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徒步,可能就是一次新生。圖片來源:overlandundersea.com
徒步的意義是什麼?很多人都在尋求答案,路一直都在,選擇上路的人各不相同。
雪線之上出品
山野故事專輯
舊文重推,v1.1版本,加入
聽讀,提供別樣閱讀體驗
人生艱難之時,你是否還有徒步荒野的勇氣?
21:34來自雪線之上
聽讀此文,真人語音
每一個選擇徒步的人都帶著自己的理由,對美國女作家謝莉爾·斯瑞德來說,當婚姻失敗,母親去世,自己在渾渾噩噩中找不到方向時,她選擇了涉足荒野尋找自我。
謝莉爾選擇的徒步路線,是美國太平洋屋脊步道( Pacific Crest Trail),一條貫穿美國西部全長4286千米的徒步路線。該路線開端是加利福尼亞州接壤墨西哥的邊界,途經俄勒岡州,直到北方華盛頓州近加拿大的邊境地區,大致沿著內華達山脈及卡斯卡德山脈山脊行走,全程包括25個國家森林公園及7個國家公園。圖片來源:《走出荒野:一千一百英裡太平洋屋脊步道尋回的人生》
人生低谷
26歲時,謝莉爾·斯瑞德面臨著人生最艱難的階段。
艱難處境——一方面她遭遇婚姻破裂,母親離世的雙重打擊;另一方面雖志向高遠想成為作家,但從事的職業卻與預期大相逕庭。
於是,她開始吸毒、酗酒、渾渾噩噩,覺得人生無望,生活也一團亂麻。
謝莉爾和前夫最後的擁抱,他們的婚姻在平淡中走向終結,曾經的激情已成往事。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母親的突然離世給了她更大的打擊,謝莉爾是單親家庭,母親的愛曾是她成長的支撐。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每一天,我都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深井之中,眼巴巴地抬頭仰望。我野心勃勃,爭強好勝,是個志向高遠的作家,卻無奈在一個個卑微的職位之間來迴轉換,在酒精中醉生夢死(信息來源:《走出荒野:一千一百英裡太平洋屋脊步道尋回的人生》)。
掙扎度日——深受打擊的謝莉爾就像變了個人,曾經的積極向上毀於一旦,她的人生走向自怨自艾的沉淪。
我曾經是優秀的,我曾經有責任心,我曾經很好的你明白嗎?我想要過充實的生活,但是我毀了我的婚姻,我親手毀了我的餘生(信息來源:《涉足荒野》)。
謝莉爾希望有所改變,但卻不知從何開始,她只能在糟糕的生活中掙扎著尋找意義。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決意徒步——一切改變都源於一次逛商店,謝莉爾在排隊購物時,無意間在書架上看到一本宣傳讀物《太平洋屋脊步道第一輯:加利福利亞州》。
她拿起這本書,直愣愣地盯著封面出神:湛藍的天空下,一個被巖石峭壁環繞的湖泊。關於徒步的想法開始萌生。
謝莉爾無意間瞥見的宣傳冊改變了她的一生,促成了這次徒步。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我下定決心,要沿著這條路走完全程,成為一名野外單人徒步者。隻身一人在野外跋涉1770公裡會怎樣呢?這種挑戰我還從未經歷過,試一試,又何妨?(信息來源:《走出荒野:一千一百英裡太平洋屋脊步道尋回的人生》)
麻煩不斷的開端
雖然沒有任何戶外經驗,謝莉爾依然動用所有積蓄購買了一套裝備。
沉重背包——由於對裝包毫無心得,在賓館打包時,謝莉爾用上了背包所有的外掛點,將其塞得滿滿當當,甚至用一個MSR單峰駝水袋灌上十升水掛在了背包後面。
謝莉爾粗暴的打包方式,隔著屏幕也能感受到沉重。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沉重背包的結果就是謝莉爾幾乎掙扎著才能站起來。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收拾妥當,謝莉爾獨自走上了太平洋屋脊步道。她選擇的起點是莫哈維沙漠西部邊緣和內華達山脈南側山腳的接壤處,首先需要穿越的是荒漠地形。
由於帶了太多東西,巨大的外框架背包讓謝莉爾難以起身。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他們要我留意背包重量,一定要謹慎考慮帶的東西,但我就這樣出發了,帶了很荒謬的東西,像是一把鋸子,我根本不知道要用來鋸什麼,但是就是帶了。結果就是我不能提起哪怕一公分我的大包(信息來源:twfoxmovies上傳的《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
十字路口——背起背包,上路才沒多久,謝莉爾已萌生放棄。走了數百米,她回望近在咫尺的公路,那裡有返回城市的汽車,代表豐腴沉悶的荒唐生活,前方是山野與荒漠,靜默未知。
是走還是留?謝莉爾站在內心的十字路口。
謝莉爾走了一小段後,開始思量是否回頭。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文明之中浸潤太久的謝莉爾需要山野,這是一種原始的本能,山野本是孕育人的寓所,回歸不過是重拾純粹,找回偏離的自己。
一個儀式化的行為透露了謝莉爾的回歸:她摘下路旁的綠植葉片在手心揉搓,隨後深吸草木的芬芳。
謝莉爾在內心的十字路口做出了選擇,她選擇涉足荒野。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徒步了一長段後,謝莉爾遇到了真正的十字路口,此時的她依然可以選擇放棄。不過這一次,她只是稍微躊躇,便繼續上路,此後的1700餘公裡,也再未言放棄。
謝莉爾在十字路口猶豫片刻,選擇了步道路標繼續前進。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不會迷路的新手
雖然謝莉爾戶外經驗匱乏,行程並未詳細規劃而顯得莽撞,但國家步道制度完善的路標系統堅定著她前進的信念。
明朗之路——完善的路標讓謝莉爾的徒步安全而純粹,也避免了戶外迷途的風險,讓她不會在迷路的恐懼中心生退意,前方也更為明朗。
太平洋屋脊步道設置了完善的指示系統,路標分為解說標示和遊徑標示兩類。左圖為解說標示,右圖為遊徑標示,它們共同組成指路系統。圖片來源:willrunlonger.com
解說標示主要是向旅遊者提供路徑信息,並講述,使其安全、愉悅和受教育地完成旅行(信息來源:北京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美國國家遊徑系統及典型案例研究》作者:林盛蘭)。
在十字路口謝莉爾遇到的解說標示,太平洋屋脊步道的指示系統在岔路口為徒步者提供前進,繞路或放棄的方案和路線信息。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謝莉爾經過的解說標示特寫,這個標示是關於步道用途的介紹,禁止摩託車騎行,允許徒步與騎馬通過。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遊徑標示則讓謝莉爾在密林穿越或複雜路段提升安全性,儘可能規避迷路風險。
樹木上設置的步道遊徑標記特寫,遊徑標記要求尺寸儘量小,與周圍環境相互貼合,內容上也要求簡潔自然。動圖來源:Wild Confluence上傳《Only the Essential: Pacific Crest Trail Documentary》
遊徑標記主要是用來指示遊徑路線,幫助引導徒步者沿著正確路線行進,避免迷失方向。(信息來源:北京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美國國家遊徑系統及典型案例研究》作者:林盛蘭)
在步道遊徑標記的指引下,謝莉爾可以順利找到露營地。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在步道指示系統的材料上,美國國家步道系統會中儘可能使用天然的材質,以更貼近自然。道路標記多為天然木質或是金屬材料,主色調為白色和綠色。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識路不是問題,露營卻折騰著謝莉爾。作為戶外新手,紮營和烹飪都讓她抓狂,一切都得從頭學起,一個人摸索解決所有困難。
此時,謝莉爾的狂怒,抱怨,恐懼,咒罵和一切情緒化表達都無濟於事,在荒野之中,山始終只是忠實的觀察者,看著人的困境。
艱難露營——謝莉爾在灌木的空隙紮營,她照著說明書反覆嘗試。
謝莉爾被帳篷折磨得近乎發狂。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反覆嘗試了許久後,謝莉爾才弄清帳篷的構造,終於第一次紮起了營地,但更大的麻煩接踵而至。
此時,她發現購買了只能使用白汽油的油爐,自己攜帶的卻是普通汽油。閱讀一通說明書後,氣急敗壞的謝莉爾不得不用冷水泡脫水食品,勉強充飢。
氣急敗壞的謝莉爾一腳踢飛了燃料瓶。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雖然狼狽不堪,謝莉爾還是一件件解決了困難,山野讓她被迫掌握技能,也在潛移默化浸潤心境。恰如她在小徑留言簿上寫下的一段話:
如果你的緊張使你害怕,那你就應該超越它(信息來源:《涉足荒野》)。
太平洋屋脊步道設置了很多留言簿,徒步的山友可以在此留言記錄自己的見聞,後來者可以翻看與添加。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悄然而至的快樂
困難只是進步的阻礙,謝莉爾解決著接踵而至的麻煩,也在不斷學習新的技能,陌生的荒野教讓她逐漸堅韌、成長,徒步的快樂也悄然來臨。
堅韌成長——謝莉爾慢慢學會了利用旅遊手冊上的信息來規劃自己的補水路徑,經過乾涸的水箱讓她短暫的驚慌失措,但照著說明書學會使用淨水器後,她不再像沒頭蒼蠅般怨天尤人。
謝莉爾沙漠徒步時在水箱取水,步道制度在設計上會考慮途經河流,溪流,在乾旱區域也會設置水箱。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謝莉爾使用淨水器和淨水片製作飲用水。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在補給商店購買到白汽油後,謝莉爾終於點燃了油爐。當吃到第一頓自己動手製作的熱食時,她難以抑制自己的欣喜。
荒野慢慢見證著她的成長。
謝莉爾點燃油爐,喜形於色。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觸及自然——在穿越荒漠地形的時候,孤身只顧埋頭快步前進的謝莉爾,突然聽到刺耳的嘶嘶聲,尋聲望去,一條盤著身子的響尾蛇赫然出現在路中央,搖著尾部的響環憤怒地盯著她。她小心翼翼的繞道而行,不敢打擾,所幸有驚無險。
謝莉爾遭遇響尾蛇,蛇主動攻擊人類多出於自衛,故人不挑釁其實並無危險。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在謝莉爾獨自的旅行中,遭遇動物是經常的事,最後也成為了她徒步的一大趣味之一。太平洋屋脊步道連接了25個森林公園,良好的生態環境讓這裡生活著大量野生動物。
在很多關於太平洋屋脊步道的記錄片中,我們都能看到山友們遭遇動物,這是人與自然和睦相處的最佳證據,畢竟山友只是過客,野生動物才是荒野的主人。圖為山友在太平洋屋脊步道拍攝的松鼠與鹿。動圖來源:Wild Confluence上傳《Only the Essential: Pacific Crest Trail Documentary》
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也體現了步道的設計理念,「儘可能地融入自然」。動圖來源:Wild Confluence上傳《Only the Essential: Pacific Crest Trail Documentary》
「怪物來了」
出發上路之前,謝莉爾在步道管理處進行了登記,很多山友都看到過她的名字,而她標誌性的大包更被大家稱為「怪物」。
意外相遇——徒步130公裡時,謝莉爾在河邊遇到了山友格雷格。讓她倍感意外的是,格雷格在很遠處就叫出了她的名字。
此時她才知道,自己獨自徒步太平洋屋脊的事情已經在山友們之間傳開了,大家都驚嘆於她的勇氣。
格雷格在河邊洗澡時遇到了謝莉爾。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謝莉爾·斯瑞德?我認識你嗎?我在之前徒步登記處看到你的名字了,你是上面唯一的女生。你要穿越山脊是嗎?我什麼都得穿越(信息來源:《涉足荒野》)。
從格雷格口中,謝莉爾得知前方山脊會有強降雪,格雷格勸她改道,並主動提議在「甘迺迪草地」匯合後再做計劃。
徒步者之家——徒步160公裡後,謝莉爾遇到了一個庇護設施——名為「甘迺迪草地」的徒步者之家。
謝莉爾在山友們的歡呼和鼓勵中走進營地。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在徒步者之家,謝莉爾不僅可以和徒步者廣泛交流,也喝到了最愛的檸檬汁。輕鬆的氛圍下,她心中的堅冰漸漸融化,並露出了很久沒有過的笑容。
好吧,雖然他們說禁止投餵動物,但我覺得這應該不算是,薯片和檸檬汁。太完美了!(信息來源:《涉足荒野》)
收到快遞時,謝莉爾歡欣鼓舞。良好的補給條件和露營保障也是謝莉爾的重要支撐,太平洋屋脊步道途中設施良好的徒步者之家帶來了很多便利,徒步者可以在此休息,補給,收快遞等。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在山友們的幫助下,謝莉爾精簡了背包重量,還寄出了需要退換的靴子。徒步者們特有的熱心,自然和歡聲笑語,慢慢浸潤著曾經幾乎封閉的謝莉爾。
謝莉爾包裡塞滿了沒用的東西,一位熱心的老山友一件件為她清點,包括一把鋸子,一本厚重的書,一大瓶香水,帶噴嘴的水壺等。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隨後,在于格雷格的談話中,謝莉爾得知前方的路程並非一片坦途,一場大雪已經光臨太平洋山脊。格雷格勸謝莉爾改道。
很多徒步者會去一個離太平洋脊徑40英裡的地方,然後坐巴士繞道,因為前方會有一場大雪。我來這兒可不是坐巴士的(信息來源:《涉足荒野》)。
謝莉爾婉拒了繞道請求,此時的她只想克服內心,繼續向前。
獨行女王
作為一個獨自徒步的單身女性,相較於自然,謝莉爾更多的危險來自於途中遭遇的陌生人。
徒步初期,由於步行速度太慢,謝莉爾補給不足,不得不求助路遇的農夫,那時候天色已晚,在曠野之中,只剩下謝莉爾和強壯的農夫。
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我在想你可不可以,帶我去一個可以吃到熱東西的地方?我在工作。等你工作完了,可以載我一程嗎?我還有些工作要做,不過你可以在我車裡等我(信息來源:《涉足荒野》)。
謝莉爾上了農夫的車,並在車上找到了一把手槍,她惴惴不安地等待著。直到深夜,農夫終於完成了工作回到車上,謝莉爾此時心跳加速,因為荒郊野嶺只有他們孤男寡女。
農夫談話風趣幽默,但讓人琢磨不透。出於自保,謝莉爾謊稱自己和丈夫一起徒步,丈夫在前方等他。
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我和我丈夫一起徒步,他比我走得快些,就在前面不遠的地方,我們很快會見面。我一直在想,你可以回我的地方,吃一頓熱飯,洗個熱水澡。一天的髒活累活坐下來,我喜歡做點別的事情。你喜歡甘草糖嗎?謝謝。但你得保證不要告訴我老婆,她特別討厭我吃糖(信息來源:《涉足荒野》)。
不過農夫其實並非壞人,調戲謝莉爾幾句之後,他帶她回了家。熱心的農夫一家給謝莉爾烹製了豐盛的晚餐。
這是謝莉爾上路八天來第一次吃熱食。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與農夫的遭遇並無大礙,但後來謝莉爾在荒野之中遭遇了兩名獵人。他們背著弓箭,神情並不友善,獵人們步步緊逼,上下打量著謝莉爾,眼神不懷好意。
兩名獵人用言語調戲謝莉爾,在荒野裡,謝莉爾只能警惕地注視他們,隨時準備轉身逃離。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她的身材很好哦,不是嗎。對不起,我必須走了。坐吧,我們保證只會弄亂你的頭髮(信息來源:《涉足荒野》)。
面對獵人的步步緊逼,謝莉爾匆忙收拾好了裝備逃離,獵人們也識趣地走進林中。
不過,就在放鬆警惕準備紮營時,卻突然發現自己被獵人跟蹤,謝莉爾驚恐地站起身,手裡緊握著帳杆作為武器,與獵人對峙。
謝莉爾準備紮營時突然發現被獵人跟蹤。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獵人背著弓,腰前還繫著獵刀,他一步步走向謝莉爾,謝莉爾做好了最糟糕的打算,舉起了帳杆。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這時,恰好林中傳來了另一名獵人的呼喚聲,趁著獵人內部交流爭議的間隙,謝莉爾迅速收拾裝備,逃離了是非之地。
謝莉爾匆匆逃離,化險為夷。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謝莉爾單身上路的勇氣讓她獲得了「徒步女王」的稱號,在徒步小徑的山友群體中廣為流傳。
我們給你取了個外號?什麼?徒步女王(信息來源:《涉足荒野》)。
在帳篷營地,謝莉爾和山友們打成一片,也獲得了「徒步女王」的稱號。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走出荒野,重拾自我
每一個投身荒野的人都會尋找到屬於自己的意義。戶外不一定總是悲壯與曲折,平淡的細節也能呈現一名女性在荒野的救贖之旅。
精神解放——隨著徒步的加深,謝莉爾的狀態慢慢發生著改變,每邁出一步就像是在與過去的不堪回首進行一次告別。
她經歷的苦痛部分來自於路途的艱難,更多的卻是精神解放中的陣痛。
謝莉爾在太平洋屋脊步道的真實影像。圖片來源:damjanzorc.net
跨越急流的謝莉爾。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謝莉爾艱難地在積雪中跋涉。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背著沉重背包翻越巖石。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由於缺乏經驗,徒步時謝莉爾選擇了一雙磨腳的靴子,導致大拇指指甲蓋脫落。
當她在山脊護理腳部時,一隻靴子不慎掉落山崖,她呆呆地抱著另一隻靴子,最後選擇起身將另一隻拋向遠方。
在發洩般的吶喊中,這個飽含象徵意味的舉動宣告著山野中自我告別的開端。
謝莉爾脫下靴子檢查著自己飽受摧殘的腳。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謝莉爾拋下了另一隻靴子,隨著靴子消失在山野,舊我與新我也在衝突中決裂。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在把那隻靴子扔過山崖邊緣之前的幾個年頭中,我其實早已將自己扔出邊緣地帶。我遊遊蕩蕩,四處漂泊,居無定所。我從明尼蘇達州漂到紐約,又從俄勒岡州漂過美國的整個西部。直到徒步那個夏天,赤著雙腳的我終於悟到,我與這個世界是相連的,而非分離的——我找到自己了(信息來源:《涉足荒野》)。
當然,謝莉爾並沒有赤腳走下去,她聰明地穿上了徒步涼鞋,然後用膠帶進行了加固,繼續著路程,直到新的靴子寄到。
謝莉爾用膠帶和涼鞋DIY了一雙「徒步鞋」。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沉重的背包曾讓謝莉爾舉步維艱,在旅程快結束時,她身上已經被磨得遍體鱗傷,但心境已變,她平靜地繼續前進,一些改變也悄然來臨。
平靜改變——在最初徒步時,荒野中的生物讓謝莉爾膽戰心驚,睡袋中發現一隻毛毛蟲就會讓她吹響救生哨。但在旅程即將結束時,她發現自己對自然有更多的理解而非懼怕。
謝莉爾在最初發現毛蟲的夜晚在曠野中吹響救生哨。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在徒步即將結束的一個清晨,謝莉爾在林中的鳥鳴聲中醒來。她坐起身,驚訝地看到睡袋上爬滿了青蛙。
如果在以前,她可能會驚聲尖叫。但如今的謝莉爾只是靜默地看著這富有生命力的一幕,感激於生命的自然靜謐。
謝莉爾在林間醒來,看著青蛙在睡袋上跳躍。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眾神之橋——第94天,謝莉爾平靜地走在路上,沒有驚心動魄的逆轉,沒有波瀾壯闊的大結局。
她看見終點「眾神之橋」一點點出現,並沒有預料中的驚喜。她走上橋,平靜地看著流水,她知道,她做到了。
謝莉爾在第94天抵達了目的地,眾神之橋。動圖來源:《涉足荒野》
我因悲傷迷失在荒野之中,我在走出荒野之時找回自我。我的生命和一切其他生命一樣,不可思議,不可挽回,也充滿神聖,我站在終點的橋上,覺得生命如此貼近我,如此真實,如此瘋狂(信息來源:《涉足荒野》)。
謝莉爾說,站上眾神之橋時,並沒有期待中的大逆轉,但她明白自己不會再跌回曾經的深淵。
也許徒步本無意義,只是人不同的體驗賦予其各異的價值,正如一千個徒步者心中會有一千個上路的理由。
但它卻可以是生命的良藥,讓人尋覓自我,擁抱生活,重拾勇氣。
徒步曾帶給你的最大改變是什麼?
歡迎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