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可以和你結婚嗎?原來孩子的心裡是這樣想的

2020-12-23 佑佑兜兜媽媽育兒經

我是佑佑兜兜媽媽,今天又給大家分享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那一些有趣的事兒。

晚上睡覺之前,大寶就問我,「媽媽,動畫片裡那兩個貓親嘴嘴了,然後結婚了,那,讓兜兜和你結婚吧!」

「為什麼讓兜兜和我結婚,你不想和媽媽結婚嗎?」

他想了想,有些害羞地問,「我可以嗎?」

「你覺得呢?」我沒有告訴他答案,而是反過來問他。

「不可以。」

「對呀,不可以,因為我是媽媽。」

孩子得到「不可以」的答案後並沒有再繼續追問,轉頭又和小寶兜兜打鬧去了。而我也沒有刻意詳細的給他解釋,為什麼不可以。

因為我了解這個時候的孩子,他是對於婚姻敏感期的認識,加上他雖只有5歲,之前還是給他做過這方面的講解,他在得到他想要的答案就好。

在生活日常裡,孩子也會告訴我,他喜歡的女朋友是誰,叫什麼名字。我也從不去反駁他的想法,指責和笑話他不應該這麼小就去喜歡一個人。

我知道孩子生長到4~5歲左右,都會經歷一個婚姻的敏感期,他自然而然對這一方面感到興趣,都會有想去和父母結婚的想法。

我們做父母的不要過度去幹預孩子,不然,是會影響到他對婚姻這一塊地認識。

那麼,我們的孩子為什麼會有想和媽媽結婚的想法呢?

1.非常的愛媽媽

很多的孩子,尤其像我家孩子這種類型,他一直由我親帶,所以比較依賴我,然後也非常的愛我,因此對他而言,他非常的愛我,也就是會有想和我一直在一起的念頭。

那麼在他小小的心裡會單純的認為,結婚了就可以永遠在一起,然後就萌生了想和媽媽結婚的想法。

2.接觸的異性比較少

其實這個主要還是因為孩子所接觸的環境而影響的,如果他身邊接觸的人多數是和他不是一個年齡階段的,且是媽媽、奶奶之類,孩子又過分的依賴,那麼產生想和她一起結婚的想法就不足為奇。

只是這個情況一般在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便會打破,畢竟孩子接觸多了同齡的孩子,就自然知道了,原來結婚的對象不單是可以在媽媽中去選擇,還有老師、班上的女孩子,生活中的玩伴都可以。

3.不太了解婚姻的本質

不太了解婚姻的本質,是因為這個時候他還不知道關於結婚的對象,需要建立在很多方面,比如一個人年齡的差異,是不是和自己一樣的性格,他會不會不喜歡我?

當然,很多的孩子在四歲左右慢慢開始展現自己的喜好意識,喜歡長頭髮的、穿裙子的,知道了男孩只能和女孩子結婚,要雙方的喜歡才可以在一起等。

佑佑兜兜媽媽總結

其實當很多的孩子,表現出想和媽媽、爸爸或者和老師結婚的時候,我們沒有必要表現的大驚小怪,也不要去笑話孩子,更不應該制止孩子談論這一話題。

而是用正確的態度讓孩子認識兩性之間的關係,要告訴孩子,喜歡一個人,愛一個人沒有問題,但是不要給別人造成困擾。

所謂的困擾,就是你喜歡他,他也喜歡你,如果他不喜歡你,那麼你不能強求他一定得喜歡你。

還有,他不喜歡你,不代表你不好,而是你們不合適在一起,你可以去重新選擇一個你喜歡,他也喜歡你的人就好。

我相信,隨著孩子年齡的自然增長,他能很好地去解決在兩性交往中一些矛盾,會更加了解婚姻的本質,順利度過婚姻敏感期的到來。

相關焦點

  • 原來,可以讓孩子這樣安心做自己
    我問:「你喜歡你自己嗎?喜歡你的孩子嗎?當孩子覺得自己很笨,孩子不自信的時候,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也許從未有人這樣問過他們,他們瞪著眼睛看著我。好吧,不知道的人以為我是個外星人,因為那眼神充滿驚訝和好奇。許久他們才回答我:「喜歡自己好像從來沒有考慮過,說不喜歡孩子吧好像不會,可是說喜歡孩子吧,好像嘴巴一不留神就會說出不喜歡孩子的話。
  • 「媽媽,你為什麼總上班?」這麼問的孩子,心裡到底在想什麼?
    別喊我,我不配當你媽,你也不配當我兒子。」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小軒軒的害怕、無助:我不好,因為我浪費了爸爸打拳掙來的錢,所以我不配當媽媽的兒子。打拳的確可以賺錢,但並不僅僅只是為了賺錢,但很可惜,工作等於賺錢的價值觀已經在小軒軒心裡生根發芽了。對於成年人來說,工作首先解決的都是溫飽,但如果僅止於此,想必工作的也並不愉快。
  • 「媽媽,我迫不及待想出去和病毒一起玩.」當孩子這樣說時,你可以這樣做!
    媽媽:但是有病毒啊~小男孩委屈地喊:我看~不~見啊!我迫不及待想去和病毒一起玩~小優特別理解這個寶貝。在孩子的世界裡,玩就是一切,和誰玩不是玩?!「病毒」是誰?好玩嗎?能和我玩嗎?讓孩子做一些平時開心的事情,做一些平時非常想做卻沒時間做的事情,例如玩一些不費腦子的小遊戲,刷一部平時因學業繁忙而沒空追的網紅劇,享受與爸爸媽媽一起宅在家的美好時光,幫爸爸媽媽做做家務,通過網絡與朋友交流,勞逸結合地複習功課等,不要讓孩子太閒,適當轉移注意力。
  • 「媽媽,我還記得你」,神奇的胎內記憶,原來是孩子選擇我當媽媽
    節選自日本知名產科醫生池川明的著作《媽媽,我記得你》上面的童真直言,或許有不少媽媽聽孩子講過,乍一聽好像是天方夜譚,仔細回味一下,不難發現這好像是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記憶——胎內記憶。除了胎內記憶之外,有些孩子還保留出生時刻的記憶,也就是誕生記憶。什麼是胎內記憶呢?
  • 「媽媽,你真的愛我嗎?」|「愛」是要傳遞的,你的孩子收到了嗎?
    再後來的結婚,生子,離婚,就淡化了我心裡完美的模樣。直到一條她教訓兒子頂頂的視頻,讓我久久不能釋懷。視頻中可以看出,應該是明星親子節目,家裡到處都是扛著攝像機的工作人員,頂頂看起來七八歲的樣子,卻被媽媽在眾人面前嚴厲的質問:你為什麼吃糖?吃糖以後漱口了嗎?為什麼沒寫作業?那你以後也別寫了.......
  • 「長大了我要和媽媽結婚」,3歲的孩子說出這句話是什麼心理?
    當孩子說出這句話的時候,父母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問問孩子,想跟自己結婚的原因是什麼,了解孩子的需求,才能真正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去滿足自己的自戀。  之前,朋友帶著兒子球球去參加婚禮,飯桌上,球球突然一臉嚴肅而期待地說:「媽媽,我長大也要和你結婚!」  這話一出,大家哄堂大笑,甚至有男士逗他說:這麼早就想找媳婦兒啦?叔叔給你介紹一個好不好呀?
  • 出版業的媽媽們,你在孩子眼中原來是這樣的!
    然後,別的媽媽我也不太了解,有的媽媽看起來很善良不知道對他們的孩子怎麼樣。我媽媽的性格特點吧,就是感情特別強烈,就是她有那種感情的時候吧特別強烈,有這種感情的時候吧也特別強烈。老二:不一樣。別的媽媽是阿姨,不一樣。商務君:你喜歡和媽媽一起讀書嗎?你最喜歡和她一起做什麼?
  • 「媽媽跟你說過多少次了」,當孩子聽到這句話,心裡在想什麼?
    侄兒和小夥伴追趕打鬧,卻聽到:「跟你說過多少次了,玩具槍不能對著人打……」那天傍晚,等小夥伴們離開後,趁媽媽出門買菜,侄兒就收拾起自己的小書包「離家出走」,投奔到同住一個小區的我家來了。聽完事情的來龍去脈,我心裡想,如果我是小孩,估計也想立馬逃離。侄兒會生氣,表面上是在小夥伴面前被媽媽耳提面命,丟了面子,其實深層次的原因,媽媽的那些「友情提醒」,是一種責備。
  • 「媽媽跟你說過多少次了」,當孩子聽到這句話,心裡在想什麼? | 共同體
    侄兒和小夥伴追趕打鬧,卻聽到:跟你說過多少次了,玩具槍不能對著人打……那天傍晚,等小夥伴們離開後,趁媽媽出門買菜,侄兒就收拾起自己的小書包「離家出走」,投奔到同住一個小區的我家來了。聽完事情的來龍去脈,我心裡想,如果我是小孩,估計也想立馬逃離。侄兒會生氣,表面上是在小夥伴面前被媽媽耳提面命,丟了面子,其實深層次的原因,媽媽的那些「友情提醒」,是一種責備。
  • 「媽媽,我可以休息一會嗎?」孩子卑微的請求成為了最後的遺言
    前言有一首童謠是這樣唱的:"你對我好,我的心裡都知道,學習這個學習那個,忙得不得了……"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小孩似乎越來越忙了。記得我小時候,七八歲還在家門口和鄰居小孩玩泥巴,也不知道什麼王者榮耀,絕地求生。
  • 我的孩子,配不上我這樣的好媽媽
    總是允許和肯定。和孩子的關係很好,孩子什麼話都肯說,也什麼話都敢說。甚至買了比較色情的漫畫,就放在自己書桌上,不藏著。喜歡哪個女孩子,對方過生日,直接問她要錢買禮物。那,對此你有什麼煩惱嗎?不好的是,孩子成績一塌糊塗。
  • 全職媽媽的悲哀:除了孩子,我一無所有
    他說知道,班上很多同學的爸爸媽媽就離婚了。那一刻,我心裡只有一個念頭:這輩子,就是為了孩子,我也決不離婚。後來很多年,我一直都過得很壓抑,很不開心,我和前夫很多時候一整天一句話都沒有。在我的婚姻裡,他越來越沒有存在的價值:錢我自己掙(他的錢他自己幾乎花光了),孩子從吃喝拉撒到教育他幾乎從沒插過手(他說他不會),家務幾乎都是我的(他說別人家的女人不都這樣的嗎?)。結婚二十年,家裡95%的家務都是我的,他從沒有主動為我做過一頓飯,我認真地回憶了一下,真的一次都沒有。有時周末他休息,我加班,依然是我回家買菜做的飯。
  • 「放假了,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的回答,決定孩子的未來
    「放假了,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小靜追著媽媽反覆問著。媽媽被問的煩了,就隨手把手機給了小靜,想了想,又說:「那你答應我,只能玩一會兒。」小靜捧著手機,盯著屏幕裡的動畫片,連忙點頭應著,看都沒看媽媽一眼。同樣是假期,面對孩子想玩手機的請求,媽媽們的回答也不盡相同。當笑笑也和小靜一樣,追著媽媽要手機玩的時候。
  • 原來,爸爸媽媽曾經是這樣的孩子!
    圖書館裡的書非常多,只是高中讀書壓力大,每天能看自由看書的時間很少,即使這樣,還是看了不少書,特別譯文出版社的書。讀書,豐富了我小時候的生活,拓展了視野,讓我可以和主角一起快意恩仇,也可以在世界各地遨遊!前幾天,小朋友開學發新書。把書翻開,濃濃的油墨香撲鼻而來,仍然能回憶起自己小時候拿到新書時幸福的感覺!
  • 被訓斥後沉默的孩子,心裡都在想什麼?看完你還會吼孩子嗎?
    在孩子的心目中都希望自己的爸爸媽媽是溫柔的形象,可事實上,一些家長的形象遠遠超出了孩子的心理預期,爸爸媽媽火爆的脾氣,這讓孩子對他們是又愛又怕!在育兒心得中有這樣一個新名詞叫做「南風效應」。關於「南風效應」這裡還有一個小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 「想和我結婚嗎?先把工資卡交給我」「做夢」
    如果不是父親臨終時,留下的遺言,就是希望蘇念能夠找到另一半,結婚成家,以後老了可以有個依靠。蘇念含著淚答應了父親。蘇念經同事大姐的介紹,認識了李俊。一開始,兩個人感覺還不錯,雖然李俊離婚後帶著女兒生活,但是,蘇念心裡明白,這個年紀的男人不是離異或者喪偶的,很少會沒有結婚的。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之媽媽的遙控器》——你到底想我死多少回
    我的劇情介紹寫到這裡,突然想,假如真有這麼一個遙控器,不知道有多少媽媽夢寐以求地想得到它吧?至於孩子的感受,有什麼關係?把一個孩子逼迫成這樣的,那該是多大的恐懼啊?然而,有多少父母想方設法地把孩子送過去「治療」。甚至在電擊療法被取締後,我還看到過一篇文章,說的是很多家長還在維護著楊永信,認為他拯救了自己的孩子——哪怕孩子偷偷地在網上發洩:我的人生已經被他們毀掉了,餘生都將在驚恐和麻木中捱下去,可能隨時都會去死,或者,讓他們(父母)去死!
  • 《我討厭媽媽》告訴你有多愛媽媽
    這張圖應該就是上一張圖的延伸,小兔子躺在媽媽的腳下,媽媽蒙著臉,但是吸引我的卻是好幾個的"還有",原來,小兔子討厭媽媽的原因有這麼多呢。這幅圖是整個繪本的高潮,之前討厭媽媽的原因很實際,而這一次的討厭,卻是"不能跟我結婚",完全是一個孩子真真切切的感受,說著討厭,其實心裡卻是對媽媽滿滿的愛。
  • 爸爸的這種行為,會讓孩子心裡十分厭惡,媽媽一定要制止
    昨天下班回到家實在是太累了,想先躺在床上休息一會,就對孩子說:「寶貝,等爸爸回來的時候,讓爸爸輔導你寫作業好不好?媽媽今天太累了」。沒想到孩子卻冷冷地回了一聲:「爸爸是個吹牛大王,我不想讓爸爸陪我寫作業」。我真的不知道老公與孩子之間發生了什麼事,竟會讓孩子認為自己爸爸是一個吹牛大王。其實,我老公真的挺愛孩子的,孩子學校裡舉行的每一次活動,老公都會積極地參加,從來都沒有讓孩子落過單。
  • 孩子:死是什麼?媽媽也會死嗎……別迴避和孩子談論死亡!
    在葬禮上跟爺爺告別的時候,可能是大人們的凝重表情和悲傷嚇著他了,他一臉恐慌,緊緊摟著媽媽的脖子,想看爺爺最後一面,卻又因為害怕而不敢看……之後很多天,航航都不怎麼愛說話,無精打採的樣子。晚上有時候玩著玩著他會說害怕,有時候又說會想爺爺,半夜還經常哭著醒來。原以為這個年齡的他還什麼都不懂,沒想到他的反應卻如此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