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讓我跟你一起睡」,兩個媽媽的不同做法,影響孩子的未來

2020-12-28 囧囧媽育兒

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長大後更堅強、更勇敢,早點與孩子「分床睡」、「分房睡」,就成了每一個父母都必須面對的問題。但與孩子分床睡、分房睡,並沒那麼簡單。父母的不同做法,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媽媽,讓我跟你一起睡心狠媽媽vs心軟媽媽的不同做法,影響孩子一生

吉吉是一個6歲的小男孩,有點膽小,媽媽就想培養兒子獨立睡覺,希望他可以堅強、勇敢一些。但吉吉並不想自己睡,他有時會哭著小聲地哀求,「媽媽,讓我跟你一起睡吧。」

媽媽卻狠心地堅持讓吉吉自己睡,即使兒子半夜在房間門口哭,她也沒有妥協。她讓兒子重新回到自己的床上,閉上眼睡覺。但她並不知道,兒子閉著眼睛,並沒有睡著。等媽媽走後,吉吉就會陷入對黑暗的恐懼中,經常會做惡夢。

小遠7歲了,卻一直不願意和爸爸媽媽分開睡。爸爸覺得他長大了,再不分床睡,就不合適了。但媽媽卻擔心兒子會蹬被子,會害怕,會睡不好覺等等。每次小遠說,「媽媽,讓我跟你們一起睡吧。」媽媽就會心軟,總會一口答應。

小遠的媽媽對「分床睡」有自己的看法,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個過程,即使和爸爸媽媽睡,只要父母注意衣著,不在孩子面前有過於親密的舉動,都不會影響孩子的成長。最近一段時間,小遠開始自己睡了,一點也沒有害怕的表現,獨立性很強。

媽媽的狠心做法,會讓孩子置身於更大的恐懼之中,除了黑暗的恐懼,還有父母不要自己的恐懼,將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心理傷害,甚至會給孩子造成一生的陰影。

而媽媽的心軟,也不是單純的心軟,還有理性分析,針對孩子膽小的性格特點,不過於嚴苛,既實現了與孩子分房睡的目的,又不影響孩子獨立能力的提升。兩個媽媽的不同做法,對孩子的性格形成和未來發展也有不同的影響。

很多家長存在一定的誤區,總認為孩子與父母同床睡,就會導致孩子出現性早熟的情況,影響孩子的健康發育和成長。其實,孩子與父母親子共眠,並不一定就會導致孩子性早熟。

有些家庭的子女多、房間少,父母與孩子睡在一張床或一個房間的情況並不少見,但性早熟的孩子也只是少數,不能以偏概全。相對來說,在較為惡劣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可能更為懂事,獨立性更強,將來也會更為孝順父母。

家長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分床睡、分房睡?

1、分開睡的年齡不可過早或過晚

家長與孩子分床睡、分房睡的年齡不可過早,也不可過晚,以5-8歲左右為宜。孩子在5歲時,性別意識正在萌芽,這時分房睡有助於孩子對兩性差異有正確的認知。

而孩子到了8歲,性別意識比較強,這時再與父母同床共眠,不利於孩子將來與異性的交往。

2、先分床睡,再分房睡

父母應當遵循先分床睡、再分房睡的過程,避免一開始就讓孩子自己睡一個房間,可能會放大孩子內心的恐懼,讓孩子更加害怕與驚慌,對分房睡就會產生牴觸情緒。

父母可以先分床睡,與父母還處於同一個房間,孩子就不會過於恐慌。當孩子逐漸適應分床睡以後,父母就可以考慮與孩子分房睡了。

3、父母與孩子一起布置兒童房

父母有了與孩子分房睡的想法之後,就要與孩子一起整理和布置兒童房,讓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布置,並讓孩子參與到布置自己房間的過程中,為順利分房睡做好準備。在共同布置房間的過程中,父母與孩子會有良好的溝通,可以進一步增進親子感情。

4、父母要做好孩子的睡前陪伴

在孩子入睡前,父母就要做好孩子的睡前陪伴,可以陪孩子一起閱讀、看繪本、講故事或者聽音樂、兒歌等等,還可以與孩子交流一天的所見所聞,會逐漸消除孩子獨睡的恐懼。在孩子慢慢入睡以後,父母可以悄悄離開孩子的房間。

孩子不願意分床睡,主要就是缺乏安全感,害怕獨自面對黑暗。父母應當讓孩子知道,即使選擇分床睡、分房睡,但父母對孩子的關愛與陪伴也不會少,讓孩子安全感滿滿。

每個孩子分床睡、分房睡的年齡都不一樣,並沒有固定的年齡界限。父母在孩子分床睡、分房睡的問題上,也不必過於焦慮,只要在小學階段完成分房睡即可,並不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媽媽,我撿到100塊錢」,兩位媽媽不同處理方式,影響孩子未來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的大部分時候,卻有很多孩子都沒有把錢直接交給警察,而是先把錢給媽媽,問媽媽該怎麼辦,而媽媽的處理直接決定孩子的三觀。當孩子撿到100塊錢,兩個媽媽的不同做法第一位媽媽帶著孩子交給了老師小樂樂放學回家在路上撿到了100塊錢。小樂樂開心的跟媽媽說:「我們能去買好吃的了!」媽媽卻搖搖頭:「我們不能用這個買好吃的。」
  • 「媽媽,我不許你生弟弟」,兩個媽媽的回答,影響孩子的人生走向
    讓我們看看網友的現身說法網友A:二胎開放以來,我和老公商量想要二胎,一切都準備好了,而且成功懷孕,家人們都替我們開心。但是有一次我家大寶不小心撞了一下我的肚子,孩子爸爸看到了,馬上去制止孩子,告訴孩子媽媽肚子裡有個小弟弟不能隨便碰媽媽,兒子特別生氣,對著我就喊,我不許你生弟弟,看到孩子的無理取鬧我也很生氣,這個孩子怎麼能這麼自私呢?同時也很自責,難道是我的教育有問題嗎?
  • 有了二寶後,大寶跟誰睡最好?這幾種不同的做法媽媽要知道
    小雅覺得是不是孩子最近在幼兒園過得不開心,是老師沒有關注到他還是和別的小朋友吵架了呢?於是小雅在大寶從幼兒園回來以後,就問他:「寶寶,你怎麼了,最近是不是不開心呀,告訴媽媽好麼?」大寶聽到媽媽這樣問,眼淚不由自主就流了下來,抱著媽媽不肯撒手,一邊哭一邊說:「媽媽,我晚上不想一個人睡,我不習慣,以前都是你和我一起睡的。是不是現在有了弟弟,你不喜歡我了,不想要我了。」
  • 媽媽,我的兩個蛋蛋可以孵出小寶寶嗎?媽媽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聽著包警長的問題,我知道我很有必要從專業的角度來跟他科普一下男人睪丸的具體作用以及怎麼幫助女人完成生孩子這件事。「睪丸,就是你的那兩個蛋蛋,裡面會裝著很多像小蝌蚪樣的精子,也像火龍果的小種子。他們喜歡進行遊泳比賽,第一名就會獲得卵子,然後鑽進卵子裡,變成了小寶寶。」
  • 孩子三歲前跟誰睡,影響他的未來!千萬別睡錯!
    爸媽同睡,孩子跟老人睡這個模式,爸媽是輕鬆了點,但是也有很多弊端,寶寶會跟老人建立一個錯位的依戀關係,本來父母白天就忙於工作,陪伴寶寶的時間就少,晚上不彌補,這樣無處建立依戀關係,寶寶會跟父母不親密。同時由於寶寶跟老人在一起的時間多,所以生活習慣等都會比較相似,這樣對去未來孩子的教養也有些困難。
  • 「媽媽,為什麼咱家窮」,2位媽媽不同回答,孩子的未來被影響了
    當一個孩子提問題,家長的回答方法會影響他的一生。家長在素質方面和文化方面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沒有任何人可以替代。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孩子向父母提問題的時候,父母應該好好思考,再回答,不可以隨便說。可能家長隨便說的話就改變了孩子的將來。
  • 11歲兒子跟媽媽同床睡,孩子一個舉動,讓媽媽下定決心分床
    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一般都會陪在孩子身邊,一旦孩子半夜出現什麼問題,媽媽也能夠及時處理。其實跟孩子一起睡覺是一件好事情,而且世界衛生組織也是這個意思,但並不代表孩子長大了之後,媽媽還要跟孩子一起睡覺,這樣的行為就容易讓孩子依賴自己的媽媽,甚至出現別的不好的事情。
  • 「媽媽是我的,我要跟媽媽睡!」偏袒老大,忽略了老二的我,終於迎來了一場姐弟大戰……
    明明都是親生的骨肉,兩相對比之下,我對兒子的愛顯得格外欠缺。有人說,二胎家庭,一碗水很難端平。多數家庭常以「大的讓著點小的」為由,偏袒老二。而在我們家,始終偏袒著懂事的老大,甚至因此忽略了老二。從懷兒子起,我便擔心姐姐有什麼心理負擔,加倍用心地陪伴她,讓她感受媽媽的愛未減半分。
  • 「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不同的答覆,決定孩子的未來
    放假期間,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對自己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媽媽(爸爸)我想玩手機。」
  • 「媽媽,為什麼咱家窮」,兩位媽媽不同回答,影響孩子的人生觀
    01兩位媽媽不同回答,影響孩子的人生觀"媽媽,為什麼咱家窮?",面對孩子這樣的疑問,父母的言行都可能對孩子人生觀的樹立產生重要的影響。同樣是面對孩子這樣的提問,作為媽媽的小麗和小趙的回答確實截然不同的。"孩子,你是遇到了什麼事情嗎,怎麼會這麼問媽媽呀?",小麗先是這樣反問了孩子。我想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但是同學說必須要有錢,但是我沒有錢"。"
  • 「媽媽,我可以玩會遊戲嗎?」你的回答,藏著孩子的未來
    因為在假期,我們最常聽到這句話:「媽媽/爸爸,我可以玩會遊戲嗎?」面對孩子這樣的請求,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態度:放任派的家長。為了讓孩子消停一點,覺得與其不停闖禍,不如讓他安靜地玩遊戲吧,自己也輕鬆一點。這種做法,後果也很直接,大多數孩子分不清好遊戲和壞遊戲,沉迷其中,學習生活都受影響。
  • 都是孩子不願意分房睡,兩位媽媽分別這樣做,8年後娃的差距很大
    小孩子跟爸媽在一起,一張床鋪睡習慣了,不樂意跟爸媽分開住。這種想法很好理解,誰也不願意離開自己熟悉的睡眠環境。不過,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爸媽還是要狠心一點,該給孩子分房的時候,就要儘早行動起來。不然,對孩子將來沒益處,會影響孩子的格局。
  • 「爸爸和小三住主臥,我和媽媽睡次臥」:兩個媽媽的日子,我受夠了!
    「我想要正常人的生活,不想要一個爸爸兩個媽媽」……當你聽到一個女孩說這樣一段話,你會想到什麼?小康君第一反應就是這又是哪個狗血電視劇劇情!不過這次劇本不背鍋,因為現實遠比劇本更狗血!▶12歲,爸爸和小三住進主臥,自己和媽媽住在次臥吳老師帶著兒子找上門,雖然小小和媽媽竭力阻止,但並沒能將第三者攆出去。就這樣,吳老師和爸爸一起住在主臥,而小小和媽媽只能睡在其他房間。一個爸爸,兩個媽媽,兩個同父異母的孩子,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了6年。
  • 媽媽的性格影響孩子的一生:媽媽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技巧
    ,所有的孩子自出生起就會對媽媽有一種本能的依賴,媽媽的性格、語言和行為對孩子的人生有非常深遠的影響。正確的做法是跟孩子一起高興,分享孩子的快樂,可以說「媽媽覺得你太棒了,可以把你的獎勵也給媽媽看一下嗎?」
  • 媽媽性格影響孩子一生,這3種媽媽最可怕
    慈母與孩子可是有的母親的愛,對於孩子來說,是成長路上的助力,有的母親的愛,則是桎梏孩子飛行的牢籠。今天蒙多奇就藉助事例,帶大家盤點下不同性格類型的母親對孩子的影響。「連環催命型」急躁媽媽臺灣女作家龍應臺在自己的《孩子,你慢慢來》中寫到:「我,坐在斜陽淺照的臺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5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
  • 生二胎後老大和誰睡?媽媽力排眾議一人帶倆娃,多年後被誇精明
    「文/糯豆包媽媽,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在二胎家庭中,父母會忍不住拿兩個孩子做比較,而事實上,兩個孩子也常常在拿父母的愛來做比較。生二胎後老大和誰睡?媽媽力排眾議一人帶倆娃,多年後被誇精明閨蜜秀秀在大寶3歲的時候生的二胎,和乖巧的大寶有所不同的是,小寶是一個高需求寶寶,不管是餵奶還是哄睡,秀秀都要多操不少心。於是婆婆提出建議讓大寶跟自己睡,「這樣你可以輕鬆點,大寶晚上睡覺也不會被打擾。」
  • 「媽媽你為什麼要上班?」三種不同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媽媽,你為什麼要上班?孩子的這個提問,相信每一位職場媽媽都收到過。孩子小腦袋瓜問題千千萬,相比其他問題,這個實在太好回答了。也正因此,不少寶媽都未曾重視過,有的直接忽略,有的隨口一答,也有的粗暴斥責...但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可能會對孩子的職業觀產生深遠的影響,甚至影響孩子一生。
  • 「媽媽我怕」,孩子不同年齡段最怕什麼?這份「恐懼清單」請收好
    編 輯:柔山 經常收到一些家長的留言:孩子經常哭鬧而且還是沒有緣由的哭鬧,總會說「媽媽我怕」,孩子到底害怕什麼? 也許那些在成年人嚴重微不足道的事情,到了孩子那裡,就變成刺激他們敏感神經的源頭。
  • 媽媽的家庭地位,影響孩子未來的性格養成,你的家庭地位如何
    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母親在一個家的地位如何是可以影響到孩子的長大後的性格。那麼你的家庭位置如何呢?01在不同的家庭中,媽媽的地位各有不同在不同的孩子家庭中,相同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爸爸媽媽,也有自己溫馨的家,而不同的便是自己爸爸媽媽在家庭地位中的不同
  • 孩子三歲前最好和媽媽一起睡,這幾個好處,別人真的給不了
    ,因為奶奶不僅可以騰出時間休息,而且經驗豐富知道怎麼快點哄孩子睡著,但是對於孩子而言,三歲之前其實還是和寶媽一起睡比較好,因為和媽媽一起睡帶來的好處是其他人給不了的。孩子三歲之前和媽媽一起睡,對孩子而言會有這幾個好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