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芳馨小雅 編輯|小雅君
平時會有一些讀者和我聊到一些影視作品,其實我也看過很多能夠打動我內心的作品,我特別愛的一位韓國男演員李鍾碩,他基本參演的作品都可以刻畫出我內心很多生動的男主角色,仿佛我喜歡的他都可以演出來,他可以演出我內心中愛情全部的樣子,所以在很多男演員裡,我最喜歡二碩參演作品。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部他主演的《死之詠贊》,這部劇主人公的成長基本也是我自己早年內心的心路歷程,我看到這部劇的時候,仿佛有種似曾相識的經歷和畫面感,以致於人物內心獨白就是曾經自己內心深處的掙扎,只是我比較幸運的是,我生在一個和平的時代的背景,人生有了更多的選擇和機會而已。
這個故事在1991年就被改編過一部獲獎無數的韓影,還有同名舞臺劇。導演樸秀真找到李鍾碩時,坦言可能沒辦法付出太多片酬;和導演合作過《當你沉睡時》的李鍾碩,一口答應零片酬出演。
也不難想像挑本子水平一直在線的二碩,會有如此的魄力,或許他也是被這個悽美的故事打動了;即便分文不要,李鍾碩奉獻出的演技也是讓人無話可說。
李鍾碩是我特別喜歡的男演員,他零片酬出演這部戲的初心,其實和我做事不計報酬,遵從自己內心是一樣,在一個這樣的演員身上,我更喜歡自己的樣子,我手機裡很多表情包都是他,我對李鍾碩的喜歡超出很多其他藝人,他很多作品呈現出來的愛情也是我內心深處渴望的,所以他演的作品我都看的,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他零片酬出演的這部《死之詠贊》。
由樸秀真執導,曹秀真編寫、李鍾碩(飾演金佑禛)、申慧善(飾演尹心惠)主演的近代愛情獨幕劇《死之詠贊》於2018年上映。
不管世界是否虐待你,請尊重我這個存在,還有請愛他人。人既然都是人,也同樣會受到命運的虐待不是嗎?因為人本來就不幸。
——《金因日之死》
這部劇正式的開頭是金佑禛站在日本排練室寬敞的窗前,捧著書用朝鮮語朗誦他們排練新劇中的臺詞。
追溯到1921年的東京,當時朝鮮已經處於日本的侵略管轄之下,所以日本也成了朝鮮派遣留學生的主要方向之一。
而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在東京留學的愛國學生金佑禛等人組織成立藝術協會,排練新劇,曲線救國。
金佑禛內心懷著強烈的愛國熱情,他渴望用自己的筆桿子寫下發人深省的文字,喚醒當時處在日本統治下已經麻木了的朝鮮民眾。
而尹心惠是留學日本學聲樂的學生,她受友人之邀來給金佑禛主導的新劇唱歌。
兩人的初見因為一些小口角並不愉快,但是不打不相識,嘴上說著「要是有危險,我絕不停留」的尹心惠還是加入了協會,慢慢地小心翼翼地釋放自己壓抑的愛國情懷,後來她便和金佑禛成了精神上互相鼓勵,彼此之間相互取暖的關係。
新劇的排練常常受到日本當局的威脅,後來日本警察局直接帶人鬧事,把領頭人金佑禛押到警局審訊折磨。
門外的尹心惠來回踱步,一天天的守在在那裡。焦灼,難過,擔憂,失落,所有情感都化作看到金佑禛鮮血淋漓打開鐵門出來那一刻怎麼也止不住的淚水。
金佑禛沒有像以往韓劇套路一樣伸手抱她,甚至也沒有為她拭去一滴淚,只是默默和她並肩而立,享受著那一刻的顫慄和寧靜。
金佑禛對於這份愛情極為克制,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深愛著,可是又佯裝不知情讓自己忘記這段愛的存在。她為生病的他做粥,為孤立無援的他挺身而出,她和他牽手肆意奔跑在東京街頭逃避警察追捕,他俯身想要親吻她卻又狠心推開了她……
這些他都記著,可是他想忘記。
賽琳格短篇小說《破碎故事之心》中有一句膾炙人口的名言:「
有些人窮極一生體會愛,也沒法寫出如此深刻的愛情,因為深愛,所以克制。
我激烈地聽到了對自己命運的詛咒,在這噩夢般的包圍中是她給了我心靈的安慰。
——金佑禛1921年11月26日日記
《心靈的慰藉》
金佑禛和尹心惠能走在一起,除卻他們身上那種對彼此才華的欣賞和相同的愛國情懷,還有兩人來自家庭痛苦糾纏之下的惺惺相惜和彼此理解,兩人相處期間,互生了情愫。
兩顆原本陌生的心,開始相互貼近,他們度過了一段甜美的時光,散步回家時,打情罵趣,相互撒嬌;心意相通時,對視會心一笑;遇到磨難時,互相給予力量。
只是,金佑鎮總是表現地小心翼翼,從未越雷池一步,一起外出巡演,他的手總是想觸摸又收回。
金佑禛出身富貴,可他被家族束縛,只能寄情於寫作;尹心惠出身貧寒,被家庭拖累,渴望用音樂尋找出生,兩個被現實束縛的靈魂,在遇見彼此的時候才能獲得一絲心靈深處的慰藉。
我自己一直認為,愛情屬於生活中的奢侈品,而非必需品,但是如果遇上了那個靈魂契合的人,那該有多麼的幸運。
《人間失格》裡有這樣一句話:
「僅一夜之間 我的心判若兩人,他自人山人海中來,原來只為給我一場空歡喜。你來時攜風帶雨,我無處可避,你走時亂了四季,我久病難醫。」是的,金祐鎮與尹心悳的愛情便是如此,在他們第一次見面,就已經成為彼此生命的一部分,任何人不可替代。
金祐鎮與尹心悳的愛情結局或許是一場悲劇,但在那個年代裡,這何嘗不是對愛情最好的解脫呢?
這部悽美愛情的悲劇,在一開始就交代了二人的歸宿,但正像「死之詠贊」字面所能傳達的意義,死亡也許恰恰是奮力活過的證明。
金佑禛留學並且攻讀自己鍾愛的戲劇文學是在和父親以結婚成家、接管公司、放棄自己熱愛的寫作為代價換來的,而尹心惠留學是靠自己優異出色的表現,可是她也不得不以為弟弟妹妹鋪路為奮鬥目標。她賺的錢、學習的經驗都是為那個貧寒而搖搖欲墜的家拼命努力著。
在他們兩人離開東京,回到朝鮮的時候,那些他們暫時拋之腦後的痛苦又重新出現在他們面前不得不面對。
面對熱情奔放,春心萌動的尹心惠,金佑禛忍痛借著邀請協會好友家中一敘的緣由,將自己已婚的事實剖開,鮮血淋漓地擺在了尹心惠面前,尹心惠和金佑禛的關係從那刻起似乎已經落下帷幕。
尹心惠開始去見家人安排給她的相親對象,金佑禛也開始接管父親的公司工作。可是兩個人彼此內心都明白,他們之間的愛情從沒有消失過,只是深深的藏在心底,等待一個破土而出的契機。
尹心惠終於登上了自己夢想的舞臺,慰藉著她勇氣的是金佑禛的鼓勵和支持。在第一次登臺的時候,儘管兩人多年未見,金佑禛還是從報紙上看到她的消息,然後赴約當年那句「定會看她第一次演出」的誓言,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兩人冥冥之中又見面了。這一次,他們徹底淪陷在了彼此難耐的愛情裡。他們開始頻繁的給對方打電話,寫信,述說自己的生活,問候對方的喜憂。在尹心惠的鼓舞下,金佑禛從一片絕望中找到了內心深處的光明,重新提起筆開始寫下自己內心壓抑著的痛苦。
他們彼此之間的愛情是不被世俗所接納認可的。可他們並非是沒有底線的惡人,而就是因為他們太清楚道德倫理的底線,才一步一步被父母、現實逼入人生的絕境。
一開始金佑禛的生命力是沒有陽光的,他習慣於被迫服從和接受來自父親和家族的壓力。所以當尹心惠第一次問他夢想的時候,他說自己沒有夢想,只是喜歡寫作,一直寫下去,有人喜歡看他寫的文字就很開心。
與此同時,他父親為他選的妻子也是一位傳統禮教忠實的守護者,只會告訴他:不要惹父親不高興,要做一個孝順的兒子。
直到他真正遇見了尹心惠,那個在他陷入窘境時對他不離不棄、理解他、支持他、真心喜歡他文章的女孩。他不想錯過這抹近在咫尺的陽光,可是他太過珍惜以至於不敢輕易觸碰。
父親最終知曉了金佑禛和尹心惠的秘密來往後勃然大怒。他燒毀了金佑禛所有的文字和書信,用孝的名義逼迫他離開尹心惠,放棄寫作。
而同時尹心惠也陷入了父母無限索取,逼迫她去為日本人唱歌的困境。
正是這樣的家庭和社會環境中,金和尹更明白找到一個志趣相合的愛人是多麼的珍貴,他們忘不掉彼此的存在。
當看到金佑鎮出現在臺下,即使穿著不方便的晚禮服,尹心悳也會跑著追出來。但所愛隔山海,山海不可平;時代最優秀的兩個年輕人,活得是如此疲憊不堪。
1926年,尹心悳在日本送走了去美國留學的妹妹;在日東唱片公司灌制了一張24支曲的唱片,在歸國的船上她與相約的金佑鎮,在玄海灘跳海自殺。
整部劇最讓我感動的片段,是他們決定赴死之後的陪伴;兩個人終於可以無所顧忌地一起坐車、吃麵、在海邊開心打鬧。
在登上死亡之船時,兩人不約而同地用了自己起的名字;名字的背後,才是他們想要的人生,但可惜的是,這樣的人生不屬於彼此。
而《死之詠贊》其實是一首歌的名字,是尹心悳生前填詞、演唱過的一首歌:
滿是淚水的世界上,我死便可了結
尋找幸福的人生,尋找你太空虛
微笑的花兒,哭泣的鳥兒,命運都相同
熱衷於生活的可憐的人生,你是在刀片上揮舞的人。
死亡於他們而言是另一種形式的活著,對他們來說更是一種解脫,人生短暫,如何選擇取決於自己的內心感受,每個人都有活出自我的權利,幸與不幸都是取決於一個人內心深處的感受,只有認真思考過的人生才是值得活著,每個不曾起舞過的人生都是對生命最大的辜負。
緣分本就是一件特別微妙的事情,即使兩個完全不同的人,也會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從開始的針鋒相對,到最後的惺惺相惜,只有經歷過這種愛情的人才會真正的有所體會。
看過這部劇的好大一部分人在留言區說他們很悲傷,在我看來也不見得,在這短短的一生,可以找到一個契合的靈魂,是件多麼幸福的事情。況且他們有更多的勇氣,來接受惡劣的環境,坦然選擇了未來的路。
在強大的世俗眼光,以及家庭的壓力,他們兩人盡己所能奉獻了自己的力量。然而一個人終究力量總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
整部劇男女主人公滿腔愛國情懷無處安放,也是命運壓得他們無法喘氣,愛情才成為彼此內心唯一的慰藉;這部悽美的愛情,反應出他們彼此內心對自由的渴望。
而我也是一個對自由無比渴望的人,我很喜歡這部劇的原因,除了這個時代背景和我現在的環境不符合以外,男女主為實現夢想,不斷努力的過程以及心路歷程被男女主演的特別到位和完美。
我認為這部劇根本不是對死的詠贊,而是我們對如何更有意義的活著所表現出來的一份執著。因為一個人光靠一副皮囊活著是特別痛苦的,尹心惠面對的是世人唾棄的眼神、父母無止境的索取、弟妹誤解的痛苦以及日本人難御的折辱;而金佑禛面對的是父親以孝義之名的控制、失去寫作的自由和放棄愛情的痛不欲生。
這樣奄奄一息地活著,對他們兩個人來說形同死人;這樣存活著的兩個生命,在他們眼中就是無形的枷鎖,在一點一點扼住他們生命的咽喉。
人生而為人,卻不意味著生而自由。兩人在聽到島武郎和情人殉情的新聞時,便已經決定了之後的結局。
「殉情,是因為承受不住離別之後要思念一生的痛。」最令我動容的倒不是兩人生死相隨的愛情,而是兩條鮮活生命對於真正人生意義的理解存在著一致性。
他們的死亡不是因為現實而想不開了去跳海,而是想開了,決定拋開世俗的枷鎖,真正按自己的心意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此刻愛情就像一劑催化劑,更加堅定了他們向死而生的信念。
通過這部劇我窺見生在一個動蕩年代最無奈的現實,他們時刻被強調「為人子」的義務。自由的愛情與時代格格不入,死亡從而成為獨善其身的歸宿。
這部劇的人物內心刻畫就好比寫實了我自己的人生,在我抑鬱自殺那個階段的自己,我內心深處的無助和掙扎何嘗不是如此,我覺得人生的理想和現實相差太大,我無法承受的時候,那時候的自己覺得死亡就是我唯一出路,所以我並不覺得這部劇多麼悲劇,或許是自己沒死成,而這部劇把我自己當年想要選擇自殺的心裡倒是演繹完美,唯一的區別我那時候未曾遇到這樣靈魂契合伴侶。
那時候一心想要自殺的我何曾畏懼過死亡,比起死亡,我更害怕失望地活著。而我在這部劇的評論區看到的評論,以看戲者的身份朝他們投向或敬畏、或痛心、或不解、或嘲諷的眼神,這何嘗不是當時存在於我當時現實裡的身邊周圍的那些人。
一個人沒有經歷過死亡的人,是不知道他們為了逃出牢籠,掙脫枷鎖需要用多大的決心和努力。
就像留在結尾那段黑白字幕:
你現在活著嗎?
沒有,但我期望死,因為我想真正活著。
對於一個真正意義上嚮往生命的人,也許死亡意味著重生,而行屍走肉地活著才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死亡,而當時對這樣活著已經失去了意義的我來說,面對家人經常辱罵我是廢物,是個另類,導致我性格的孤僻而無法於現實中的人相處時,我發現我和現實世界的格格不入只能讓我讓我獨處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整天在孤獨裡發瘋,我內心多麼渴望一個人可以走進我內心,如果沒有,死亡與我而言何嘗不是一種生命的救贖。
並非為了逃避世俗的冷落而憤懣的選擇死去是所謂的高貴,而是為了新生而平靜赴死的坦然和信念才讓人覺得高貴。向死而生,為那些掙脫枷鎖、無懼世俗的人,是他們為了內心深處的自由與夢想選擇用死亡來證明他們對生命的敬畏和熱愛表示尊重。
或許老天在這個網際網路自媒體這個時代裡,給我這樣的人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我幸運在於我做了自己熱愛的事,而網絡給了我無限可能性,我知道網際網路給予我一切我需要的機會和資源,一切非我所有,但是為我所用,讓我在這個網絡裡,找尋著和我靈魂相似的作品,能夠演繹出我內心世界的演員,而我在看這些劇情的時候,本質是我看到我自己而已,在看到這些作品的時候,我內心被深深吸引和震撼,我喜歡李鍾碩演的作品,其實也是呈現出來我靈魂深處愛情的樣子和對理想的執著和堅定。
不管是愛情還是理想,我是幸運的,起碼我生活在和平年代有很多機會,他們為理想和愛情選擇死亡,而時代和命運給我更大的機會,我選擇更好的活著,可以有機會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持續做下去,我遇到這樣一個靈魂契合的人,哪怕不能生活在一起,但是起碼彼此內心懂得,起碼是彼此內心世界的心靈樹洞,我覺得這足夠幸福。
每次看到男女主兩個人相互寫信給對方的時候,兩個人之間的那份深深的理解和懂得我覺得無比可貴,我特別能夠體會,一個人從小到大內心深處無比渴望有另一個人能夠讀懂自己的存在,能夠理解自己的那種欣喜,一生可以遇到這樣一個人足矣。
很多愛情為題材的故事為什麼會覺得美,因為美好大部分都以悲劇收尾來成全整個故事的完美和偉大,現實裡的自己,和男主一樣熱愛寫作,有著和男主一樣專制的家庭環境,但是我永遠都不會按照自己父母要求去做,而我所做的也剛好和女主一樣的,掙不到幾個錢常常被生活逼入絕境的時候,我看這部劇的時候,我一直在哭,一個是被劇情打動,更多時候我是因為劇情裡的人物把我那時候的經歷的心路歷程演繹完美。
不過現在的自己還算經歷過的這一切,我是幸運活下來可以找到生命意義的那種人,但是我理解劇情裡主角選擇死的真實心理,曾經的自己何曾不是因為在那種心理下選擇留著遺書選擇自殺,但是我更幸運的是,我現在活著很好,我總算可以做我喜歡的事,也遇到這樣的感情,雖然彼此不會生活在一起,但是彼此懂得,厚愛隔山海,深情不久伴背後的意義所在,太過完美的人生何嘗不是一種缺憾,反之人生存在一些缺憾,何嘗不是另一種成全和圓滿,劇中兩人選擇死亡永遠在一起,而我因為幸運生在這個時代裡活下來,這何嘗不是命運給予我最好的禮物。我對自己擁有的一切無比珍惜和感恩,因為這是我曾經用死亡捍衛過得的生命,所以我要活出自己生命中的最大可能性。
所有美的事物,
都值得慢慢思量,一生珍賞。
我們來這世間相逢,只為向美好低頭。
芳馨小雅:英文名,Helen ,來自甘肅省
通渭縣書畫之鄉,一個熱愛文字音樂,
寫作,旅行讀書的文藝女青年,畢業於
蘭州財經大學投資專業,從事網際網路
以及新媒體運營。
-電臺-
喜馬拉雅綜合頻道:芳馨小雅
荔枝情感美文頻道:小雅悅讀
企鵝FM音樂頻道:小雅音悅臺
-輕文藝 慢時光-
旗袍茶服 | 文藝女裝 | 純銀飾品
苗銀刺繡 | 書畫茶藝 | 好書推薦
-其他同步平臺-
新浪微博 | 博客中國 | 十點讀書
今日頭條 | 百度百家號 | 一點資訊
抖音 | 快手 | 美拍 | 微視 | 小紅書
-商務合作(非誠勿擾)-
微信號 : lyy19890710
QQ號:1143017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