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包包小的時候,有一次問過我老公:「爸爸,你是做什麼工作的?」
當時我老公想了想,說:「爸爸的工作是財務,跟錢有關係,每天就像做算術題一樣跟數字打交道。」
後來我問他,為什麼這樣跟包包說?
他:「包包現在這麼小,跟他說開公司,做自媒體,他也聽不懂,把我每天的一小部分工作,用容易理解的話告訴他就行了。」
其實我很贊成他的這種說法兒,因為我也是這樣做的。
包包小的時候,很好奇我的工作,我說,媽媽的工作是每天坐在電腦前面打字,所以,他就來公司感受氣氛,過過上班的癮。
等再大點的時候,我說,媽媽的工作是教大家做菜。
所以,有時候我做飯,包包經常當小助手,體驗做飯這份工作的樂趣。
再後來,我會告訴他,媽媽其中一部分工作,是給很多阿姨們分享一些好用的家居用品,還有好吃的。
所以我直播的時候,包包也有來探班,自己默默的在一個角落,觀察媽媽是怎麼直播的(了解女主播背後的故事)。
孩子的小腦袋瓜兒真的不知道藏了多少問題,知道了大人們的工作是什麼之後,就開始想知道為什麼要工作。
當然,我沒有直接說,工作是為了掙錢。我會跟他說,工作是為了學習,為了幫助別人,為了實現自我等等等等。
但是,隨著他慢慢長大,每次想要玩具的時候,我們就會慢慢滲透他,需要付出一些勞動,才能得到錢來買玩具。
他也就慢慢知道,工作其中的一部分意義是掙錢這個事實了。
有一天,包包跟我說:「媽媽,我想要個潛水艇。」
我:「好,那你寫在願望清單上,等著聖誕老人送你吧。」
包包:「不,我現在就想要。」
我:「現在不行。」
包包:「為什麼不行?」
我:「媽媽沒有錢。」
包包:「那你們每天工作都在幹什麼?」
是啊,我也想知道,我每天工作,都在幹什麼?為什麼畫了這麼多漫畫,沒有一副一腳踢飛的表情,來形容我當時被懟後的心情?說到這兒,我估麼著,應該有很多爸爸媽媽,被孩子問過工作的問題吧?其實孩子問大人的工作,跟問其他問題是一樣的,好奇心讓小傢伙兒們想要更多的了解and探索這個世界。工作是什麼?為什麼要工作?這些問題看起來很簡單,但是,怎麼來回答就變得不簡單了。可能咱們隨口敷衍的一個回答,孩子的職業啟蒙的小萌芽就被長歪了也不一定哦。所以,當孩子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咱們要認真對待哈。技術員、工程師、設計師、管理員、分析師、培訓師、翻譯、倉管、貨運、客服。。。。。。這些職業的名詞說給孩子,你信不信他跟聽天書一樣?就像一個沒下過廚房的人,你跟他說廚師機、破壁機,他都不知道是幹什麼用的一樣。既然你都很願意回答孩子的問題了,那咱就用一些孩子們能聽懂,能理解的話,來給他解釋一下你的工作是什麼,孩子們能更容易接受。「工作是為了掙錢,為了給你買玩具,媽媽每天這麼辛苦都是為了你!」如果你不希望你的孩子以後形成自卑的「討好型」人格,那就千萬別這樣回答了好嗎。即使工作是為了掙錢,為了生活這一點兒錯兒都沒有,但是在孩子還小,理解能力還不夠成熟的時候,這種「負能量」,真的很影響孩子將來的性格。不要著急,一點點滲透,等孩子長大了,自然會明白你的「苦心」。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你可以像我一樣,找個不太忙的時間,帶孩子去公司感受一下,或者周六日能進去公司的話,可以帶著孩子去簡單參觀一下咱們的工作環境。如果條件不允許你帶孩子去,咱們就想點兒別的辦法,比如帶孩子去超市,看看收銀員是怎麼工作的;去動物園,觀察一下飼養員的工作;去商場,感受一下銷售人員的工作.都是可以的哈。他們可能對具體的細節並不太感興趣,但是換位想想咱們小時候,好奇心被滿足的感覺,真的棒極了不是嗎?我們既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跟他們傳遞了積極熱情的工作態度and工作價值,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