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這是一張再一次暴露了陳綺貞才華已不再的專輯。
你喜歡聽陳綺貞,可以找到一百種理由,但所有的理由均基於這一點:陳綺貞很會寫旋律。就像我們把Nirvana的Nevermind、Oasis的(What's the Story) Morning Glory、Radiohead的OK Computer奉為經典,先撇開任何的「意義」,是因為他們的旋律寫的足夠好聽,哪怕你是只聽排行榜上熱單的樂迷,你也不會對他們的音樂有任何抗拒。同樣的,曾經的陳綺貞恰好也擁有這樣的能力,她寫出的《讓我想一想》、《告訴我》、《還是會寂寞》等,讓她具備了傳唱的可能,再在其上延伸的「華語獨立音樂」才有叫板主流的勢力——實際上,陳綺貞在滾石的魔巖時代,其寫作內容,不妨也可視作滾石怨婦營裡面對新世代(當時的)年輕群體的一種針對性長尾效應,本身就是主流唱片工業裡的一部分。
可是,寫旋律這種才華,是有限額的。周杰倫會完結,陳綺貞也一樣會完結。
自《太陽》後,陳綺貞已無法寫出那種讓人一聽就愛上、聽一百次依然還如初戀的旋律,《時間的歌》便遇到了這樣的毫無記憶點的尷尬。你別埋怨聽歌的人膚淺。流行音樂的魅力所在,就在於它必須首先具備娛樂性,它必須流行起來,在這樣的糖衣包裹下,你再偷偷地往裡頭去塞你想要傳遞給歌迷的小紙條。當我們談論起羅大佑的時候,你除了感慨他作品中的「意義」,同樣不會忽略羅大佑是華語樂壇最會寫旋律、而且可能是情歌寫得最好的那一位。當我們談論起張懸《神的遊戲》有怎樣的擔當,首先是《玫瑰色的你》旋律寫得大氣磅礴,讓人聽了熱淚盈眶。
可是,陳綺貞已經嚴重退化了這一種能力。她並不是不屑於去做,而是她根本無法做到。若《時間的歌》還可以用主題概念去搪塞,那麼這張「重回17歲」的《沙發海》,重新講回少女心事的專輯,沒有一首會成為hit的歌——是的,我就這麼下結論,我們唯結果論,《沙發海》裡面不會有一首歌能被傳唱起來,歡迎半年後來打臉。
第二,這是一張「回到大清」的專輯。
2013年,陳綺貞推出《時間的歌》。這是一張具有冒險精神的作品,哪怕它並不成功,但你能輕易發現,陳綺貞想努力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去拓展自己音樂的邏輯。可市場並沒有給她正面反饋,坦白地說是陳綺貞自己的能力尚且不足(也可以說是製作人鍾成虎能力不足),並沒有準備好去挑戰這樣的命題(相比之下,你看張懸/安溥、鄭宜農多麼厲害)。
於是,在《沙發海》裡面,陳綺貞又縮回去了。我不知道是否是之前《我喜歡 上你時的內心活動》頗受歡迎,讓陳綺貞心裡動了念想:我搞了這麼多,大家其實好像最喜歡還是那些呀!好吧,那我就做這些歌吧!
聽《沙發海》,你會發現陳綺貞在每時每秒都在希望喚醒大家十多年前聽《讓我想一想》時的那種記憶——對,在網際網路上,我們有一個詞來形容這種行為:用戶激活。
《觀察者》中,就用一把木吉他,「分解和弦就像一束光那樣撒在紙板上」,這種帶著finger style的彈法,《太聰明》、《表面的和平》裡屢試不爽,那麼現在我們再來一次。「記得穿著制服,騎著摩託車,經過隧道海邊,星空下的離別,青澀的心碎和挫折,用吉他寫下孤獨的歌,孤獨的歌」,這根本就是《瞬:陳綺貞歌詞筆記》的封面嘛!(嗚嗚嗚我竟然還給這本書討了個籤名,我不配!)
像《傷害》,這是陳綺貞最百試不爽的風格了,壘一面吉他噪音音牆,堆點弦樂,用木吉他掃弦中和一下,陳綺貞拋出殘酷天使的命題,這歌詞如一道鋒利的口子,從我們身上劃出點東西,對,就是這樣。從《Self》開始,陳綺貞這一招從未失手,溫暖時就是《太陽》,夜裡刮來一陣風,那就是《傷害》了。當然,《傷害》並不差,這也許是這張專輯裡製作完整度最高、也最有可能中的歌了。
可是,今年,陳綺貞已經年滿43歲了。連五月天阿信都大大方方地在《自傳》裡聊失敗、聊人生的無奈,陳奕迅更是做了一張堪稱「中年人棄療指南」的《C’mon in》,陳綺貞卻依然希望自己保持凍齡。她在《變色龍》裡聊為愛改變(可黃韻玲25年前就唱《我喜歡你現在的樣子》……),在《華生》裡聊愛的喜悅——講真,《華生》這首歌真的太綠茶婊了,一方面說希望「把我當作是一個有那麼一點點偏執的朋友」,一方面又要「你要去哪裡,我都跟著你,讓我為你淋一場雨;你的愛恨情仇,瀟灑和溫柔,我都不想放過」(尤其是「瀟灑」的咬字,真的過了),這種熟悉的味道;至於「你的自由就是很久不聯絡,一見了面可以喝整夜的啤酒」,還要在那種輕飄飄的軍鼓後面不斷地循環,「除了我,沒人把你看透」,所以,後面要發生陳年炮了嗎?我以為這是看國產偶像劇的劇情,這給周冬雨唱完全沒問題。但你是陳綺貞啊?!
這還不是最過分的。聽聽專輯同名主打,《沙發海》。右邊的吉他延時脫掉襪子,左邊的和聲再褪去大衣,我恍如看見了陳老師穿一件絲絨睡衣,五毫米寬的吊帶從肩膀滑落,然後陳老師跟我唱了:只能在沙發海,我們的海,漂流。在沙發海,在沙發海,等你來救我,救我。
此刻,我只想報警。
你知道嗎,陳老師是用吐氣如蘭般在你的耳邊唱的。如果你有一對好一點的監聽耳機,尤其是像Sony 7506或者CD900ST這種女聲神器,聽《沙發海》,簡直堪比ASMR主播。性幻想咱不是第一次見,陳綺貞過去一直都是健康的日系少女性感,曾經的學生殺手,有時候也直接《躺在你的衣櫃》,可這次要幹嘛?直接上沙發上,發殺必死?
為什麼不能好好地承認自己老了。為什麼總要at 17。為什麼都四十不惑了你還要唱為愛一個人放棄治療。
《沙發海》整張專輯都在追求一種刻意的手工感,它甚至想做出魔巖時代的那種聲響效果,無論從詞曲編各方面都在復刻輝煌的過去的自我。但流行音樂講究一個「流」字,創作者是流動的,歌迷也是流動的,這種刻舟求劍的方式要麼是懶惰,要麼是自欺欺人。這是一張合格線上的專輯,但它也是一張平庸的專輯。43歲的陳綺貞在情歌的感染力也一定比不過23歲時她的能耐。且結合陳綺貞寫旋律能力大幅下降這一事實,讓《沙發海》猶如一部清宮穿越劇,讓我誤以為這是陳綺貞20歲未發表創作集的重製版。我能理解陳綺貞依然需要市場的訴求,也對她發出「我最擅長的就是寫情歌」的自我認知表示認同,可百日維新失敗了,那就這樣了嗎?如果是一個真正具有野心的創作者,當他在40歲時繼續往前攀爬,他所在意的東西就不再是山腳的那些雜音、喧譁。那些小螞蟻只會越變越小,最終淡出在他的視野中,就像高產似母豬的陳昇現在所做的那樣。
此前,我在微博上發了一個小調侃:陳綺貞、陳奕迅、陳信宏、陳珊妮,這四位誰的中年危機最嚴重?我當然心裡自有答案。所謂的中年危機,就是明明知道唯死者永遠十七,但還是死活邁不過這個坎。
而陳綺貞,分明還沒有準備好,如何面對變老。
音樂自媒體「亂彈山」
萬馬齊喑的亂世裡,
透過音樂,
我們記錄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