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海歸碩士媽媽、兒童心理諮詢師,有好文、好物、好方法,一起讓育兒更輕鬆
火龍果剛上幼兒園的時候,那陣子我還在北京上班。每天早出晚歸,幾乎總要8、9點才到家,所以幼兒園的接送主要都是爺爺奶奶的活兒。
有一天,他悶悶不樂地對我說:媽媽,你為什麼總要上班呀?
我剛想跟他解釋,但看著他撅起的小嘴兒,我意識到,他好像並不是想要一個答案,而是對「我上班」這件事有情緒。於是,我開始豎起耳朵,嘗試去傾聽他。
「嗯,聽起來你不太希望我總去上班呢!」
「沒錯,豆豆的媽媽就不用上班,所以每天都能很早來接他放學。」
「哦,你覺得豆豆有媽媽接,很羨慕呢。」
「是的,媽媽,你也來接我放學好不好?」
聽到這兒,我連忙把兒子摟進懷裡,我知道他真正的需求,只是渴望我能去幼兒園接他放學。
家人圍著6歲的兒子問他的理想,兒子說他想當醫生。
外婆說醫生好,社會地位高。奶奶說待遇也不錯。爺爺說除了工資還有其他的收入呢!外公說更重要的是以後找對象方便。
我聽後,滿意地問兒子為什麼想當醫生?
兒子疑惑地說:「不是說醫生可以治病救人嗎?」
廣告很有深意,但我們也的確需要反思,到底我們在說一種工作、一種職業的時候,我們說的到底是什麼?我相信,大多數父母不會希望自己的孩子,眼中只有錢,心中只有辛苦,每天只在工作的混著日子度過吧。誰不希望孩子是帶著夢想和熱情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呢?除了滿足溫飽,我們難道不希望孩子在工作中感受到真正的價值和快樂嗎?我和老公都是開餐館的,有一天下大雪外賣送不來,她只好帶著1歲和3歲的娃一起去送外賣。娃就問她,為什麼這麼黑了你還要開車給別人送吃的。她想了好久,回答孩子:因為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像寶寶一樣幸運,有會做飯的爸爸媽媽。有些小朋友的爸爸媽媽不會做飯,有些小朋友的爸爸媽媽太忙了沒時間做飯,這時候就需要你的爸爸媽媽來幫助他們。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超人,而爸爸媽媽就是保證小朋友們不餓肚子的食物超人。後來小朋友也很自豪,在幼兒園告訴大家,我的爸爸媽媽是超級英雄,可以讓大家不餓肚子。雖然只是很普通的餐館工作,這位媽媽卻讓孩子感受到它對於別人的意義,我們的存在能幫助他人,還有什麼比這更讓我們覺得自豪和幸福呢?就像電工叔叔,在路燈壞了到處都黑漆漆充滿危險的時候,能修好路燈給大家帶來光亮。清潔工阿姨,可以把我們的城市變得更美麗、更整潔。而快遞員叔叔,則是幫助我們在風裡雨裡讓我們收到期待的禮物.每一份工作都有不同的意義,每一份工作都值得尊敬,包括全職媽媽,在家裡照顧寶寶也是一份很重要的工作。因為有她們,才能幫助寶寶有最好的陪伴,也為全家人提供更安心的環境。「爸爸媽媽為什麼要去工作?」這個問題,其實只是一個開端,一把打開孩子未來職業觀的鑰匙。
如果有機會,可以帶娃到我們工作的場所去感受一下,那也是一種很有趣的體驗。
我想,無論是職場媽媽還是全職媽媽,都和我一樣,有過對孩子心懷歉疚的時刻。
一方面是客觀原因,工作也好,家務活也罷,無論是白天要上班,還是要忙家裡的茶米油鹽,都有不能陪在孩子身邊的時候;而且,是人也都會累,就算全職在家,也難免想喘息一下。
另一方面是主觀原因,我們都非常重視孩子的身心發育,即使有很多身不由己,也惦念著對孩子的影響——例如,春節剛過去,媽媽要上班了,或者孩子要入園了,有分離焦慮怎麼辦?
其實孩子的焦慮,來源於對「未知」的恐懼——不知道爸爸媽媽去哪了。所以要消除孩子的焦慮,我們首先可以向孩子介紹大人的工作,再延展出去教孩子認識身邊常見的職業、了解不同職業的特徵,這樣既擴展他的認知能力,又能從小樹立追尋未來理想的信念。
關於減少分離焦慮,教孩子認識職業,還可以看咱們這些文章:
你好,我是花時間
一個當媽四年後赴美國讀研
愛知識、有溫度的心理學科班生
請一定記得備註一個理由哈
👇👇
你的每個分享、點讚、在看,都是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