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綺貞的新專輯《沙發海》是一張沒有距離感的專輯。
聲音沒有距離感。聽同名曲《沙發海》,陳綺貞在你的耳邊低喃,她的嘴唇貼著你的耳朵,有一些氣息和一些生理反應。有人選擇了報警,有人選擇了接受,有人覺得不錯,但對我來說,這種沒有距離感像一個生長極其緩慢的人,當她20多歲的時候唱著20多歲的她自己,如今她四十多歲,她唱著另一個二十多歲的自己,只是多了些許寂寞。注意,是寂寞,而不是孤獨。孤獨只是一個人,並不太需要他人,而寂寞是需要他人來拯救的。
歌詞寫作沒有距離感。這張專輯號稱觀察者四部曲之一。我很疑惑沒有距離感讓「觀察者」(四部曲之一)如何觀察。陳珊妮示範了如何做一個很好的觀察者。你如果了解她的歌詞寫作,她來回切換著視角,時而長焦距,時而短焦距,當然她似乎可以和外界保持一個距離感,而這一切觀察都反映在她的歌詞寫作中。陳綺貞的歌詞寫作,單就這張專輯,似乎更像是躺在沙發上,任思緒逆流成海,讓自我的回憶與沉溺一道,再加上她學會的有幾年歷史的網絡熱詞(網絡熱詞是一種很容易涼涼的詞),繪製成這張專輯。她在歌詞中寫著她自己,又試圖去溝通聽眾,然而實際效果並不好。我不否認依然有一些人為之感動,我也不用刻意列舉差評來增加我論點的說服力,我只是覺得大家都走得太快,沒人願意去太多留戀原地。
時空沒有距離感,這是《小船》要說的;感情沒有距離感,這是《華生》中唱的;《傷害》、《變色龍》裡的暗黑更多是一種偽裝,背後依舊是一種虛張聲勢。至於整張專輯的音樂部分則相對平穩,更多熟悉的音樂模式,倒是演唱倒成了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演唱中有一種拉回時光的衝動,只是時光既然已經過去,似乎只有往前走,如同歌曲裡唱到的那樣,一直往前走才能回到出發的地方。
《讓我想一想》之後,陳綺貞在華語樂壇女性唱作人中樹立了一座「陳綺貞障礙」的大山,這是之後任何一個女性唱作人都必須面對的障礙。綜合藝術成就和商業成就,似乎很難有人再複製出她當年的盛況。只是,障礙不只是為她人設置,同樣為自己設置。大多人以為失敗會成為未來的負擔,其實成功更會成為未來的負擔。又20年過去了,如今的陳綺貞通過《沙發海》嘗試著如何穿過這座障礙,她的表現不是愚公移山,用一種愚而不蠢的態度去面對,而是如同嶗山道士那般試圖穿牆破山而過,只是這種法術未必每次都會奏效,在一些歌曲裡,她似乎穿過了,但大多數歌曲中,我想她在暗黑力量的驅使下,一陣助跑然後撞到了那座大山,於是頭上撞了個包,這樣她得以躺在沙發上,把沙發睡成一片汪洋,用很多的水去構築了一個自己安躺的世界。這樣說來,專輯的最後一曲《觀察者》更應該叫《回憶者》或者《沙發海中最寂寞的溺水者》(化用陳老師喜歡的作家馬爾克斯的作品《世界上最漂亮的溺水者》)
最後,《沙發海》還是一張合格的流行工業唱片,我不懷疑陳綺貞的一些真誠,畢竟這張專輯有一些地方確實觸動了我,但是它多少是有些不合時宜,一個創作者未必一定要走在樂迷前面,但起碼做到與樂迷同行,而不是跟在自己的樂迷身後走,或者說沙發的確是個舒適區,生活和創作的舒適區,但是寂寞確實有些危險,唱著等人來救的人可能還是自救比較好。所謂自救,其實還是距離感,一個人似乎要拉開一段距離才觀察的明白。看待自己,回望自己的過去,平視自己的現在抑或遙看未來,乃至看待他人,看待這個世界,如是而已。
春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