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棲梧桐】之一 《仰望開滿花朵的李樹》

2021-02-08 鳳儀梧桐

仰望開滿花朵的李樹

文∣陳家恬


「嘉列樹之蔚蔚兮,美弱枝之爰爰。既乃長條四布,密葉重陰。夕景回光,傍蔭蘭林。於是肅肅晨風,飄飄落英。潛實內結,丰采外盈。翠質朱變,形隨運成。清角奏而微酸起,大宮動而和甘生。既變洽熟,五色有章,種別類分,或朱或黃。甘酸得適,美逾蜜房。浮彩點駁,赤者如丹,入口流濺,逸味難原。見之則心悅,含之則安神。」

這是 1700 多年前西晉文學家傅玄《李賦》對李的禮讚。這是我所見到的關於李的最飽滿、最精彩的讚詞。


說到李,說到李子,總繞不過一個村莊——永泰梧桐埔埕。

這是一個古老而美麗的村莊。我說它具有千年歷史。能替我做證的,有那被井繩勒得發紫、勒出道道深痕的古井。一條小路,一棵老樹,一口古井,一座舊厝,一塊殘碣,均為一部活生生的歷史,或關於一戶人家,或關於一個宗族,或關於一座村莊。

從北岸看過來,清澈的大樟溪,環繞而過,埔埕如同一隻碩乳,袒露在鐵券山下,袒露在大樟溪畔。這又是一個神秘的村莊。「埔埕十八巷,走來走去走不透。」不知多少人這樣感嘆。一條條清癯小巷,如同一曲曲元代小令。隨便走進一條小巷,你都會感受到它的韻致、溫馨與神秘,都會找到關於曲徑通幽的最具體的詮釋,關於深宅大院的最生動的解說。


攝影:池建輝


在埔埕,最為神秘者莫過於李子、李鹹。與其說埔埕是溪石卵壘成的,不如說是李子、李鹹堆成的;與其說它是一個村莊,不如說是一粒大李鹹,無論紋理如何繁密,如何難以破譯,只要輕輕攤開,細細品味,慢慢琢磨,就會走近它的心靈,找到它的內核。

李繁衍於何時?史書有載,黃帝時期即有「李官」聽訟於李樹之下。據此推斷,李在我國繁衍至少 4600 年。《爾雅翼》記載:李是最能結果的一種樹,故「李」字從木、從子。由此,我產生了一個疑問:能結很多果實的樹木那麼多,為什麼唯獨李稱木子呢?《素問》替我作了解釋:李味酸,屬肝,為東方之果,而李在五果中屬木,故稱木子。雖然牽強,也算一說。


攝影:池建輝

至於埔埕的李栽於何時,有如李花授粉,充滿神秘。曾有一位縣長帶領一班人,駐村入戶,持續一周,遍訪李農。許多李農一臉茫然,沉思半晌,只說出類似傳奇故事開頭的那句老話:舊時……

《永福縣誌》記載:「嘉靖三十七年,李樹生桃。」據此推定,早在 452年前,李就紮根在這裡,而且那時的李已成為重要的經濟作物,否則這樣的「小事」怎麼可能寫入縣誌「大事記」?

桃、熟、李、豐這四個字,被刻於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嵩口的下坂厝(建於 1792 年)的祝壽圍屏。那 12 扇圍屏無疑是精美的,它所折射出來的信息更是彌足珍貴——古老的李,早已演繹為一種具有深刻寓意的文化符號,表達人們心中的美好期盼。

物以地彰,地以物顯。隨著李子、李鹹的出名,埔埕聲名遠播。誰不知埔埕?誰不知埔埕李?誰不知埔李?遙遠的不說,就說稍近的吧。比如清朝,300 多年前,就有海外同胞來函定購,只要寫上「中國埔埕」這四字,即可寄達。

我一直欣賞古樂府《雞鳴》那首詩開頭的幾句:「桃生露井上,李樹生桃傍。蟲來齧桃根,李樹代桃僵。」李與桃像患難與共的兄弟,更像志同道合的情侶。

卓越的品質需要恆久的堅持。「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讀過《晏子春秋》的人可能不多,但許多人對這句名言卻耳熟能詳。橘如此,李也是。

李之於埔埕,如同香梨之於庫爾勒。與其說是李對埔埕的眷顧,不如說是埔埕那一方水土的造化。大樟溪像一位任勞任怨的母親,用她一點一滴的乳汁,千百年,甚至億萬年,含辛茹苦,餵肥土地,餵大埔埕。那裡土地平坦、廣袤、肥沃,栽什麼都好,栽柿樹好,栽梨樹也好。遍植李之前,地上的風景是勝過青紗帳的甘蔗林。製糖廠有好幾家,處處皆甜美。


攝影:池建輝

古人將種地稱作「治地」,一如治病。治病方法有理療、食療和藥療,為主是藥療。藥療講究「對症下藥」。耕、耙、耖、鋤諸法相當於理療。客土相當於食療。施肥相當於藥療,其藥為糞,亦即糞藥。「用糞如用藥」之說,出自宋代《陳旉農書》:「土壤氣脈,其類不一,肥沃磽埆,美惡不同,治之各有宜也……雖土壤異宜,顧治之得宜,皆可成就。」到了清代,發展為《知本提綱》中的施肥「三宜」:時宜、土宜和物宜。時宜講究「寒熱不同,各應其候」。土宜要求「隨土用糞,如因病下藥」。物宜強調「物性不齊,當隨其情」,如麥粟用豆糞,如菜蔬用人糞。古法耕作,在埔埕傳承不息。

由於精心侍弄,加上生態環境良好,李園的病蟲害極少。即使偶爾發生,他們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去對付:請盧公。

盧公是誰?永泰嵩口人氏,民間信奉之神。每當年景欠佳,乾旱或生病蟲害時,大樟溪沿岸許多地方的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盧公聖水。傳說,有一年久旱無雨,盧公甚為焦急,在暗亭寺後面跺了一腳,腳印居然深陷石內,瞬間清泉汩汩,不取則不溢,取之也不竭。從此以後,那腳印裡的水就被視為聖水,說它能消災,可祛病,會治蟲害。如今,那個腳印還在,那泓聖水還在。

在福首和道士的帶領下,一行四五人帶著疏文、供品和茶枯斂衽而往。疏文,源於道教,為祈神書函,豎寫於黃紙,內容如下:「福州府永泰縣廿六都和平鄉龍津裡文波境 / 奉佛祈福 保安利物 / 率領全體居民虔心拜求 福首(姓名)/ 盧公普覆洪恩 垂佑眾生 / 虔備香饈 敬祈駕臨 / 誠心恭請 / 觀音佛母 盧公祖師 / 護法伽藍 監火元帥 / 祛除蟲害 佑民安境 / 某年吉日百拜投叩。」末尾還有長老攜幼代表全體居民籤名並按手印。從埔埕到暗亭寺,途經嵩口、長慶兩個鄉鎮,往返約 200 裡。即使有車也不坐,即使有船也不搭。他們覺得,徒步是表達虔誠的最好方式。此前三天,全村吃素,1000 多戶,家家如此,人人如此。選個日子,兩個男人擔著香火,隨帶蠟燭、鞭炮和雨傘,還有兩隻清洗過的錫壺,滿懷虔誠地去。餓了,就在路邊吃點食物;渴了,就向人家要一碗茶水。看見那樣的行頭,誰都明白是做什麼的,都樂於幫助。

到達目的地後,於盧公殿供案敬奉:齋餅、糯米墣、菜丸、白粿各 1 盤;花生、紅棗、綠豆、蓮子、桂圓湯各 1 碗;甘草茶 3 盞。供畢,誦疏。誦畢,化於燎爐。翌日凌晨吉時,正式恭請,道士拈香,同行鳴炮,依次拜過觀音佛母、盧公祖師、伽藍尊王,同時跪拜、卜珓祈允,順手各取茶枯火種一爐。點燭,焚香,侍火種。舀出兩壺聖水,掛於扁擔返回。趕在當天午時回到村裡。

還未看到返回的人影,各大厝門前已擺好禮菜,準備接應聖水。回到村裡,巡遊全村。遊過一遍,來到草堂寺,舉行大宴。禮菜非常豐盛,擺滿幾十桌;場面極其壯觀,人山人海。仍誦疏,名曰伏以,略似投狀,但有疏封,為紅紙,無封口;上端居中豎寫「盧公祖師」,正中豎寫「奉佛祈福請安福首(姓名)」,下端居中豎寫「百拜疏申」,內裝疏文,黃紙,豎寫。

接著由取回聖水的人,親手把聖水摒入盛有古井水的木楻。眾人手捧器具,項背相望,恭接聖水。帶回,兌井水。再用自製的竹筒噴霧器,噴李園,灑李樹。


攝影:池建輝


儀式到此並沒有結束。隨即展開的是「十宴」:他們把自己供奉的盧公塑像從草堂寺請出來,由各大厝輪流宴請,每輪 10 天。厝內家家獻大禮敬供,其間一概素食。這一厝宴畢,那一厝接著。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浩浩蕩蕩,一厝連一厝,一場又一場。直到立冬那天「謝冬」之後,通常歷時八九個月。其間,火種成為神靈的隱喻,象徵光明,象徵偉力,象徵無虞,象徵美好,象徵富足,象徵所有的希冀。它被虔誠地供奉著,不論出巡,不論靜供,不論白天,不論黑夜,總是香火不斷、火種不滅、燈火不熄。這些儀式比所有的節日都熱鬧,比所有的禮儀都講究。

埔埕人的虔誠付出,得到李樹的慷慨回報。

每年六七月份,遠望李園,綠浪起伏,連綿不絕。走進一片李園,就像走進美輪美奐的翡翠宮殿,翡翠在身邊閃爍;就像潛入碧波蕩漾的大海,碧波在頭頂洶湧。韋述的《兩京記》便是從美學的角度,道出李的別名的由來:東都嘉慶坊有兩棵很美的李樹。人們稱之嘉慶子。別名叫慣了,也就忘了它的本名——原來,李是因美而得名,而揚名的。

攝影:胡偉生

夏季李園的美,在樹上,也在樹下。

結果多的李樹,最好用木棍支撐起來,好比攙扶臨盆的孕婦。一位老農說,1957 年 5 月,他給一株李樹撐了 57 根木棍。那年這株李樹摘了 800 多斤李子,破了歷史紀錄,被寫入縣誌。許多木棍撐著被低垂之果壓彎的李枝,李園像一片又一片筆直的密林,更像一座連一座別致的涼亭。那些木棍,約略小杯口粗,或長,或短,頂端呈「丫」字形。密密匝匝的木棍,給李園增添了迷離的神韻。趁著「蕤賓紀時,景風扇物;天氣和暖,眾果具繁」,邀約三五好友,步入李園,也來個「浮瓜沉李」,若干年後,回憶起來,興許也會像魏文帝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那樣銘心刻骨:「每念昔日南皮之遊,誠不可忘……浮甘瓜於清泉,沉朱李於寒水。」

李菇,亦即暗褐網柄牛肝菌,從地面,從樹頭,從塍壁悄然冒出,大小不一,形態各異。尚未開傘的,猶如釘在地上的短棒;開傘的,菇傘如羅經,菇腿如手腕,渾身墨綠,近乎古銅色,泛著淡淡的油光——令人兩眼發光,滿懷喜悅。心想,小的不拾,讓它長大些。可是,一天是那麼大,兩天也是那麼大,三天過去了,還是那麼大。真像人們所說的那樣,野生菇蕾被人發現之後,聽見說話之後,再也不長大?難道它也害羞,也膽小,也怕驚嚇?似乎這就是答案:拾菇時,誰一說話,同伴就會豎起食指,小聲地噓。


攝影:池建輝


論理,埔埕李鹹也應該叫那個美麗的名字:嘉慶子。而它卻另有芳名:嘉應子。可能是因為清朝那個嘉慶年號,避諱的緣故。

埔埕李鹹緻密的紋理,蘊含美感,蘊含情意,蘊含甘甜,蘊含艱辛,蘊含傳奇,蘊含哲理,值得細細咀嚼。曝完李鹹,給李園鬆土、施肥之後,整個村莊像李園一樣進入休憩的季節,享樂的季節。

演戲,是埔埕人對李子豐收的慶賀,也是他們最喜愛的文化盛宴。各家各戶紛紛捐款,請來戲班演戲,日演夜演,持續一兩個月。那是埔埕的狂歡節,鄉村的嘉年華。

長期以來,埔埕所呈現出來的,始終是一派繁華的景象。走進埔埕老街,仿佛置身於唐宋的時空,明清的時空,古老而又充滿生機的氣息,從四面八方——從黛青的瓦楞,斑駁的牆體,窄小的柴扉,凹陷的門檻,無比光滑的石頭路襲來……

攝影:池建輝


那光滑的石頭路,光滑的溪石卵,宛如熟透的李子表皮,即使現代最先進的打磨機器,恐怕也難以企及。那些石頭是神奇的,發高燒的小孩在石頭上躺一會兒,即可退熱。所以有人願以不菲的價格購買因街道改造撬起的石頭,置於豪宅,裝點門面。那些石頭,與其說是悠悠歲月打造出來的,不如說是李子、李鹹,它們一顆顆一年年滾動摩擦出來的——沒有它們,恐怕不會有那麼多清閒的時光,那麼多悠然的步履,那麼多清脆的木屐聲,從街頭滑到街尾,又從街尾滑到街頭,匯成一曲悅耳的交響,匯成一個「小香港」的美稱。

「我曾經長久地凝視著一株開花的李樹,貪婪地留戀其中的真理。」這是法國偉大作家馬塞爾 • 普魯斯特的執著與喜好。

作家張煒在《遙遠的動力》一文中寫道:「每當疲乏、缺少動力、無精打採的時候,就會想老家屋後那棵大李樹,差不多又聞到它的氣味,看到繁密的李花,一群群蜂子嗡嗡纏著它,怪模怪樣的鳥和蝴蝶也飛來了,心中一陣陣激動,好像有什麼至關重要的東西又一次默默地來臨了……」


攝影:池建輝

我也喜歡——對著一株開滿花朵的李樹,對著一顆裹著白紗巾似的果霜的熟透的李子,對著一粒紅潤而又滿蘊滄桑紋理的李鹹,凝視,沉思,穿越時空……



刊於《閩都文化》2020年第六期


相關焦點

  • 【鳳棲梧桐】之二 《奇異的埔李》
    進入春天,大約二月上旬至中旬,「嫁與春風不用媒」,親近李樹,側耳傾聽,或許能聽見花芽、葉芽萌動的消息。稍後一些,二月下旬至三月上旬,「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或許能聽見展葉的律動,綻蕾的和鳴,蜜蜂的淺唱,蝴蝶的低吟……多麼美妙啊,或疏,或密,或高,或低。
  • 家裡有防盜窗的朋友有福了,窗邊種兩種花,花朵開滿了整個窗戶
    家裡有防盜窗的朋友有福了,窗邊種兩種花,花朵開滿了整個窗戶現在很多家庭為了防盜都會在窗戶上裝上防盜窗,它除了有防盜的作用之外平時還可以晾曬一些鞋襪之類的物品,可是不可避免的會遮擋陽光,甚至還會影響美觀。
  • 李花迷人綻放的嬌豔,素雅清新的美麗,初春潔白的花朵開滿枝頭
    而李花,即李子樹開的花在潺潺流水的溝邊、溪邊盛開,李花爛漫,香氣撲鼻。李子,又名玉梅,古稱嘉慶子,為薔薇科落葉小喬木,花期則因地區、因品種而異,南方通常為2、3月間,秦嶺、淮河以北約在4至5月份。李花花白,雖小而繁茂,素雅且清新。果實呈黃色或深紅色,除可生食外,還可加工成李子幹或李子醬等。南方李花盛開季節正是還有點微涼的初春。
  • 盆栽紫茉莉,學會這些養護小技巧,花朵可以開滿枝!
    家庭盆栽紫茉莉,學會這些養護小技巧,花朵可以開滿枝。盆栽紫茉莉,對土壤的要求不嚴,但在肥沃、疏鬆、排水好的沙質壤土能生長得更旺盛,花開得更繁。可採用田園土、腐殖土各4份,依其黏性程度再摻入適量的細沙或細煤渣粒,並混入0.1%的硫磺粉,混合配製成培養土。
  • 推薦幾棵花朵開滿枝頭的樹,四季照常開,花落滿地太好看了!
    導語:推薦幾棵花朵開滿枝頭的樹,四季照常開,花落滿地太好看了!現在有許多 欣賞花樹是十分火爆的,如今的觀賞樹裡,除開普遍的紫荊花、大花紫薇、月季花和三角梅等,也有許多 別的的欣賞花也可以盛開充沛。
  • 留心才能看見美麗的花朵
    這些電視劇對於我這個喜歡看古裝劇的人來說,都看過不下兩遍,不過今天要說的並不是這些劇的劇情,而是劇中提到的花朵。,少年時,馬路邊都栽種著合歡樹,一到夏天綠樹成蔭 ,粉紅色的花朵,花瓣是針狀的,頂端都是淡黃色,花終歸是要落下來的,風吹過,花朵飄揚下來,興許都落到了行人的頭上,更多的是在地上,被踩來踩去的,拾起一朵來,你就會看到這花朵的全貌了,輕輕嗅下,還是有清香的,一直到《甄嬛傳》的熱播,果郡王允禮為甄嬛種的合歡樹,寧貴人
  • 漾江邊的木棉花開了
    車子在「弓」字型的盤山公路上行駛。途中,看見核桃林裡的桃花開了,在春天爭奇鬥豔,滿目芳菲。千迴百轉之後,江邊到了,一股溫熱氣息取代了高原山林特有的清涼,熱情地與我們貼面相迎。漾江像一條碧綠的帶子在崇山峻岭間纏繞。在江邊,一段寬闊而碧綠的景象完整地呈現在眼前,似一幅巨型山水畫徐徐鋪展開來,山的雄秀,水的柔美,演繹了天地間的壯美和諧。畫面中,一棵高大挺拔的樹猝不及防地進入了我的視線。
  • 一種連花名都帶「魔法」的花,花朵獨特容易爆花,群開美翻天
    一種連花名都帶「魔法」的花,花朵獨特容易爆花,群開美翻天這種花的花朵很獨特,無論是花姿還是花形都跟常見的花卉不太一樣,而且它開花量大,容易爆花,群開美翻天,養護得好的話,看起來很像童話故事裡勾勒出來的奇幻之花。很多花友說它連花名都帶「魔法」。不信?那麼欣賞一下它的開花圖吧,你絕對會被它獨特而多變的美吸引到!
  • 冬日美食配啤酒: 蚵仔煎&仰望波特
    想像一下美拉德反應的香味本文的另一主角"浮光—仰望波特"同樣來自臺南安平,更確切的說,是這瓶酒的釀酒師來自臺南安平——南臺灣精釀啤酒領軍人物之一的孫昆展。孫大是家釀出身,歷來作品在臺灣、香港、大師杯都有過極佳的成績,2016年轟動臺灣市場的盤古艾爾就是出自孫大之手,浮光精釀則是孫大最新的合作品牌。
  • 這種多肉植物竟然開出了28公分的花朵!
    再仔細觀察一下,這個花朵前端是螺旋狀 或許大家該好奇了,這麼大的花朵是什麼多肉開的呢?答案揭曉,就是它:其實還有二個小骨朵,能開嗎?好像營養不良的,是不是大花朵搶你們營養了? 連接的點完全打開,一個大大的五角星形狀的花朵
  • 它們都奼紫嫣紅,你為何開出白色花朵?
    -這是你與植悟的第114次約會-「月光花園」裡的花朵已經準備綻放了下視頻: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裡的油瓜
  • 《捧出花朵滿世界找你》【天下詩網絡】
    是怕三月的陽光刺黑你稚嫩的肌膚嗎這一大清早的你就踏青的貴婦似撐起一把蘑菇般遮風擋雨的小傘薺菜花呼呼啦啦的在放你乃,氣定神閒的肉蓯蓉杆兒在開2020.3.7.早.初稿捧出花朵滿世界找你文丨鄧流沙.捧出了花朵滿世界找你滿世界都是你的身影.
  • 凌霄花花開枝頭的美麗,花呈漏鬥形,橘紅色的花朵很迷人
    美麗而凌霄為著名的園林花卉之一。其花朵漏鬥形,大紅或金黃,色彩鮮豔。花開時枝梢仍然繼續蔓延生長,且新梢次第開花,所以花期較長。凌霄花花開枝頭的美麗,花呈漏鬥形,橘紅色的花朵很迷人。拍植物、拍農村、拍老屋、拍古建築古村鎮這些我們身邊親切的存在,生活中的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 歡迎關注、收藏、轉發、留下你的隻言片語。
  • 當轉眼仰望耶穌
    (請點圖片上方藍色的「金燈臺微刊」,選擇「關注」,您就會每天收到金燈臺微刊播發的文章)當轉眼仰望耶穌
  • 邂逅定海美麗鄉村①丨千年稻香露古韻 李樹弄影煥新顏
    垂柳成巷、李樹弄影,古鎮煥新、山村蝶變,為了順應百姓對於美好生活的熱切嚮往,建設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金塘鎮堅持以生態文明理念為引領,以城鎮一體化發展為主線,以提升農民生活品質為核心,高質量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海島美麗鄉村——海上仙人居。
  • 高粱田裡的仰望
    因為這裡處於黃河故道微生物密集豐富的神秘地帶,水質甘甜,土壤結構疏鬆,是釀造清香型高粱酒的核心區域之一。所以,這裡有十裡高粱紅、十裡酒飄香的古老傳說。這些在我的記憶中,是永遠繞不開的鄉愁!這個美麗的傳說是我童年時,聽村裡一個老酒匠爺爺說的。老酒匠爺爺祖輩都是開缸房的。
  • 瀘州街頭掛滿紅鈴鐺的樹木叫啥?
    近日,瀘州市民反映,釣魚臺路和奧體中心的一部分行道樹不經意間「變臉」,由綠葉變成了火紅色的花朵。記者從瀘州興綠園林綠化有限責任公司獲悉,這種「並不常見」的景觀樹叫澳洲火焰木,屬於熱帶植物,目前瀘州種植數量約200株,分布在江陽區釣魚臺路、奧體中心、國窖大橋往東巖公園處以及機場路四個地方。
  • 海神王陽臺,很值得擁有的盆栽月季,花朵又美又香,四季開不停!
    香氣濃鬱除了「顏值」高,海神王陽臺花香也很不錯,花朵會散發很好聞的茶香,清新怡人。單花花期也很長,春秋季節一朵花能持續開半個月以上,比果汁要長很多,更適合做切花,摘下就可以瓶插布置居室了,賞花又能聞香。
  • 花朵如何演化?花朵其實是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
    雍容華貴的牡丹、冰肌玉骨的水仙、出汙泥而不染的荷花……千百年來,人們用詩詞、歌曲、繪畫、影像作品讚美花朵的芬芳美麗、賦予它們深刻的寓意。但是,植物學家卻在思考:這些美麗的花朵從何而來,又是如何演化的?百餘年來,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深入人心,但花朵的演化史卻是植物學家的難解之題,花朵演化之謎甚至被《科學》雜誌列為125個世界級科學難題之一。
  • 中國十大最香花朵,紅木香上榜,好養又高端
    我們都知道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人都喜歡在家裡面養上一些花朵,甜蜜紅木香作為我國最經典的爬藤花卉之一一直以來受到不少人的喜歡,也被評為中國十大最香花朵,也有人稱他為最中國最高端的爬藤花,他不僅僅好養,而且家裡如果種上三棵的話,滿屋子都是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