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不惜「撒謊」模仿父母籤字,說到底還是怕家長責罵。
執筆:張大貓
編輯:張大貓
定稿:歐陽比文
當了父母的才知道,孩子淘氣起來有多愁人,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他們做的「出格」事兒會越來越多,但我們當家長也經常能從中看到自己當年的影子。
小學生模仿家長籤字,老師看完一臉懵
我們小時候肯定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每次考完試或者是交作業之前,都需要父母在試卷或是作業本上簽字,回頭再拿給老師,意思是告訴老師,孩子的捲紙(作業)家長看過了。
對於成績優異的孩子來說,這自然不算啥,甚至是一種驕傲。
可對於「學渣」來說,拿著分數可憐的捲紙或者滿是紅叉的作業本找父母籤字,無疑要冒著巨大的風險,整不好就會「吃一頓竹筍炒肉」。
於是,為了避免這頓幾乎是板上釘釘的皮肉之苦,很多學渣不惜頂著「撒謊」的風險,偷偷的自己模仿父母給捲紙或者作業本籤字。
但是很顯然,小時候的我們壓根沒意識到自己的手法有多麼拙劣,也沒覺得老師一眼就能看出來。
而時至今日,這種「光榮傳統」依然流行,現在的娃兒依然會採取「自籤」的方式來應對老師,只是手法更拙劣了,甚至老師看完可能會笑岔氣,忘了生氣了。不信看看下面這些籤名。
▼這個籤名確實「有內味兒」了,但是孩子顯然是學到了皮毛沒掌握精髓,看了半天也沒看出來寫的是啥。
▼這個籤名妥妥的暴露了娃的理解能力,先不說字寫的啥樣,老師讓家長籤字,不是籤個「家長」啊,一看語文成績就不咋樣。
▼這個就更誇張了,生怕老師不知道你這是自己籤的嗎?不會寫爸爸的全名寫個姓也行啊,你用拼音代替就太過分了,老師表示,「你這是在侮辱我的智商!」
▼這個不光是籤名,連評語都是自己的寫的,但是字跡就太草率了,讓人看了都不好意思了,老師評價裡帶的表情已經說明很無奈了。
▼下面這個你就有點兒太看不起老師了,寫錯一遍又一遍,你是真怕老師看不出來你這是自己的籤的名嗎?
▼最後這個應該最「合格」的了,至少寫明白了家長的名字,而且看起來像那麼回事,但是想矇騙過火眼金睛的老師,應該還是差了點兒火候。
為啥孩子不敢找家長籤字?
為啥現在的孩子也依然不敢找家長籤字呢?原因很簡單,要麼是考的不好覺得成績差丟人,要麼是怕父母因為成績發火,搞不好還得挨頓揍。
顯然,前者屬於少數,後者才是多數。
昨天群裡聊天,還說到類似的話題,有人在群裡訴苦,孩子淘氣不聽話,也不好好學習,成績很慘,能不能動手揍一頓。我看到差點兒笑出聲。
大家的回覆五花八門,但不少家長還是明智的,不建議揍孩子。即便我們這些做了父母的,可能從小因為各種原因挨過不少揍,但時至今日,我們依然不覺得揍孩子是有效的教育方式。
揍孩子非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引發新的問題,孩子們成績差為了避免挨揍,甚至不惜撒謊自己給捲紙籤字,就很好的說明了這個問題。
聰明的父母才能教育出更優秀的孩子
我們做父母的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吼罵只能產生威懾,動手只會讓娃記住疼,但對於糾正他犯的錯誤,幾乎沒用。
不信你現在想想,在你印象中父母揍你最狠的一次,你回想起來只會記得他當時揍你的細節,而你犯錯誤的種種能記個大概就算不錯了,甚至可能完全忘記了因為什麼挨的揍。
1)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父母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式,莫過於形成榜樣,想讓孩子怎樣做,那你就要怎樣做,做錯事就承認,誤解了孩子記得及時道歉。
這樣孩子在面臨自己犯下的錯誤時,才會第一時間想著道歉,想著彌補,而不是一味地逃避,甚至通過謊言來掩飾。
你想讓孩子成為怎樣的人,就要自己努力做到,而不是採取雙標。你在一邊看球一邊吃飯,卻吼孩子邊吃飯邊看動畫片的行為,這完全是不講道理。
2)不要揭孩子的傷疤
你有自尊心,孩子自然也有自尊心,在你眼裡無傷大雅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可能非常重要。畢竟你經歷的多,他見識的少。
如果經常拿小孩子的糗事和親戚朋友分享,就會傷到他們的自尊心。你覺得只是好玩,但在孩子眼裡可能就是一種「侮辱」。事情過去了就過去了,別再拿出來反覆說,真的沒意思。
3)立好規矩,說清規則
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做到你的要求,你首先得跟孩子說明白你的想法,立好規矩,和孩子提前溝通好,雙方都同意之後,就按照規矩來做,有問題雙方共同承擔結果。
也要把規則說清楚,賞罰分明才能以理服眾,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錦鯉媽咪有話說
其實除了偷偷學家長籤字,小孩子還因為怕挨罵挨揍而做過許多犯錯誤的事,這些事情說到底根源還在父母的錯誤教育方式上,至少打罵從來都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