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海中自動響起了「咔嚓咔嚓」的聲音(✪ω✪)。via:pinterest.com
提起仙貝,相信大家對它並不陌生,畢竟在霓虹國這個看起來香脆可口的食物無論是在二次元世界、還是三次元世界、甚至在動物界都一直在刷著強烈的存在感……
被「鹿仙貝」包圍了的小鹿……via:twitter@hidekichy
或許有些同學對一直怒刷存在感的仙貝並沒有過多關注,但如果對和小編有著相似童年的小夥伴提起那一片一片吃到根本停不下來的旺旺仙貝,一定會喚起很多人關於它的美好(沙雕)記憶,比如對每小袋中兩片仙貝一片重粉一片無粉的玄學猜想、還有先把仙貝上的粉舔乾淨的神秘吃法、以及令人難以忘懷的洗腦廣告……
雖然我們看過也吃過很多仙貝,但大家有沒有想過「仙貝」究竟從何而來?仙貝為什麼叫作仙貝?旺旺仙貝是如何誕生的?日本還有哪些我們不知道的神奇仙貝?小編在叼著仙貝對自己進行了如此一番靈魂拷問後噎到崩潰,然後決定和大家一起走進仙貝的世界去看一看( • ̀ω•́ )✧
仙貝,看到它的日語名大家一定會倍感親切,噹噹噹噹,它就是——「煎餅(せんべい,Senbei)」。不同於我們熟悉到時常要唱著rap來一套的煎餅,在日本「煎餅」二字如今一般是指使用穀物粉製作而成的脆餅乾類食物。霓虹人民根據現代仙貝的製作方式追溯其歷史,據發現早在日本繩文・彌生時代(約公元前15000年~公元250年)就已經有使用慄子、芋類、穀物磨粉後烤制而成的類似食物了。
模擬古代的烤制果子。via:ochakai-akasaka.com
而日本各大仙貝商家也跟隨「煎餅」二字追溯過仙貝的過去,然後不出意外地追溯到了我國。據說早在我國南朝時代(420年~589年)記載荊楚歲時習俗的古書《荊楚歲時記》中就出現了「煎餅」二字,大概在日本飛鳥時代(538~710年)用水將小麥粉混合後用油煎制的煎餅從中國傳入了日本,它與現在多使用粳米或糯米製作的日本煎餅(仙貝)並不同,而在日本文獻上最早出現關於「煎餅」的記錄據說是在公元737年記載官廳年間收入的《但馬國正稅帳》中。
在日本,關於現代仙貝原型從何而來的說法眾多且不明確。比如有的說是在日本平安初期空海大師(《妖貓傳》裡那個年輕的和尚)來到中國唐朝長安吃到了小烏龜形狀的仙貝後將其帶回了日本,還有的說是由千利休的弟子創造而來……此外,在江戶時代元祿三年(1690)出版的《人倫訓蒙圖匯》中對各種職業進行了圖解,其中在《煎餅道明寺師》中描繪了仙貝師用火鉗夾住被拉長的麵團,用扇子邊扇邊直接在火上烤制的畫面,人們猜測這大概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仙貝製作圖。
《人倫訓蒙圖匯》via:alllifesubject.whdno.com
雖然追溯仙貝的歷史hin容易讓人凌亂,但如今被日本人民普遍認可的現代仙貝始祖還是十分明確的,它就是來自埼玉縣草加市的草加仙貝。經典的草加仙貝主要是由大米和醬油製作而成,口感較硬。
之所以草加市會成為仙貝的發祥地,也正是因為在江戶時代草加市盛產著大米和醬油這兩種製作仙貝的關鍵原料。傳說草加仙貝原型誕生於當地一家茶屋,店內有位名叫「阿仙」的婆婆某日將糰子壓扁後烤出了仙貝,後來加了鹽或醬油烤制的仙貝成為草加市的名物開始面向旅人銷售。
額…這個婆婆怎麼好像有鬍子……via:sokasenbei.com
到了日本二十世紀初的大正年代,草加仙貝作為琦玉縣特產進貢給天皇,受到天皇喜愛,草加仙貝由此在全日本打開了知名度,而仙貝的基本形態也大體由此確定,此後日本出現的其他仙貝也基本都是從草加仙貝之上演生而來的。
日本草加市Osen公園內草加仙貝發祥地之碑。via:840.gnpp.jp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新潟縣也是日本盛產大米的地方,而這裡如今也是日本米果公司最多、仙貝產量最多的地區,當地還設有「新潟仙貝王國」,在這裡不僅可以近距離觀看仙貝的製作過程、還可以了解仙貝的發明、發展歷程。
新潟仙貝王國官網信息。via:senbei-oukoku.jp/
將大米蒸熟經過多次搗爛變成麵團狀,然後冷卻,等到凝固之後將麵團切割成想要的形狀,風乾後進行碳烤膨化,原本的米糰就會變成脆硬的米餅,可以在表面刷上鮮香的醬油等調味,這就是經典的仙貝做法。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日本仙貝的種類已經多到讓人眼花繚亂,分類方法也有很多種。
烤仙貝(焼きせんべい)via:15plaza.com
如果按照製作方法來分,可以分為「烤仙貝」和「炸仙貝」,大多數的仙貝都是烤出來的,炸出來的仙貝含油量較高,口感酥脆,吃起來可能讓人更快樂~
炸仙貝(揚げせんべい)via:sagaeya.co.jp
按照味覺區分則主要分為鹹味仙貝和甜味仙貝這兩類,一般來說關東仙貝口味以鹹味居多,甜味煎餅則多集中在關西地區。當然如今在日本還逐漸誕生了塗抹色拉油、加入牛奶、砂糖、味噌、紫蘇、生薑、海苔、花生、芝麻、抹茶、芥末、唐辛子、生薑、納豆等各種只有你想不到、沒有霓虹人民做不到的神奇口味仙貝。
說到這兒,不得不提一下我們熟悉的旺旺雪餅其實也是一種在日本開發出來的新口味仙貝。它的原名叫作「雪之宿」。雪之宿底子是由米、色拉油等混合而成的複合型偏鹹口味的仙貝,其特點是餅身上有一道道深色的紋路。在1977年,日本三幸制果的產品研發者為甜黨們發明出了在油膩仙貝上鋪上白糖漿的新品,為實現此產品的開發,據說負責人還親自前往新潟縣的餅乾老店求尋秘方,並用產自北海道的奶油製成了糖漿,就這樣鹹味和甜味完美結合的雪餅就誕生了。幾年後旺旺公司也開始仿造生產 「雪之宿」 ,就有了我們如今的「旺旺雪餅」。
「雪之宿」就是我們熟悉的旺旺雪餅哦~via:matome.naver.jp
既然提到旺旺雪餅,那麼這裡也簡單提一下旺旺仙貝,它其實也是由旺旺公司向日本新潟縣號稱日本三大米果公司之一的巖塚制果學習並生產製作的。當時旺旺公司創始人蔡衍明得到了巖塚制果社長槙計作的支持,被傳授了巖塚制果於1979發售的熱門商品 「味しらべ」的生產方法。後來日式煎餅就這樣伴隨 「仙貝」 這個音譯詞從臺灣登陸,成為了很多人親切的童年記憶。
旺旺仙貝的爹地「味しらべ。via:iwatsuka.jp
了解完我們熟悉的旺旺家族,話再說回日本仙貝的分類上。除上述,按照原料來區分仙貝的話,如今也出現了除使用粳米,還有使用糯米、麵粉、澱粉(大多集中在中部的愛知縣)、甚至還有以海鮮、蔬菜為原料製作而成的脆餅類食物,它們也都會被稱為「xx仙貝」。
愛知縣田原市的名果蛤蜊仙貝(あさりせんぺい),使用蛤蜊和烏賊混入澱粉烤制而成。via:ailovei.com
名古屋盛產的蝦仙貝(えびせんべい)。via:gurutabi.gnavi.co.jp
蓮藕仙貝。via:studiopino.exblog.jp
另外如今在日本其他地區也有著很多當地特色且有名的仙貝,比如以下幾種:
1、溼潤仙貝(ぬれ煎餅):溼潤仙貝是發祥於日本千葉縣銚子市的仙貝,據說誕生於當地一家名叫「柏屋」的米果店。溼潤仙貝是將仙貝烤熟後直接趁熱浸入醬油中醃漬、具有溼潤口感的仙貝,除經典的醬油口味,還有添加了味噌、青海苔等調味料的口味。
溼潤仙貝。via:choshi-dentetsu.jp
2、南部仙貝(なんぶ煎餅):南部仙貝在養蛙兒子遊戲的攻略中我們有提到過這個神奇食物(文章傳送門→蛙兒子養成記)。它是一種將麵粉加鹽加水揉合成圓形,烤得比較堅硬的仙貝,青森縣、巖手縣全境是其主要的生產消費地,也是當地的名物,在北海道地區也會出現。南部仙貝的起源一般是說在南北朝時代,長慶天皇在訪問八戶地方之時,操心天皇吃飯問題的家臣從農家得到蕎麥粉和芝麻,用盔甲烤制後獻給天皇,南部仙貝由此而來。
南部仙貝。via:hachinohe-kanko.com
3、碳酸仙貝(炭酸煎餅):碳酸仙貝是兵庫縣豐岡市城崎溫泉、神戶市有馬溫泉、寶琢市寶琢溫泉的名產。它是由麵粉、砂糖、澱粉、食鹽、小蘇打、加入溫泉的碳酸泉水混合後烤制而成,直徑大約為10cm的圓形薄餅。
4、生仙貝(なませんべい):生仙貝是愛知縣半田市生產的和果子(日式點心),雖然叫作仙貝,但是它是用米粉和水混合蒸製,加入砂糖、蜂蜜等糅合而成的半生果子(水分含量10~30%的和果子)。據說它還是德川家康很喜愛的點心。
此外,根據霓虹人民的豐富的創造力,各地各種神奇形狀的仙貝也紛紛出現。比如香川縣高松市有做成瓦片形狀的瓦仙貝;長崎縣佐世保市有被做成六角形的九十九島仙貝;博多有仿照當地傳統笑劇「博多仁和加」的「博多仁和加面」的臉型道具製作而成的二◯加仙貝;還有在三重縣津市到松阪市等中部地區在節分季節限定售賣的,整體呈四面立體狀、中間有空洞可以裝入小玩具或吉祥物的福引仙貝。
瓦仙貝。via:.takashimaya.co.jp
看起來喪的有點可愛的二◯加仙貝。via:pinterest.com
福引仙貝。via:blogs.yahoo.co.jp
另外在日本常見的另一個零食「柿種」其實也是一種仙貝,它誕生於新潟縣長岡市。它的出現其實是由於當地一家仙貝屋橢圓形的金屬模型變形,沒想到在這次意外下生產出了這種形狀酷似柿種的米果,後來還倍受好評,成為了一種新的商品。
在日本,仙貝不僅誕生出很多風格,作為霓虹人民再熟悉不過的傳統零食它還被發明出很多新的吃法。比如仙貝泡麵、仙貝百奇、用磨碎的仙貝做炸雞的面衣等等。
仙貝泡麵,看起來有點黑暗啊……via:macaro-ni.jp
而南部仙貝做法更是豐富,它不僅可以直接吃,還可以用來夾紅豆飯,或者鋪上各種食材後做成「仙貝披薩」。
仙貝紅豆飯。via:fujidream.co.jp
此外,在日本青森縣八戶市周邊還有一道自古以來倍受喜愛的鄉土料理,它是使用魚、肉、蔬菜、菌菇類等食材燉煮的鍋底中加入特製的不易煮爛的「鍋用南部仙貝」做成「仙貝湯」。在寒冷的日子裡來上這一鍋熱氣騰騰的仙貝料理感覺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呢。
熱乎乎的仙貝湯。via:hachinohe-kank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