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去外婆家過中秋節。晚上,天空中沒有一輪又大又圓的月亮,烏黑一片。忽然,一陣大雨像倒下來一樣,打破了夜晚的安靜,躲到烏雲背後的月亮更加不敢出來了。不過,我們在外婆家一起吃著團圓飯還是非常開心的。
中秋節前幾天,我就想著:中秋節那天,我和爸爸媽媽在陽臺上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多好呀!結果到了中秋節,卻下起了雨,月亮出不來了。我們只好吃東西聊天了。雖然沒有看見月亮有些遺憾,但是吃到了香甜可口的月餅也很不錯。中秋節,一個合家團圓的日子,一個美好的日子。
今天是一年一次的中秋節,真遺憾,天上下著毛毛細雨,我們全家人不能出去賞月。然後,我們來到火鍋店點了菜。大概等了十幾分鐘,服務員端上來一鍋骨頭湯。我挑了一塊最有肉的骨頭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妹妹看我吃骨頭,笑得合不攏嘴。雖然沒有圓月,但這個中秋之夜我們也過得非常快樂!
盼啊盼啊中秋節終於到了,一想到能在晚上看到又圓又大的月亮,我興奮極了。
可惜啊,今年的月亮被烏雲覆蓋了。天空黑乎乎的一片,看不到一絲絲月光。但是,今天晚上的菜特別豐盛,有我最喜歡吃的青菜,螃蟹……我們一家人在一起開心地吃著團圓飯。吃完飯後,我把月餅盒打開,分給每人一個月餅,大家坐在一起吃著月餅聊著天,雖然沒有看見圓圓的月亮,心裡也很高興。
今天是中秋節,我和爸爸出去散步。就在我們剛剛走出家門時,一抬頭,我就看到了月亮。那時候的月亮是橙色的,而且很圓很圓,非常美麗。它正好在家具市場上面,家具市場的屋頂上有一匹石頭做的馬,而月亮在馬的上面,就像馬兒奔月,太有趣了!
傳說后羿射日以後,西王母娘娘送給他一包可以長生不老還可以奔月的藥,然後消息傳了開來。一天,后羿不在家,后羿的朋友知道後,就想去后羿家盜藥,等后羿的朋友到了后羿家的時候,嫦娥發現了他。嫦娥一急之下,就把長生不老藥吃了下去,發現自己浮了起來,一直到月亮上為止。從此以後嫦娥就住在月亮上了。她還養了一隻寵物叫月兔。
農曆的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起源的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拜神的食品有水果,月餅,點上香火,大家拜一下天地,拜完天地之後大家就坐在一起,一邊吃著月餅,一邊仰望天上的月亮,就叫賞月。
今天是中秋節,溫州人的習俗是晚輩送禮給長輩。所以,今天媽媽買了好多東西給外公外婆,外婆中午還擺了一桌酒,請了姨媽和我的表哥表姐 ,相聚在一起。中午的主食是炒粉幹和老鴨子,這是溫州人中秋節的習俗菜。大家在餐桌上邊吃邊聊過去的八月十五是怎麼過的,聊著聊著說:「時間過得真快呀!一轉眼,中秋節就到了。」現在溫州人中秋節送禮還有種意思是為了聯絡感情,結款要生意。
這個中秋節過得真有意思,我聽到了外公和外婆過去簡樸的生活,想想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啊!
中秋節,是個令人回味無窮的日子,也是屬於親人團聚的節日。
在古代,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詩人、詞人蘇軾一家在中秋節這天吃月餅、賞月,大家其樂融融。可是,蘇軾卻獨自一人在窗子邊,想念自己的弟弟蘇轍。蘇轍和蘇軾手足情深,從小一起讀書,一起睡覺,長大後卻各奔東西,他們已有數十年未見面了。蘇軾心想,為什麼這月亮,偏偏在人們分別的時候圓呢?回過來一想:也是,人生有太多的不如意,蘇軾低頭,不禁吟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我的情況,和他差不多,不過,不是一個人思念,而是有更多的人思念。每逢中秋節,在外婆家,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想念一個人,那就是我的舅舅。他年年都是每逢春節才回來一次,所以我們望著月亮就會想起他,盼望他回來。
中秋節是好,可是事實並不是往往都如你所願。讓我們在中秋節這天,祝願天下人都幸福美滿!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在古代,中秋節與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並列為四大節日,深受人們的喜愛。
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又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郎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又稱「團圓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
今天,月下遊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青天」,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一起「千裡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我是五年級的大孩子了,我知道中秋節是全家人團圓的日子,這樣的日子要慶團圓。盼望已久的中秋佳節終於到了,人們興高採烈,以各種節目形式來歡度這個傳統節日。這天剛好是我叔叔的生日,大家一起在酒店裡聚餐,慶祝生日,共度佳節。
來到酒店門口,那裡人山人海,連泊車的位子都沒有了,人們把酒店都圍了個水洩不通。幸好我們預先訂好了四張桌,看到整個飯店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的歡樂景象,我心裡特別高興,盡情地品嘗著各種各樣的海鮮和名菜。
吃完晚飯,我們就到海濱泳場看花燈。這時,一輪明月高高掛在天上,又大又圓,把整個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今年的天氣特別好,九點十五分,我們來到目的地時,沙灘上已經燈火輝煌,遊人如織了。我們沿著沙灘一邊觀賞一邊向前走。進入泳場,只見偌大的泳場裡到處都是火樹銀花,奇燈異彩。遊人的歡歌笑語此起彼伏。沙灘上三五成群的珠海人擺開鍋碗瓢盆,搞起燒烤;有的在沙灘上鋪開塑料紙,放上月餅、飲料等等,圍在一起,對月舉杯;有的人還手拉手跳起舞,熱鬧無比。
今天晚上的花燈令我大飽眼福,真是流連忘返。當我們懷著愉快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時,圓圓的月亮也悄悄地跟在我們的後面。
當夜幕悄悄降臨的時候,我們全家人一起來到屋外,欣賞那八月十五的月亮。我吟唱著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看!那帶著一圈圈金環的月亮終於升起來了!它,先是金黃金黃的,徐徐地穿過一縷縷輕紗似的白雲,向上升著。突然,就在那一剎那間,月亮的顏色變淺了、變白了。它傲然地,高高地升起來。它圓得那麼討人喜歡,那麼有趣,就像一個大大的玉盤反射出一道道白光。
啊!皎潔的月亮,你引起我多少豐富的想像!嫦娥,偷吃仙藥,從此只能住在寂寞冷清的廣寒宮裡;吳剛,被罰永遠砍那砍不斷的桂花樹;小玉兔,在廣寒宮裡為嫦娥搗藥。
我多想和嫦娥姐姐做伴,和她聊天,多想去慰問受苦的吳剛,多想去逗逗那可愛的玉兔,和它一起盡情地玩耍。
可是,你又那麼地遙遠,我真想借大雁的翅膀,在這個歡樂的時刻,飛向你的懷抱,可大雁也飛不了那麼高;我想用彩虹架起一座橋,去探望你,可當彩虹出現的時候,你卻不知身在何方。
媽媽告訴我: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人們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個季節,每個季節又被分為孟、仲、季三部分,所以中秋也叫「仲秋」……
我望著空中的月亮,嘴裡吃著香甜的鳳梨味月餅,聽著媽媽給我講關於中秋節的故事。
「噼裡啪啦!噼裡啪啦!」放鞭炮嘍!過中秋節嘍!
爸爸和幾位客人在客廳聊天;媽媽和幾個阿姨在廚房忙活;我和幾個小朋友在房間裡玩兒。
「孩子們吃飯了!」我們被大人叫去吃飯了,今天的飯菜還挺豐盛的。中秋節當然要吃月餅了。我從抽屜裡拿了幾個月餅放到桌上。
「水餃來了!」媽媽和幾位阿姨端來了幾盤水餃,「大家可要多吃一點!這次啊!我在水餃裡包了一小塊月餅,誰吃到可就幸運了!」
聽媽媽這麼一說,我可開心了,立刻吃起了水餃。我的夥伴也不甘示弱,也狼吞虎咽地吃起了水餃。我想:哼哼!包了一小塊月餅,那水餃一定大大的。於是我就專挑大的吃,咬一口,湯水四濺,香是香,可卻沒有月餅,想來這一定是大人們設下的陷阱。
就在我要再夾另一個水餃時,一個小弟弟大喊:「我……我吃到了!」這個房間頓時安靜下來,見那個小弟弟鼓著腮幫子,笑嘻嘻地看著我們。大家愣了一會兒便大笑,還說:「真好真好!你真幸運!」大伯一高興,連忙起身抱著小弟弟轉圈。小弟弟想笑,結果沒忍住,「撲哧」一笑,把剛吃的水餃一下子噴到了大伯臉上。大家看著他倆滑稽搞笑的樣子,「呵呵呵」地笑了起來,連小弟弟也在那兒傻傻地笑著。
這個中秋節過得可真有意思,有多少好玩的事啊!真是說也說不完!
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中秋,這天家家戶戶都滿懷喜悅,喜氣洋洋地歡聚一堂,吃月餅,賞月亮。
每年的中秋節,我們一大家子人都會團聚在外婆家歡度中秋節,今天一大早我們都換上了新衣服準備去外婆家,出發前我們去蛋糕店買月餅。哇!店裡月餅的樣子可真多啊!有大的,有小的,花紋不一,形狀各異,真是漂亮極了,看得我直流口水。
終於到外婆家了,我一下車就馬上向外婆說;「中秋節快樂!」外婆見到我們過來很高興,早早地為我們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飯菜,有肉、有魚、有螃蟹……都是我們喜歡吃的,濃濃的節日氣氛,填滿了家裡的每一個角落。這時大人們聊天喝酒,小孩們吃喝玩樂,有說有笑,真是熱鬧極了!
天漸漸地黑了,爸爸說農曆十五是月圓之夜,我便迫不及待地拿著凳子坐在院子裡賞月,仰望著天空,一輪皎潔的明月掛在空中,看著那像白玉盤的月亮,讓我不禁想起了李白的詩句: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真是一幅迷人的景色,中秋節是團圓的節日,這月圓之夜全家圍坐賞月,是多麼美好啊!
這個中秋節我過的好開心啊!
6
中秋節優秀範文賞析
中秋之夜是個美好、祥和的夜晚。家家戶戶歡聚一堂,品嘗月餅和瓜果,享受天倫之樂。「每逢佳節倍思親」,誰都希望在中秋佳節能夠全家團聚,這是人之常情,但又總不能家家如願。我爸爸是位電視新聞工作者,因為忙於工作,他已經有好幾個中秋節都不能和我們一起度過了。想到這裡,我不禁想起蘇軾的《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寫作提綱:1.開頭交代背景,爸爸忙於工作不能和「我們」一起過中秋節。)
今天是農曆八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晚上,弟弟、媽媽和我回奶奶家過節。吃完團圓飯,「我」就和弟弟一起上天台賞月。(2.中秋節吃完團圓飯,我和弟弟上天台賞月。)
月亮害羞地蓋著層層面紗,過了很久,它才輕輕地掀起面紗,漸漸地露出它那張能發光的臉蛋。我仔細地抬頭望月,心裡對遙遠的夜空充滿了無限的遐想……
弟弟看著這一輪高空中的明月,側過臉俏皮地問:「姐姐,這是白玉盤嗎?」我聽了這句話覺得好氣又好笑,他一定是想起了我教他的古詩《古朗月行》,故意在賣弄呢。於是,我們衝著月亮大聲朗誦起來:「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
我倆邊聊邊津津有味地吃月餅,有五仁的、蓮蓉的、叉燒的……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雙黃的,咬一口,甜甜的,味道好極了!(3.「我」和弟弟邊賞月邊吃月餅。)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夜已深了,我們只好戀戀不捨地回家了。這個中秋節真讓我難忘,不知明年的中秋節會是怎樣的呢?(4.結尾點題,「我們」過了一個難忘的中秋節。)
選材:選材恰當。文章以「我」去奶奶家過中秋,「我」和弟弟吃完飯賞月的事為材料,寫自己度過了一個難忘的中秋節,材料準確恰當地為文章主題服務。結構:文章開篇簡單交代了爸爸不能和「我們」過中秋節,然後詳細記敘了在奶奶家過中秋節時「我」和弟弟在天台賞月的過程。結尾點題,結構嚴謹。人們常說正月十五的月亮是最美的,我有些半信半疑,於是就來到窗前想欣賞一下正月十五的月亮究竟有多美。
窗外的夜空是湛藍湛藍的,稀疏的星星閃著點點寒光,好像想要與月亮比一比到底誰亮似的。月亮先是金黃色的,徐徐地穿過一綹綹輕煙似的白雲,向上,再向上。她身穿白色的紗衣,嫻靜而安詳,溫柔而大方。她那玉盤似的臉,掛著溫和的笑容,靜靜地望著大地。(對比手法,寫出月亮的溫柔、嫻靜。)
幾朵銀灰色的,薄薄的雲繞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舞動薄薄的輕紗翩翩起舞。(以雲襯託月光。)月光如水般靜靜地灑向大地,像誰往地上撒了一大把碎銀,大地上的一切都沐浴在銀光之中,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朦朧。
啊,這是一種夢幻般的美麗!朦朦朧朧得讓人心醉。月色皎潔,圓月當空。望著一輪滿月,我惦念起不在身邊的媽媽,情不自禁地默頌起「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情景交融,抒發感情。)
1.本文巧妙運用了襯託手法,通過「閃著點點寒光」的星星、「薄薄的」雲,襯託出了明月的溫柔和皎潔。2.全文語言流暢、優美,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結尾借月亮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思念之情,並恰當地運用名句,抒情自然。天涼葉落秋風勁,月滿寓樓人已靜。隻身孤影獨徘徊,東眺一片遊子心。渴望那秋日的到來,聆聽那美妙旋律,秋天多麼讓人心動啊。
鴻雁已去月獨明,風吹落,葉飄零。秋雨不來,難潤思鄉心。回首見星東逝,更捎去,一份情。雙耳但聞喧譁音,知音少,人難寢,歲月長長,吾與誰共行。會當臨江踏崑崙,風雲起,揚激情。
秋日的意濃情更濃。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吟著爛熟的詩句,不知已在外地獨自度過了多少個中秋佳節。有城市的喧鬧,還有小鎮的孤獨;有動感的音樂相伴,還有舍內的溫馨共眠;有與他人的同樂,還有寂靜的獨處。這一切只能將它作為記憶中的風景線,卻難以讓我感覺那佳節的氛圍。渴望著一片境地,祈求著心中的伊甸園,寧靜的背後,內心的快樂似乎呈星火之狀,又起了燎原之意。
然而,時間的推移,心情的變化,這一切又在悄悄地變化。來到可愛的大草原,感覺那美麗大草原的氣息,融入那草原的風情,身臨其境,心中慢慢體會到了濃濃的溫情。
告別熱烈爛漫的盛夏,金黃的蓋頭悄悄罩上玉米高高的頭頂;低垂的麥穗堆成麥場上豐收的喜悅、變成老人額頭微笑的褶皺。
南飛孤雁的一聲哀鳴,震落枝頭無奈的枯葉;秋蟬的喧囂驚落夜空晶瑩的群星。露珠掛在乾枯的草尖,折射朝陽斑斕的五彩。
無須把酒問天,中秋之月定會圓滿迷人。
蕊寒香冷的秋菊,喚起憐香者無奈的感嘆,想那昔日的黃巢定然未能遂願。要不這冷麵的美人,緣何依舊在勁風中受這難耐的孤獨?
「古道西風瘦馬,枯藤老樹昏鴉」,罩著濃濃雨霧,引起多愁善感者無盡的惆悵。秋,人生美麗而悲涼的篇章。
1.語言悲涼。作者用悲涼的筆鋒來寫中秋節身處異地的逢節思鄉的孤苦之情,與內容切合。2.化用詩句。巧妙地化用《天淨沙·秋思》等詩句,使得文章中的場景極具詩意和感傷。「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不能像蘇東坡那樣舉杯邀明月,只好手拿月餅站在陽臺上,沐浴著這清爽的風兒,觀賞這迷人的中秋之月。(學開頭:開篇引用蘇東坡的詞句,使文章具有了深厚的文化意味。)
盼呀盼,那一輪金色的月亮漸漸地升起來了。一眼看見,好像就掛在河對面那高高的樓頂上。樣子與日出有些近似,卻沒有太陽那熾熱的光亮,淡淡的,涼涼的,還隱隱地帶著些光暈,這倒更顯出月的美來。月兒旁邊倒是有些雲,但不像朝霞那樣燦爛,被月光朦朧地照著,就像那夢中的輕紗。輕紗中,稀稀落落地點綴著幾顆星星,在月光之下,竟若隱若現,怪不得人們說「月朗星稀」呢,確實是這樣的啊!(學方法:「淡淡」「涼涼」「隱隱」等疊詞的運用,讀起來有一種輕輕的感覺,生動地描繪出一個清幽的意境。)
漸漸地,月亮越升越高,看上去也越來越小,卻越來越白,月光比先前亮了許多,照得大地一片明亮,那山呀,樹呀,城市的高樓呀,看得清清楚楚。月光透過樹的縫隙,在地面上灑下斑駁的影子。月色如水,樹葉披著這溫柔的水光,在微風中發出輕微的沙沙聲。草叢中,那不知名的蟲兒也不甘寂寞,「嘰嘰……」「丁丁……」和著葉兒的低吟,好一曲浪漫的《月光曲》!(學描寫:第三段從視覺和聽覺角度展現了月夜之美,令人陶醉。)
中秋的月兒是多麼的迷人啊!聽爸爸說,「十五的月兒十六圓」,明天,我還要繼續觀賞這美麗的月色呢!
「每逢佳節倍思親」。(我會讀:以恰當的詩詞開篇,十分新穎,足見小作者的文學功底。)的確,中秋節的前一天,奶奶就打來了電話,讓我們去鄉下過中秋節。(我會讀:交代事情發生的緣起。)
我們到奶奶家時已經到吃晚飯的時間了。奶奶可熱情啦,桌上的飯菜豐盛極了,有一隻只大紅色的龍蝦,一塊塊烤熟的豬肉,還有綠油油的青菜、黃燦燦的玉米餅、白切雞肉、紅燒鯽魚……這些都是我平時最愛吃的小菜。可是今天我無心品嘗這些美味佳餚,因為我急著要去賞月。(我會讀:連美味佳餚也無法讓小作者靜下心來,看來真的迫不及待想要賞月去了。)
好不容易等到天黑,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袋月餅就像兔子一樣躥到了門外。(我會讀:「躥」這個動詞用得好,傳神地表現了小作者的急切心理。)可是月亮被前面的房子遮住了,我急得上躥下跳,連忙叫來了我的助手——爸爸來幫忙。我坐在爸爸的肩膀上,終於看到了月亮,月亮又圓又亮,好像還在走路呢!它把銀光灑下大地,把黑夜照得如同白天一樣明亮。定睛一看,月亮上好像真有傳說中的嫦娥和玉兔呢!(我會讀:對月亮的描寫,樸素卻充滿童真的趣味。)我們拿出月餅準備對月品嘗,這時媽媽提議:我們來說帶月的詩句,說出了才可以吃月餅。我們都同意了。我先說:「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媽媽說:「秦時明月漢時關」「月落烏啼霜滿天」。接下來該爸爸說了,可是他說了「海上生明月」,下面就說不下去了,就胡亂地說了句「十五月亮十六圓」,惹得我們哈哈大笑。
中秋節真是一個快樂的節日。(我會讀:篇末點題,照應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