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是家庭的經營者,作用卻不同,父親的格局,影響了家庭的方向,母親的情緒,決定了家庭的溫度。
普通家庭裡,一般是母親承擔著照料家庭的大部分責任,她們往往是家庭中的靈魂人物,她們的情緒就是家庭裡的晴雨表。
有這樣一句話:母親是暖暖的人,像個太陽,她走到哪裡,哪裡就是亮堂堂的,暖和和的,空氣裡的溫度都要上升幾度。
如果媽媽不開心,一家人吃飯的時候都是低氣壓。
簡單來說,媽媽不高興,其他人也不會太開心,而孩子是受母親情緒影響最大的人。
心理諮詢師賴佩霞曾說:當你的母親一輩子生活在哀傷痛苦當中,你敢快樂嗎?
答案是很難。
在我們公眾號後臺,經常有媽媽因為衝孩子發脾氣而後悔自責。他們每天忙家務,拖地、洗衣、做飯.有的孩子小,特別不配合,媽媽連上個廁所,孩子都吵個不停。這些瑣碎的事情,常常讓媽媽們難掩飾自己的沮喪、無力和絕望。
從表面上看,媽媽情緒不好,是因為孩子的行為問題或者脾氣太差,其實真正的原因是生活真的太累了,媽媽的壓力和焦慮找不到出口。
主持人馬丁曾經分享過他和妻子的故事:
妻子生完孩子那一個月裡面,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從一個非常賢良的妻子變成了一個蠻不講理的潑婦。
有一天馬丁在書房裡玩遊戲,妻子進來後,居然把手裡的一碗鯽魚湯,直接澆在電腦上了。
馬丁當時急了,兩人大吵一架,甚至鬧到要離婚,他氣衝衝地準備離開家,臨走之前,妻子發微信說:
「你能不能陪我坐一天月子,我幹什麼你就幹什麼,就一天就行。」
於是,他跟著妻子坐了一天月子,結果不到一整天他就快崩潰了。
孩子倆小時一餵奶,他剛餵好,孩子就開始哭鬧,再哄半小時,睡十分鐘又得起來餵奶。
也是從那天,他才真正明白了妻子的不容易。
在我們身邊,很多媽媽之所以不開心、對孩子表現得不耐煩,都是因為從家庭裡獲得的支持太少,尤其是來自爸爸的支持。
如果爸爸能給媽媽重視和關愛,媽媽也更容易傳遞給孩子愛和能量,親子關係也會更融洽一點。
總之,很多時候,媽媽的心情是陰是晴,家庭快不快樂,關鍵在於是爸爸給媽媽的關懷和支持多不多。
爸爸們應該如何支持媽媽呢?
1.支持媽媽育兒之外的生活
養孩子是世界上最辛苦的事情之一,一邊要處理生活瑣事,一邊還要擔心孩子。
可再愛家庭的媽媽,也希望在漫長的養育路上能有一些屬於自己的時間,畢竟母親不是一個人的唯一角色。
曾看過一位媽媽發過這樣的帖子:
「和老公結婚都有六七年了,婚後我就辭職專心在家當起了全職媽媽,有兩個孩子,一個5歲,一個2歲,兩個都是我一手拉扯大的。今年想出去走一走、散散心,希望家裡人幫忙照顧孩子幾天。結果卻遭到老公、婆婆的強烈反對:『都當媽了,心還收不住!』這位媽媽的崩潰不僅來自於養育兩個孩子的疲憊,更來自於老公的不理解。
長期帶孩子的人,身心一直處於緊張、高壓、焦慮的狀態,非常渴望能有喘息的機會。
評論裡有位父親說到:
「一個稱職體貼的丈夫,至少應該讓全職媽媽每個星期放假一天。老婆帶著兩個小孩無論從精神到身體都相當疲勞,顯然你丈夫沒做到這一點。我是寶爸,我一直這樣執行這個理念。」
是啊,好爸爸,應該懂得給妻子放假。
支持妻子尋找自己的興趣和快樂,這份快樂可以是插花、旅行、讀書和閨蜜們聚會等等,暫時脫離家庭,不僅是給自己充電,同時也防止在親子關係投入過度且密不透風的愛。
2.支持媽媽的教育
前兩年有個特別流行的詞語叫做「詐屍式育兒」,引起了很多媽媽的共鳴,意思是爸爸們平時不教育孩子,一回家就刷存在感,挑毛病,拆臺。
比如你一臉嚴肅地對孩子擺事實、講道理,旁邊的丈夫卻做起了「好人」:
「你真行,孩子這麼小,做錯點事就要上綱上線!」
而當你和老人有育兒觀念上的衝突時,丈夫又來了:
「我媽一大把年紀了,她那套法子不也好好地把我養這麼大,你聽她的吧。」
長此以往,媽媽們心裡是又無助又生氣,孩子因為父母之間天差地別的教育觀念感到困惑,媽媽在孩子心中的權威也受到了挑戰。
陶行知曾說:「家長肩負著教育兒女的責任,但不可以隨心所欲地使用各種方法來管教孩子,家長之間要團結,教育孩子的觀點要一致。」
如果家庭中媽媽和孩子相處得比較多,是教育的主力,那么爸爸最好要全力支持並鼓勵媽媽。
「兒子今天被老師誇獎有禮貌」
「還是老婆教得好!」
「兒子今天又闖禍了!」
「你別跟他置氣,晚上我來說說他。」
這些來自爸爸的鼓勵、認可和幫助,是媽媽育兒路上很有力的支持。
3.分擔家中的家務
一則名為《我從不幫我太太》的視頻曾刷爆朋友圈。
視頻中的丈夫說:其實我從來都不幫我老婆!其實,我老婆根本不需要幫忙——她需要的是夥伴。我不是幫誰做家事,因為我就是這個家庭的一部分!
爸爸分擔家務,是對媽媽的體貼,也是對家庭最基本的責任。
有網友曾經發帖說:
「有些女人就在家帶帶孩子還喊辛苦,只會考慮自己,老公在外面工作辛苦的多了。」
他沒有考慮到妻子帶孩子之外的一日三餐、洗衣疊被、衛生工作有多忙碌,沒有工資,而且永遠沒有做完的一天。
別小看家務這件小事,當丈夫不能替媽媽分擔時,長年累月的辛苦,隨時可能變成壓垮她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養孩子累還是上班累,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
但成年人生活沒有輕鬆二字,最重要的是夫妻相互體諒:我知道你在外掙錢養家辛苦,你體諒我在家帶娃不容易。
對丈夫而言,最好的體諒是妻子的理解和尊重;對妻子而言,最好的體諒是丈夫能主動分擔一些瑣碎的家事,畢竟所有的媽媽在辛苦的時候,都渴望爸爸們搭把手。
有了爸爸的支持,媽媽才更有可能用更好的心情和足夠的耐心來面對孩子。
本文來源於公眾號 | 錢志亮工作室 ID:qzlgzs作者|錢志亮,北京師範大學名師。86級畢業留校,1994年留學歸國,博士學歷。研究方向為兒童發展問題諮詢、特殊需要兒童教育。個人公眾號: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致力於為家長提供專業、實用的育兒知識和理念。更多精彩資訊,請點擊閱讀原文,下載中國教育報APP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