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魚
今天在網上刷到一個帖子,大致意思是說:
小孩下課上廁所,尿來得太急,還沒解開褲子,已經全部尿在保暖褲上了。老師沒有聯繫家長,直到晚上回家,家長才發現了。
孩子在大冬天穿了半天的溼褲子。家長問孩子為什麼不告訴給老師?孩子說:上課中間不舒服,站起來幾次,老師沒有問。(特別說明,該事例來自網絡)
為此家長比較不滿,還質問了老師……
那麼在這個事件中,學校老師到底有沒有失職呢?
1、分條解析,學校老師有沒有失職?
下面我們來分條解析這個事件,看看學校老師有沒有失職?
(1)一年級的小孩自控力還不是特別好,偶爾尿急溼了褲子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這一點上,老師沒有責任。畢竟尿尿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是老師能代為掌控的。
(2)大冬天穿得多,孩子尿在了保暖褲上,保暖褲外面還有外褲。孩子不主動說,老師確實不可能發現。
在這一點上,老師也沒有錯。畢竟小學不是幼兒園,老師不可能每隔一段時間就去查看學生有沒有尿褲子。小學生尿褲子的畢竟極少。
(3)孩子多次站起來,但老師都沒有問。老師是否失職?
一年級小孩上課站起來是常有的事情。我家大寶讀一年級時開家長會老師就說過這個現象:
有孩子上課站起來多次,有孩子上課下座位,甚至還有孩子跑上講臺揪著老師的衣角。
在這一點上,老師也沒有錯。
2、如果發生以下4種情況,老師就有責任了
學校不是無限責任公司,並不是學生發生任何事都可以去找學校麻煩。但學校和老師確實對學生負有一定的責任,我們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發生以下4種情況,老師就有責任了:
(1)如果學生告訴老師褲子尿溼了,老師卻不管。那就是老師的錯。
(2)如果是夏天穿得少,同學發現她褲子尿溼了報告了老師,老師卻不管。那就是老師的錯。
(3)如果老師碰巧看到學生褲子尿溼了,卻視而不見。那依然是老師的錯。
(4)如果學生上課尿急,並舉手報告了老師,但老師墨守成規就是不讓學生上廁所導致尿溼了褲子。那老師也有責任。
對於非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只要不是以上4種情況導致他們穿了尿溼的褲子並沒有被及時發現,老師就沒有責任。
3、孩子尿溼了褲子沒被發現,家長與其怪老師,不如自己提前教育好孩子
一年級學生,特別是剛剛上一年級的學生確實有可能尿溼褲子。因為幼兒園時期老師照顧得無微不至,小學相對寬鬆一點了。老師不會規定時間讓學生排隊上廁所,更不可能挨個看學生有沒有尿褲子。
剛上小學的孩子有的膽子比較小,確實有尿意不敢要求上廁所或者尿了褲子不敢說。
家長是最了解孩子的,自家孩子性格如何家長心裡很清楚。如果孩子膽大、開朗,上小學後根本不需要操心上廁所的問題。
如果孩子文靜、內向、膽子小,在入學前家長就要反覆教導兩件事:
(1)上課時有事情要舉手報告老師,比如想上廁所。
(2)萬一發生了什麼事要立刻報告老師,比如尿了褲子。
家長不但要教導,還要反覆地說,經常說。帶過孩子的家長應該都非常清楚很多事情不是說一遍孩子就能記住的,必須反覆說。
結束語
大冬天孩子穿半天溼褲子家長心疼是肯定的,但心疼並不代表就要找個人負責任。家長心疼孩子,並不代表老師就該站出來背鍋。
如果老師有責任,家長肯定要跟老師理論。
如果老師沒有責任,家長也不能蠻不講理。並不是說事情發生在學校就是老師的責任。
比如尿褲子這種事,學生沒有說老師肯定猜不到,家長與其去想辦法找老師負責,不如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
只有教育好孩子遇到突發事件該怎麼應對,他們才不會再次受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