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佑佑兜兜媽媽,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日常他們都是我親帶,所以各方面的性格養成都受我的影響,而自然我也就更了解他們。
雖然很多時候,胡先生對我如何養育孩子不會插手,但某些時刻因孩子我們還是會產生不和諧。
就在昨天只因孩子哭泣的問題,倆人有了短暫的爭吵,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意見,彼此誰都不服誰。
(1)孩子哭泣,是本能釋放
事情發生的原因非常小,小寶兜兜有一點發燒,所以情緒不好,哼哼唧唧一直在哭鬧,我安撫哄他都沒有用,問他要不要喝水或喝奶,都不要,也不說哪裡不舒服。
胡先生因為孩子的吵鬧而醒來,他認為我對待孩子的處理方式是有問題的,孩子的哭鬧,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停止哭泣,然後再詢問他的需求,滿足和去解決就好。
但我不那麼認為,我認為首要的是要釋放孩子的情緒。他畢竟才兩歲多,很多詞語都不會表達,一味的制止他哭泣,不讓哭鬧,這對孩子來說,他會聽你的嗎?會有效果嗎?
不見得,以我對孩子的了解,孩子反而會越哭越厲害。
再看看孩子為什麼要哭泣呢?還不是因為身體有不舒服呀,有哪一個生病的孩子,他的情緒會好呢?
再說了,孩子有這樣的表達也就是想尋求你的關注,需要安慰和撫摸,等他得到滿足,自然就會平靜下來。
沒過多久,孩子什麼都沒吃,什麼都沒喝,安撫一陣,他又很快入睡了。
(2)孩子哭泣,不要阻止
面對孩子哭不哭的問題,我相信很多的家庭,都會有產生分歧。
有一些當爸爸的會覺得男孩子哭泣是軟弱的行為,他應該堅強一點,不要讓別人看到自己的眼淚,有問題可以說出來,沒有必要去哭泣,而哭泣也解決不了什麼。
我能理解之所以有些爸爸會這樣認為,或選擇用言語去阻止孩子,是認為這個是能快速解決問題的辦法之一,可看似平靜下來的孩子,他的內心其實是隱忍和委屈的,因為他哭泣的原因無非就是生氣和委屈沒有得到釋放,不被理解造成的。
反觀做媽媽的,相較於爸爸的理性,想快速解決問題,媽媽是很感性的人,也明白這時孩子的哭泣只是在釋放自己的情緒,你抱抱他,安撫他,傾聽他的想法,過後,這個事情就翻篇了,孩子就能輕鬆的從情緒裡走出來了。
另外,我們要知道孩子從出生的時候,就是用哭泣的方式來降臨,而孩子目前也只有幾歲的年齡,他還學不會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哭泣在他眼裡是非常正常不過的事,而我們為什麼要去阻止呢?
是人都有喜怒哀樂,所有的情緒隱忍著不說,確定帶給自己的壓力不會越積越深?確定不會存在內傷?確定不會在溝通方面有所影響?
(3)孩子哭泣,這樣緩和
孩子哭泣本身並沒有傷害,可去阻止他,有影響是一定的。
很多的父母在看到孩子哭泣的時候,要麼就不管他,讓他自己一個人在那哭泣,直接冷處理;要麼在孩子哭泣的時候覺得情緒受到感染,人非常的暴躁,就用語言試圖去阻止他,不要孩子再哭泣了;要麼像我這樣的,去接納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得到釋放。
對於這三種辦法,各有利弊,但我們要看清,處理這些事情一個度的問題。
就像冷處理。孩子有出現無理取鬧的行為,講也講不聽,拒絕溝通,觸碰原則問題時,確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選擇短暫冷處理。冷處理不僅讓孩子平靜下來,也讓父母有時間去緩和自己的情緒。但冷處理之後,還是要和孩子講明其中的利害關係,哪些是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
當孩子有哭泣情況時,可以抱抱安撫他,可以選擇轉移注意力,去分散孩子的情緒。也可以和孩子達到共情,接納孩子哭泣,表示理解和支持,且適當的幫助孩子發洩和緩解。另外,分析總結孩子哭泣的原因,給孩子建立足夠的安全感和親子依戀關係。
(4)孩子哭泣,夫妻觀念要統一
我知道對孩子哭泣的事情上,我和胡先生兩人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想讓孩子能更快的走出糟糕的情緒。但意見不統一,不止讓夫妻兩個人有爭吵,也會讓家庭育兒方面存在分歧。
當然也不可否認,絕大多數的家庭,都是當媽的在管孩子,管孩子的言行、教育、生活,當爸的插手機會很少,他們也樂得輕鬆。
可這樣一個人的戰鬥對孩子的養育有好處嗎?不見得。
好的家庭教育,需要爸爸和媽媽的同時參與,遇到一些意見不統一的時候,我們考慮的應該是什麼方式對孩子是最好的。
正如今天文章開篇所說的,面對孩子哭泣的問題,爸爸阻止,媽媽允許,到底誰對誰錯呢?
答案是我們都錯了,因為我們在爭論誰對誰錯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是錯誤的,夫妻本是一體,沒有必要計較誰的對錯,一旦在這個事情上較真了,傷了彼此感情不說,也讓孩子受到牽連,讓孩子在對待很多事情上,態度搖擺不定。
佑佑兜兜媽媽總結
和胡先生不愉快的交流之後,我就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所以就有了這篇文章的存在。
同時這些也在告訴我,不要你以為,要他以為。是要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去順應他的生長發育,去選擇對他最好的方式。
文章的最後我想說,養育孩子從來不是某一個人的責任,這需要夫妻雙方的合力配合,需要根據每個孩子的特性去解決問題。
在這裡真心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看清孩子的內心,一起陪伴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