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一個好的母親,思慮周全,有開闊的眼界和完善的教育方案,她們會妥善的照顧、培養孩子,讓孩子擁有安身立命的本事。
雖然母親大多都是愛著自己孩子的,但俗話說「一樣米養百樣人」,不同的母親愛孩子的方法各不相同,她們養大的孩子也大不相同。
慈母與孩子
可是有的母親的愛,對於孩子來說,是成長路上的助力,有的母親的愛,則是桎梏孩子飛行的牢籠。
今天蒙多奇就藉助事例,帶大家盤點下不同性格類型的母親對孩子的影響。
「女僕型」軟弱母親
舊社會要求女性做到「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
現在,雖然這樣的要求很少被人提及,但是依舊有很多女性會在步入婚姻後,放棄自我,成為丈夫和孩子的「附屬物」。
這些母親覺得這樣做對是家庭的奉獻,是無私的表現,覺得只要體貼入微就一定可以贏得丈夫和孩子的尊重。
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
她們溫柔卻沒有主見,習慣給家人無微不至的照顧,為了他人經常忽略自己的感受。
這麼做的結果往往很殘忍,不僅很難得到家人的支持和維護,還會變成全家人的「受氣包」。
這樣的母親養大的孩子,性格很容易走到母親的對立面,變成一個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的孩子。
這些孩子在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下成長,母親稍微反抗自己,就變得憤怒、暴躁。
央視12套「社會與法」頻道曾報導過這樣一個故事:
遼寧省瀋陽市的母親劉某,向警方報案稱「不小心打傷了自己的二兒子」,待警方趕到現場後,卻發現劉某的二兒子早已失去呼吸。
警方介紹案情
後來警方調查,發現死者母親劉某竟是故意殺死兒子的。是什麼讓母親對自己的親生兒子痛下殺手的呢?
真正的兇手是母親無底線的退讓和兒子慾壑難填的虛榮心。
據鄰居介紹,劉某長期溺愛兒子,讓她的兒子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快18歲的兒子花光了父親的養老錢,拿到追著母親要錢,稍有不從就會將母親趕出家門。
最後母親劉某不堪忍受兒子的肆意打罵和索取無度,產生了結束這樣的生活的想法。
於是她對兒子痛下殺手,釀成了這場慘劇,最後,劉某因故意殺人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
母親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最忌諱的就是無條件的退讓,失去自己的原則。在母親失去原則的一刻起,她的孩子同時也失去了未來。
「女王型」強勢母親
強勢的母親通常有4個習慣:
1.要求丈夫和孩子必須得聽自己的,凡事母親說的算;
2.對孩子的一舉一動了如指掌,通常伴隨對孩子活動的嚴密監視;
3.無論孩子的年齡大小,孩子做什麼都得向母親匯報;
4.孩子、丈夫稍有違逆,就立刻爆發,直到他們按自己的指示做為止。
一般母親中了2點以上,基本就是強勢母親沒得跑啦。
在有強勢母親的家庭中,有一些有趣的現象,當家庭中母親開始強勢,父親的存在感會逐漸降低,當父親的家庭作用被邊緣化後,母親會變得說一不二起來。
這種家庭中,如果有女兒,那么女兒大概率會繼承母親的強勢,即使女兒有過試圖反抗母親的行為,但她仍會不知不覺將母親的行為帶到將來自己的家庭關係中。
強勢的母親對應的是一個懦弱的父親,兒子會受到父親的影響,也變得唯唯諾諾起來。
兒子會受到父親的影響,也變得唯唯諾諾起來
因為母親的強勢讓父親失去家庭領導地位的同時,也會把這種指責甩向每一個家庭成員,尤其是同為男性的兒子。
強勢的母親帶給子女的影響遠遠不止於此,這些孩子還會有這3個方面的負面表現。
孩子被過度保護
母親過於強勢,其實是安全感不足的表現,這會讓她們過度保護孩子,讓孩子擁有「足夠的」安全感。
強勢母親會包辦孩子生活中所有的事,她們藉助自己的生活經驗,幫助孩子提前做好選擇。
這就導致孩子長期被母親「推」著走,失去自己選擇的能力,不得不依靠母親,更加印證了母親的做法是對的。
惡性循環之下,最後孩子受到過度保護,成為「巨嬰」。
孩子受到過度保護,成為「巨嬰」
孩子失去信心
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所思所想總有些和母親不一樣的,可是強勢母親會強迫孩子按照自己想的去做。
時間久了,孩子不僅失去了獨立的能力,還會在反覆的質疑中失去信心,形成對母親無條件的服從和依賴。
孩子無法正常參與社交
孩子會向母親學習和他人相處的方法,強勢母親所在的家庭夫妻地位自然是不等的,這種社會交往關係的錯位,會讓孩子對親密伴侶關係充滿恐懼。
同時,父母這種不正常人際交往關係的示例,會讓孩子畏懼被拒絕和被否定,讓孩子習慣隱藏自己的感受,使孩子無法融入社會。
「連環催命型」急躁媽媽
臺灣女作家龍應臺在自己的《孩子,你慢慢來》中寫到: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臺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5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
書中描述一片歲月靜好,可是實際生活往往是另一個樣子。
馬上就要遲到了,孩子還在不慌不忙的繫鞋帶;明明已經催孩子起床3次了,可是過去一看,孩子還睡得好好的……
如此種種,怎能讓媽媽不著急?可是著急歸著急,千萬不要強行催孩子。
急歸著急,千萬不要強行催孩子
孩子小時候,神經、肌肉發育不成熟,身體協調性也比較差,在完成一些精細運動的時候會很吃力。而且由於孩子的大腦還在發育,孩子缺少時間觀念。
受這些因素的影響,媽媽即使再催,孩子也快不了,不如試試別的方法。可是孩子如果經常被父母催來催去,就會對自己產生質疑,覺得自己有問題。
時間久了,孩子就會焦慮起來,或者索性自暴自棄,變成一個拖拖拉拉的人。
這天下每一個父母,大多是愛孩子、盼著孩子好的。可是錯誤、沒有控制的愛會讓孩子感到窒息。
上面說的3種母親,都是性格不利於孩子成長的媽媽,希望媽媽們多注意,千萬不要成為這樣的母親。
在孩子3-6歲的時候,可以通過讀繪本,跟著繪本中的故事情節啟蒙情商!讓家長講不出來的道理,用繪本表達出來。
給孩子看一本童書繪本,孩子便會照著書本裡的樣子學習。更有助於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
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人生就好像是一次旅程,成為一家人是緣分。雖然我們在不同的生命起點登上"列車",因著永遠無法解除的血緣關係,而坐在一起,兒女會長大,父母會衰老,做為父母,應盡我們所能,給予孩子一個好的起點和平臺,讓孩子能夠到那更廣闊的天空去有所作為。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