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你學教育分析:最好的教育關係: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

2021-01-12 中國荷都網

 

  

 

  最近幾年,家校關係的情況並不樂觀,有時會有惡性事件發生。那麼家長與老師之間怎樣才能建立和諧的關係?人們說真正美好的關係是相互支持的,那最美好的三角關係應該是: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

  01

  父母的態度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很多人都被網上的一部泰國短片感動過,影響過。

  小女孩Ju平時一直陪媽媽在菜市場賣菜,由於隔壁鋪子的豆芽賣得好,小女孩問媽媽:「我們可以種來賣嗎?」

  媽媽的回答是:「我們試試。」

  由於缺乏種植的經驗,在第一次試水後,豆芽全部枯死,但即使如此,媽媽仍然滿臉笑意地說:「沒關係,我們再試試。」

  於是,媽媽找來了種植豆芽的書,按照書中的方法跟女兒再次嘗試,結果發現還是失敗了。

  當她們積極研究問題、再次嘗試時,小女孩擔心地再問:「它會成功嗎?」媽媽仍然是那句話:「我們試試!」

  豆芽終於長了出來,母女倆興奮不已。更重要的是,這個小女孩長大後,獲得了獎學金,目前在瑞典做研究工作。

  我們在看這個視頻的時候,都會感慨,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言傳身教何其重要。

  如果這位媽媽有任何的不耐煩,或者她經常會對自己的人生感到沒有希望,那她可能從一開始連女兒種豆芽的提議都不會去滿足。

  如果這位媽媽只是讓女兒自己去探索,也許這麼小的孩子就可能因為經受不起失敗而早早放棄這個實驗。

  「我們試試。」多麼平凡的一句話,但充滿了魔力。這四個字告訴孩子:我們要對未知保持希望,並為此勇於嘗試。

  每個人自從降生後,父母的態度就一直在影響著成長。

  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藉由認識這個世界來認識自己的,而父母就是最初幫助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人。

  我們從父母的言語裡得到的是允許,我們就敢再往前邁一步;

  我們在父母的眼神裡看到的是恐懼,我們就永遠躲在他們身後;

  我們從父母的行為裡看到的是不滿,我們也就學會了看不慣整個世界。

  那麼,對於學校教育也是一樣的,如果父母不尊重老師,孩子還會尊重老師,尊重學校的規則,共同成長麼?

  

 

  02

  家長支持老師

  就是支持自己的孩子

  日本教育家多湖輝分享過一個故事:

  一位植物學家的兒子拿著一株不知名的小草請教老師,但老師不認識。

  於是,老師和顏悅色地對他說:「你的父親是一位著名的植物學家,不妨去請教他,老師也想知道小草的秘密。」

  第二天,孩子又來找老師:「爸爸說了,他也不知道小草的名稱。他還說,老師您一定知道,只是一時忘記了。」

  說完,孩子還順手把爸爸寫的一封信交給了老師。

  老師打開信,上面詳細的寫明了小草的名稱和特性,最後還附著一句話:希望這個問題由老師回答,想必更為妥當。

  這位家長的做法非常高明,他降低自己的身份,支持老師,幫助老師塑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其實這也是支持自己的孩子!

  上海的校長媽媽祝鬱也分享過類似的經歷。

  她的女兒四年級的時候非常調皮,總是闖禍,結果到了期末,老師給出的五行評語中竟然沒有一句肯定,全是批評。

  女兒非常傷心,回到家飯也不吃,哭著問她:「媽媽,我是不是真的很差呀?」

  那天晚上,祝媽媽失眠了,老師的評語就連當了14年班主任的她看了也終生難忘。

  她知道受批評的女兒自信受到了打擊,甚至已經開始懷疑自己了!

  但她又想到自己是一位中學校長,曾經無數次在講臺上分享:「家長一定要支持老師!學校是孩子每天都要去的地方,家長本事再大也不可能代替老師。」

  這次到了自己身上,應該怎麼辦?

  她連夜寫了一封信,這封信不是寫給老師,而是寫給自己的女兒:

  孩子,你見過磨刀嗎?

  把刀放在磨刀石上磨,刀一定很疼,可是他沒有發出一點聲音,因為他知道只有經過這樣的磨礪,他才能變成一把好刀、快刀。

  你想變成這樣一把好刀嗎?那就要經歷磨礪!

  你睡覺之後,媽媽已經和老師通過電話了,老師說,今天的評語就是把磨刀石,就是要讓你去接受反覆的磨礪。

  當你把評語上的缺點改正之後,你就會是一把舉世無雙的寶刀了。

  祝媽媽用這封信把老師在女兒心目中的形象挽救了回來。

  後來,她又和女兒談了很多,幫她重新塑造了對自己的認識,女兒還給自己寫了很多中允的「評語」。

  祝媽媽說,這件事到今天她還是非常後怕,孩子不會從她不喜歡的老師那裡學到任何東西,如果當時不是用這樣的方式來處理,結果會怎麼樣?

  她常常用這個故事來鼓勵老師要多幾把衡量孩子的尺子,讓孩子感覺到成功。

  她也會用這個故事提醒家長,老師不會故意批評孩子,遇到問題家長可以私下和老師溝通,但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支持老師,這是上策!

  一位做培訓的老師分享了這樣一段經歷。

  那是她第一次上課,在一家開在商場的培訓班裡,課很成功孩子們很喜歡她。

  但讓她萬萬沒想到的是,在課間休息的時候一個小女孩跑丟了。

  她慌了神趕快四處尋找,等她找到孩子的時候,孩子已經哭得非常傷心。

  孩子的媽媽看到了,趕快過來安慰自己的女兒:「沒事了!媽媽來了,沒事了!」

  小女孩很快就不哭了,然後孩子的媽媽接著說:「這個姐姐剛才因為找不到你很緊張,她不是故意的,現在你親一下姐姐,安慰她一下,好不好?」

  小女孩說:「好!」然後親了她一下,這件事她至今難忘!

  一個善良、寬容的孩子就是這樣教育出來的。老師是有過失,但家長非但沒有指責,反而選擇了包容和支持!這位家長在孩子面前的做法,應該是最好的教育了!

  回過頭來看,人們說真正美好的關係是相互支持的,那最美好的三角關係不就是: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嗎?這樣孩子才能更健康的成長!

  

 

  03

  父母應該

  給予老師和孩子怎樣的支持

  對待孩子:

  我們可以藉由孩子的眼光去重新看待這個世界,讓他自己有更多的好奇去探索對一件事情的看法、一樣東西的用處、甚至一朵花開的樣子。

  ● 在平時的生活中,小心呵護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只有有了希望,才會有成長的目標,也才能在他的人生經歷中再去學習後面的功課,而不是總是認為自己的未來什麼都不可能。

  ● 跟孩子對話時,多問幾句:「為什麼?」也許你會得到與你預想完全不同的答案。

  孩子的世界單純無比,別用我們成人的想法去「換位思考」。

  ● 如果可以的話,建議你可以親自陪孩子去看看這個世界。

  在這個看世界的過程中,我們允許孩子以他自己的眼光來看,而不急著說出自己的想法,也許他的視角會給你帶來無限的驚奇。

  我們能陪著孩子走得足夠遠,孩子才有力量走得更遠。

  ● 教會孩子尊重老師,一起參與進孩子學習的世界。

  老師和父母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父母是孩子認識世界的第一步,而老師在孩子學習與成長過程中起到的教育作用必不可少。父母和老師都應該積極和孩子參與到學習的世界中,一起成長。

  對待老師,需要明白:

  ● 老師是教育者,不是保姆。

  「孩子我交給您了,你就該說說,該罵罵,我們都交給您了。」這句話是家長最愛說,但是老師卻往往不愛聽。這句話看似是客套,但是話語中更有點推卸責任的意思。教師關心學生不等同於「母愛」,希望教師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是對教育的誤解。

  ● 信任老師

  朋友分享了一則她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故事:家園共育,特別重要。

  就我個人,前兩天給兒子去新幼兒園開家長會。這幼兒園本身就是二級二類,主班老師25歲,自我介紹中,她帶中班8年了,按理說也有一定經驗。

  但她和家長開會時的表達能力,我個人覺得她比較弱,很多問題家長著急問,她自己都回答不上。

  當時有的家長面面相覷,嘆息,不屑的眼神交換。

  但我當時的反應,就是信任。

  第一,小班時,幼兒園太遠,接送太難,辛苦一年。好不容易現在近了,能順利入園就已謝天謝地。

  第二,也許這個老師對孩子很好,和孩子交流很順暢,孩子能接受。

  第三,既然送進來,畢竟是公立幼兒園,校長主任,統一管理,也不會輕易出問題。

  最後,直到現在,我都告訴自己,信任,才是家園共育,孩子順利幼兒園的首要條件。

  ● 處理問題要通情達理。

  如果孩子說了什麼學校發生的事,讓家長很在意,拜訪老師弄清狀況時可以說:「我想讓您知道,我的小朋友說在您的課堂上發生了一些事,因為我知道孩子會把事情誇大,任何故事總是另有隱情,希望您能給我一點頭緒。」

  如果各位仍對事情感到不滿,那麼可以向校長提出疑慮,但在所有事情當中最最重要的一點是:絕對別在你們的孩子面前說老師的不是。如果孩子摸清楚了你們並不尊重老師,他們也不會。而這一點絕對會讓日後的麻煩層出不窮。

  推薦

  邦你學教育

  

 

  邦國集團·邦你學教育源自,2014年入駐大陸,是一家專注於中小學生課外輔導的全國連鎖民辦教育機構。我們關心學的過程,研究學的困惑,解決學的問題,培養學的能力,結合獨有的ILTS評測系統、SMS學業跟蹤管理系統和IRMS校務管理系統,依託教育大數據和雄厚的師資實力,聚焦學習與成長全面提升。願與各方力量一起,共同培育具有全球視野、契合公民素養的時代新人!

相關焦點

  • 最好的教育是: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我們並肩努力
    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是所有老師的心願,更是出於教育孩子的責任感。不為難老師,不打擾教育,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支持越來越多的老師,對於管教孩子有心無力:「我真的很想教好孩子,可我不敢管啊!」這個世界上,最不該被苛責的是老師,最不該被嬌慣的是孩子。教育是成就孩子的事業,無論如何,都不應演變成學校和家長之間的拉鋸戰。安靜下來,才是教育最該有的樣子。
  • 【家教講堂】最好的教育是: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我們並肩努力
    【家教講堂】最好的教育是: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我們並肩努力 2020-12-22 17: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教育故事啟發家長如何與老師、學校、班主任正確交流
    我在教育行業中,從事教育16載。我見過無數個學生非常優秀的例子。那麼優秀的孩子背後必然有優秀的家長。那麼優秀的家長與老師的交流也一定是很愉快的。優秀的家長是正能量的。優秀的孩子也是正能量的,積極樂觀向上。
  • 老師深夜收到作業感謝家長:你們的支持與付出,必將成就孩子偉大的...
    「孩子的教育,少不了父母」 我們知道,在家上課期間,除了老師在屏幕前辛苦講課之外,還有一個對孩子起著重要監督作用的人物,他們同樣為了孩子辛苦付出著,他們用行動支持的老師的工作,這個人就是家長。
  • 孩子的教育應該靠誰?老師還是家長?
    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應該靠誰?這大概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家長、老師各執一詞,但始終沒有個確切的說法。最近,我跟女兒班級裡兩位同學的媽媽聊天才知道,她們都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老師的責任,家長的任務就是把孩子送進教室,沒有沒有時間也沒有義務輔導孩子學習。但我想說,我們自己孩子的教育不應該指望別人!因為你才是孩子的家長,別人憑什麼要對你的孩子負責呢?
  • 最好的家庭關係,是爸爸支持媽媽,媽媽支持孩子 | 育兒
    有一天馬丁在書房裡玩遊戲,妻子進來後,居然把手裡的一碗鯽魚湯,直接澆在電腦上了。 馬丁當時急了,兩人大吵一架,甚至鬧到要離婚,他氣衝衝地準備離開家,臨走之前,妻子發微信說:「你能不能陪我坐一天月子,我幹什麼你就幹什麼,就一天就行。」
  • 最好的家庭關係,是爸爸支持媽媽,媽媽支持孩子|育兒
    如果爸爸能給媽媽重視和關愛,媽媽也更容易傳遞給孩子愛和能量,親子關係也會更融洽一點。總之,很多時候,媽媽的心情是陰是晴,家庭快不快樂,關鍵在於是爸爸給媽媽的關懷和支持多不多。03爸爸們應該如何支持媽媽呢?
  • 「家長寵孩子,老師寵學生」,教育能不能這樣走下去?
    很多家長抱怨:「現在的孩子很難帶」,也有很多老師吐槽:「現在的學生很難教」。為了讓「難帶」的孩子不在家搗亂,家長盡力滿足孩子的要求;為了讓「難教」的學生不搗亂,老師儘量滿足學生的要求。
  • 學生不完成作業,老師這樣處理,家長上告到校長,網友:支持老師
    《規則》中明確規定了可以實施懲戒的情況,即當學生存在不服從、擾亂秩序、行為失範、具有危險性和侵犯權益等行為時,老師可以給予適當的教育懲戒。其中不服從指的是學生主觀上不完成基本的學習任務,個人覺得這裡所說的基本的學習任務就包括了課堂的學習以及作業的完成情況,也就是說學生不完成作業老師是可以給予一些懲罰的。雖然學生不完成作業,老師可以懲罰,但是真正願意實施懲罰的老師卻很少。
  • 《嗝嗝老師》:教育是讓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只有差老師,沒有差學生」我想這句話也可以成為父母的自我勉勵之辭:「只有差父母,沒有差孩子。」而這似乎又成了一個悖論「每一個父母在爸媽面前也都是一個孩子」。不公平、怨天尤人、貧窮、虛偽、自我放棄……這不是一起普通的校園故事,這卻是一個普遍的教育困境。今天,教育困境存在著。無論是在貧富差距越來越懸殊的印度,還是在高速發展的中國。
  • 每個班都不缺一些「欠揍」的孩子,家長支持老師放心揍,老師敢嗎
    今天下午,突降暴雨,有好些家長給孩子送雨具,因此家長也就藉機找我聊了兩句。小A的家長感慨地說:「教育靠嘴說教,有時真很蒼白無力,別人的孩子我不敢說,但我家的孩子,我太了解,他就是欠揍,你揍他兩次,他就不敢欠交作文了。」我笑著跟他打趣:「你不心疼嗎?」「心疼什麼?不打不成器。他就服打,老師打孩子也有分寸,哪會把孩子打傷打殘,放心揍他,我支持你。」
  •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老師家長間應達成懲戒教育共識
    家長>>學校老師家長間應達成懲戒教育共識家長呂女士的兒子今年上六年級,孩子從小比較聽話懂事,學習成績不錯,跟同學也很少鬧矛盾,呂女士說,本以為校園欺凌這種事離自己孩子很遠,沒想到還真發生了。
  • 小學生尿溼褲子,家長質問老師,這事是老師失職還是家長沒教育好
    老師沒有聯繫家長,直到晚上回家,家長才發現了。孩子在大冬天穿了半天的溼褲子。家長問孩子為什麼不告訴給老師?孩子說:上課中間不舒服,站起來幾次,老師沒有問。2、如果發生以下4種情況,老師就有責任了學校不是無限責任公司,並不是學生發生任何事都可以去找學校麻煩。但學校和老師確實對學生負有一定的責任,我們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 作為老師,我支持中考體育與語數英同分值,但作為家長,我反對
    筆者是一名中小學教師,同時也是一位家長。就筆者個人而言,作為老師,我特別支持「中考體育與語數英同分值」,但作為孩子的家長,對此是持反對意見的!作為老師的支持理由;作為一名老師,我每天都要與學生打交道,我清楚現階段,中小學教育的遺憾。也了解學生需要什麼?喜歡什麼?
  • 家長和老師教育孩子經常說的一句話,貌似暖心,其實傷了孩子自尊
    當孩子在學習上,或某件事情上沒做好時,家長和老師可能會安慰孩子:「只要你盡力了就好,爸媽(老師)不怪你!」這句話可以算是教育中的經典語句,被幾代人說了幾十年吧。可仔細想想,會發現其中有諸多值得反思之處。1 承認失敗,接受現實?
  • 體育老師又生病了?應試教育增加的是學生壓力,消亡的是孩子青春
    知識是通往未來的階梯,而教育則是知識背後張開的羽翅,唯有教育得法、教育得當才可讓孩子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無阻地翱翔。 —高爾基 不知何時開始,負責帶領學生們體育運動,教授學生身體健康常識的體育老師成為了校園裡身體素質」最弱」的一份子。體育老師成為林妹妹的背後隱藏著的是我國教育環境的最大悲哀。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怎樣帶孩子避開教育中的「坑」?
    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很多學校追求升學率,老師追求分數。大考小考總在考,作業試卷滿天飛,讓學生和家長叫苦不迭。有一本勇敢的書,它無情地揭露了教育的弊端,並給出了應對辦法。這本書就是《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本書作者尹建莉是教育學碩士,從教多年。
  • 小小作業家長累,老師苦,到底該誰改,教育部門一錘定音
    雖然素質教育已經提倡多年,但是現在,在很地方還是分數第一,學校、老師、家長、孩子誰敢大意。對於學校,上級部門和社會都只看你的升學率,只看你的排名和期末平均分,這些都要和學校、和校長的績效捆在一起的。對於老師的評優晉級,職稱評定,學生成績也站第一位的。
  • 孩子被欺負,教她「告訴老師」沒有用,李玫瑾教授:支持打回去
    生怕自家孩子在學校遭受到校園暴力,其實家長的害怕並不是沒有道理的,畢竟一旦孩子遇到校園暴力,受到的傷害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對心靈上的傷害也不小。孩子被欺負要告訴老師?從小媽媽就告訴小微被欺負要告訴老師,因此小微便去了,確實從那以後這些明面上的欺負沒有了,都是一些暗地裡的。走在回家的路上被同學圍堵,要麼是被借錢,要麼就是被強迫寫作業,並且由於小微告老師的行為,徹底惹怒了一些同學,被欺負的越來越過分。孩子被欺負告訴老師?
  • 老師,請學會與家長交流技巧,保持與家長有效溝通,有利學生成長
    01教師隊伍中出現的這種現象,固然有教師對學生高度責任感的因素,對學生「恨鐵不成鋼」,但是,不敢何種原因,都不能以「洩憤」家長,來表達對學生的不滿。誠然,教師與家長共同擔負著教育下一代的重任。要成功地教育好兒童,老師和家長應建立良好的協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