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圈媽被兩個小朋友感動到了。
河南平頂山的李女士在家和老公鬧著玩,兩個兒子看到後誤認為他們是在打架。
於是,小兒子想都沒想直接衝上去幫著媽媽。
隨後家裡的大兒子聽到聲音後,也拎著拖把過來幫自己的媽媽。
兩個兒子一起追著「欺負」媽媽的爸爸「打」。
看到兩個孩子護著自己的這一幕,李女士十分感動:
「兩個孩子都能保護我了,長大了。」
是啊,對於一名母親來說,還有什麼比孩子知道心疼自己更令人開心的事情!
畢竟,我們總是習慣站在孩子前面去保護他們。
沒想到不知不覺間,孩子已經開始懂得心疼我們了。
看到這一家四口的「互動」,網友們既好笑又感動。
「三個男的保護一個女的,媽媽好受寵哦」
「媽媽感動,爸爸不敢動了」
其實,這個新聞中的爸爸看起來好像有點慘。
但實際上,孩子之所以會護著媽媽,和家庭影響是分不開的。
如果平時爸爸不護著媽媽,孩子又怎麼會心疼媽媽呢?
所以說,這一家人很幸福。
因為,一個家最好的風水,便是養出懂得心疼媽媽的孩子。
說到孩子心疼媽媽,有一個新聞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馬路上,一名孕婦突然肚子痛,十分痛苦地扶著肚子癱坐在路邊。
在孕婦不遠處,一個男孩不斷地張望,試圖攔車找人救自己的媽媽。
只是天晚了,車並沒有那麼多。
男孩一邊著急攔車,一邊時不時跑回來看自己的媽媽。
終於,一輛白色轎車路過,而小男孩接下來的舉動讓人淚目。
男孩衝著轎車的方向,直接跪了下去。
停下車的善良司機,衝上去扶住孩子,然後一邊讓孩子開車門,一邊去扶孩子的媽媽,載著二人去了醫院。
每個媽媽都想守護孩子平安,希望他一生快樂幸福。
可同樣的,孩子也想保護媽媽。
在那些懂得心疼媽媽的孩子心中,他也想成為媽媽的英雄!
寫到這裡,想起了我的大學同學阿琳。
去年一個城市的同學聚會,阿琳是帶著兒子來的。
在整個吃飯的過程中,我發現阿琳兒子對她的態度實在有些過分。
一個6歲的孩子,明明可以自己夾菜倒水,非要讓自己的媽媽動手。
「媽,你給我剝個蝦」
「媽,飲料都沒了,趕緊給我倒上啊」
...
一頓飯,我看阿琳沒怎麼吃,都在照顧兒子。
而她兒子吃得十分心安理得,來回指揮著自己的媽媽。
後來我和她聊天,聽她訴苦,我才明白這其中的緣由。
原來阿琳老公在家的態度也是衣來張手,飯來張口。
有時候還喜歡衝阿琳發脾氣,這一來二去,家裡的孩子也學會了。
父子二人對她的態度,幾乎是一模一樣。
「有時候,我感覺自己就是他們爺倆的保姆。」
說起自己的老公兒子,阿琳越說越無奈。
我看著那個大學時開朗大方的女孩,變得越來越滄桑,真的很心疼她。
畢淑敏在《家問》中曾說:
「在紛亂和醜惡的氣氛中成長的孩子,是偽劣家庭的痛苦產品。他們在家中最先看到並習慣的待人處世經驗,是破碎流離和粗暴殘酷。」
雖然每個家庭的生活方式不同,但是從孩子中就能看出來一個家幸福與否。
幸福的家庭,孩子都樂觀自信,懂得愛護他人。
而不幸福的家庭,孩子大多敏感脆弱,自私自利。
我們常說父母的言傳身教很重要。
可所謂的言傳身教,不僅僅是對外的舉止有度,還有在家時父母對彼此的態度。
要知道,父母間的相處模式,直接影響孩子父母的態度。
孩子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就會成長為什麼樣的人。
美國學者西奧多·馬丁·赫斯伯格說:
「作為父親,你能為你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愛他們的母親。」
爸爸愛媽媽,孩子耳濡目染,會學著爸爸去表達愛,懂得心疼父母。
楊絳和錢鍾書的感情,一直為人稱道。
哪怕生活中的一點小事,在他們二人那裡都充滿著甜蜜的味道。
他們夫妻二人在英國讀書的時候,錢鍾書為了照顧楊絳,錢鍾書會煮好雞蛋,烤好麵包,熱好牛奶之後再叫楊絳起床。
之後他將小餐桌支在床上,讓楊絳直接在床上就直接可以吃到早餐。
如此用心,以至於楊絳回憶起來說這是自己吃過最香的早飯。
而在他們之間彼此相關、彼此照顧的影響下,他們的女兒錢媛也十分愛自己的父母。
即使錢媛工作再忙,她也經常回家,為睡眠淺的媽媽縫製睡衣,為愛吃糖的爸爸剝好糖紙。
《禮記》說:「父子篤,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
孩子在充滿愛的家庭中長大,他對待他人必然也會像太陽一樣溫暖。
所以說,一個家最好的風水,是養出一個懂得心疼媽媽的孩子。
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爸爸媽媽愛孩子,孩子心疼爸爸媽媽,這才是一個溫暖的家!
父母對彼此的態度,藏著孩子的未來。
要想養出一個懂事有愛的孩子,父母給予孩子的家庭環境很重要。
武志紅老師曾說:
爸爸,媽媽和孩子其實是個情感的三角關係,爸爸和孩子、媽媽和孩子、爸爸和媽媽這三個關係同等重要。
一個家庭中,夫妻、親子間的關係都是和諧、有愛的,那麼對孩子來說將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
一個好的家庭關係,會讓孩子在其中感受愛、學會愛,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他也就自然而然地以愛待人。
所以,父母們,千萬不要忽視在家中相處帶給孩子的影響。
好好尊重彼此,愛護彼此,相信在愛的引導下,孩子一定會心中有光,成為一個善良溫暖的人。
本文為米小圈公眾號(ID:beimaogege)原創。作者圈媽,有一男寶和一女寶的二胎媽媽,用心用文字和大家分享海量育兒知識,解讀婚姻情感生活。陪伴千萬父母們和孩子的成長。授權請聯繫米小圈(ID:beimaog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