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亞洲最大動物博物館

2021-01-13 中國環境

  動物園是我們成長過程中最熟悉的科普樂園,深受大小朋友的喜愛。而說到動物博物館,則顯得有些陌生。從著名的北京動物園向北約13公裡,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旁,坐落著一座低調但充滿「內涵」的博物館——國家動物博物館。

  國家動物博物館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是集科研、標本收藏與科普為一體的國家級學術機構,有著與其名稱相匹配的「殿堂級」地位——亞洲最大的動物專業博物館。從毫米大小的蝨子到12米長的布氏鯨,博物館館藏動物標本超過890萬號,其中對外展出的就有6500餘件。

  如果說去動物園、自然保護區能看到活潑的動物,那麼來到一座全是標本的動物博物館,我們看什麼?國家動物博物館副館長張勁碩博士給出答案:看細節。「在動物園很難近距離觀察動物的細節,而很多有趣的知識往往就隱藏在細節中。」

  站在一隻海獅標本前,張勁碩介紹:「我們湊近了仔細看才能發現,海獅有一個小小的耳朵。很多人分不清海獅和海豹,有耳朵的是海獅,沒有耳朵的是海豹。」

  遊客來到博物館,最好奇的就是鎮館之寶。國家動物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什麼呢?

  走進瀕危動物展廳,記者見到一個獨立的展櫃,裡面擺放著一大一小、一黑一白兩件動物標本。小而黑色的是被譽為「長江的微笑」的長江江豚,另一件大而白色的則是已經幾乎滅絕的「長江女神」白鱀豚。

  張勁碩介紹,雖然白鱀豚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評估為極危級,但我國科學家早已宣布其「功能性滅絕」。2002年,生活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白鱀豚「淇淇」去世,這意味著它可能是人類見到的最後一頭白鱀豚了。

  他透露,目前,白鱀豚標本在國內其他博物館很難見到,觀眾若想一睹白鱀豚的真容,「就來國家動物博物館吧」。

  此外,館中還珍藏著朱䴉、華南虎、雪豹、雲豹、金貓、林麝、白頭葉猴等一大批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它們大多也是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估為極危級、瀕危級的物種。在這裡,國寶大熊貓已經排不上號了。

  博物館逛到這裡就結束了嗎?還早!不如找個晚上來「博物館奇妙夜」體驗一下在黑暗中打著手電筒聽科普專家講解、支起帳篷在動物標本旁睡覺的感覺。此外,博物館每個月的科普講堂、昆蟲工作坊等各類科普活動也已經舉辦了百餘期,受眾達萬餘人次。

  科學的精彩絕不受限於一座博物館本身。近年來,博物館藉助中科院動物所擁有多個野外研究基地的優勢,組織社會公眾特別是青少年,跟隨國內頂尖的動物學家、生態學家前往全國各地開展野外科考。有不少參加過活動的孩子,在步入大學時選擇了生物學、環境科學等專業。

  據了解,國家動物博物館目前限流開放,觀眾可通過「國家動物博物館」微信公眾號預約購票參觀。

相關焦點

  • 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 | 走進真正的博物館奇妙夜!
    儘管攝製組已獲得進入自然歷史博物館拍攝的許可,但考慮到館內藏品的價值,最後劇組還是在攝影棚內儘可能還原了博物館的內景。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每年接待約400-500萬人次的遊客,它建造於1869年,已經有整整150年的歷史。
  • 它被譽為亞洲之外最大的亞洲藝術博物館,大多人藏品卻來自外國人
    在這一期節目中,高曉松老師帶著我們來到了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該博物館成立於1966年,在亞洲以外的博物館中,該博物館是專門收藏亞洲藝術品博物館中規模最大、藏品最多的。這裡收藏有來自中國、日本、朝鮮、印度尼西亞等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各類藝術珍品15000多件,而作為館藏重點,收藏在這裡的中國瓷器有2000多件,玉器有1200多件,青銅器有800多件。
  • 走進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探尋地球生命多樣性
    為迎接COP15大會,展示東道主良好風貌,12月4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感受雲南生物多樣性寶庫的豐富與獨特。據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管理委員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館長陳泰敏介紹,澄江化石地是中國首個、亞洲唯一的化石類世界遺產,是保存澄江化石群的核心區域,是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重要實證,被譽為「20世紀最驚人的科學發現之一」。
  • 去拾野自然博物館,看目前國內最大最完整的雌性亞洲象標本
    、崇州天演博物館、成都市成華區拾野自然博物館、成都許燎源現代設計藝術博物館「喜提」國家二級博物館。其中,緊鄰成都地標建築、中國西部第一高塔——天府熊貓塔的拾野自然博物館,是全國首家開在城市商業綜合體裡的自然博物館,不但有野生活體動物、珍稀猛獸標本可看,更能與萌寵近距離接觸。博物館的奇妙夜,也許就在這裡發生。  >成都市青白江區博物館<  【門票】  遊客可憑有效身份證件免費領取門票或通過微信公眾號預約門票入場參觀。
  • 【博物館日】讓博物館宣傳走進社區
    【博物館日】讓博物館宣傳走進社區 2020-05-20 02: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打卡 | 走進雪梨最酷的10大博物館
    這座歷史悠久的美術館展示的是澳洲最優秀的藝術作品,包括澳大利亞各個時期的美術作品,同時也展示來自歐洲和亞洲的美術作品。每年美術界最重要的三項藝術大獎的評選都在舉行,獲獎的作品也會在這裡展出。這裡是小編最愛的博物館之一!這裡的常設展示廳和大部分的臨時展覽都是免費的,而且經常會有來自各國的藝術精品來這裡展覽!可以在裡面逛上一整天!愛好美術作品的你絕對不可錯過!
  • 走進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揭示生物起源演化奧秘
    從昆明魚到人,從撫仙湖蟲到現生昆蟲,地球生命的演化過程在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再現。12月4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雲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揭示生物起源演化奧秘,感受雲南生物多樣性寶庫的豐富與獨特。
  • 回到消逝的動物王國|古動物博物館遊學
    本片最具教育意義的是主創們到世界各地取材外拍,將場景模擬到最接近古代恐龍棲息的環境,並讓運鏡宛如真實的紀錄片一般呈現,配合生物知識與編劇的結合,藉由奈吉、鮑伯、蘇珊三人生動的演出許多小狀況,讓觀者產生像是真的在看恐龍的紀錄片錯覺,這些突發狀況都可以讓小朋友們開始跟著參與他們一起思考怎樣解決,並因此自然的了解了遠古生物的一些相關知識~恐龍生存的時代過於遙遠,我們如今還能見到的動物演進成為現在的樣子
  • 加場瘋狂動物城&探秘國家動物博物館:與蠍子、蜘蛛親密接觸……
    268元,增加一位成人30元費用說明:活動費用不包含國家動物博物館門票,請自理,門票信息見下文。國家動物博物館依託於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集動物標本收藏與展示、科普知識宣傳與教育、生物多樣性描述與編目為一體,是一個代表國家水平的專業博物館。
  • 世上最大的恐龍博物館,有6項金氏世界紀錄,就藏在山東平邑
    世界上最大的恐龍博物館——山東省天宇自然博物館,位於平邑縣城,是於2004年建成開放的集收藏、科普、展示、科研於一體的大型自然科學類博物館。也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國土資源科普教育基地」、「中國古生物科普教育基地」......館內擁有六項金氏世界紀錄,並因其豐富的古生物化石收藏被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為「世界上最大的收藏恐龍和其他史前動物化石的博物館。」
  • 今天,相約昆明動物博物館 守護「雪域精靈」雪豹
    雪豹視頻(下)  訊 10月23日,對人類來說這個一個極為普通的日子,可是對於一個處於「瀕危」物種的動物——雪豹,卻是意義重大的一天。10月23日是第八屆世界雪豹日。由於棲息地、食物鏈生態、遭受捕殺等多種原因,自20世紀90年代雪豹被《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列為瀕危物種。至今,雪豹仍處於「瀕危」狀態,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為了保護這個稀有的「雪域精靈」,傳承生物多樣性。
  • 黎裡,竟私藏了中國最大的錫器博物館!
    沒想到,這樣一個素樸的古鎮,竟藏著中國最大的錫器博物館!各類「錫」世珍寶、藏品達數千套,其造型、雕刻、風韻無不令人嘆為觀止。歷史上,天下錫器以蘇州為盛,而制錫大師也多出自黎裡。對錫器感興趣、有研究的小夥伴們,來黎裡開啟一場錫器文化匠心之旅吧~
  • 美景山東|世界最大的恐龍博物館——天宇自然博物館(上)史前
    博物館內珍藏1100多件恐龍及2200多件古鳥類化石,是世界上保存較完整個體的恐龍和鳥類化石最多的博物館,被金氏世界紀錄英國總部認定為「世界上最大的恐龍博物館」。目前,該館已有6項藏品獲「世界吉尼斯獎」,被譽為「一部描繪自然生命的萬卷書」。博物館館藏展品主要以礦物標本和古生物化石為主。
  • 舊金山新地標|亞洲博物館
    籌巨資轉型的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要給亞裔群體一個發聲平臺亞博,你今天終於做到了時候到了只有認知到自己的niche (縫隙市場)才能真正成功你的遺產就是它了人,年輕的,厲害的,重要的亞裔女性這座城市剛剛誕生了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副總統賀錦麗 (Kamala Harris)
  • 關聯首美景山東丨世界最大的恐龍博物館——天宇自然博物館(上...
    博物館內珍藏1100多件恐龍及2200多件古鳥類化石,是世界上保存較完整個體的恐龍和鳥類化石最多的博物館,被金氏世界紀錄英國總部認定為「世界上最大的恐龍博物館」。目前,該館已有6項藏品獲「世界吉尼斯獎」,被譽為「一部描繪自然生命的萬卷書」。博物館館藏展品主要以礦物標本和古生物化石為主。
  • 關聯首美景山東|世界最大的恐龍博物館——天宇自然博物館(上)史前...
    博物館內珍藏1100多件恐龍及2200多件古鳥類化石,是世界上保存較完整個體的恐龍和鳥類化石最多的博物館,被金氏世界紀錄英國總部認定為「世界上最大的恐龍博物館」。目前,該館已有6項藏品獲「世界吉尼斯獎」,被譽為「一部描繪自然生命的萬卷書」。博物館館藏展品主要以礦物標本和古生物化石為主。
  • 88歲翁紹初老人走進寧波博物館
    他也許是寧波博物館迄今為止邀請的年齡最大的講述者。翁紹初,1927年生人,親歷過多次抗擊日寇的戰鬥。  9月3日下午,88歲的翁紹初老人走進了寧波博物館,在講堂內,已有四五十位觀眾在翹首等待著他,其中有頭髮花白的老人,也有剛剛邁入社會的年輕人和正值學年的青少年。翁紹初雖已年近九旬,卻依然精神矍鑠。
  • 這裡曾是一片動物的天堂
    全球唯一一套鏟齒象頭骨發育系列標本 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供圖【走進自然科學博物館】  全球唯一一套鏟齒象從幼到老的頭骨化石、瞬間埋藏的巖塊狀各類動物化石、難得一見的和政羊頭骨化石壁、陸龜化石壁、鳥類瞬間埋藏的化石標本……走進甘肅省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塊巨型浮雕,它們無聲矗立,講述著生命進化的故事:千奇百怪的食草動物骨骼展示了物種高度的多樣性,兇猛敏捷的食肉動物雕塑般凝固在巖石中,與它們的獵物沉積在一起,共同歸於天地,告訴世人這裡曾是一片動物的天堂,氣候和環境的巨變使它們走向絕滅,形成了這些彌足珍貴的哺乳動物化石。
  • 上海自然博物館「聽·見萬物」帶你走近野生動物
    央廣網上海11月3日消息(記者周洪)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2020原創主題展示活動「聽·見萬物」11月3日起在B1臨展廳免費對遊客開放。作為上海自然博物館分眾教育的一部分,該展示活動基於「聽見萬物——2020年我的自然百寶箱」公民科學項目,將館外公眾與自然科學家聯動的成果進行了集中展現。展示內容以上海地區野生動物攝影作品為主,輔以上海典型生境的沙盤模型及動物標本,通過多種手段把隱藏在城市系統中的野生動物呈現出來,讓人們在展廳中感受上海大都市中的自然野趣,共同關注城市的自然環境和你我身邊的野生動物生靈。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八站——「源來如此」 走進河源恐龍博物館
    「中國恐龍的新家」活動已經安排上了 讓我們每周帶你前往一個博物館 看望住在那裡的中國恐龍明星們! 走進中國恐龍的新家 第八站 「源」來如此 走進河源恐龍博物館 廣東河源,可是名副其實的恐龍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