失了。
等到戰後好多年,處於弘揚日本民族傳統文化的需要,桃太郎又復出了,有的被改編成這樣:鬼主動拿出財寶,說「送給你當禮物。」桃太郎說:「謝謝,不要再幹壞事喲,我還會來玩,撒喲娜啦。」好嘛,日本人不出去打仗了,他們是去旅遊的。
桃太郎故事是日本五大民間童話之首,「其名氣之大,全日本第一,他不僅活在現在,也活在過去,對日本來說,他是一個超越時空的存在。」從這樣一個國民性的故事裡,各個不同立場的人或者團體,都能找到自行詮釋的空間,建構出與自身利益相一致的意義。可以預見,這個故事將會在後世衍生出各種符合時代趣味的版本,也許會有「搞基」桃太郎、萌系桃太娘……之類。如果是讀者你,會講一個什麼樣的桃太郎故事呢?
不對,桃太娘已經有了!圖為桃太娘和她的姐妹……
文/趙凱
歷史學研究生,網絡電臺籤約節目撰稿人。致力於收集小而有趣的歷史碎片。誠實可靠、無底線惡趣味。
關於十五言
原創寫作者的聚集地,讓知識更有文藝範兒。我們愛美好、怪異或獨特的東西,愛推敲細節,歷史,道理,事物之間的聯繫,我們歡迎一切擁有同樣愛好的人,用文字記錄下思想的印跡。
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長按關注,暢讀知識的文藝範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