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你趴在媽媽身上幹什麼呢?」你的回答,可能改變孩子一生!

2021-02-09 e學堂

「昨晚真是太尷尬了。」

晚餐時閨蜜瘋狂吐槽:

「我和老公為愛鼓掌的時候被孩子撞見了!

他『哇』地一聲就開始大哭,邊哭邊問:『爸爸,你趴在媽媽身上在幹什麼啊?』給我倆尷尬壞了.」 

另一個閨蜜說:

「媽耶,我也被撞見過!只能撒謊說爸爸媽媽在做遊戲……

結果我兒子也開始脫衣服要跟我們做遊戲!太上頭了!」

對於這些被娃撞見的瞬間,如果敷衍了事,或者諱莫如深,對孩子來說都不一定是好事,處理不好甚至影響很大。

我看過有位心理諮詢師曾分享過這樣一個案例:

一位30多歲的女患者,一直無法進入任何親密關係。

原來是大約六七歲時,她不小心看到了爸爸媽媽親熱的畫面。

那一幕讓她對父親產生了厭惡感,甚至潛意識慢慢在生活中躲避和父親相處。

長大後,她對成年男性的身體也莫名排斥,總是想起兒時爸爸媽媽親熱的畫面。

和隊友做羞羞的事,被孩子撞見到底該咋辦?

這3個坑我勸大家可別踩。

1.家長先慌了

當孩子第一次看到爸爸媽媽的親密行為,內心本來就困惑不安了。

如果我們再有一些慌亂和羞愧的表現,孩子就會認為這種親密行為是不好的、羞恥的。

2.忽悠敷衍

如果孩子似懂非懂的好奇,我們還只是說「沒什麼」,或者像開頭我閨蜜那樣忽悠孩子「在玩遊戲」,孩子只會更加迷惑,甚至做出一些哭笑不得的行為。 

當然,如果是3歲以內還完全不明所以或者當時也並不好奇疑惑的情況,可以不用解釋太多,安撫好孩子重新入睡就行了。

3.惱羞成怒,呵斥孩子

有時候為了掩飾尷尬,有的爸爸媽媽會反過來呵斥孩子「沒事,去去去,趕緊睡覺」。

這種做法是最不可取的,除了增加孩子的恐懼感,沒有任何好處。

因為孩子完全不理解發生了什麼,是自己做錯了?還是爸爸媽媽在打架?

情況嚴重了甚至會給孩子的童年埋下陰影。

 

所以,當我們和隊友做羞羞的事被孩子撞見了,不用覺得害臊。

及時整理好儀表和情緒,大方而坦然地告訴孩子:

「爸爸媽媽以為你睡著了,所以想關上門做點夫妻間表達情感的事情。

對不起,吵醒寶貝了。爸爸媽媽需要一點單獨的空間,寶貝自己去睡覺好不好?」


很重要的一點是——記得給房間上鎖! 

我知道可能很多家庭的臥室是不能上鎖的,或者由於家庭條件有限,沒有多餘的房間和孩子分開睡。

但是為了防範於未然,我們還是要儘量藏著掖著,別被孩子看見。


這是我們的隱私,即便我們已為人父母,也要懂得保護自己的隱私。

同時還要告訴孩子如何不侵犯別人的隱私。

比如進房間要敲門,同樣的,爸爸媽媽進孩子的房間也要敲門,等等。 


這些尷尬瞬間看起來很棘手,但如果我們準備好了,加上適當的引導,你不僅會發現它一點也不難。

相反的,還是一次很好的性教育機會。

性教育絕不是簡單粗暴地告訴孩子,男孩女孩不一樣,背心短褲蓋住的地方不許別人摸。 

其實性教育包括認知、生理、心理三個層次,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它既包含性別教育,又包含情感和生命教育,同時它還涉及責任與法律的問題,是一件需要爸爸媽媽認真做功課的事情哦! 

分享我的4點經驗給你們。

1.咱們自己必須要正視「性」

性,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跟我們生活中需要喝水吃飯一樣正常,既不神秘也不惡俗。

 嬰兒會因為別人的擁抱、撫觸而感到安慰和開心。

成年人也延續了這一點,會因為感情的濃烈而希望透過親密性行為去表達。 

性是一種愛到極致的情感表達,是美好而溫馨的。 

與其說孩子需要性教育,我倒認為大人更需要性教育。

我們必須從心底裡正視「性」,才能真正養出一個健康的孩子。 

2.孩子年齡不同,教育方法也不同

有的爸爸媽媽不好意思,只粗略的給孩子講一些淺顯的知識,導致孩子學到的性教育知識滯後;

而有些家長的做法又有點過了,一股腦將所有性知識全教給孩子,忽略了孩子身心發展的階段規律,導致孩子學到的知識超前。


這些都是不科學的。 

當低齡的孩子對性產生好奇時,我們儘量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描述,沒有必要完全直白地去科普。

因為孩子的認知能力有限,說直白了他也聽不懂。 

大亨3歲左右也問過我:「媽媽,我從哪裡來的?」 

我告訴他:

「媽媽肚子裡有一座叫『子宮』的小房子,子宮就是孩子的宮殿。

當孩子想出來玩的時候,會給媽媽傳遞信號,媽媽就會想方法幫他從宮殿裡出來。」

 比起騙他是垃圾堆撿來的,或者直接跟他講受孕生產的知識,這種描述更像一個童話。

也許孩子不懂子宮的生理功能,但是他知道了他和媽媽的獨特的親密關係。 


再大一點的孩子,我們就可以在性教育時更多一點科學化的東西。 

比如,有孩子看見媽媽的月經,會好奇「媽媽為什麼在流血?」 

我們就可以解釋為:

「這叫經血,是子宮裡用來滋養孩子的養料,就像農民伯伯種莊稼時要放的肥料。

但是媽媽的子宮裡沒有孩子的時候,這種養料就多餘了,於是就流出來了。

你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也是被這個經血滋養著的哦。」

3.教孩子學會保護自己

性是美的,但也是嚴肅的。 

性本身並沒有對錯,但是怎樣發生、發生的時間、和誰發生都是有對錯的。 

經常看見一些孩子好奇嘗試「性行為」的新聞:

深圳5歲女孩被幼兒園同班男生「襲胸」;

廣州6歲女孩午睡時,陰道被同班男同學塞入一節舊電池;

13歲男孩,因為好奇,往自己的「小雞雞」裡面塞了14顆小磁球,並且直到一年半之後才告訴爸爸媽媽取出來。

甚至還有各種青少年大尺度視頻在網上傳播。

我們這一代孩子對於性關注的年齡提前了,並且你有沒有發現,性似乎變成了一件隨便又娛樂化的事情。

 這也是很多孩子在遭受到性侵時,甚至沒有意識到被侵犯的原因。 


所以呢,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身體還遠遠不夠,教會孩子尊重自己和別人的身體,這真的很重要。

首先要幫助孩子了解一些「性」的基礎知識: 

01.藉助動畫片或繪本,教給孩子所有身體部位的正確名稱,包括私人部位。

比如:肚子、小腿,泳裝遮住的地方都屬於私人部位等;

小果媽媽提示:

如果你想了解性教育繪本,可在小果育兒管家對話框發送:繪本,即可獲得我整理的繪本,供你參考哦。

02.讓孩子知道他們有權決定要不要接受別人觸摸自己的身體。

如果不喜歡,完全可以拒絕;

03.幫孩子理解3種不同觸覺的感受:

安全接觸——孩子能感到關愛和重要。(比如友好地擁抱,拍打背部和手臂環繞肩膀。)

不安全的觸摸——這些觸摸會傷害孩子的身體或感覺(例如,打,推,捏和踢腳)。

不需要的接觸——指可能是安全的,但孩子感覺不太舒服或不願意的,讓孩子要堅定而禮貌地說「不」。

接下來可以教給孩子這份美國的Touching Safety Rules(安全觸摸規則):

觸摸他人的私人身體部位(泳衣遮住的)是不合適的。

別人也不能觸摸我們的私人身體部位。

有人要求我們觸摸他或她的私人身體部位是不對的。

除非醫生檢查身體,否則任何人都不可以要求我們脫下衣服

有人脫下衣服給我們拍照或錄像是錯誤的。

有人不穿衣服給我們看是不行的。

我們可以決定誰可以觸摸自己,誰可以親吻或擁抱自己,我們有權說「不」。


當有人以錯誤的方式觸摸我們時,該怎麼辦?

說不!告訴對方我不喜歡這樣。

我們可以尖叫尋求幫助。

相信自己,不是我們的錯。

越是不讓告訴家人的秘密,越要告訴家人,不替壞人保密。

遠離那些讓我們感到不舒服的人。

不和陌生人說話,不要陌生人的糖果飲料,不跟陌生人走。

4.性教育不只是女孩的事

經常聽到有些家長說:「幸好我家是兒子,養女兒就是這方面得操心。」 

這種想法真的有些天真,男孩被性侵的風險壓根不低於女孩。

下面這份數據,男孩的家長一定要看看。

瑞銀慈善基金會曾對各國侵害兒童狀況進行過一次長達三年的調查,有30607名未成年人及家長參與了這項調查:

從未成年人中採集到的受侵人數比例是家長報告的8倍之多,8%的未成年人表示遭受過不同程度的性侵犯,其中男生比例比女生還要高2.7%。

你看,在性侵面前,也許男孩更危險。 

而且,從小對男孩做好性教育,也有利於未來在兩性關係中更好地尊重和處理與另一半的親密行為。


給孩子做好性教育,不止是因為性侵案件頻發,我們不得不好好保護孩子。

還是為了告訴孩子,性不是色情,性是美好的,同時也是嚴肅的。


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在未來,面對愛人,面對他人,面對自己時,真正的學會愛,學會負責。 


有多少人的性啟蒙教育是從初高中甚至大學的「小黃書」學到的?

有多少人在少不更事時被或輕或重的侵犯過卻不知如何是好?

不得不承認,我們的性教育是匱乏的,而我們這一代家長,是時候重視起來了。 

覺得有用,點個「在看」,讓更多的父母看到吧~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小步在家早教(ID:xiaostep121 ),榮獲2019年度中國母嬰內容創新傑出貢獻獎,1089萬父母的選擇,每天10分鐘,在家做早教,養出聰明寶寶。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回復「預習」1-6年級語文、數學知識點匯總

回復「朗讀」收聽小學1-6年級語文課文朗讀

回復「點讀」同步教材,英語在線點讀機

回復「作文」中小學生作文素材大全

回復「成語」「謎語」查看成語大全、謎語大全

必須要正視「性」 

相關焦點

  • 「爸爸,你趴在媽媽身上幹什麼呢?」 你的回答,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就當小徐夫妻倆「在一起」時,一個稚嫩的聲音讓他們瞬間臉紅了…「爸爸,你趴在媽媽身上幹什麼呢?」羞愧、無奈爬滿了夫妻倆的心頭,明明是合法的夫妻關係,卻有種難以言說的尷尬。「爸爸,你趴在媽媽身上幹什麼呢?」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開口,只得敷衍了事,讓孩子先出去。
  • 「爸爸,你趴在媽媽身上幹什麼呢?你的回答,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一位30多歲的女患者,一直無法進入任何親密關係。原來是大約六七歲時,她不小心看到了爸爸媽媽親熱的畫面,那一幕讓她對父親產生了厭惡感。甚至潛意識慢慢在生活中躲避和父親相處。長大後,她對成年男性的身體也莫名排斥,總是想起兒時爸爸媽媽親熱的畫面。
  • 「爸爸,你趴在媽媽身上幹什麼呢?」你的回答,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他『哇』地一聲就開始大哭,邊哭邊問:『爸爸,你趴在媽媽身上在幹什麼啊?』給我倆尷尬壞了.」另一個閨蜜說:「媽耶,我也被撞見過!只能撒謊說『爸爸媽媽在做遊戲』……結果我兒子也開始脫衣服要跟我們做遊戲!太上頭了!」對於這些被娃撞見的瞬間,如果敷衍了事,或者諱莫如深,對孩子來說都不一定是好事,處理不好甚至影響很大。一位30多歲的女患者,一直無法進入任何親密關係。
  • 「爸爸為什麼趴在媽媽身上?」這位媽媽的回答,不妨借鑑一下
    你是否有過被孩子問到啞口無言的經歷,不知道大家會有什麼樣的一些體驗,反正寶媽非常的害怕孩子對自己提出一些問題,因為你只要回答了他,他立馬就會想出下一個問題,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直接問到寶媽懷疑人生。「爸爸為什麼趴在媽媽身上?」
  •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想學了」,你的回答可能改變孩子一生
    ,在小區門口看到一位媽媽,她正拽著孩子往車裡進,孩子哭著掙扎:「我不想學舞蹈了,我不去,太累了……」 媽媽怒吼著:「你今天去也得去,不去也得給我去!」 最終,孩子還是拗不過媽媽,上了車,去學舞蹈。 我不禁想到一個問題: 到底該不該「逼」孩子一把? 當孩子皺著眉頭跟我們說:「媽媽,我不想學了!」,我們又該如何應答?
  • 【高米愛樂•育兒】「爸爸媽媽為什麼要上班?」你的回答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她媽媽說:「人家有錢啊,你爸媽哪有能力不上班!」這樣的回答,會讓孩子產生只有無能的人才去工作的想法,也讓父母充滿無力感。父母的這種無力感,也會讓孩子變得自卑。如果我們必須上班,那就先給孩子好好解釋一下「我們為什麼要上班」吧。沒有無能的工種,只有萬能的付出。
  • 5歲女兒:媽媽為啥趴爸爸身上?媽媽直接又溫柔的回答,堪稱典範
    孩子的世界總是充滿了好奇,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總會對身邊的新鮮事物產生許多疑惑,所以會纏著爸爸媽媽問個不停,縱使爸媽「身經百戰」,也難免被孩子問到詞窮。近日,娟娟就遇到了此類困擾。女兒5歲了,一直沒有分床睡,所以夫妻「恩愛」的時候總要小心翼翼,怕被孩子發現。
  • 育兒有方 | 「爸爸媽媽為什麼要上班?」你的回答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我們可以這樣回答:媽媽愛你永遠不嫌多,而上班能讓媽媽積攢更多的能量,變得更強大,才能更好地愛你。兩三歲的孩子,邏輯力、想像力剛萌芽,這樣的解釋能讓孩子覺得:媽媽不是不要我,而是更愛我。賺錢是為了你。」這樣回答對不對?閨蜜對女兒說:媽媽上班是為了賺錢,賺了錢就可以給你買更多的玩具啦。於是她女兒每天跟她要玩具,還說:你不是去賺錢買玩具了嗎?這場景是不是讓人心酸酸的?這是我親生的嗎,怎麼這麼自私?
  • 「媽媽,你為什麼上班?」聰明媽媽的回答,會讓娃受益一生
    當孩子問出這句話的時候,媽媽們就要知道逃避孩子的回答,或者敷衍孩子都不會讓孩子善罷甘休,所以不如正面回答孩子的問題。媽媽在回答孩子的這個問題時,給出的答案可能會影響孩子未來的格局。接下來就看看下面三位寶媽的回答,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
  • 「媽媽你為什麼要上班?」三種不同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媽媽,你為什麼要上班?孩子的這個提問,相信每一位職場媽媽都收到過。孩子小腦袋瓜問題千千萬,相比其他問題,這個實在太好回答了。也正因此,不少寶媽都未曾重視過,有的直接忽略,有的隨口一答,也有的粗暴斥責...但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可能會對孩子的職業觀產生深遠的影響,甚至影響孩子一生。
  • 「媽媽,她為什麼能插隊?」你的回答,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的媽媽,聽到這句話,並沒有制止孩子的動作,反而衝司機吼道:「關你屁事,我偏要吊!」「我天天都這麼吊,就你有意見,你有病啊!」並進一步示意孩子:「吊,繼續吊。」司機再三表示這是為安全著想,但都被孩子媽媽怒聲駁斥。最後,這個媽媽竟然理直氣壯地撥打起投訴電話,指責司機嚇到自己的孩子。
  • 「媽媽,為什麼我們家沒有大房子?」你的回答,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閨蜜溫柔地拉過思思,蹲下身子認真地說:「寶寶,我們家沒有這麼多的錢住這麼大的房子,不過呢,以後我們一起努力賺錢,還是很有希望的。」 小女孩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媽媽,我一定讓你住上大房子。 千萬別小看你這個時候的回答,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 「媽媽掉水裡了,你是吃薯條還是吃餅乾?」孩子的回答太有趣了!
    寶媽和孩子開玩笑,問:「寶貝,如果媽媽掉進水裡了,你是吃薯條還是吃餅乾呢?」孩子想了一會,說:「薯條。」寶媽又問了一次,孩子的答案還是一樣。寶媽忍不住把重點重複三遍:「媽媽掉進水裡了。」大寶在一旁就差沒把答案說出來了,盡力地提示道:「媽媽掉水裡了,就沒有媽媽了。」小寶的眼神略過一陣傷感,寶媽以為有戲,可媽媽再問一次,孩子依舊「初心不改」地回答:「薯條!」寶媽可能是撿來的吧?
  • 「媽媽,爸爸在你身上幹嘛?」這種問題你可儘量別逃避
    當孩子只有幾歲時,晚上睡覺都還是陪著爸爸媽媽一起睡,因為擔心孩子半夜著涼或者害怕,父母是不放心把孩子放在一間房子裡睡的,但是又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夫妻間正常的同房行為偶爾發生,萬一被小孩子撞見,孩子小的時候沒有完全的認知能力,也不知道爸爸媽媽是在幹嘛,但是他們內心又是很好奇的,這種情況下,他發出疑問:"媽媽,爸爸在你身上幹嘛?"
  • 「媽媽,咱家有多少錢」三位媽媽的不同回答,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
    而對於孩子來說,可能還是不太明確的金錢的概念,只知道買東西需要用到錢。有時候,孩子們也會問問父母:「咱家有多少錢」之類的話,但是每個父母的回答都是不一樣的。在不同環境生活的孩子,他們都很容易養成不一樣的性格。就好比星星家裡很有錢,但是星星的父母害怕,星星從小就知道自己家很有錢,會導致他養成不好的性格。不過,孩子都有一點的虛榮心和攀比心。
  • 父母赤身裸體被孩子撞見,爸爸巧妙的回答,有效化解了尷尬
    一個孩子給家庭帶來的改變是巨大的,不僅是改變了整個家庭的氛圍,也改變了父母的行為,畢竟要考慮到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因此父母的一些行為不能再像之前那麼隨意,比如父母之間的房事行為。雖說父母生下孩子後,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和家庭中去,但性生活也是父母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的父母在這方面特別謹慎,生怕會對孩子造成其他不好的影響。
  • 「媽媽,天冷了可以不去幼兒園嗎?」你的回答,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早晨時間原本就緊,如果這時孩子還不肯起床,免不了挨一通胖揍,最後哭哭啼啼,還得去上學。「不上幼幼園怎麼行呢,小朋友每天都要去的。」 「你去幼幼園,周末媽媽帶你去買那個玩具」 ……可這次買玩具滿足了他,下次他還想要別的來跟你討價還價。
  • 媽媽,我的兩個蛋蛋可以孵出小寶寶嗎?媽媽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媽媽,我有兩顆蛋蛋,它們還會跳呢?是我下的蛋蛋嗎?」那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夜晚,我一如即往的幫包警長洗澡,四歲半的包警長自己洗小雞雞,他突然開口問道。聽著他這個問題,我笑著回答:「是的,你有兩顆蛋蛋,它們叫睪丸。」
  • 「媽媽,你趴爸爸身上幹啥呢?」4歲女兒突然醒來,幸虧老公機智
    可是那天女兒怎麼哄都不睡,小葉就輕柔地給孩子講故事,等到快10點,好不容易終於看孩子進入夢鄉,小葉就撲到老公的懷裡你儂我儂。兩人生怕弄出太大動靜吵醒孩子,小葉一直時不時看看女兒,興起間突然一瞥,看到女兒睜著圓溜溜的眼睛盯著他們,接下來還問了一句:「媽媽,你趴爸爸身上幹嘛呢?
  • 如果孩子對你說,錢是爸爸掙的,你什麼都不幹,怎麼回答孩子
    不知道孩子家裡長輩教的看著身邊的孩子,在想如果哪天孩子也這麼問我,我應該怎麼回答?其實5.6的孩子雖然已經有了意識,但也在於誰對他好的範圍裡,他會用自己的眼睛觀察到誰做的最多,那畢定是在家裡照顧他那個人做的最多:陪他睡覺,給他泡奶,帶他上幼兒園,給他做飯,陪他玩,教他擦屁股,更多的是親近和依賴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