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知識是通往未來的階梯,而教育則是知識背後張開的羽翅,唯有教育得法、教育得當才可讓孩子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無阻地翱翔。
—高爾基
不知何時開始,負責帶領學生們體育運動,教授學生身體健康常識的體育老師成為了校園裡身體素質」最弱」的一份子。體育老師成為林妹妹的背後隱藏著的是我國教育環境的最大悲哀。
應試教育的弊端
一、增加學生升學壓力
應試教育環境下,每一名學生的壓力都很大,家長和老師們對於高考決定未來這句話的過度宣傳,導致學生將高考作為人生的唯一希望,當高考沒考好,這一希望破滅了,就會造成悲劇的發生,我們經常在高考過後發現學生心理壓力過大輕生的新聞,而悲劇的始作俑者就是最為喜愛她的父母和看中他的老師。
二、學校教學任務偏離
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鄭強曾說過:「現在的小孩,從小時候的教育就搞歪了」。特別是隨著「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的出現,大多數家庭對於孩子的學習教育就徹底歪了。
當校園裡本該存在的孩子們奔跑的身影和歡聲笑語,變成一張張蒼白褶皺的試卷。當學生稚嫩的肩膀上扛起一本本沉重的書籍,我國的教學任務就已經出現了偏離,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學校對於學生應試的能力越來越重視,忽略了「教書育人」的本質。
三、唯分數論扼殺學生天性
中小學時期是孩子興趣愛好的養成時期,也是人生觀價值觀念的重要完善時期,然而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孩子們接觸到的只有且只能是書本上的枯燥的知識,和成績單的那上冰冷的分數。
天性喜歡學習的孩子只佔少數,大部分的孩子通常對於學習這種枯燥的事情並不感興趣,但在學校和家長的監督下,孩子不得不學習,學習成為了學生唯一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在有人管制的情況下還好,一旦沒人看護了,往往就會對學習產生厭倦,這種情況在我國的大學校園裡尤為常見。
四、孩子成績的好壞成為「好家長」的標誌
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下,成績高的孩子一般會被老師和家長們認定為好孩子,而自己孩子成績高的家長也自然而然的被認為是好家長。
通過學習成績來判斷家長的成功與否的方式,實在是對孩子而言最大的不幸。孩子的成長過程需要學會的東西有很多,學習成績的高只能證明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強,這其中還存在家長花錢做課外輔導才提上去的。孩子的人格、身體健康情況、心理發展情況等多方面問題都無法通過學習成績體現出來,將孩子成績的高低認定為判斷家長是否是「好家長」實在有失偏頗。
如何解決應試教育帶來的弊端
近些年來我國在教育制度上正在逐步的進行改革,高考選科模式的出臺,和「學生減負」的主見展開,緩解了我國中小學生的學習壓力,學校在課程的設置方面也開始主見重視學生們綜合素質的培養,素質拓展課等大學課程也開始在初高中的校園裡普及。
但僅僅是這些還是不夠的,我國的應試教育局面並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學生身上的壓力仍然巨大,因此除了要對教育制度進行不斷改革和完善的同時,還要將強對於學生素質教育的輿論宣傳,從人們的思想上改變對於孩子的培養態度。
在孩子的學習方面主要以積極性的誘導為主,比起知識的硬性灌輸,更加要重視孩子學習方法上培養,並尊重孩子的興趣愛玩,幫助孩子培養完善的人格,防止家長越位、孩子錯位的現象發生。
結語
應試教育在我國存在已久,根深蒂固,處理起來需要較長的實踐,也需要人們的思想逐漸改變,當把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把「育人」作為教育的內核,我國的教育事業才能從本質上得以改變,解決應試教育帶來的弊端。
您認為應試教育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不妨在評論區裡留言,和大家共同討論吧~
分享最新教育動態,解析當前教育想像,您每一秒的停留都是對我莫大的鼓勵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