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真是太尷尬了。」
晚餐時閨蜜瘋狂吐槽:
「我和老公為愛鼓掌的時候被孩子撞見了!
他『哇』地一聲就開始大哭,邊哭邊問:『爸爸,你趴在媽媽身上在幹什麼啊?』給我倆尷尬壞了.」
另一個閨蜜說:
「媽耶,我也被撞見過!只能撒謊說爸爸媽媽在做遊戲……
結果我兒子也開始脫衣服要跟我們做遊戲!太上頭了!」
對於這些被娃撞見的瞬間,如果敷衍了事,或者諱莫如深,對孩子來說都不一定是好事,處理不好甚至影響很大。
我看過有位心理諮詢師曾分享過這樣一個案例:
一位30多歲的女患者,一直無法進入任何親密關係。
原來是大約六七歲時,她不小心看到了爸爸媽媽親熱的畫面。
那一幕讓她對父親產生了厭惡感,甚至潛意識慢慢在生活中躲避和父親相處。
長大後,她對成年男性的身體也莫名排斥,總是想起兒時爸爸媽媽親熱的畫面。
和隊友做羞羞的事,被孩子撞見到底該咋辦?
這3個坑我勸大家可別踩。
1.家長先慌了
當孩子第一次看到爸爸媽媽的親密行為,內心本來就困惑不安了。
如果我們再有一些慌亂和羞愧的表現,孩子就會認為這種親密行為是不好的、羞恥的。
2.忽悠敷衍
如果孩子似懂非懂的好奇,我們還只是說「沒什麼」,或者像開頭我閨蜜那樣忽悠孩子「在玩遊戲」,孩子只會更加迷惑,甚至做出一些哭笑不得的行為。
當然,如果是3歲以內還完全不明所以或者當時也並不好奇疑惑的情況,可以不用解釋太多,安撫好孩子重新入睡就行了。
3.惱羞成怒,呵斥孩子
有時候為了掩飾尷尬,有的爸爸媽媽會反過來呵斥孩子「沒事,去去去,趕緊睡覺」。
這種做法是最不可取的,除了增加孩子的恐懼感,沒有任何好處。
因為孩子完全不理解發生了什麼,是自己做錯了?還是爸爸媽媽在打架?
情況嚴重了甚至會給孩子的童年埋下陰影。
所以,當我們和隊友做羞羞的事被孩子撞見了,不用覺得害臊。
及時整理好儀表和情緒,大方而坦然地告訴孩子:
「爸爸媽媽以為你睡著了,所以想關上門做點夫妻間表達情感的事情。
對不起,吵醒寶貝了。爸爸媽媽需要一點單獨的空間,寶貝自己去睡覺好不好?」
很重要的一點是——記得給房間上鎖!
我知道可能很多家庭的臥室是不能上鎖的,或者由於家庭條件有限,沒有多餘的房間和孩子分開睡。
但是為了防範於未然,我們還是要儘量藏著掖著,別被孩子看見。
這是我們的隱私,即便我們已為人父母,也要懂得保護自己的隱私。
同時還要告訴孩子如何不侵犯別人的隱私。
比如進房間要敲門,同樣的,爸爸媽媽進孩子的房間也要敲門,等等。
這些尷尬瞬間看起來很棘手,但如果我們準備好了,加上適當的引導,你不僅會發現它一點也不難。
相反的,還是一次很好的性教育機會。
性教育絕不是簡單粗暴地告訴孩子,男孩女孩不一樣,背心短褲蓋住的地方不許別人摸。
其實性教育包括認知、生理、心理三個層次,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它既包含性別教育,又包含情感和生命教育,同時它還涉及責任與法律的問題,是一件需要爸爸媽媽認真做功課的事情哦!
分享我的4點經驗給你們。
1.咱們自己必須要正視「性」
性,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跟我們生活中需要喝水吃飯一樣正常,既不神秘也不惡俗。
嬰兒會因為別人的擁抱、撫觸而感到安慰和開心。
成年人也延續了這一點,會因為感情的濃烈而希望透過親密性行為去表達。
性是一種愛到極致的情感表達,是美好而溫馨的。
與其說孩子需要性教育,我倒認為大人更需要性教育。
我們必須從心底裡正視「性」,才能真正養出一個健康的孩子。
2.孩子年齡不同,教育方法也不同
有的爸爸媽媽不好意思,只粗略的給孩子講一些淺顯的知識,導致孩子學到的性教育知識滯後;
而有些家長的做法又有點過了,一股腦將所有性知識全教給孩子,忽略了孩子身心發展的階段規律,導致孩子學到的知識超前。
這些都是不科學的。
當低齡的孩子對性產生好奇時,我們儘量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描述,沒有必要完全直白地去科普。
因為孩子的認知能力有限,說直白了他也聽不懂。
大亨3歲左右也問過我:「媽媽,我從哪裡來的?」
我告訴他:
「媽媽肚子裡有一座叫『子宮』的小房子,子宮就是孩子的宮殿。
當孩子想出來玩的時候,會給媽媽傳遞信號,媽媽就會想方法幫他從宮殿裡出來。」
比起騙他是垃圾堆撿來的,或者直接跟他講受孕生產的知識,這種描述更像一個童話。
也許孩子不懂子宮的生理功能,但是他知道了他和媽媽的獨特的親密關係。
再大一點的孩子,我們就可以在性教育時更多一點科學化的東西。
比如,有孩子看見媽媽的月經,會好奇「媽媽為什麼在流血?」
我們就可以解釋為:
「這叫經血,是子宮裡用來滋養孩子的養料,就像農民伯伯種莊稼時要放的肥料。
但是媽媽的子宮裡沒有孩子的時候,這種養料就多餘了,於是就流出來了。
你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也是被這個經血滋養著的哦。」
3.教孩子學會保護自己
性是美的,但也是嚴肅的。
性本身並沒有對錯,但是怎樣發生、發生的時間、和誰發生都是有對錯的。
經常看見一些孩子好奇嘗試「性行為」的新聞:
深圳5歲女孩被幼兒園同班男生「襲胸」;
廣州6歲女孩午睡時,陰道被同班男同學塞入一節舊電池;
13歲男孩,因為好奇,往自己的「小雞雞」裡面塞了14顆小磁球,並且直到一年半之後才告訴爸爸媽媽取出來。
甚至還有各種青少年大尺度視頻在網上傳播。
我們這一代孩子對於性關注的年齡提前了,並且你有沒有發現,性似乎變成了一件隨便又娛樂化的事情。
這也是很多孩子在遭受到性侵時,甚至沒有意識到被侵犯的原因。
所以呢,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身體還遠遠不夠,教會孩子尊重自己和別人的身體,這真的很重要。
首先要幫助孩子了解一些「性」的基礎知識:
01.藉助動畫片或繪本,教給孩子所有身體部位的正確名稱,包括私人部位。
比如:肚子、小腿,泳裝遮住的地方都屬於私人部位等;
小果媽媽提示:
如果你想了解性教育繪本,可在小果育兒管家對話框發送:繪本,即可獲得我整理的繪本,供你參考哦。
02.讓孩子知道他們有權決定要不要接受別人觸摸自己的身體。
如果不喜歡,完全可以拒絕;
03.幫孩子理解3種不同觸覺的感受:
安全接觸——孩子能感到關愛和重要。(比如友好地擁抱,拍打背部和手臂環繞肩膀。)
不安全的觸摸——這些觸摸會傷害孩子的身體或感覺(例如,打,推,捏和踢腳)。
不需要的接觸——指可能是安全的,但孩子感覺不太舒服或不願意的,讓孩子要堅定而禮貌地說「不」。
接下來可以教給孩子這份美國的Touching Safety Rules(安全觸摸規則):
觸摸他人的私人身體部位(泳衣遮住的)是不合適的。
別人也不能觸摸我們的私人身體部位。
有人要求我們觸摸他或她的私人身體部位是不對的。
除非醫生檢查身體,否則任何人都不可以要求我們脫下衣服
有人脫下衣服給我們拍照或錄像是錯誤的。
有人不穿衣服給我們看是不行的。
我們可以決定誰可以觸摸自己,誰可以親吻或擁抱自己,我們有權說「不」。
當有人以錯誤的方式觸摸我們時,該怎麼辦?
說不!告訴對方我不喜歡這樣。
我們可以尖叫尋求幫助。
相信自己,不是我們的錯。
越是不讓告訴家人的秘密,越要告訴家人,不替壞人保密。
遠離那些讓我們感到不舒服的人。
不和陌生人說話,不要陌生人的糖果飲料,不跟陌生人走。
4.性教育不只是女孩的事
經常聽到有些家長說:「幸好我家是兒子,養女兒就是這方面得操心。」
這種想法真的有些天真,男孩被性侵的風險壓根不低於女孩。
下面這份數據,男孩的家長一定要看看。
瑞銀慈善基金會曾對各國侵害兒童狀況進行過一次長達三年的調查,有30607名未成年人及家長參與了這項調查:
從未成年人中採集到的受侵人數比例是家長報告的8倍之多,8%的未成年人表示遭受過不同程度的性侵犯,其中男生比例比女生還要高2.7%。
你看,在性侵面前,也許男孩更危險。
而且,從小對男孩做好性教育,也有利於未來在兩性關係中更好地尊重和處理與另一半的親密行為。
給孩子做好性教育,不止是因為性侵案件頻發,我們不得不好好保護孩子。
還是為了告訴孩子,性不是色情,性是美好的,同時也是嚴肅的。
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在未來,面對愛人,面對他人,面對自己時,真正的學會愛,學會負責。
有多少人的性啟蒙教育是從初高中甚至大學的「小黃書」學到的?
有多少人在少不更事時被或輕或重的侵犯過卻不知如何是好?
不得不承認,我們的性教育是匱乏的,而我們這一代家長,是時候重視起來了。
覺得有用,點個「在看」,讓更多的父母看到吧~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小步在家早教(ID:xiaostep121 ),榮獲2019年度中國母嬰內容創新傑出貢獻獎,1089萬父母的選擇,每天10分鐘,在家做早教,養出聰明寶寶。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聯繫刪除。回復「預習」1-6年級語文、數學知識點匯總
回復「朗讀」收聽小學1-6年級語文課文朗讀
回復「點讀」同步教材,英語在線點讀機
回復「作文」中小學生作文素材大全
回復「成語」或「謎語」查看成語大全、謎語大全
必須要正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