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為什麼總上班?」這麼問的孩子,心裡到底在想什麼?

2021-02-08 慢成長

兩個海歸碩士媽媽、兒童心理諮詢師,有好文、好物、好方法,一起讓育兒更輕鬆


火龍果剛上幼兒園的時候,那陣子我還在北京上班。每天早出晚歸,幾乎總要8、9點才到家,所以幼兒園的接送主要都是爺爺奶奶的活兒。 


有一天,他悶悶不樂地對我說:媽媽,你為什麼總要上班呀? 


我剛想跟他解釋,但看著他撅起的小嘴兒,我意識到,他好像並不是想要一個答案,而是對「我上班」這件事有情緒。於是,我開始豎起耳朵,嘗試去傾聽他。



「嗯,聽起來你不太希望我總去上班呢!」


「沒錯,豆豆的媽媽就不用上班,所以每天都能很早來接他放學。」 


「哦,你覺得豆豆有媽媽接,很羨慕呢。」


「是的,媽媽,你也來接我放學好不好?」


聽到這兒,我連忙把兒子摟進懷裡,我知道他真正的需求,只是渴望我能去幼兒園接他放學。 



基本上所有的爸爸媽媽,都會被問到這個問題,而且還會被問好多次。 有時候是純粹的好奇,可對於學齡前的孩子而言,更多的時候是在疑惑「為什麼媽媽要和我分開這麼久?」 就像火龍果第一次問我時,他的心裡話其實是在渴望媽媽的接送,當他看到別的小朋友都有媽媽來接時,他自然會有很多委屈。 所以這時候,無論我給出多麼好的答案,都滿足不了他真正的需求。當孩子問出這個問題時,其實是一件好事兒,它表達了孩子對我們的依戀,也表示他開始思考這些事物之間的聯繫。 所以,如何跟孩子表達「為什麼上班」,不僅安撫的是孩子的思念,還會影響他們對職業最初的價值觀。除了謀生,工作給我們的價值哪裡是一句話就能說清楚的。而要把這件事掰扯給孩子,似乎就更不容易。 最經典的版本「不上班哪有錢?不賺錢怎麼買玩具,怎麼買好吃的?」可以說,這是最讓父母們張口就來地回答了,因為它最直接。之前看節目的時候,其中有一期是關於鄒市明家的。他兒子軒軒因為貪玩把蛋糕和水混在了一起,結果媽媽大發雷霆。她厲聲質問:「水是拿來做什麼的?要不要用錢買?蛋糕是拿來做什麼的?要不要用錢買?爸爸打拳要做什麼?」然後媽媽依然怒火不減,生氣地說:「那你還浪費糧食?別喊我,我不配當你媽,你也不配當我兒子。」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小軒軒的害怕、無助:我不好,因為我浪費了爸爸打拳掙來的錢,所以我不配當媽媽的兒子。打拳的確可以賺錢,但並不僅僅只是為了賺錢,但很可惜,工作等於賺錢的價值觀已經在小軒軒心裡生根發芽了。對於成年人來說,工作首先解決的都是溫飽,但如果僅止於此,想必工作的也並不愉快。當我們把這樣的解釋傳遞給孩子,其實也把這份「不愉快」傳遞給了孩子。孩子可能會把錢看得特別重,甚至在面臨職業選擇的時候,把金錢作為最重要的衡量砝碼。金錢重要,但我們的熱情和夢想也很重要。錢可以賺,但熱血一旦涼掉,卻難再找回。看到這句話,就能感受到它的一股怨氣。而現實中,這句話確是很多父母的口頭禪。我印象特別深,有一次我獨自一人在家,就聽隔壁傳來一陣打罵聲,我又驚又怕,後來趴門上才聽出,原來是鄰居小包子纏著要去遊樂場玩,可媽媽要去上班。說急眼了,她邊打邊吼:「我不上班,不上班哪有錢去遊樂場!要不是因為你,我也不用這麼辛苦!」是呀,父母的辛苦都是「我」造成的,這都是「我的錯」。上班前說一句,下班後還會說一句,工作不順心了說一句,發工資高興的時候也會說一句.一句一句,就像包袱一樣,一點點地壓在孩子的心頭。父母說這話,可能原本想讓孩子看到工作的不容易,學會感恩,但往往孩子接收到的都是「愧疚感」,甚至自我攻擊、內化成為日復一日的「我不配」

家人圍著6歲的兒子問他的理想,兒子說他想當醫生。


外婆說醫生好,社會地位高。奶奶說待遇也不錯。爺爺說除了工資還有其他的收入呢!外公說更重要的是以後找對象方便。 


我聽後,滿意地問兒子為什麼想當醫生?


兒子疑惑地說:「不是說醫生可以治病救人嗎?」

廣告很有深意,但我們也的確需要反思,到底我們在說一種工作、一種職業的時候,我們說的到底是什麼?我相信,大多數父母不會希望自己的孩子,眼中只有錢,心中只有辛苦,每天只在工作的混著日子度過吧。誰不希望孩子是帶著夢想和熱情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呢?除了滿足溫飽,我們難道不希望孩子在工作中感受到真正的價值和快樂嗎?我和老公都是開餐館的,有一天下大雪外賣送不來,她只好帶著1歲和3歲的娃一起去送外賣。娃就問她,為什麼這麼黑了你還要開車給別人送吃的。她想了好久,回答孩子:因為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像寶寶一樣幸運,有會做飯的爸爸媽媽。有些小朋友的爸爸媽媽不會做飯,有些小朋友的爸爸媽媽太忙了沒時間做飯,這時候就需要你的爸爸媽媽來幫助他們。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超人,而爸爸媽媽就是保證小朋友們不餓肚子的食物超人。後來小朋友也很自豪,在幼兒園告訴大家,我的爸爸媽媽是超級英雄,可以讓大家不餓肚子。雖然只是很普通的餐館工作,這位媽媽卻讓孩子感受到它對於別人的意義,我們的存在能幫助他人,還有什麼比這更讓我們覺得自豪和幸福呢?就像電工叔叔,在路燈壞了到處都黑漆漆充滿危險的時候,能修好路燈給大家帶來光亮。清潔工阿姨,可以把我們的城市變得更美麗、更整潔。而快遞員叔叔,則是幫助我們在風裡雨裡讓我們收到期待的禮物.每一份工作都有不同的意義,每一份工作都值得尊敬,包括全職媽媽,在家裡照顧寶寶也是一份很重要的工作。因為有她們,才能幫助寶寶有最好的陪伴,也為全家人提供更安心的環境。

「爸爸媽媽為什麼要去工作?」這個問題,其實只是一個開端,一把打開孩子未來職業觀的鑰匙。


如果有機會,可以帶娃到我們工作的場所去感受一下,那也是一種很有趣的體驗。

我之前曾在一家故事文化公司工作,周末一個小故事組恰好要邀請一些孩子來體驗,於是我和老公就帶著娃來參加。帶他走走我上班的路,坐坐我上班的地鐵,看看我工作的環境.小傢伙也一路興奮。當他看到原來小朋友們超級喜歡的故事,都是這樣被生產出來的,他也為我覺得自豪。如果不方便,也可以和孩子在家裡嘗試各種角色扮演。告訴你一個小秘密,這絕對是孩子們的最愛遊戲之一。
在這些體驗中,孩子們也能逐漸體會到工作帶來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這就是我們能帶給孩子的體驗,就這樣,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一顆關於理想和熱愛的小種子吧!作者介紹:元媽,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美國PET父母效能訓練準講師,中科院兒童心理學碩士在讀,願和你一起,用心理學的眼睛,看人間煙火。

我想,無論是職場媽媽還是全職媽媽,都和我一樣,有過對孩子心懷歉疚的時刻。


一方面是客觀原因,工作也好,家務活也罷,無論是白天要上班,還是要忙家裡的茶米油鹽,都有不能陪在孩子身邊的時候;而且,是人也都會累,就算全職在家,也難免想喘息一下。


另一方面是主觀原因,我們都非常重視孩子的身心發育,即使有很多身不由己,也惦念著對孩子的影響——例如,春節剛過去,媽媽要上班了,或者孩子要入園了,有分離焦慮怎麼辦?


其實孩子的焦慮,來源於對「未知」的恐懼——不知道爸爸媽媽去哪了。所以要消除孩子的焦慮,我們首先可以向孩子介紹大人的工作,再延展出去教孩子認識身邊常見的職業、了解不同職業的特徵,這樣既擴展他的認知能力,又能從小樹立追尋未來理想的信念。


關於減少分離焦慮,教孩子認識職業,還可以看咱們這些文章:



你好,我是花時間

一個當媽四年後赴美國讀研

愛知識、有溫度的心理學科班生

請一定記得備註一個理由哈

👇👇

你的每個分享、點讚、在看,都是鼓勵!

相關焦點

  • 「媽媽,你為什麼要去上班?」你的回答,決定孩子的格局
    美國著名青少年學家阿黛爾·法伯曾說:當孩子問「你為什麼要上班」這個問題,體現的正是孩子對外界的思考,這個時候,父母的回答非常重要。甚至,有些父母在聽到這個問題後,會覺得孩子是在無理取鬧,進而開始吼孩子:「我不上班,錢從哪裡來,你的零食玩具從天上掉下來啊!」「我不上班,你吃什麼?喝什麼?你讀的書、穿的衣服、住的房子、玩的玩具,都是花錢買的!我不上班,哪來的錢養你?」
  • 孩子問過你為什麼要上班嗎?你是怎麼回答的?
    我記得,包包小的時候,有一次問過我老公:「爸爸,你是做什麼工作的?」當時我老公想了想,說:「爸爸的工作是財務,跟錢有關係,每天就像做算術題一樣跟數字打交道。」後來我問他,為什麼這樣跟包包說?他:「包包現在這麼小,跟他說開公司,做自媒體,他也聽不懂,把我每天的一小部分工作,用容易理解的話告訴他就行了。」
  • 「媽媽,你為什麼上班?」聰明媽媽的回答,會讓娃受益一生
    生養兒子:懷胎十月,孕吐了200天,生產6小時,母乳餵養365天,生產後90天上班,到底得到了什麼?又錯失了什麼?這一幕相信很多職場媽媽都經歷過,甚至有媽媽表示,最害怕每天清早出門,看到孩子幽怨的眼光。如果這個時候再遭受到孩子扎心一問:媽媽,你為什麼要上班?只會讓自己更揪心。媽媽,你為什麼要上班?
  • 「媽媽你為什麼要上班?」三種不同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媽媽,你為什麼要上班?孩子的這個提問,相信每一位職場媽媽都收到過。孩子小腦袋瓜問題千千萬,相比其他問題,這個實在太好回答了。也正因此,不少寶媽都未曾重視過,有的直接忽略,有的隨口一答,也有的粗暴斥責...但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可能會對孩子的職業觀產生深遠的影響,甚至影響孩子一生。
  • 育兒有方 | 「爸爸媽媽為什麼要上班?」你的回答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她媽媽說:「人家有錢啊,你爸媽哪有能力不上班!」這樣的回答,會讓孩子產生只有無能的人才去工作的想法,也讓父母充滿無力感。父母的這種無力感,也會讓孩子變得自卑。如果我們必須上班,那就先給孩子好好解釋一下「我們為什麼要上班」吧。
  • 爸爸媽媽,你上班時會想我嗎?
    爸爸媽媽都上班了。寶寶也要上幼兒園了。一家人要各忙各的了。有一個問題可能會經常出現在孩子的心頭了:「爸爸去上班了。他現在正在幹什麼呢?他會想我嗎?」「媽媽去上班了。她現在正在幹什麼呢?她會想我嗎?」02有一個叫格林的小男孩就想知道:「爸爸上班時想我嗎?」一大早,小格林就問爸爸:「爸爸,你今天什麼時候回來?昨天我等你等了好長時間!」爸爸說:「對不起,格林。爸爸也很想你.」「想了多少次?
  • 【高米愛樂•育兒】「爸爸媽媽為什麼要上班?」你的回答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地鐵上,聽到有個女孩問媽媽:「隔壁媽媽不上班,每天都在家裡陪寶寶,你為什麼不能陪我?」
  • 我討厭你!不要媽媽!孩子到底想說什麼?
    當然,孩子這樣說很傷你的心,卻也要想想看孩子為什麼會這樣說:是不是孩子不乖時,我們也常把這些話掛在嘴邊?比如孩子不肯好好吃飯,一時氣急的你也會脫口而出:「你這麼不乖,媽媽不喜歡你了,再也不理你了!」我也討厭你!」2、簡單粗暴的訓斥孩子沒規矩、沒禮貌。3、在管教和自由之間給孩子一個平衡點,引導他好好說話。不較真,轉移注意力就算孩子說討厭你、再也不理你,可在他心裡你還是最親愛的媽媽。如果跟孩子硬碰硬——「我也不喜歡你,我不要這樣的小孩。」
  • 被大吼後不說話的孩子,心裡到底想的是什麼?家長真的知道嗎?
    文/小曼聊育兒 面對孩子一些氣人的事情,家長真的不理解孩子為什麼會那麼做?和孩子溝通了後,孩子還是不聽話,家長就難以控制情緒,對孩子大吼,孩子立馬就會變得安靜而且很聽話,你以為孩子是懂了,其實是你沒有真的懂孩子,孩子被大吼之後心裡到底在想什麼?
  • 為什麼孩子都上幼兒園了,全職媽媽還不上班?不是想偷懶,很無奈
    但是,為什麼有的全職媽媽孩子都上幼兒園了,她們還不去上班呢?我一個親戚的老婆就是這樣,要學歷有學歷,要長相有長相,生娃前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但是因為嫌棄婆婆帶娃,就自己辭職在家做全職媽媽。親朋好友都以為,等她家孩子上幼兒園了,她就會去上班,因為我親戚收入不高,一個人養活一家人太吃力。但是,她家孩子上了幼兒園,她還在家裡。
  • 家長課|當孩子問道:「您為什麼要去上班?」家長的回答很重要.
    當孩子問你這個問題,你該怎麼回答?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視頻:一個孩子問:「媽媽,你為什麼要去上班啊?」媽媽回答:「媽媽要賺錢才能給你買吃的買玩的供你讀書啊。」甚至,有些父母在聽到這個問題後,會覺得孩子是在無理取鬧,進而開始吼孩子:「我不上班,錢從哪裡來,你的零食玩具從天上掉下來啊!」「我不上班,你吃什麼?喝什麼?你讀的書、穿的衣服、住的房子、玩的玩具,都是花錢買的!我不上班,哪來的錢養你?」不可否認,所有的父母,都想孩子能夠理解自己,能懂得賺錢不易、生活不易,出發點是好的。但仔細想想,你的回答,孩子聽了會是什麼感受?
  • 媽媽,我可以和你結婚嗎?原來孩子的心裡是這樣想的
    我是佑佑兜兜媽媽,今天又給大家分享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那一些有趣的事兒。晚上睡覺之前,大寶就問我,「媽媽,動畫片裡那兩個貓親嘴嘴了,然後結婚了,那,讓兜兜和你結婚吧!」「為什麼讓兜兜和我結婚,你不想和媽媽結婚嗎?」他想了想,有些害羞地問,「我可以嗎?」「你覺得呢?」我沒有告訴他答案,而是反過來問他。「不可以。」「對呀,不可以,因為我是媽媽。」
  • 「媽媽,你上班想我的時候不要哭哦……」
    我心頭暖暖的,問他:你熱不熱?他搖搖頭說:不熱,一點都不熱。今天早上出門的時候,小貓仔突然問我:媽媽上班的時候會哭嗎?我說:不會啊,媽媽為什麼要哭?他說:你上班會想BABY嗎?原來他不是不想哭啊,他是一直忍著呢。小貓仔見我沒回應,又交待一句:媽媽,你上班想我的時候不要哭喲!他很擔心我和貓仔爸會哭,他知道哭就代表一個人很難過。今年上半年,貓仔爸隔三岔五地出差,有時半個月有時一個月,最長的一次是兩個月。
  • 好想問你一個問題,我在你心裡到底算什麼?
    圖片來源於網絡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個情感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最近很煩惱,至於是什麼樣的煩惱,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雖然兩個人在同一個公司上班,但是卻還是像朋友一樣,同事們也都不知道我們在一起了。他說在公司的時候,如果表現得太親密,讓別的同事知道了我們的關係害怕會尷尬。說實話,我真的很傷心,但是又不知道該怎麼和他說。我是真的很愛他,和他在一起的時候也很開心,可是我就是不明白他為什麼不願意告訴別人我們戀愛的事。如果他一直都是這樣的性格,我也肯定會理解他,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
  • 「媽媽跟你說過多少次了」,當孩子聽到這句話,心裡在想什麼?
    侄兒和小夥伴追趕打鬧,卻聽到:「跟你說過多少次了,玩具槍不能對著人打……」那天傍晚,等小夥伴們離開後,趁媽媽出門買菜,侄兒就收拾起自己的小書包「離家出走」,投奔到同住一個小區的我家來了。聽完事情的來龍去脈,我心裡想,如果我是小孩,估計也想立馬逃離。侄兒會生氣,表面上是在小夥伴面前被媽媽耳提面命,丟了面子,其實深層次的原因,媽媽的那些「友情提醒」,是一種責備。
  • 「媽媽跟你說過多少次了」,當孩子聽到這句話,心裡在想什麼? | 共同體
    侄兒和小夥伴追趕打鬧,卻聽到:跟你說過多少次了,玩具槍不能對著人打……那天傍晚,等小夥伴們離開後,趁媽媽出門買菜,侄兒就收拾起自己的小書包「離家出走」,投奔到同住一個小區的我家來了。聽完事情的來龍去脈,我心裡想,如果我是小孩,估計也想立馬逃離。侄兒會生氣,表面上是在小夥伴面前被媽媽耳提面命,丟了面子,其實深層次的原因,媽媽的那些「友情提醒」,是一種責備。
  • 「等孩子上幼兒園我就去上班」,說這話的全職媽媽,都上班了嗎
    當時開開媽為了更好地陪同和照顧開開,不惜辭掉了一份不錯的作業,當起了全職媽媽。還記得當時她曾無數次信誓旦旦地說「等孩子上幼兒園我就去上班」。現在開開上幼兒園了,我問開開媽:「開開上幼兒園,你現在如願去上班了吧?」開開媽嘆口氣:「上什麼班啊?開開儘管上了幼兒園,也仍是離不開人。三天兩頭患病不說,幼兒園還經常有這活動那活動。還有周六周日也需求人帶孩子啊。底子沒法上班。」
  • 林心如女兒:「媽媽你不要去上班!」90%媽媽都會經歷的靈魂拷問……
    小丑靈機一動,又問小公主:「可愛的小公主,月亮掛在了你的脖子上,為什麼又會出現在天上呢?」小公主想了想,突然開心地說:「園丁把花園裡的花剪了,又會長出新的花,天上的月亮一定也是新的。」小丑點點頭說:「世界上很多東西都是這樣的。」這時,小公主已經安靜地進入了夢鄉。從前有一位農民伯伯,他在山坡上挖地,挖呀挖,挖出一隻小水缸來。小水缸在這兒地下,不知道埋了多少年了,現在還好好的,一點也沒有破。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之媽媽的遙控器》——你到底想我死多少回
    百度百科上是這麼介紹這部電視劇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自作家吳曉樂的同名小說,由六位編劇將書中的九個故事改編成五個單元
  • ​被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問到懷疑人生,想掀桌子怎麼辦?
    記得幾年前一次去親戚家玩,四歲的小朋友也是這樣一直問為什麼,結果孩子爸爸一拍桌子怒吼:再問就揍扁你!嚇得孩子哇一聲大哭起來。我當時在心裡深深為孩子鳴不平,覺得這個爸爸太極端了。而現在,我忽然有點理解那個爸爸的心情……前幾天分享一篇後一個媽媽也提到類似的情況,我才發現很多媽媽有同樣的感受:所以今天特地端個小板凳來聊聊「應對孩子不斷問為什麼」這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