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以家人之名》這部電視劇大結局了。幾個支離破碎的家庭,在大團圓的劇情中結束。
但其中一個本是看起來一團祥和的家庭卻最終分崩離散,那就是齊明月這一家。
齊明月的媽媽是個強勢的媽媽,她獨攬家中大權,對女兒要求極其嚴格、把老公管束的毫無主見。
可最後父女二人各自憋了「大招」來反抗她的壓迫。
一直唯唯諾諾的女兒告訴她,其實自己對她的專制早就受夠了。為了不去滿足她的願望考到政法大學,在高考時竟然用少填一張答題卡來自降分數。
而曾經唯命是從的老公因為買房之事直接選擇了與她離婚,態度決絕。
家庭這座大廈在頃刻間翻倒,而這位媽媽其實最終也不明白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這一切?畢竟如她自己所說:這麼多年,我一直是在為你們兩個而活著……
為家庭付出甚至犧牲,擁有看似聽話的孩子跟聽話的老公,這些也許都只是個假象。
假以愛之名的強勢與控制,最終會將家庭推向分離。婚姻與家庭中不缺改造,缺少的是:無條件的愛。
愛是本自具足。
愛是什麼呢?是照顧好家人的飲食起居,然後對他進行無限的期待與改造嗎?
不,那只是你的需求而不是愛。
克裡斯多夫在《親密關係》這本書裡提到了絕對的愛是無條件的。
齊明月的媽媽無論對孩子還是丈夫,都是有條件的愛,有期待的愛。而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為她沒有真正的愛過她自己。
因為沒有好好審視過自己,而將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家庭成員中;
因為對自己沒有更多的要求,而將要求全部投射到女兒老公身上;
因為期待他們成為自己期待的樣子,而對他們進行無限制的改造。
她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女兒的學業上、老公的起居裡,她試圖在這種忙碌的控制中獲得滿足,但最終會發現這一切都將與她無關。
她控制、強勢,騙自己這一切都是為了他們好,而這一切其實只是假借了「愛」的名義。
佛說,本具自足。
因為自己擁有了,所以不再企圖從別人身上而得到,在家庭婚姻中亦是如此。
當你成為一個有能力追求幸福的獨立個體時,你就不再需要從你的孩子、你的配偶身上再去期待滿足。這樣的你才能得到真正的內心安慰,活得灑脫自然。
而也只有這樣的你,才能夠擺脫對家庭的「犧牲心態」,投入到家庭生活的享受之中去,才能實現真正的無條件的愛與給予。
因為這份愛是獨立的,是帶著快樂的,是帶著享受的,是帶給你自己以滿足的。
借用著名作家張德芬對婚戀關係的箴言:「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文/曉女俠)
我要上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