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水晶之夢」,是法國鋼琴家Pascal Rogé錄製的一張鋼琴作品拼盤——整張唱片由法國作曲家Erik Satie(埃裡克·薩蒂)和日本作曲家吉松隆的鋼琴作品組成,曲目順序是鋼琴家基於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而制定的。
在上一篇稿子寫完沒多久,我就和NC說過要推薦今天這張唱片。NC的意思是,薩蒂比較冷門,作品也談不上多麼高深,似乎沒有必要大書特書。那麼我不妨在開篇先給各位一些建議:這張錄音,您可以當成是作業向BGM來聽,在咖啡廳、書店播放也不錯(說的是咖啡館啊,奶茶加盟店啊果汁bar就不必了),做視頻BGM自然不在話下,要我說,洗澡的時候聽都是很蘇胡的~
薩蒂可能是要比德彪西、拉威爾冷門一些,但您也一定聽過他的作品——文章開頭那個試聽曲目,正是他的三首Gymnopédies(一譯「裸舞」)第一首,這也可能是他最為人所知的作品了。薩蒂是個迷一樣的人——長年獨居在Arcueil一所沒有自來水和供暖的房子裡,卻要想法兒洗澡,追求每天都一塵不染;窮困潦倒、靠親友接濟苟活,卻又揮霍那原本不菲的作曲酬勞,用來大吃大喝和收藏——九十八面同款的手帕、一堆天鵝絨外套,還有「陽傘」——雨天裡他怕弄髒了傘而把它們藏在外套裡,自己卻淋雨漫步,晴天裡他頂著傘出門,以遮擋那些「說他壞話」的陽光。他沒有長久的朋友——絕大多數同行在他眼裡都是辣雞,除了那些對他事業有幫助的貴人(好吧,他們也只能是暫時的好人),以及幾個他打心眼兒裡欣賞的奇才——路易斯·卡羅爾,安徒生,畢卡索。
法國作曲家Erik Satie薩蒂,「天鵝絨先生」
這裡選取的薩蒂作品,依然有他最廣為人知的Gymnopédies(裸舞)和Gnossiennes(玄秘曲)。這些作品在節奏上都相對簡樸工整,卻在和聲上有著印象主義的風格——把塞尚、莫奈的畫作轉變為「我們自己的音樂」(並且「最好沒有德國酸菜味兒」),正是他向德彪西在書信裡提到的勸誡。Reverie du Pauvre (窮人的夢)大約是這位外號「Monsieur le Pauvre(貧窮先生)」的作曲家在咖啡館彈琴謀生時的創作,顯得哀而不傷;Je te veux(我想要你)則是一首帶著些許憂鬱的圓舞曲,也常搭配著Henry Pacory的歌詞,作為一首溫柔的情歌演唱——據說還選作了《涼宮春日的消失》裡的配樂。除此以外,還有標題古怪的Croquiset agaceries d'un gros bonhomme en bois(大木頭人偶的速寫與激怒?shenmegui啊。。。)、他的早期作品Sarabande 第三號等。
比起薩蒂,吉松隆則要積極入世得多。如果您用百度搜索他的名字,大概關聯到的結果裡有他為大河劇《平清盛》寫的原聲,有幾本向零基礎聽眾介紹古典音樂的書。百度百科有他的詞條,內容相當詳實。
高曉松。。。啊不,日本作曲家吉松 隆
這裡選取的吉松隆作品,全部出自他的《昴宿星團舞曲》(Pleiades Dances)。這是吉松隆自80年代中期開始持續創作的鋼琴作品,直至2001年,這一系列已經寫了9卷,每卷7首作品。7,是昴秀星團裡星星的數量(這一星團也因此得名「七姐妹星團」,象徵希臘神話裡的擎天巨人Atlas的七個女兒;日語裡這一星團也寫作スバル,即Subaru)。在吉松隆看來,7象徵著音階裡的7個音和節奏的7種變化,象徵著音樂裡最原始的要素。因此,這系列的作品的創作初衷,就是要回歸最簡單質樸的音樂。儘管每首作品都帶著奇奇怪怪的標題(球形浪漫曲?冷漠的前奏曲?),但吉松隆說,除了在音樂上有辣麼一丟丟照應標題的暗示以外,這些作品的創作其實並沒有參雜太多複雜的想像。
對於上述的所有作品,Pascal Rogé無疑是最令人期待的演繹者了。早在上世紀80年代,他就在Decca發行過一張薩蒂的鋼琴作品選集,而吉松隆的作品更有「因他而生」的意味——在這系列作品的創作初期,吉松從Rogé錄製的拉威爾G鋼協第二樂章裡得到了創作的靈感。
和他早期的薩蒂錄音相比,這版錄音在節奏的選擇上更加鬆弛自如。三首裸舞,都比早年錄音慢了一點,在我看來早版錄音更緊湊短促,而這版舒緩的速度則能夠把作品的乾淨、簡潔轉化為聽眾能切實感受到的寧靜。有趣的是,六首玄秘曲又都比早年錄音都快些,而聽上去又反而是這套錄音在總體上要更舒服。比起裸舞,玄秘曲的節奏形式要複雜多變許多,在不協和音程的運用上又更為大膽普遍。無論在這些不協和音的強弱,還是在附點節奏裡長短音時值的對比方面,這套錄音上都能聽出模糊、淡化的意味,不似早年那樣尖銳明顯。
吉松隆的作品錄音更少,比較常見的一套是田部京子在Denon錄製的兩張CD。簡單地說,貴為吉松隆御用演奏家的田部,演繹倒是顯得僵硬、冰冷了一些,而Rogé豐富的音色變化以及鬆軟的樂句處理更加討喜。
最後再簡單說說錄音的質量吧。Triton是日本Octavia Record(O社)旗下的子廠牌,專攻鋼琴獨奏錄音,與以交響樂錄音及日本器樂演奏家為主打項目的Exton屬於姊妹廠牌。憑著優秀的錄音質量(也得益於他們在東京與橫濱的兩個錄音/後期處理工作室,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他們在東京的器材配置:http://www.octavia.co.jp/studio/tokyo_equipment.html),O社稱得上是日本首屈一指的古典錄音廠牌。跑個題:您要是有出(古典音樂)唱片的夢想,完全可以聯繫O社,只要100w日元出頭兒,他們就給您完成錄音、後期處理以及1000張商品級SACD唱片(可不是刻錄盤和彩打封面那麼low)的製作呢~
日系的古典唱片,無論現當代的錄音還是對歷史錄音轉制,都追求對細節的揭示,而聲音往往偏冷、亮的風格。尤其是和Rogé早年那套Decca錄音比起來,這張錄音裡鋼琴的結像整體要遠而完整一些,動態偏弱,聲音密度上低不少,但是勝在更有層次感,喜歡與否見仁見智。和十來年前的Denon錄音比,Triton的錄音明顯好聽得多,沒有那麼冰涼寡淡,尤其在音色變化的揭示上相當有說服力了。也許是自賣自誇的原因吧,因為這篇文章的主角是這張《Crystal Dream》,無論從演、錄的角度,我都認為這張CD要勝過同場對比的兩張老唱片。
最後還要向大家推薦一下相關的唱片。薩蒂的裸舞和玄秘曲都有幾首被配成管弦樂作品(他的朋友德彪西和普朗克擔當了配器的工作),Michel Plasson就錄製過一張薩蒂的管弦樂作品,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聽聽。至于吉松隆,我要重點推薦的是Chandos公司出版的一張《Memo Flora(花之備忘錄)》,裡面收錄了他的同名鋼琴協奏曲(田部京子獨奏,這部作品題獻給她),以及其他的管弦樂作品,都屬於非常清新悅耳的作品,在某易雲音樂就可以聽到。吉松隆自詡「反無調性主義者」,這些有著優美旋律的糖水曲兒應該是最好的證明了吧。
感謝「GFox」分享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