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投資協定背後的汽車博弈:歐洲車企謀求股比最大化的機會來了

2021-01-11 網易

2021-01-08 12:34:42 來源: 禾顏閱車

舉報

  【導語:在2020年12月30日,中歐領導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中歐投資協定歷時7年,總計經歷了35輪馬拉松式的談判,成為中國在區域經濟合作上的又一個裡程碑。在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情況下,和歐洲籤訂投資協定,再加上之前和東協以及日韓澳新籤訂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為今後一段時間內中國對外貿易打下了一個非常紮實的基礎。在中歐投資協定中,我們向歐洲完全開放了新能源汽車市場,成為協議中最大的看點。】

  撰文|張 弛、編輯|禾 子

  中歐投資協定的籤署,對於國內將有深刻的影響。相比於之前(RCEP),中國這次在新能源汽車、飛機製造、雲計算服務、金融、電信行業和醫療等領域向歐洲敞開了市場,對於國內產業升級的影響更大。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向歐盟敞開大門,意味著:歐洲,主要是德國汽車製造商可以在中國市場設立100%控股的新能源汽車公司及其新能源技術公司;在智能汽車領域,歐洲車企不再被要求成立合資公司,也沒有技術轉讓一說;中德雙方已經建立的合資公司,德方甚至可以突破75%的股權上限。

  

  中歐投資協定加速通過的背後原因

  2020年,雖然全球經歷疫情,但是中國在區域性貿易協定的籤署上確實碩果纍纍。RCEP的籤署,為日本汽車零部件進入中國市場打開綠燈,在未來日本出口到中國的汽車零部件(包括傳統燃油汽車關鍵零部件和鋼鐵製品等)近90%將實現零關稅,而目前這個稅率是8%。對於相對封閉保守的日系車企來說,其今後將能夠更多地從商業利益角度出發來決定是否在中國新設零部件工廠,關稅因素將被完全排除在外,這樣使得日系整車和零部件企業在中國汽車市場的整體競爭力得到顯著提升。

  

  德國是歐洲的火車頭,而汽車是整個德國工業的支柱。對於德國工業和德國經濟來講,目前最不能失去的就是中國汽車市場,尤其是在疫情當下,德國車企在中國市場的表現直接決定ABB這樣的豪華品牌車企在全球的表現。眼見ABB們在全球最大的競爭對手,日系車企能夠通過RCEP降低自己在中國的生產成本,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產品競爭力,這點是德國人無法坐視不管的。因此,德國總理默克爾才會在其擔任歐洲輪值主席國的任期結束之前,促成相關協議的籤署,從政府協議層面,為德國新能源汽車沒有任何阻礙地進入中國市場掃除最後的障礙。

  

  德系車企必然謀求增加股比

  此前中國與歐盟在汽車方面的分歧在於,歐盟認為,中方設置的外資股權比例要求以及強制技術轉讓要求都是不公平的;歐盟認為中國政府給予國企補貼也不公平。中國則堅持中國國有經濟的獨特性,並將歐盟"歧視性政策"視為投資壁壘。經過35輪談判後,雙方在都作出妥協和讓步的基礎上,終於達成了協議。但這背後,對未來汽車業的發展影響至關重大。最大的一個變數在於,在中歐投資協議後,歐洲車企在中國謀求增加股比的訴求將變得更加容易。

  對於德系車企來說,寶馬現在控制華晨寶馬75%,大眾控股江淮大眾75%,並參與到了江淮混改中,實際控制江淮大眾的股比已經超過75%。當前,在南北大眾、北京奔馳目前都是一個勢均力敵的情況,未來奔馳、奧迪、保時捷這些利潤率較高的豪華或者超豪華品牌,肯定會在國內謀求更大的商業利益,獨資開設新能源汽車公司將成為一個被考慮的選項。既然特斯拉可以在上海設立一個完全獨資的公司,那規模和體量更大的奧迪、奔馳也有足夠的資源和車型技術儲備,同樣在中國市場設立一個自己100%控股的新能源汽車公司。

  

  以奔馳為例,它肯定不會滿足於現有的股權比例和企業架構。如果北汽方面完全不願意在股權方面做出讓步,那奔馳既可以繼續強化和吉利的合作,以達到牽制北汽的作用;也可以利用中歐投資協定,在國內設立由自己100%完全控股的新能源汽車企業。這個企業,不僅要承擔品牌運營和銷售的任務,甚至可以在國內建立包括研發、製造等整套體系能力。只是對於北汽來說,如何在出讓北奔控股權的時候,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利益,才是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否則華晨被申請破產就是一個前車之鑑,在沒有強有力的自主品牌的支撐下,一旦痛失利潤奶牛的控股權,結局必然會非常悲慘。

  

  當然像PSA和FCA兩家歐洲車企,估計短時間內就不會要求增加股比。畢竟現在它們在國內的表現已經跌倒谷底,合資企業都是嗷嗷待哺,需要股東雙方的大力支持。有東風和廣汽兩個人同時來負擔這個包袱,想必也是這兩個企業求之不得的。不過從大勢上來看,東風神龍和廣菲克如果再不能有所作為,扭轉目前的銷售頹勢,那它們可能會比很多自主品牌更早退出中國市場。

  

  直面競爭的中國車企才會越來越強

  對於國內汽車行業來說,RCEP和中歐投資協定,帶給日系和德系兩大目前在國內最受歡迎的外資品牌重大利好,它們將來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力會進一步增強。到時候一大批缺乏競爭力的自主品牌以及相對弱勢的外資品牌會加速離開市場,新一輪大浪淘沙眼看就要來臨。我們之前一直說,在汽車行業裡,目前綜合實力靠前的吉利和長城,都沒有過合資企業給它輸血;而在2020年異軍突起的長安,同樣也是以自己為主,像長安馬自達以及長安福特這樣的合資板塊,反倒成為長安利潤的出血點,經營上的重大包袱。

  

  我們不是否定去引進技術,但是引進的技術一定要經過消化吸收然後再創新,如果只是依賴外資源源不斷地給予技術輸入,那必然會面臨隨時斷供的情況。對於很多底層技術,像以後無人駕駛一定會用到的專屬晶片,動力電池技術,我們甚至要拋棄能夠引進到技術的想法。在這些卡脖子領域,唯有像之前研發兩彈一星一樣,從最底層開始自己研究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術。只有等真正突破了這些技術壁壘,中國車企才會成長為真正的巨頭。

  

  點評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越是保護的行業,越是沒有競爭力。只有真正經過市場錘鍊,在和外資品牌競爭中存活下來的企業,才是現在中國製造最閃亮的名片。中國高鐵、華為、還有像美的、格力這樣的國產家電品牌,都是在和歐洲、日本、美國等工業強國的知名大企業中通過競爭存活下來,成為國人的驕傲。我們的自主品牌汽車,要想真正成長為有競爭力的跨國車企,就一定要在全球範圍內直面國外車企,尤其是ABB這樣的品牌的競爭。如果在最熟悉的中國市場,都無法戰勝它們,那談何進軍陌生的海外市場,去搶佔自己的一席之地呢?

  (本文系《禾顏閱車》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陳鳳英:中歐投資協定與美國無關
    12月30日,中歐投資協定籤訂,這意味著外國投資者在華投資機會將得到擴大。中歐投資協定英文是EU-China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被稱為《中歐全面投資協定》,可以說,覆蓋了中歐之間經貿往來的方方面面。自2014年開始,中歐雙方就開始了關於雙邊投資協定的談判。如今,投資協定談判圓滿達成,給中歐合作帶來了更多的機會。
  • 中國車企逆風「走出去」
    隨著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中歐投資協定逐步落地,未來中國車企將加速「走出去」,重塑全球汽車產業價值鏈。  在2020年的最後兩個月,國際經濟界誕生了令世人矚目的重大合作成果,一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籤署,二是中歐領導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兩件大事必將對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帶來重大的推動,也有利於中國和相關國家在更大範圍、更深程度上相互需要的融合聯動發展,將促進產業合作升級。
  •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中歐投資協定核心不在於投資,而在於市場準入
    年會上,以《中國與歐盟經濟及投資新動態》為題,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進行了主旨發言。「中歐關係當前究竟處於怎樣的階段?就所見所聞而言,形式相當樂觀。中國日均向歐洲出口價值10億歐元的商品,而歐洲對中國的日均出口為5億歐元。這其中固然存在巨額的貿易順差,但在我看來無需擔憂。這顯示出歐洲地區對中國商品的青睞。」伍德克說。
  • 央視財經評論丨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完成,給全球經濟的新年大禮
    [摘要] 中歐領導人12月30日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這是中國和歐盟經濟界企業界共同期待已久的歷史性的協定。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中歐投資協定將有力拉動後疫情時期世界經濟復甦,促進全球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增強國際社會對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信心,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作出中歐兩大市場的重要貢獻。歐盟中國商會表示,中歐投資協定是雙方為中歐建交45周年送的一份厚禮,不僅對雙邊關係具有裡程碑意義,而且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信心和動能。
  • 英國人的大麻煩來了!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完成後,蘇格蘭已箭在弦上
    這對於英國的整體經濟來說,簡直就是雪上加霜,尤其是中歐之間的談判穩定以後,對英國就更是一個沉重的打擊。英國當初的決定是錯誤的很多專家認為,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完成後,蘇格蘭就已經箭在弦上。看來這一次英國人的大麻煩來了!
  • 看不懂的新能源汽車股:市值翻倍暴漲超百年車企,銷量僅為零頭
    尤其是近期備受交易市場青睞的新能源車企,畢竟它們的銷量與傳統車企巨頭們根本不在同一個量級。以國內的新造車企業來說,位列第一梯隊的蔚來、理想和小鵬汽車每個月的銷量才不過區區幾千輛,還不足通用、戴姆勒等傳統燃油車每月銷量的零頭。
  • 中歐籤署投資協定之際,波蘭突然發難:美國沒有點頭,我就不籤!
    根據新華社報導,12月30日,中歐領導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歷經7年的中歐談判終於修成正果。 這一好消息讓歐洲各國歡呼雀躍,德國政府稱,該協定的達成"是一項重大進展";德國《經濟周刊》稱,該協議是德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取得的巨大勝利;法國總統馬克龍對該協定表示欣喜,稱近年來中歐之間的關係一直在增進,此後也將會持續增進,甚至提出了同默克爾在未來幾個月一起訪問中國的可能性;歐盟委員會主席指出,這是中歐關係重要裡程碑。
  • 歐洲抱怨「美國制裁中企」:最後美企得了便宜,我們卻成了冤大頭
    川普在任期最後,仍沒放鬆對中企的打壓。近日,美國宣布將77個實體列入「實體清單」,其中大多數是中國企業,如中芯國際就在這份名單中。而美國制裁中芯國際,就是想要在晶片上對中國「卡脖子」,因為中企在晶片的使用上,基本是依賴對外進口。
  • 中歐投資協定有何外交含義?外交部回應
    有美國媒體記者就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即將完成提問說,中國「著急」和歐盟達成投資協定有何外交含義?是否是為了在拜登上任前和歐盟提升關係?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汪文斌表示,中歐合作遠大於競爭,共識遠大於分歧。中歐是互利合作的夥伴,雙方關係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希望中歐投資協定今年順利達成
    中歐之間的投資協議已經談判了七八年,企業界希望不僅僅只是停留在口頭。「希望這一協議今年能夠順利達成。」成立於2000年的中國歐盟商會,是歐盟及其在華企業的商會組織,其會員總數已突破1800家。伍德克本人在華工作多年,擔任跨國公司巴斯夫的中國首席代表、總經理。
  • 葡萄牙總理:若因美國反對就拒絕中歐協定,將是可怕跡象
    【文/觀察者網 齊倩】2020年12月30日晚,在經過長達7年多的「拉鋸戰」後,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如期完成。然而,這一裡程碑式的協定卻惹得美國不開心。川普政府副國安顧問曾表示,美兩黨和政府領導人對此「感到困惑和震驚」。 據歐洲媒體EURACTIV 4日報導,葡萄牙總理科斯塔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對美國的「小情緒」不以為然。
  • 蔚來汽車成為中國市值最高車企,股價飆升背後是泡沫嗎
    近日,以蔚來汽車(NIO)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股價飆升。截至11月27日美股收盤,蔚來汽車總市值為728.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788.4億元),超越比亞迪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車企。造車新勢力股價上漲背後,新能源汽車利好政策不斷,同時造車新勢力銷量迎來大漲。最新發布的機動車交強險數據顯示,2020年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上險量為12.46萬輛,同比增長153.01%;其中,造車新勢力上險量為1.7萬輛,同比增長157.8%,增幅高於整體新能源市場。這是自今年6月以來,造車新勢力連續5個月上險量達到萬輛之上。
  • 從中歐地標協定探秘歐盟地理標誌保護
    愛爾蘭威士忌、慕尼黑啤酒、菲達奶酪、帕爾瑪火腿……近日,隨著歐洲理事會授權正式籤署中歐地理標誌協定,這些來自歐洲的知名地理標誌產品將在中國市場上迎來廣闊的發展機遇。根據歐洲理事會發布的公告,中歐地理標誌協定將確保來自歐盟和中國的各100個地理標誌產品在對方市場上得到保護,從而確保雙方相互尊重對方的優良農業傳統。 《中國智慧財產權報》報導,從2011年中歐開啟地理標誌協定談判,到2019年10月談判結束,8年間,中歐雙方經過多次談判和磋商,最終達成這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協定。
  • 車企尋錢記:傳統車企融資也瘋狂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造車新勢力是用錢「堆」出來的,不融資,沒法活。不過眼下,老牌傳統車企融起資來,也相當「瘋狂」。自今年以來,傳統車企就開始以各種方式進行融資。前有吉利增發配售股、運作科創板上市,北汽發放30億債券,後有東風股份欲借東風汽車回歸A股,長安發行不超過14.41億股新股,廣汽發布A股股票期權與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一系列融資背後,是車企面對「新四化」浪潮的奮起一搏。
  • 謀求「走出去」的中國車企,能從TikTok身上學到什麼?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部分車企也開始了類似長城汽車的新傳播模式探索,吉利豪越的「大大大」,小鵬P7的「長長長」,不但讓人對這兩款產品記憶深刻,而且讓消費者了解到了它們空間大、尺寸長、續航長的產品特性。在車記思維昨天的文章「預言帝李想再曝驚人語錄,為何他能一次次刷屏?」
  • 【中歐投資協定有何外交含義?中國外交部回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
    文 / editor2020-12-22 15:58:37來源:FX168 【中歐投資協定有何外交含義?中國外交部回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 中歐合作遠大於競爭,共識遠大於分歧。中歐是互利合作的夥伴,雙方關係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 非正經聊車,試論國產自主摩託車品牌的發展與機遇
    第四,中歐貿易協定的籤署和本田國內投產中級排量。前幾天發生的最大一件事情就是——談了七年的中歐投資協定終於籤署了。很多人不太明白這個協定對於中國的意義在哪裡,其實很簡單,中歐投資協定的籤署意義遠大於前段時間的RCEP貿易協定。
  • 福特汽車宣布成立福特自動駕駛汽車子公司,傳統車企似乎找到了自動駕駛博弈的秘籍
    而這之前, 谷歌自動駕駛項目獨立成子公司Waymo,通用自動駕駛子公司GM Cruise獨立上市,大公司孵化小公司來應對自動駕駛的時代博弈正成為一種趨勢。2018年7月25日,福特汽車公司宣布成立福特自動駕駛汽車子公司(Ford AV LLC),新公司將利用市場機會,加快公司自動駕駛汽車業務的發展。同時福特也宣布了一系列組織架構調整,旨在提升業務運營效率並推動盈利增長。
  • 新能源汽車股還能不能大漲?公募基金最新研判來了
    進入2021年,該板塊依然熱度不減,在受訪公募人士看來,新能源汽車賽道雖然目前估值不低,但因為行業高景氣度較為確定,2021年依然存在較好的投資機會。從供需端觀察,2021年全球電動化同頻共振,新能源汽車需求加速釋放,為產業鏈帶來新一輪成長機會。 新華鑫動力混合基金經理劉彬表示,新能源汽車背後的支撐是能源結構大變革,這是未來十年整個技術發展進步的核心方向,是最大的機會。
  • 關鍵時刻中國挺身而出,給歐洲送上一份大禮,默克爾轉憂為喜
    在2021年的新年賀詞中,作為德國總理的默克爾就表示,過去的2020年是其執政15年以來最困難的一年,人生能有幾個15年,很難想像這位經歷了許多艱難困苦的「鐵娘子」會說出這樣的一番話,其是要承受多大的壓力,當然能給予其如此大壓力的便是德國本身經濟萎縮的事實,而在這個關鍵時刻,中國便挺身而出給歐洲送上了一份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