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檔名為《乘風破浪的姐姐》的綜藝節目火了,節目中30位30~52歲的已經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女性藝人離開舒適區,火力全開挑戰「女團」模式,擁抱全新的自己。而該節目之所以未播先火,並在播出後迅速引發觀眾如此強烈的共鳴,也許是因為它擊中了女性長久以來面臨的自我成長困境,回應了年齡焦慮這一焦點話題。
雖然景觀行業不似演藝圈那般對年齡具有那麼高的敏感度,且設計師在一定程度上仍然非常需要經驗值的加持,但行業內近年來也出現了「設計是創意產業,更需要年輕的頭腦」這樣的論調。另一方面,行業內的女性從業者雖然基數龐大,但女性的職業天花板往往比男性更快到來,最終能夠走向職業金字塔頂端的女性非常之少。
因此,我們希望通過列舉15位在景觀圈內「出道」多年的中國女性設計師,呈現她們的設計作品,分享她們對設計、生活的感悟,展現女性力量,為後輩們樹立女性榜樣,如她們一般不斷進取,勇於挑戰,乘風破浪!
按姓氏字母排序
高靜華 / 李卉
緯圖設計
出道20/15年
代表作:寧波萬科芝士公園、齊雲山自由家樹屋世界、成都猛追灣城市更新 、重慶萬科星光森林
高靜華,緯圖設計機構創始合伙人、註冊城市規劃師,CLA西南分部會長。從事規劃及景觀設計行業工作近二十年,擁有豐富的項目管理和設計公司管理經驗。
李卉,緯圖設計機構創始合伙人、設計總裁,四川美術學院建築與環境藝術學院碩士生導師,註冊城市規劃師。一直致力於設計創作與探索。
LAF:除了工作,您還在哪些方面不斷突破自我?
高靜華:我對很多事情都感興趣,比較喜歡有關歷史、藝術、音樂、人性的書籍、電影,也喜歡種花種菜、下廚、喝茶等等,做這些事情都是興趣使然,沒有刻意去學習某一項技能,不過這些嘗試和體驗也確實會反哺到工作中。當然也有一種情況,因為我們沒有什麼「遠大」的目標,同時知道自己能力、精力、興趣的邊界,所以不太會強迫自己去挑戰一些能力以外的事情,順其自然就好。
LAF:如果可以對後輩女性設計師說一兩句話,最想和她們說什麼?
李卉:設計是一項非常在乎細節與洞察力的工作,而女性天生的柔美與細緻、內在堅韌,會讓她們在設計的人性化探索上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對於景觀設計至關重要。而對於很多人關心的職場女性在家庭與事業之間的平衡問題,個人覺得這個時代對於女性,特別是女性設計師,提出了太多的要求:動得了滑鼠,講得好PPT,下得了工地,熬得起夜;能顧家,能陪娃,解得了奧數,畫得了朵拉,還要隨時拿出好狀態.
所以,女性設計師更要學會愛自己,安心隨順不焦躁,精緻過好每一天的日常。還要學會做減法,做好統籌,利用好碎片時間。為了兼顧公司和家,我特意將住址選在離公司只有10分鐘車程的地方,節約下來的通勤時間可以更多地陪伴孩子們,甚至可以先回家晚餐、陪孩子做功課,然後再回公司加班。我喜歡文學、歷史、禪、茶、天體天文、量子力學……天馬行空。這些利用碎片時間習得的林林總總、隨處用心體察的人生體驗,不時地就會與設計靈感交織穿越,成為創作的萬斛源泉。
黃劍
AECOM
出道16年
代表作:成都大悅城、蘇世民學院、北京環球影城
黃劍女士是AECOM景觀設計總監,重慶建築大學建築學學士,清華大學建築學碩士,美國麻省州立大學景觀建築學碩士,美國LEED認證專家,美國城市土地協會ULI會員,中國風景園林學會CSLA會員,在北美和亞洲有超過十五年豐富的實踐經驗。近年來聚焦於文娛和商業空間、公共開放空間和城市更新,對於跨領域、跨學科和跨文化的綜合項目有豐富的經驗。作品多次獲得國內外重要獎項。她熱愛設計,也關心教育和公益,經常在高校和專業論壇上發表學術演講並參與設計課程的教學評圖。
△ 北京環球影城(在建) © Universal Studio
LAF:請問您是否在職業生涯中遇到過「天花板」,是如何克服的?
黃劍:我相信每個人都遲早會遇到「天花板」,或者一些令人沮喪的重創。我曾經被一個非常拖拉的項目弄得心力交瘁,覺得這個行業做不下去了,決心要轉行。當時我向老闆請教,他告訴我,面對壓力,越是用防禦姿勢就越會覺得四面楚歌,如果能夠打開心胸抬頭遠望,就會看到前途廣闊,眼前的困境終將過去。這件事對我啟發很大。
LAF:除了工作,您還在哪些方面不斷突破自我?
黃劍:工作之餘我喜歡旅行,旅行中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事情,也會有很多挑戰。去年我陪孩子去北海道滑雪,雖然我心裡其實怕得要死,摔了好多次,最後居然也從中級滑道上平安滑下來了哈哈~
LAF:如果可以對後輩女性設計師說一兩句話,最想和她們說什麼?
黃劍:每一代人都有這個時代的使命和屬於自己的機遇,不需要比較,更不需要PK,也不需要強調性別。時代進步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團結起來共同推動。女性更需要互相理解,互相提攜,成就自己,助力時代。
李方悅
奧雅設計
出道18年
代表作:唐山皮影主題樂園、北京中海望京府探索中心、烏鎮橫港國際藝術村
奧雅設計董事、總經理、聯合創始人,奧雅首席創新官CIO,奧雅生態文旅研究院院長,洛嘉兒童空間品牌創始人,花園營造品牌棠悅創始人,深圳十大傑出女企業家。自2002年加盟奧雅後,李方悅女士應用國際化專業公司先進經驗,整合跨界資源、開拓轉型,進行了大量的項目實踐和探索,為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發展搭建起設計、建造、金融、運營四位一體的綜合服務系統平臺。基於其經濟、媒體、設計、市場、管理及運營的跨界背景,對品質和審美的把握和追求,李方悅女士擅長綜合型文旅項目的操盤和跨界創新,從創意策劃、主題定位和經濟分析,到全生命周期的規劃設計、產品研發和運營管理,為項目提供充滿創新力和可落地的綜合解決方案。
LAF:請問您是否在職業生涯中遇到過「天花板」,是如何克服的?
李方悅:我經常和同事們說,無邊界,不要給自己設限,這一方面指專業上的向外邊界,同樣包括向上的職業發展。所有的天花板,或者邊界,其實很大程度上都源於自己的心智,體現了我們認知的局限。在我職業發展的過程中,我需要不斷地和這種邊界和「限制」鬥爭,有一部分是來自於外界的懷疑和成見,更大一部分則來自於自己:我行不行?我可以做到嗎?作為一家景觀設計公司,我們可以突破自己嗎?像我這樣自認為腦洞已經非常大、不墨守成規的人,仍然會驚異地發現,自己頭腦中還有那麼多無意識的條條框框在限制自己的發展。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隨時觀察和思考,發現頭腦中的各種自我設限,挑戰它們的合理性。每一次對自己「不可能」的戰勝,都會使我們變得更加強大。
LAF:除了工作,您還在哪些方面不斷突破自我?
李方悅:第一,我的生活和工作沒有邊界,工作是我的生活方式,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成功的人生,就是去做自己最愛的事情,並且樂此不疲。比如旅行,你是在家庭度假,還是在考察學習?這也是說不清楚的一件事!設計這個職業和其他有所不同,設計本身就是一種生活方式。第二,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非常重要。最近我在學習普拉提瑜伽,開始不久,但是已經感覺到變化,每一次練習都會帶來一些身體和精神的積極變化。其實,人的精神和肉體密不可分,也是無邊界、相互影響的。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突破自己,不斷破繭重生的走向自由的過程。
LAF:如果可以對後輩女性設計師說一兩句話,最想和她們說什麼?
李方悅:我想和女性設計師們說,不要放棄!你值得擁有!不要放棄自己對設計這個創造美的職業的追求,不要停下自己的腳步,同時不要放棄自己對美好生活、美好人生,包括家庭和孩子的權利的追求。只有你的事業和家庭一個都不能少的時候,你才擁有真正的幸福。
林箐
多義景觀、北京林業大學
出道27年
代表作:南寧園博園採石場花園、雲陽濱江綠道、杭州江洋畈生態公園、心靈的花園
畢業於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獲博士學位,法國凡爾賽國立景觀學院訪問學者。現為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東京農業大學客座教授,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理論與歷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建築學會園林景觀分會理事,《風景園林》雜誌編委,第14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研究領域包括園林歷史、現代景觀設計理論、區域景觀、鄉村景觀等,發表大量相關論文、著作和譯作,主要著作包括《西方現代景觀設計的理論與實踐》《北歐國家的現代景觀》《多義景觀》等。同時作為北京多義景觀規劃設計事務所主持設計師,從事領域廣泛的規劃設計實踐,主要作品包括杭州江洋畈生態公園、心靈的花園、杭州植物園槭樹杜鵑園、雲陽濱江綠道、南寧園博園採石場花園等,作品獲得包括美國ASLA規劃獎和設計獎、IFLA APR設計獎、英國皇家景觀學會(LI)西爾維婭·克洛獎、英國BALI景觀獎以及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規劃設計獎等一系列獎項。
LAF:請問您是否在職業生涯中遇到過「天花板」,是如何克服的?
林箐:我既是設計師,又是教師和研究者,每個階段工作重心不同。頻繁地從設計到教學和理論研究的思維轉換,其實給了我很多思考和調整的機會,這也使得我在開始新的設計的時候總會有新的感覺和想法。雖然我並沒有遇到過「天花板」,但多年來似乎總在跟自己較勁,總想找一些新的挑戰,每個階段都試圖突破上一個階段的自己。
LAF:如果可以對後輩女性設計師說一兩句話,最想和她們說什麼?
林箐:景觀設計師是非常適合女性的職業。女性天性中對自然和美的熱愛、對生命的呵護,以及在發現美、創造美方面所具有的天賦,對於這個專業來說再適合不過。女性的感性、敏銳、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細節的關注在風景園林實踐中有可能成為與眾不同的創造力的源泉。只要你熱愛這個職業,不斷地充實完善自己,堅持下去,一定能夠達到讓自己滿意的職業水準。設計師的成熟需要一個較長的周期,40多歲才是設計師最好的年齡,所以不用著急,從從容容往前走,總有花開時候。
劉玉傑
土人設計
出道28年
代表作:衢州鹿鳴公園、常山縣「國際慢城」整體規劃、懷化市太平溪綜合治理規劃設計
劉玉傑女士是同濟大學風景園林專業學士,北京大學景觀規劃設計專業碩士,現任北京土人設計生態城市設計中心院長。她負責過許多重要生態景觀項目的規劃設計工作,並在生態規劃、綠色基礎設施設計和景觀規劃設計等領域擁有豐富的工程經驗。
LAF:請問您是否在職業生涯中遇到過「天花板」,是如何克服的?
劉玉傑:我覺得自己一直在「天花板」下面,每個項目及每個時期都有遇到過。本著「垂死也要掙扎一下,萬一成功了呢」的樂觀主義精神堅持到今天啊。我覺得自己最大的「天花板」是自知「圖畫得太差」,自卑困惑了很多年。是土人項目類型的多樣性拯救了我,讓我終於發現:設計行業是團隊協作的,需要圖畫得好的人,也需要系統思維好、有思路和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人,在職業生涯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就好。
LAF:如果可以對後輩女性設計師說一兩句話,最想和她們說什麼?
劉玉傑:我經常用「蓬頭垢面、面容憔悴、不修邊幅、衣衫襤褸」等詞彙來形容我這樣的中老年女性設計師。設計師這個職業的確很辛苦,但同時充滿了挑戰、不確定、創造性,令人著迷。所以,我想對年輕女性設計師說,堅持做設計師吧,你不會後悔的。同時也好好熱愛生活、愛自己,努力成為設計師中的「不老女神」吧。
陸小璇
香港大學
出道9年
代表作: 「炸彈、樹木和黃金」項目、「跨越哈薩克斯坦」項目展覽、「間隙香港」項目展覽
陸小璇女士自2016年始任教於香港大學建築學系園境建築學部,現任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在此之前,她曾在荷蘭West8事務所、丹麥BIG事務所以及北京土人景觀與建築規劃設計研究院參與建築與景觀實踐。她獲得美國南加州建築學院建築學學士、哈佛大學景觀建築學碩士,以及北京大學人文地理學博士,並曾榮獲2012年美國景觀學會分析與規劃類最高獎;其所擔任專欄主持人的《景觀設計學》期刊,榮獲2015年美國景觀學會媒體類榮譽獎。她還是From Crisis to Crisis(Actar Publishers 2019)以及Interstitial Hong Kong (Tongji University Press, forthcoming 2020)的合著者。
△ 墨西哥巴亞爾塔港海濱景觀 © West8 2011
LAF:如果對後輩女性設計師說一兩句話,最想和她們說什麼?
陸小璇:正如我們不斷解構與重構社會對女性及其角色的定義一樣,女性設計師的敏感和敏銳讓我們能夠在不斷變化的經濟、社會及文化環境中不斷反思、挑戰並拓展景觀學科及景觀實踐的定義。
路媛
上景設計
出道17年
代表作:華北旭輝禮物公園、西安未央金茂府、成都旭輝錦官天宸 、北京萬科總部
路媛女士自2010年創立上景設計至今,帶領團隊一直把參與並成為改變社會的景觀力量作為使命,堅持做解決問題和美學至上的景觀作品,努力追尋豐富的人生體驗。專注商業地產住區和城市公共空間設計。
LAF:請問您是否在職業生涯中遇到過「天花板」,是如何克服的?
路媛:我好像一直都有「天花板」,學歷天花板、設計天花板、企業經營天花板、團隊管理天花板。心得是不斷努力讓自己找到真正的問題所在,知識厚度不夠,在實踐中有的放矢地學習也是出路。針對設計,發現問題就是找到設計唯一性的過程。過程中的美學修養也非一日養成,要多看多思,構造做法的落地過程也是大量積累獲取得來的。所有問題的克服都與專注有關。我們一生都在解決問題中度過,天花板很多,需要分類逐個解決。
LAF:如果對後輩女性設計師說一兩句話,最想和她們說什麼?
路媛:有兩種情況:第一種,如果把設計當成終身事業的話,那就沒必要增加性別前綴。大家經常問的是如何平衡,我個人覺得這是個偽命題。很多人說設計學屬於社會學範疇,有些過了,專注且持續才有可能做好設計,這才是先期基礎。其中還有理論思想、美學修養、學習能力、天分資質等等的作用。鑑於女性社會分工和角色的影響,應儘量避免自身專注度的損失,這是我的建議。第二種,如果對於設計並沒有偏執的熱愛,取捨很容易,家庭第一,工作第二。但即便工作第二,也要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價值、設計的價值、團隊的價值,哪怕是「二傳手」也要成為閃光的助攻。
喬旭
偶木景觀
出道14年
代表作:金融街健康步道、北京中糧祥雲小鎮景觀更新
北京林業大學城市規劃學士,北京大學景觀建築學院MLA碩士,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工信部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規劃師。現任偶木景觀創始合伙人,持續深研行業,深入生活,用更精益的專業能力探索更精彩的空間活力,創新不停步。多次榮獲國際景觀協會、中國建築學會、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北京園林協會、北京市科委等獎項殊榮。
△ 北京中糧祥雲小鎮景觀更新——邊界設計 © FAN.Z 攝影工作室
LAF:請問您是否在職業生涯中遇到過「天花板」,是如何克服的?
喬旭:「天花板」可能是對自己階段性的再定位吧,大約每三年左右會有這樣的平臺期。我個人的調整方式是,通過再學習或者調整工作的崗位和內容,尋找一些新的思考點,嘗試一些新的工作邏輯。此外,也會找不同行業的朋友聊聊他們的經歷,隔行不隔道,會有很多啟發。簡單來說,就是學習、溝通、尋找新的提升邏輯。
LAF:除了工作,您還在哪些方面不斷突破自我?
喬旭:讀書是很好的知識補給。最近手邊的書一部分是關於城鎮更新的,另一部分是社科和經濟類的。另外,最近在學python,因為互動景觀項目比較多,學起來比較容易和IT工程師溝通需求。最後,努力保持一些好的習慣,每周鍛鍊,周末畫水彩,持續更新設計日常。
LAF:如果可以對後輩女性設計師說一兩句話,最想和她們說什麼?
喬旭:江山代有人才出嘛,我也沒有什麼所謂前輩的優越感。可以說的就是,要有自信,因為你們代表你們這一代的思考,有屬於你們的獨特性,要學習經典,當然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上次在LAF先鋒獎頒獎活動中,也有很多女生問女性的職場劣勢,個人認為,持劣勢上戰場必敗啊,應該關注優勢,比如女性對自然的敏銳感受、審美視角的獨特性、對環境需求的感知、對細節的關注,這些都是景觀設計師需要的。更多元的設計滿足更多元的設計需求,女性設計師可以作為的空間很大。
盛梅
ATA設計
出道20年
代表作:西安白馬河公園、杭州西溪裡景觀
盛梅女士為ATA公司董事總監,西北地景合伙人,景觀建築學碩士(美國伊利諾伊大學,2002)、工學碩士(天津大學,1997)。她的設計高度關注建成環境的整體性與長效性,項目涉及多種類型與尺度。2016年,她與劉暉女士合作成立西北地景工作室,將多年實踐經驗應用到前沿性區域生態修復設計與「海綿城市」建設項目中。她作為發起人之一成立「行知旅行獎學金」,自2011年起為十餘名學生提供資助。
LAF:請問您是否在職業生涯中遇到過「天花板」,是如何克服的?
盛梅:困惑與瓶頸常有,但似乎不算「天花板」,即不可逾越的外部障礙。遇到問題通常針對具體情況去分析、找對策,和做設計一樣。我比較依賴讀書,習慣先找些書或專業文章,借鑑別人的思考成果,再對照實驗。書本上的未必適用,試錯中就有了屬於自己的經驗。遇到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就先放放。都說要堅持,但世界不圍著任何人轉,「心想事成」不是常態,除非你的目標很低。有些看似無解的問題,隨著認知改變和能力提高就不再是困擾。這個過程中,經常要帶著問題前進,不能糾結一時得失,裹足不前。
LAF:如果可以對後輩女性設計師說一兩句話,最想對她們說什麼?
盛梅:我沒覺得自己是「前輩」,工作20年我才有所領悟、漸入狀態。個人體驗是,時間絕不是女性或任何人的敵人。只要持續學習,不自我放棄,時間便是我們最好的朋友,讓我們擁有年輕時無法企及的自由與快樂。同時,女性要活得有女人樣——女性特質是一種力量,不是障礙。女性不需要以和男性處處比肩為最高目標,接受並尊重兩性差異才是真正的平等。比如我喜歡我的工作,但也要保持個人愛好、留出時間精力給孩子和家人。這對我而言並非犧牲,而是滿足自己的基本需求。我發現,適時放緩節奏可以更好地保有工作熱情,這也算「可持續發展」吧。當然,我不認為自己的方式更正確,僅適合我自己而已。每個人情況不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而非最流行或別人眼中最好的。我想,女性不要做一朵花,開過便凋零;要做一棵樹,腳下有深根,眼中有藍天,讓生命在歲月裡綻放。共勉。
唐豔紅
易蘭規劃設計院
出道35年
代表作:北京京東總部、北京黑橋公園、美國佛羅裡達州好萊塢市濱海大道A1A及城市商業街景改造
易蘭規劃設計院ECOLAND合伙人/集團副總,北京女風景園林師分會會長,中國城市規劃學會風景環境規劃設計學術委員,義大利米蘭理工大學特邀教授。從事城市及環境景觀規劃設計三十餘年,曾任美國EDSA總部副總裁及亞太地區首席代表,美國佛州好萊塢市城市規劃署總規劃師。主持參與過眾多國內外大型綜合項目,在社區規劃、城市設計、文化教育設施、文旅度假和市政項目等眾多領域都有著顯著成就,特別是為文旅類項目提供解決問題的實施方案,通過規劃設計為客戶創造價值,項目多次獲得國際國內重要獎項。她主張尊重項目場地、挖掘其自然基因與文化精神,致力於推動中國景觀設計行業向國際水平邁進,深入國內市場,做出更貼切中國環境與利益的規劃與設計,並在眾多國際知名刊物上發表論文與觀點。
△ 美國佛羅裡達州好萊塢市濱海大道A1A及城市商業街景改造
LAF:請問您是否在職業生涯中遇到過「天花板」,是如何克服的?
唐豔紅:其實職場上遇到瓶頸期很正常,突破「天花板」的途徑可以是圍繞專業展開更多嘗試。我是比較隨遇而安的人,似乎在職業生涯的每個階段中都能找到樂趣和努力的目標,很少感受到那種碰到天花板的迷茫或焦慮。也許初期在美國工作那幾年,用自己的第二語言與同事們用母語來比拼算是個天花板吧,好在設計師很多時候是靠圖紙語言來表達的,即便需要演講或寫報告文稿,也更容易直入主題,多做點準備功課也就蹚過來了。
LAF:除了工作,您還在哪些方面不斷突破自我?
唐豔紅:年輕時曾經堅持最久的是拉提琴這個一技之長。孩子小的時候,他們的文體選擇就是我的業餘情趣。現在有更多選擇空間和業餘時間,更願意去做多種嘗試。曾經當過08年奧運會的國際聯絡員志願者,負責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的團長聯絡;參加過歐美同學會的舞蹈隊和HiMama合唱團的演出;操辦過建築師畫家的水彩畫展、攝影展,策劃主辦過關於美國景觀之父奧姆斯特德的生平故事和景觀設計展;組辦過國際風景的遊學考察團;嘉賓做客過央視CGTV 「海客談」談綠色生活、探討過60~90後的生活觀價值觀;客串過黃子韜的微綜藝園林篇;參與經營管理過易蘭的衍生事業樹屋咖啡廳;參加過馬來西亞的禪修班;也曾把旅學紐西蘭師妹的油畫聯繫加工成為一款專為女風景師限量生產的訂製版絲巾。我相信任何專業都有其獨特的學問,業餘愛好也可以在專業老師的指點下走點「捷徑」,驚喜會更多。比如學習新科技App、瑜伽、繪畫、打球、插花,提升外語,欣賞音樂,練習烘焙……由於疫情原因,原本要去義大利米蘭理工大教課的計劃延期了,不然現在應該正在忙於期末考核和批改作業,然後遊走於米蘭與歐洲小鎮之間吧,也許會學點義大利語,再突破一下自己。
LAF:如果可以對後輩女性設計師說一兩句話,最想和她們說什麼?
唐豔紅:第一,儘早尋找到自己既擅長又喜歡做的事情與切合點,提升這一方面的才能;第二,千萬不要因為結婚生子放棄自己喜歡的事業,困難的階段其實很短,只要堅持耕耘並提醒自己享受過程的快樂,就一定會有所收穫。
謝曉英
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無界景觀工作室
出道34年
代表作: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先行啟動區及鏡河水系環境景觀設計、北京大柵欄片區楊梅竹斜街環境更新、北京中信金陵酒店景觀設計、唐山鳳凰山公園改造與擴綠工程景觀設計、深圳蛇口工業五路後海公館住宅區景觀設計
謝曉英女士擔任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風景園林院副總工,以及無界景觀工作室主持設計師。她畢業於北京林業大學園林系,荷蘭瓦赫寧根農業大學園林系,荷蘭阿姆斯特丹建築學院景觀建築系,荷蘭貝爾拉格學院,學習了區域景觀規劃、城市設計及景觀設計等課程,形成了跨領域的設計思想。主要從事城鄉景觀策劃、規劃、設計及相關領域研究,以風景園林專業為主導的大型建築集群項目和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的規劃設計統籌、城鄉綠道規劃設計及活動策劃、公共藝術項目策劃和設計,以及公共空間設施移動端應用系統開發。
△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先行啟動區及鏡河水系環境景觀設計
LAF:如果可以對後輩女性設計師說一兩句話,最想對她們說什麼?
謝曉英:首先,從事景觀設計行業要從自身愛好出發,不為生計所迫;第二,要有廣泛的興趣、開闊的視野;第三,不論規劃還是設計,都要與實踐結合,需要在山山水水不同地方參與調研和建設,因此必須要有好身體,這非常重要。只要有能力和熱情,是金子總會發光!
張鬥
Sasaki
出道23年
代表作:上海徐匯跑道公園、上海嘉定紫氣東來景觀軸線、威爾克斯-巴裡濱水公園
Sasaki上海公司總監、美國麻薩諸塞州註冊景觀建築師、可持續土地設計與開發認證專業人員(SITES AP)、領先能源與環境認證專業人員(LEED AP BD+C)。在過去二十多年中, 她領導和參與的項目曾多次獲得國際和國內設計獎。張鬥女士一直在中國和國際上積極促進景觀行業的發展。她是上海景觀建築論壇的聯合創始人,現任美國綠色建築委員會(USGBC)可持續場地技術諮詢小組成員,曾任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ASLA)專業實踐網絡委員會(PPN Council)國際實踐領域聯合主席。張鬥女士還活躍於各類學術活動,曾多次在國際和國內的學術會議中發表演講,並擔任國際和國內規劃設計競賽評委。自2018年起,她執教於同濟大學景觀系研究生設計課。
LAF:除了工作,您還在哪些方面不斷突破自我?
張鬥:業餘活動主要是健身和遊歷。健身應該從年輕的時候開始最好,健康的身體是一切成就的根本;遊歷包括常說的旅遊,以及對身邊環境的探索和發現。後者常常給我帶來驚喜和意外感悟。
LAF:如果可以對後輩女性設計師說一兩句話,最想和她們說什麼?
張鬥:設計的過程和意義超越空間本身,但又立足於空間本身。我們構建的是生活,而不是物質形態。設計需要大膽的想像,更需要腳踏實地、潛心鑽研、日積月累。只有設計師和非設計師,無論男女。每個人都有自己要面對的挑戰、機遇,和無奈,情況因人而異罷了。
張莉
中設設計集團
出道28年
代表作:保山國家溼地公園規劃、南通兩河兩岸景觀規劃及城市設計、連平縣城概念性總體規劃
美國麻省州立大學景觀建築學碩士,浙江大學建築學碩士;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景觀學與美麗中國建設專委會委員,中國水利學會生態水利工程學專委會委員,北師港浸大理工科技學部顧問委員,美國LEED認證專家,美國加州註冊景觀建築師,美國景觀協會會員。現任職中設設計集團副總工,深圳分院院長。曾任職於AECOM、阿特金斯、鐵漢生態等。精通大型用地規劃及生態規劃,專注於多專業合作項目的落地實踐。 帶領多專業團隊從事涵蓋生態規劃、城鄉規劃、流域規劃、溼地公園設計、海綿城市、生態修復、旅遊規劃、經濟測算等多專業融合項目。
LAF:除了工作,您還在哪些方面不斷突破自我?
張莉:我喜歡運動,完成過半程馬拉松和小型鐵人三項賽, 希望能中籤一個全程馬拉松, 我長期保持體能在可以隨時跑一個半馬的狀態。目前在學習西班牙語,同時也在嘗試成人芭蕾和鋼琴。
LAF:如果可以對後輩女性設計師說一兩句話,最想和她們說什麼?
張莉:擁有自我學習的能力, 保持自我學習的習慣。你的20歲可以很美好,30歲可以很自信,40歲可以很完美,50歲可以超出預期。
張文英
棕櫚設計
出道33年
代表作:湖南吉首市創建國家和省級園林城市景觀規劃設計、雲南勐臘縣創建國家園林縣城規劃設計、江西上饒櫧溪河綜合治理PPP項目、廣東梅州琴江·老河道溼地文化公園、廣州蓮塘古村保護與改造設計
風景園林碩士、城市規劃博士,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教授,棕櫚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廣東省十大風景園林師。公園城市、鄉村振興、生態城鎮的規劃設計實踐作品落地於中國的大江南北,豐富的規劃設計經驗成為個人學術研究的基礎材料,更成為課堂上講授的鮮活實踐案例。見證了實踐的項目對一座座城市、一個個鄉村的深刻影響,體會到景觀設計師所承擔的職責和所能發揮的作用。慶幸讀大學時選擇了風景園林專業,從而踏入一個如此有擔當、有作為的行業,有幸見證並參與到中國城市和鄉村的建設過程中,熱愛風景園林行業,並成為一生的追求。
近期完成的作品有:湖南吉首市創建國家和省級園林城市景觀規劃設計、雲南勐臘縣創建國家園林縣城規劃設計、江西上饒櫧溪河綜合治理PPP項目、湖南臨澧道水河國家溼地公園PPP項目、山東萊陽五龍河流域PPP項目、廣東韶關乳源縣西京古道沿線村莊連片規劃及鄉村振興規劃建設。
△ 湖南吉首市創建國家園林城市——花果山公園一心閣
LAF:如果可以對後輩女性設計師說一兩句話,最想和她們說什麼?
張文英:作為女性設計師,對場地,我們更敏感、更感性,場地裡搖曳的野花野草、迎面的風和陽光、夜空中深邃的星辰、孤獨飛舞或成片的螢火蟲,傳遞的各種細碎信息讓我們了解場地獨一無二的精神,並敏銳地捕捉最適合的解決方案,不追求最好,只追求最合適;對甲方,我們更遊刃有餘,可以不畏權貴,微笑著大膽陳述專業所見,而不必擔心對方會勃然大怒或拂袖而去,每次的據理力爭和鬥爭後的勝利,將成為我們下一次戰鬥的積澱。這些女性設計師可能擁有的「特權」,也許會幫助我們留下河邊本來要被炸掉的紅砂巖山體,抑或保留一座百年老火車站內的月臺建築;對學生或年輕的同行,我們更耐心、更設身處地,潤物無聲,至少這麼多年聽到學生私下口中「文英姐姐」的稱呼而不會詫異。希望籍由言傳身教,讓他們對風景園林專業保持激情,並以謙遜的姿態行走在大地上,在行走中不斷地體會、思考、學習。
所以,一定要脫掉高跟鞋,親臨場地,才能獲得最珍貴的一手現場資料,它們會告訴你,什麼才是最適合的方案;一定要本著專業的知識和職業道德,為了保護生態、保護資源、保護文脈,去爭取合理的、最佳的方案;一定要告訴年輕人這個行業的艱辛,但還是應該堅持並熱愛這一行,「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由於很多原因,很遺憾本文無法盡數呈現諸如唐子穎、吳文媛等其他優秀的景觀姐姐們。你們心目中的景觀姐姐還有誰?對於本期15位景觀姐姐的分享,你有哪些感想?歡迎大家在留言區交流~~~
中國景觀設計師是美麗中國與美好生活的塑造者,乘風破浪的女性設計師越過山丘,不懼未知挑戰;當她們對生命、自然的熱愛與激情同土地和周遭環境發生碰撞時,就會產出超出一般男性的力量與創造力。她們在大地上譜寫的美麗序章、她們的榜樣力量也將激勵更多的女性設計師在景觀設計的道路上相伴成長。
最後,謹以節目開篇辭向姐姐們致敬!
我們關心美好,關心熱愛,
更關心日新月異的未來;
努力與翻越,不餒與堅信,
肆意笑淚,青春歸位,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
直掛雲帆,乘風破浪!
註:海報背景圖來自芒果TV《乘風破浪的姐姐》;文內無版權說明的圖片均來自網絡。
《景觀設計學》(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簡稱LAF)由北京大學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高等教育出版社聯合主辦,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景觀學與美麗中國建設專業委員會支持,俞孔堅教授擔任主編。LAF為雙月刊,刊號為CN10-1467/TU,ISSN號2096-336X,郵發代號80-985。全彩頁印刷,每期主題集中闡述,中英雙語呈現。
2014年,LAF成為中國國家廣電總局首批認定學術期刊;2015年,成為CSCD核心庫期刊來源刊;同年,榮獲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年度交流類榮譽獎。2016年,入選中國(武漢)期刊交易博覽會中國「最美期刊」;2016年和2018年,連續兩屆榮獲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稱號;現已被ESCI新興引文源期刊資料庫收錄。
如果你喜歡本期推送,
請點擊「在看」分享給更多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