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為什麼要上班?」三種不同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2021-02-14 寶寶呵護

媽媽,你為什麼要上班?

孩子的這個提問,相信每一位職場媽媽都收到過。

孩子小腦袋瓜問題千千萬,相比其他問題,這個實在太好回答了。

也正因此,不少寶媽都未曾重視過,有的直接忽略,有的隨口一答,也有的粗暴斥責...

但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可能會對孩子的職業觀產生深遠的影響,甚至影響孩子一生。

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真心值得我們每位寶媽認真思索。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在孩子未入園、入學前,他最初的價值觀、世界觀都是依靠父母一言一行來建立的。

美國著名青少年學家阿黛爾·法伯曾說過:不要低估了你的話對一個孩子一生的影響力。

那麼,我們不同的答案到底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呢?一起來看看吧。

◆ 我不上班,錢從哪裡來?哪有錢給你買這買那?!

這個回答,帶著憤怒,帶著厭煩。

菌菌能夠聯想到聽到這個答案的孩子,會瞬間噤了聲

不可否認的是,媽媽們回歸職場,確實是為了賺錢,為了讓這個家庭過的更好。

但這樣的答案會讓孩子遷怒於自己,他會覺得:媽媽這麼辛苦都是因為我,是我拖累了媽媽。

他會產生深深的負罪感,給自己背負上本不該有的壓力:不敢索求,遇事忍受,假裝懂事,封閉自己...

這樣小心翼翼的孩子,真的很讓人心疼。

◆ 媽媽也不想上班,待在家裡陪寶寶玩,但媽媽需要賺錢呀!

比起上一個答案,這個答案「溫柔」了不少。

但它架不住仔細琢磨:媽媽也不願上班;上班是為了賺錢。

人這一生,工作佔據了很大一部分,如果上班只是為了賺錢,那是否可以為了錢,選擇自己不喜歡,甚至討厭的工作呢?

但如果一個人對工作沒有熱情,不能從工作中獲得樂趣,那他必然是充滿抱怨的。

這樣的一生,真的是我們想要孩子擁有的嗎?

看到這裡,相信不少家長疑惑了:這也不行,那也不對,到底該如何回答呢?

其實,它並沒有標準答案,因為不同職業的回答不同。

如果你是一名醫生,可以這樣告訴孩子:

寶寶,還記得你上次生病嗎?很難受對不對?

媽媽帶你去做了檢查,吃了藥才好對不對?

別人生病的時候,也會很難受。

如果媽媽不去幫助他們,他們就不知道吃什麼藥,做什麼檢查,所以媽媽要去工作,幫助生病的人。

如果你是一名HR,可以這樣告訴孩子:

寶寶,還記得上次和幼兒園小朋友玩的老鷹捉小雞嗎?

如果只有你一個人,是不是就不能玩這個遊戲了?

現在我們大人也有一個遊戲,但是現在玩遊戲的人不夠,媽媽的工作,就是去找一些能幹的叔叔阿姨一起來玩遊戲。

用孩子能夠聽懂的語言,去向他解釋這份工作的價值。

如果孩子還是不能理解,那就試試角色扮演,讓他在遊戲當中,理解媽媽工作的意義。

菌菌相信:我們之所以選擇這份工作,除了賺錢,一定有其他吸引我們的地方,那就把這個地方告訴孩子吧。

比起「媽媽,你為什麼要上班」,這個問題可是更加犀利了。

問題雖然犀利,但它其實也表達了孩子對媽媽的依賴。

別的小朋友都有媽媽陪,孩子自然也渴望得到媽媽的陪伴。

這種時候,千萬不要說些類似「他們家有錢啊!你爸賺的那麼少,我不去上班,你的零食玩具從天上掉下來啊!」之類的話。

菌菌並不忌諱家長們在教育孩子時談到錢,但菌菌不願看到家長們在這種情境下提到錢。

媽媽們大可以這樣告訴孩子:

媽媽之前告訴過你,媽媽的工作是什麼對嗎?

也告訴過你,世界上有很多工作對不對?

別的小朋友的媽媽不是不上班,而是在家工作。

給寶寶和爸爸做飯、洗衣也是一項工作,明白嗎?

解釋完孩子的問題,媽媽們也一定要關注問題的本質。

下班陪孩子玩玩遊戲,周末嘗試陪孩子出遊等,讓孩子知道,媽媽即使不在家工作,但依然愛你。

我們從工作中獲得的價值感,是給孩子最好的職業課。

工作是為了謀生,但也不僅僅是為了謀生。

願每位家長接收到孩子類似的提問時,都能溫柔地向孩子解釋,把我們積極的一面,展示給孩子。

相關焦點

  • 【高米愛樂•育兒】「爸爸媽媽為什麼要上班?」你的回答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地鐵上,聽到有個女孩問媽媽:「隔壁媽媽不上班,每天都在家裡陪寶寶,你為什麼不能陪我?」
  • 育兒有方 | 「爸爸媽媽為什麼要上班?」你的回答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她媽媽說:「人家有錢啊,你爸媽哪有能力不上班!」這樣的回答,會讓孩子產生只有無能的人才去工作的想法,也讓父母充滿無力感。父母的這種無力感,也會讓孩子變得自卑。如果我們必須上班,那就先給孩子好好解釋一下「我們為什麼要上班」吧。
  • 「媽媽,你為什麼要去上班?」你的回答,決定孩子的格局
    「媽媽(爸爸),你為什麼要去上班?在家陪我好不...」媽媽回答:這位媽媽回答:「因為媽媽要學習新的知識、結交新的朋友、不被社會淘汰呀,就像你是學生,就要好好學習,要和朋友好好相處一樣。」誠然,對於很多父母來說,拿起工作無法陪你,放下工作無法養你;但是,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父母的回答,卻會如金科玉律般,影響孩子對於職業、乃至人生最初的看法。
  • 「媽媽,你為什麼上班?」聰明媽媽的回答,會讓娃受益一生
    這一幕相信很多職場媽媽都經歷過,甚至有媽媽表示,最害怕每天清早出門,看到孩子幽怨的眼光。如果這個時候再遭受到孩子扎心一問:媽媽,你為什麼要上班?只會讓自己更揪心。媽媽,你為什麼要上班?當孩子問出這句話的時候,媽媽們就要知道逃避孩子的回答,或者敷衍孩子都不會讓孩子善罷甘休,所以不如正面回答孩子的問題。媽媽在回答孩子的這個問題時,給出的答案可能會影響孩子未來的格局。接下來就看看下面三位寶媽的回答,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
  • 「媽媽,為什麼咱家窮」,2位媽媽不同回答,孩子的未來被影響了
    當一個孩子提問題,家長的回答方法會影響他的一生。家長在素質方面和文化方面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沒有任何人可以替代。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孩子向父母提問題的時候,父母應該好好思考,再回答,不可以隨便說。可能家長隨便說的話就改變了孩子的將來。
  • 家長課|當孩子問道:「您為什麼要去上班?」家長的回答很重要.
    當孩子問你這個問題,你該怎麼回答?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視頻:一個孩子問:「媽媽,你為什麼要去上班啊?」媽媽回答:「媽媽要賺錢才能給你買吃的買玩的供你讀書啊。」孩子默默地低下了頭:原來我讓媽媽那麼累。另一個孩子問:「媽媽,你為什麼要去上班呢?」這位媽媽回答:「因為媽媽要學習新的知識、結交新的朋友、不被社會淘汰呀,就像你是學生,就要好好學習,要和朋友好好相處一樣。」
  • 「媽媽,為什麼咱家窮」,兩位媽媽不同回答,影響孩子的人生觀
    01兩位媽媽不同回答,影響孩子的人生觀"媽媽,為什麼咱家窮?",面對孩子這樣的疑問,父母的言行都可能對孩子人生觀的樹立產生重要的影響。同樣是面對孩子這樣的提問,作為媽媽的小麗和小趙的回答確實截然不同的。"孩子,你是遇到了什麼事情嗎,怎麼會這麼問媽媽呀?",小麗先是這樣反問了孩子。我想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但是同學說必須要有錢,但是我沒有錢"。"
  • 「媽媽,她為什麼能插隊?」你的回答,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媽媽,為什麼?」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孩子也能經常遇到這樣的「鱸魚」誘惑。在不同的家長身上,我看到了不同的做法。他的媽媽沒有跟隨而去,而是選擇繼續排隊。男孩歸來後,直接翻越欄杆回到媽媽身邊。工作人員發現,當即要求男孩重新排隊。然而男孩拒不服從,從流傳出來的視頻,我們可以聽見下面這些對話:工作人員:您到後面排隊就可以了。家長:你說這麼多人,哎你聽我說...工作人員:剛剛旁邊有一個小女孩她也要插隊...
  • 「媽媽,為什麼我們家沒有大房子?」你的回答,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思思盯著電視看了一會,忽然仰起頭撲閃著眼睛問閨蜜:「媽媽,為什麼我們家不住這樣帶樓梯的大房子?」 我心裡一震,緊張地看向閨蜜,不知她會如何作答。 小女孩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媽媽,我一定讓你住上大房子。 我撲哧一笑,不由得向閨蜜豎起大拇指。 其實,身為父母,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接到這種孩子拋來的難題。 爸爸,我也想要這個和同學一樣的玩具...為什麼我們家沒有豪車、大房子...
  • 孩子問過你為什麼要上班嗎?你是怎麼回答的?
    等再大點的時候,我說,媽媽的工作是教大家做菜。有一天,包包跟我說:「媽媽,我想要個潛水艇。」我:「好,那你寫在願望清單上,等著聖誕老人送你吧。」包包:「不,我現在就想要。」我:「現在不行。」包包:「為什麼不行?」我:「媽媽沒有錢。」包包:「那你們每天工作都在幹什麼?」是啊,我也想知道,我每天工作,都在幹什麼?
  • 「媽媽,你為什麼總上班?」這麼問的孩子,心裡到底在想什麼?
    每天早出晚歸,幾乎總要8、9點才到家,所以幼兒園的接送主要都是爺爺奶奶的活兒。 有一天,他悶悶不樂地對我說:媽媽,你為什麼總要上班呀? 所以,如何跟孩子表達「為什麼上班」,不僅安撫的是孩子的思念,還會影響他們對職業最初的價值觀。除了謀生,工作給我們的價值哪裡是一句話就能說清楚的。而要把這件事掰扯給孩子,似乎就更不容易。 最經典的版本:「不上班哪有錢?不賺錢怎麼買玩具,怎麼買好吃的?」
  • 媽媽,我的兩個蛋蛋可以孵出小寶寶嗎?媽媽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我忍不住笑著回答:「現在還不可以,不過將來可以幫助你生出寶寶,所以要好好保護它們。」包警長又繼續問:「我和爸爸、弟弟都有蛋蛋,媽媽沒有,但是我和弟弟卻是你生出來的,那男孩子又怎麼可以生出寶寶呢?」孩子性發展具有階段性,持續性,孩子在不同階段對性知識的渴望也是不同的,所以幼兒性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在家庭中完成的。父母一定是孩子性教育的啟蒙老師,很遺憾我們很多父母都不具備這方面的知識,有意無意地阻礙了孩子性發展,讓孩子一開始對性沒有形成正確認知,甚至影響成年後的性福生活。
  • 「媽媽,我學不好語文!」你的回答影響孩子的一生……
    研究發現:父母是兒童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他人,與家庭中的其他人際關係相比,親子關係對孩子的影響更直接,是影響其人格發展、心理健康、適應狀況的主要因素。 親子衝突對個體是積極還是消極影響,不在於衝突本身,關鍵在於父母及孩子對衝突發生後的思維方式及應對策略。
  • 「媽媽,天冷了可以不去幼兒園嗎?」你的回答,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早晨時間原本就緊,如果這時孩子還不肯起床,免不了挨一通胖揍,最後哭哭啼啼,還得去上學。「不上幼幼園怎麼行呢,小朋友每天都要去的。」 「你去幼幼園,周末媽媽帶你去買那個玩具」 ……可這次買玩具滿足了他,下次他還想要別的來跟你討價還價。
  • 「媽媽,你為什麼要去工作呢?」戚薇的回答值得我們借鑑
    社會上大多數家庭要麼是夫妻兩人出去上班賺錢,要麼是男主外女主內,一般犧牲事業的大多都是女方。可是在戚薇和李承鉉的家中卻截然相反,他們家保持著一種女主外男主內的相處模式,令不少人感到意外。「媽媽,你為什麼要出去賺錢呢?」
  • 「媽媽,咱家有多少錢」三位媽媽的不同回答,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
    而對於孩子來說,可能還是不太明確的金錢的概念,只知道買東西需要用到錢。有時候,孩子們也會問問父母:「咱家有多少錢」之類的話,但是每個父母的回答都是不一樣的。在不同環境生活的孩子,他們都很容易養成不一樣的性格。就好比星星家裡很有錢,但是星星的父母害怕,星星從小就知道自己家很有錢,會導致他養成不好的性格。不過,孩子都有一點的虛榮心和攀比心。
  • 這三種性格的媽媽最「可怕」,將會影響著孩子一生
    孩子在幼小時對母親有著本能的依賴,而且大多數時間中,都是陪在媽媽身邊的。所以,母親的性格、語言和行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而有些母親為了不影響孩子的成長,便會控制自己的脾氣和性格,在孩子面前成為一個完美的母親。
  • 「媽媽,為什麼要我學不喜歡的東西?」這位媽媽的回答,堪稱教科書
    當你成為了父母后,你準備好如何回答孩子的這個問題了嗎?來源|大J小D (ID:jiayoubaobao2015)周末爸爸陪你做作業,發生了史上最激烈的家庭戰爭,你大哭大叫,扔東西,放「狠話」:我討厭你們,再也不要和你們玩了,你們是壞爸爸,壞媽媽。那麼瘦小的你,用了最大的力氣來發洩你的不滿和沮喪,就這樣一直著,直到40分鐘左右,才慢慢變成了小聲的哭泣。
  • 「媽媽,讓我跟你一起睡」,兩個媽媽的不同做法,影響孩子的未來
    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長大後更堅強、更勇敢,早點與孩子「分床睡」、「分房睡」,就成了每一個父母都必須面對的問題。但與孩子分床睡、分房睡,並沒那麼簡單。父母的不同做法,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未來。「媽媽,讓我跟你一起睡」,心狠媽媽vs心軟媽媽的不同做法,影響孩子一生吉吉是一個6歲的小男孩,有點膽小,媽媽就想培養兒子獨立睡覺,希望他可以堅強
  • 「咱家為什麼這樣窮」,父母不一樣的回答,孩子的未來截然不同
    「咱家為什麼這樣窮」,孩子天真提問,換來的是媽媽們不同回答,孩子的人生也截然不同一天放學後,兒子滿臉好奇地問道,「媽媽,咱家為什麼這樣窮?」小暖被兒子問得一愣,於是她沒有直接作答而是詢問兒子為什麼這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