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華社報導,12月30日,中歐領導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歷經7年的中歐談判終於修成正果。
這一好消息讓歐洲各國歡呼雀躍,德國政府稱,該協定的達成"是一項重大進展";德國《經濟周刊》稱,該協議是德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取得的巨大勝利;法國總統馬克龍對該協定表示欣喜,稱近年來中歐之間的關係一直在增進,此後也將會持續增進,甚至提出了同默克爾在未來幾個月一起訪問中國的可能性;歐盟委員會主席指出,這是中歐關係重要裡程碑。
顯然,歐盟各國領導人都是看得懂形勢的。川普治下的美國政府,這幾年逆全球化大勢而行,向全世界擴散"美國優先",讓以德國、法國為首的歐盟各國早就難以忍受,以至於在2018年的G7會議上出現了"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的名場面。
但是,有一個國家例外,那就是波蘭。就前幾天協議快要籤署的時候,波蘭跳了出來唱起了反調,波蘭外交部長茲比格涅夫·勞23日在社交媒體上稱,中歐若要達成協議,需要提前徵求美國人的意見,最好讓美國也加進來。
"歐盟應該與中國達成一個公平、互惠、全面的投資協定。這個協定的磋商和透明度還不夠,讓我們對岸的盟友(美國)參與進來吧。一個良好而又平衡的協定要好於一個尚不成熟的協定。"
波蘭之所以敢這麼跳出來,也是因為與其關係密切的美國前一天已經作出了表態,美國人表示,希望自己也能從該協議中"分一杯羹"。
"拜登政府歡迎歐洲盟友們就雙方共同關心的中國經濟問題,與美國進行早期協商。"
可惜,中國與歐洲的協商從7年前就開始了,美國人現在才想起來"早期協商",實在有點太晚了。而波蘭的這一出"夫唱婦隨",也讓自己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左右不討好。
近年來,波美關係十分緊密。波蘭採取"先美後歐"的外交政策,多次歡迎美國插手歐洲事務,大量購買美國的武器裝備,甚至希望美國在本國建立軍事基地。權威民調顯示,波蘭是2020年歐洲最親美的國家,近8成的受訪群眾對美國抱有好感,支持美國。
值得一提的是,川普2016年就任後第一個訪問的國家就是波蘭,而波蘭現任總統杜達也十分重視加強與美國的關係。除了發展與美國的軍事聯繫,他還同美國在多個敏感議題上保持步調一致:比如反對華為5G項目在波蘭的建設;反對德國和俄羅斯合作的"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項目等等。
結果,在這個年末歲尾的時候,不但中歐協議順利談成了,而且"北溪-2"項目也傳出好消息,據俄新社28日報導,"北溪二號"在德國境內的管道鋪設已經順利完成,距整體完工只剩150餘公裡。
波蘭在歷史上曾經被多次瓜分,許多人認為原因是波蘭每次都"站錯隊"。而這次,似乎也不例外。
(編輯:獨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