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日記》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高中老師愛林通過教育感化了一群墮落的青少年,使她們的生活逐漸走上正軌。表面是老師與學生的故事,但其實是關於反種族歧視的影片。
開心的沉浸於學生做的一些改變,卻不曾想過剛組建不久的家庭要面臨離婚的處境。
當愛林因為自己所熱愛的工作而逐漸變得忙碌起來,丈夫顯然有些不悅。似乎越來越少有時間過二人世界,隨著時間的推移,丈夫的忍耐到了極點。某天,愛林不忍讓學生很晚獨自回家,補習完功課便送學生回家最後自己回到家已是晚上,疲憊既充實的愛林回到家等來的卻是丈夫收拾行李準備離開。
兩人進行了很長一段對話:
丈夫:「那你還需要我幹什麼?」
愛林:「你是我的丈夫。你為什麼不能支持我就像妻子支持丈夫那樣。」
「因為我不是你的妻子」。
愛林在工作中的表現毋庸置疑。面對這些個性張揚的學生,以就保持高度的熱情投身於自己的工作當中,不放棄每個人,更不允許她們自甘墮落。可以說已經超乎一個老師的職責,她是偉大的。愛林對丈夫說:「我終於找到工作的目標,而且我很熱愛它。當我幫助這些學生了解生命的真諦時,我自己的生活也變得有意義。一個人很難有這種感覺。」
找到自己的目標並為之行動,同時是自己所熱愛的,這應該是每個人的願望。不可避免的,這其中就會有一些個人的犧牲,包含時間精力的投入或者其他。要是放到兩性婚姻中,大家都會有個刻板印象,自己的丈夫在外面打拼,女人在家相夫教子,不管他有多忙忙到不回家,女人都不應該有怨言甚至要全力支持。
但是現在,女生在工作中的表現有目共睹,她們從中得到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回饋從而使得經濟獨立,更多的是自我自信。所以當女生在事業中混得風生水起,作為丈夫,是否真的可以像妻子支持丈夫一樣支持妻子?或者說完全無法接受這樣的角色轉換?
丈夫問愛林:「如果讓你在我和學生之間選一個,你會選誰?」
丈夫拋給愛林一個世紀大難題,這已經不是家庭和工作如何平衡這種類似的問題,而是你必須要做出犧牲。
好笑的是,這種犧牲一般拋給了女性。所以當你面臨這種狀況,你會怎麼辦?如果你是男性,當你處於愛林丈夫的情況,你是否也和他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