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家庭關係,是爸爸支持媽媽,媽媽支持孩子 | 育兒

2021-02-19 中國教育報

父母都是家庭的經營者,作用卻不同,父親的格局,影響了家庭的方向,母親的情緒,決定了家庭的溫度。

普通家庭裡,一般是母親承擔著照料家庭的大部分責任,她們往往是家庭中的靈魂人物,她們的情緒就是家庭裡的晴雨表。

有這樣一句話:母親是暖暖的人,像個太陽,她走到哪裡,哪裡就是亮堂堂的,暖和和的,空氣裡的溫度都要上升幾度。

如果媽媽不開心,一家人吃飯的時候都是低氣壓。

簡單來說,媽媽不高興,其他人也不會太開心,而孩子是受母親情緒影響最大的人。

心理諮詢師賴佩霞曾說:當你的母親一輩子生活在哀傷痛苦當中,你敢快樂嗎?

答案是很難。

在我們公眾號後臺,經常有媽媽因為衝孩子發脾氣而後悔自責。他們每天忙家務,拖地、洗衣、做飯.有的孩子小,特別不配合,媽媽連上個廁所,孩子都吵個不停。這些瑣碎的事情,常常讓媽媽們難掩飾自己的沮喪、無力和絕望。

從表面上看,媽媽情緒不好,是因為孩子的行為問題或者脾氣太差,其實真正的原因是生活真的太累了,媽媽的壓力和焦慮找不到出口。

主持人馬丁曾經分享過他和妻子的故事:

妻子生完孩子那一個月裡面,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從一個非常賢良的妻子變成了一個蠻不講理的潑婦。

有一天馬丁在書房裡玩遊戲,妻子進來後,居然把手裡的一碗鯽魚湯,直接澆在電腦上了。

 

馬丁當時急了,兩人大吵一架,甚至鬧到要離婚,他氣衝衝地準備離開家,臨走之前,妻子發微信說:

「你能不能陪我坐一天月子,我幹什麼你就幹什麼,就一天就行。」

 

於是,他跟著妻子坐了一天月子,結果不到一整天他就快崩潰了。

孩子倆小時一餵奶,他剛餵好,孩子就開始哭鬧,再哄半小時,睡十分鐘又得起來餵奶。

 

也是從那天,他才真正明白了妻子的不容易。

在我們身邊,很多媽媽之所以不開心、對孩子表現得不耐煩,都是因為從家庭裡獲得的支持太少,尤其是來自爸爸的支持。

如果爸爸能給媽媽重視和關愛,媽媽也更容易傳遞給孩子愛和能量,親子關係也會更融洽一點。

總之,很多時候,媽媽的心情是陰是晴,家庭快不快樂,關鍵在於是爸爸給媽媽的關懷和支持多不多。

爸爸們應該如何支持媽媽呢?

1.支持媽媽育兒之外的生活

養孩子是世界上最辛苦的事情之一,一邊要處理生活瑣事,一邊還要擔心孩子。

可再愛家庭的媽媽,也希望在漫長的養育路上能有一些屬於自己的時間,畢竟母親不是一個人的唯一角色。

曾看過一位媽媽發過這樣的帖子:

「和老公結婚都有六七年了,婚後我就辭職專心在家當起了全職媽媽,有兩個孩子,一個5歲,一個2歲,兩個都是我一手拉扯大的。今年想出去走一走、散散心,希望家裡人幫忙照顧孩子幾天。結果卻遭到老公、婆婆的強烈反對:『都當媽了,心還收不住!』

這位媽媽的崩潰不僅來自於養育兩個孩子的疲憊,更來自於老公的不理解。

長期帶孩子的人,身心一直處於緊張、高壓、焦慮的狀態,非常渴望能有喘息的機會。

評論裡有位父親說到:

「一個稱職體貼的丈夫,至少應該讓全職媽媽每個星期放假一天。老婆帶著兩個小孩無論從精神到身體都相當疲勞,顯然你丈夫沒做到這一點。我是寶爸,我一直這樣執行這個理念。

是啊,好爸爸,應該懂得給妻子放假。

支持妻子尋找自己的興趣和快樂,這份快樂可以是插花、旅行、讀書和閨蜜們聚會等等,暫時脫離家庭,不僅是給自己充電,同時也防止在親子關係投入過度且密不透風的愛。

2.支持媽媽的教育

前兩年有個特別流行的詞語叫做「詐屍式育兒」,引起了很多媽媽的共鳴,意思是爸爸們平時不教育孩子,一回家就刷存在感,挑毛病,拆臺。

比如你一臉嚴肅地對孩子擺事實、講道理,旁邊的丈夫卻做起了「好人」:

「你真行,孩子這麼小,做錯點事就要上綱上線!」

而當你和老人有育兒觀念上的衝突時,丈夫又來了:

「我媽一大把年紀了,她那套法子不也好好地把我養這麼大,你聽她的吧。」

長此以往,媽媽們心裡是又無助又生氣,孩子因為父母之間天差地別的教育觀念感到困惑,媽媽在孩子心中的權威也受到了挑戰。

陶行知曾說:「家長肩負著教育兒女的責任,但不可以隨心所欲地使用各種方法來管教孩子,家長之間要團結,教育孩子的觀點要一致。」

如果家庭中媽媽和孩子相處得比較多,是教育的主力,那么爸爸最好要全力支持並鼓勵媽媽。

「兒子今天被老師誇獎有禮貌」

「還是老婆教得好!」

「兒子今天又闖禍了!」

「你別跟他置氣,晚上我來說說他。」

這些來自爸爸的鼓勵、認可和幫助,是媽媽育兒路上很有力的支持。

3.分擔家中的家務

一則名為《我從不幫我太太》的視頻曾刷爆朋友圈。

視頻中的丈夫說:實我從來都不幫我老婆!其實,我老婆根本不需要幫忙——她需要的是夥伴。我不是幫誰做家事,因為我就是這個家庭的一部分!

爸爸分擔家務,是對媽媽的體貼,也是對家庭最基本的責任。

有網友曾經發帖說:

「有些女人就在家帶帶孩子還喊辛苦,只會考慮自己,老公在外面工作辛苦的多了。」

他沒有考慮到妻子帶孩子之外的一日三餐、洗衣疊被、衛生工作有多忙碌,沒有工資,而且永遠沒有做完的一天。

別小看家務這件小事,當丈夫不能替媽媽分擔時,長年累月的辛苦,隨時可能變成壓垮她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養孩子累還是上班累,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

但成年人生活沒有輕鬆二字,最重要的是夫妻相互體諒:我知道你在外掙錢養家辛苦,你體諒我在家帶娃不容易。

對丈夫而言,最好的體諒是妻子的理解和尊重;對妻子而言,最好的體諒是丈夫能主動分擔一些瑣碎的家事,畢竟所有的媽媽在辛苦的時候,都渴望爸爸們搭把手。

有了爸爸的支持,媽媽才更有可能用更好的心情和足夠的耐心來面對孩子。

本文來源於公眾號 | 錢志亮工作室  ID:qzlgzs作者|錢志亮,北京師範大學名師。86級畢業留校,1994年留學歸國,博士學歷。研究方向為兒童發展問題諮詢、特殊需要兒童教育。個人公眾號: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致力於為家長提供專業、實用的育兒知識和理念。更多精彩資訊,請點擊閱讀原文,下載中國教育報APP吧

相關焦點

  • 最好的家庭關係,是爸爸支持媽媽,媽媽支持孩子|育兒
    如果爸爸能給媽媽重視和關愛,媽媽也更容易傳遞給孩子愛和能量,親子關係也會更融洽一點。總之,很多時候,媽媽的心情是陰是晴,家庭快不快樂,關鍵在於是爸爸給媽媽的關懷和支持多不多。03爸爸們應該如何支持媽媽呢?
  • 爸爸和媽媽育兒觀念不一致,最大的受害者是孩子
    孩子媽媽解釋:「他早就到了可以自己吃飯的年齡了,不應該再餵飯,這是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爸爸不甘示弱,爭辯說偶爾餵一次有什麼關係。夫妻倆就這麼吵起來了。孩子奶奶可能想表示對自己兒子的支持,直接端起碗說:「乖孫子,不理媽媽,奶奶餵你。」小朋友於是滿意地享受起奶奶的「服侍」。媽媽顯然一肚子的火無處可發,乾脆邊生悶氣邊刷起了手機。
  • 父母育兒原則不一樣:爸爸捨得花時間,媽媽捨得讓孩子吃苦
    「我要什麼都給孩子最好的,哪怕自己累點也不讓孩子受苦受累,這才是愛孩子。」雖然爸爸媽媽都愛孩子,但因為男人和女人的思維方式本就存在差異,所以在當了父母以後,在孩子的養育問題上也應該區別對待:爸爸要捨得花時間多給孩子一點陪伴,媽媽要捨得讓孩子吃點苦頭,多給孩子一些放手。「我和父親有一種生疏感,有時候他向我靠近,想和我有些互動時,我會下意識迴避,和父親待在一起就會感到壓迫,沒有話說。我
  • 育兒中媽媽理應「挑大梁」?耶魯大學:爸爸帶的孩子智商更高
    但通常三個月之後,媽媽開始得心應手以及與孩子之間血脈相連的那種感情,任何人都無法取代。 媽媽們自然而然就開始了自己的「獨裁」育兒之路,記得朋友生娃後從坐月子一直到孩子一歲多都是自己照料,之後有一次寶寶生病,娃姥姥著急要給孩子吃藥。
  • 缺席的爸爸,焦慮的媽媽,叛逆的孩子:家庭的相處模式決定了孩子的模樣
    假設,家庭的本質代表的是「愛」,教育的本質代表的是「規矩」。因為媽媽和爸爸的思維偏向不同,通常,媽媽更容易感性一些,爸爸則理性一些。在家庭裡面,感性的媽媽,更容易教會孩子,「什麼是家庭,什麼是愛、什麼是安全。」而理性的爸爸,則更容易教會孩子,「什麼是社會的規則、規矩」,所以,將來引領孩子,從家庭走向社會,爸爸的責任往往大過於媽媽。
  • 邦你學教育分析:最好的教育關係: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
    最近幾年,家校關係的情況並不樂觀,有時會有惡性事件發生。那麼家長與老師之間怎樣才能建立和諧的關係?人們說真正美好的關係是相互支持的,那最美好的三角關係應該是: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  第二天,孩子又來找老師:「爸爸說了,他也不知道小草的名稱。他還說,老師您一定知道,只是一時忘記了。」  說完,孩子還順手把爸爸寫的一封信交給了老師。  老師打開信,上面詳細的寫明了小草的名稱和特性,最後還附著一句話:希望這個問題由老師回答,想必更為妥當。
  • 爸爸媽媽的互動孩子都看在眼裡,《成為媽媽後》幫你揭示家庭氛圍的重要性
    有報導稱:從人類演化角度,女性的情緒能量遠遠超過男性,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全家焦慮。就像在節目中李艾談到自己的家庭她表示雖然爸爸去世的早,但是自己從來不缺愛,因為媽媽就算出差也會讓李艾感覺到媽媽的無處不在,比如媽媽會提前和同事、鄰居、朋友都交代好,在媽媽出差的時候,所有人都會給李艾打電話噓寒問暖。
  • 中國媽媽吐槽「喪偶式育兒」,北歐爸爸卻多是帶娃高手,心理原因
    作為寶媽,我經常聽到媽媽們在抱怨自家老公不幫忙帶娃兒。也有很多寶媽抱怨帶娃好像只是自己的事情 ,其他家人覺得與自己好像也沒多大關係。
  • 大晨媽媽:《大晨媽媽手繪育兒日記》
    本書分別以「天上掉下個『熊』孩子」、「『熊』孩子的奇聞糗事錄」、「童言無忌的時光都是限量版」、「80後職場爸媽智鬥『熊孩子』」、「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姥姥的恩情比海深」、「爸爸媽媽永遠愛你」等多個角度來觀察和記錄家中這枚精力充沛、伶牙俐齒、個性十足、有勇有謀的熊孩子的童年故事。
  • 唐藝昕官宣當媽媽,這世間給孩子最好的幸福,就是爸爸愛媽媽!
    曾經有人說過:世界上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爸爸愛媽媽。眼看著唐藝昕懷孕,小寶寶即將呱呱墜地,這段美麗的愛情即將伴隨著小寶寶的出生書寫著另一頁美麗的篇章。許多人說,愛情是風花雪月的浪漫,婚姻是柴米油鹽的現實。走進婚姻,是因為愛情裡的心動,等到心動過後,就會變成現實裡的柴米油鹽。而看看張若昀與唐藝昕的婚姻,一如初遇時的模樣,變成了愛情最美的樣子。
  • 育兒分享 | 一位新手媽媽的學習心得
    歡迎關注東城區婦聯官方帳號20212020年,疫情突然其來,東城區婦聯調整了家風建設和家庭教育的落地實施方案,在北京市婦女幹部學校的指導和支持下,把原來的父母課程線下活動轉換為在線直播,方便更多社區和居民一起參與,共建和諧家庭和社區!
  • 《以家人之名》揭開育兒真相:沒有不會帶孩子的爸爸,只有懶爸爸
    當張歆藝給了孩子更多愛和包容的時候,袁弘給孩子樹立了更多的規則和激發了孩子更多的探索性。 在這對夫妻身上所以體現的帶娃差異性,正是為什麼需要父親參與育兒這個問題的最好的回答。 爸爸帶娃,不是備選項,而是必選項。 不僅僅是為了家庭健康發展的需要,更是為了孩子的成長需要。
  • 面對孩子哭泣,爸爸阻止,媽媽允許,誰對錯?
    反觀做媽媽的,相較於爸爸的理性,想快速解決問題,媽媽是很感性的人,也明白這時孩子的哭泣只是在釋放自己的情緒,你抱抱他,安撫他,傾聽他的想法,過後,這個事情就翻篇了,孩子就能輕鬆的從情緒裡走出來了。也可以和孩子達到共情,接納孩子哭泣,表示理解和支持,且適當的幫助孩子發洩和緩解。另外,分析總結孩子哭泣的原因,給孩子建立足夠的安全感和親子依戀關係。(4)孩子哭泣,夫妻觀念要統一我知道對孩子哭泣的事情上,我和胡先生兩人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想讓孩子能更快的走出糟糕的情緒。但意見不統一,不止讓夫妻兩個人有爭吵,也會讓家庭育兒方面存在分歧。
  • 拒絕在家指手畫腳,爸爸要積極參與家庭互動,助力媽媽教養孩子
    等媽媽回頭看,只能看到一個癱在沙發上閉目養神的爸爸,在等著辛勞的媽媽將飯煮好。寶媽們的生活既瑣碎又繁多,因為爸爸更多地承擔起了養家餬口的責任,覺得家裡孩子的教育他可以收手不管,就安心地當起了甩手掌柜。還有的爸爸就比較過分了,用指使的語氣對著媽媽指手畫腳,理所應當地當起了"領導"。為什么爸爸在家會習慣性指手畫腳?
  • 《媽媽是超人》嗯哼甜炸天: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愛媽媽!
    連她自己都感慨:從來不曾覺得自己是公主,直到老公和孩子的出現.才覺得,哦,原來,這個世界還可以是這樣的。在兒子嗯哼的眼裡,爸爸是王子,媽媽是小公主,而自己是小王子,是要保護媽媽的。他也一直這樣做的。節目中做遊戲時,有小夥伴用球「攻擊」他們,嗯哼特別有男子氣概地對媽媽說:「這傢伙就由我來對付。」
  • 誤以為爸媽打架,男孩拿掃把護媽媽:孩子心疼媽媽,是一個家最好的風水!
    但實際上,孩子之所以會護著媽媽,和家庭影響是分不開的。如果平時爸爸不護著媽媽,孩子又怎麼會心疼媽媽呢?所以說,這一家人很幸福。因為,一個家最好的風水,便是養出懂得心疼媽媽的孩子。說到孩子心疼媽媽,有一個新聞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 媽媽比爸爸更愛曬娃
    提到「曬娃」這個詞,我們聯想到的第一個詞就是「媽媽」。翻閱朋友圈,看到的曬娃的,清一色也都是媽媽。爸爸的朋友圈都幹嘛去了?難道孩子都不是親生的?經濟學裡的雞蛋理論,可以解釋:為什麼媽媽比爸爸更喜歡在朋友圈裡曬娃。
  • 母親節專題|「超人媽媽」賈靜雯:孩子是母親最好最特殊的禮物
    ,並由此引發一系列關於育兒經驗、處理夫妻關係的討論熱潮。母親節來臨之際,深度文娛(ID:shenduwenyu)對參與錄製該節目並已是多個孩子「超人媽媽」的賈靜雯進行了採訪,她在採訪中分享了一些育兒心得和處理夫妻關係的經驗,並談到了在未來事業上想迎接新的挑戰。在總結育兒經驗時,賈靜雯表示要根據每一個孩子的年齡和特點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在處理夫妻關係的問題時,教育孩子時要儘可能互相補充,加強對另一半的包容和理解。
  • 新手媽媽必看3本育兒書,育兒沒煩惱
    不少寶媽表示,上學時都沒見這麼認真,有了寶寶後,各種育兒書、育兒課程、育兒公眾號等等,有知識的地方,就有我!在閱覽了眾多的育兒書後,想給所有的新手媽媽推薦3本,超實用的育兒寶典,每一個新手媽媽必入!《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美國兒科學會是一個由66000名兒科保健醫生、兒科專科醫生和小兒外科專家構成的健康機構,是美國兒童養育的權威機構,也是全世界極具影響力的研究學會。目前該書已經更新到第六版了,每一版都會根據新時代下爸爸媽媽會遇到的新問題提出指導,是全球最為權威的育兒讀物。
  • 孩子更喜歡媽媽的5大理由
    有一段時間,因為工作原因,女兒回了老家,我們每個月定期回家看她,只要一回到家中,女兒就將家庭的其他成員拋之腦後,我走到哪她則跟到哪。於是大家說,畢竟孩子身上流著媽媽的血呀。關鍵孩子身上也流著孩子爸的血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