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爸媽媽又不偷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孩子的這句話讓爸媽落淚!

2021-01-18 網易

  

  近日,浙江寧波的一對父母從工地幹完活,穿著髒衣服去學校接孩子。夫妻倆擔心給孩子「丟臉」,沒想到孩子一句話讓他們淚目了↓↓↓

  

  這位媽媽表示,當天她和丈夫剛從工地幹完活,由於來不及換衣服,兩人身上都是灰塵。 他們有點擔心去學校後,會讓兒子「沒面子」,「怕其他小孩子笑話他」。

  

  沒想到兒子見到爸媽,了解到他們的顧慮後說:「這有什麼好笑話的,我的爸爸媽媽又不偷又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

  

  媽媽聽完兒子的話非常感動:「有點想哭,孩子還是非常體諒我們的!」

  小卓老師只想給這位小朋友豎起大拇指,狠狠地誇讚!

  孩子在成長中收穫的最大的財富,莫過於建立一個正確的三觀。

  

  

  正確的三觀可以讓孩子對這個世界,這個社會,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請輸入標題請輸

  之前,一段關於一個環衛工媽媽的採訪視頻在抖音上爆紅。媽媽一邊流淚一邊對記者說,女兒學校舉辦活動,剛好路過她掃地的地方。兩個同學嘲笑她的女兒:「你媽媽是個掃垃圾的!」

  

  女兒聽到後,霸氣回懟同學:「我媽媽不掃垃圾不掃街,你們能有這麼幹淨的路嗎?你媽媽還沒有資格來掃,人家還不要你媽來掃!」

  

  環衛工媽媽聽到這句話,深受感動。網友也紛紛評論:

  

  

  請輸入標題請輸

  無疑,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成功的,多么正的三觀!面對媽媽並不「體面」的工作和同學的嘲笑,孩子勇敢地站出來為媽媽撐腰,維護了自己和媽媽的尊嚴。

  

  這種正確的三觀從何而來?

  請輸入標題請輸

  天津地鐵車廂內,一男乘客肆意剝起大蒜,蒜皮撒了一地。一名身著校服的女孩默默蹲下,把地上的蒜皮都收在手中,帶出車廂。女孩說:「爸媽就是這麼教我的呀!」

  

  請輸入標題請輸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行為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去影響孩子。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而父母就像手握畫筆的人,孩子最終會變成什麼樣,都依賴於父母如何「動筆」。

  孩子看著大人說話,孩子學著大人的樣式長大,無論好壞,孩子都會照單全收。

  

  父母的三觀,從來都是一個家庭的三觀,它會彼此傳染,會對孩子言傳身教。

  沒有一生下來就懂禮義廉恥的孩子,也沒有天生就喜歡胡作非為的熊孩子。

  父母之於孩子的培養、孩子的教養就藏在一言一行中。

  

  

  一個家庭的三觀會影響孩子的成長,有可能會帶著孩子越來越好,也有可能會深深地傷害孩子,撕裂出無可挽回的鴻溝。

  請輸入標題請輸

  幾年前,在上海迪士尼遊樂園,一名年輕女子被一個8歲男孩不小心摸了屁股。女子說了男孩幾句,結果竟然遭到男孩身邊的三位家長圍攻辱罵,其中一人還把她推倒在地上猛打。

  

  不少網友表示,原本覺得男孩可能是無意碰到的,但是看了家長這樣囂張彪悍的姿態,覺得這樣的家長,可能真的會教出故意為之的熊孩子……

  請輸入標題請輸

  年初,柳州某小區,一個15歲的男孩,在疫情期間公然朝電梯門吐口水。當樓棟其它業主們得知此事後,強烈不滿,甚至有人提出報警。

  

  後來,迫於業主們的壓力,男孩的父母在群內發了道歉聲明。只不過,有一段話引起了網友們的極度不適:

  「希望大家原諒他吧,他還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何必為難他?你們實在氣,就叫警察把我們抓了。」

  請輸入標題請輸

  不久前,只是因為媽媽帶著自己上錯了地鐵,女兒便在大庭廣眾之下抬腳踹自己的母親。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孩子的戾氣之重,好像跟媽媽有深仇大恨似的。

  

  這時的媽媽身上背著書包,手裡還拎著東西,可憐了這位事事為女兒著想的母親,只是在一邊默默承受,無原則的忍讓,卻被女兒如此對待,不禁讓人心寒。

  ……

  這些例子中的孩子尚小,未能形成自己的思辨能力與邏輯體系,是父母的三觀,決定了孩子對世界的眼光,對人生的看法,對價值的衡量。

  父母的權威,更會讓孩子把他們的觀念,看成至高的意義、行動的指南。

  三觀不恰當的父母,容易讓孩子走上不適合的道路,反而把他們置於痛苦的境地。

  

  

  有個比喻特別好: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當複印件出問題的時候,根源應該從原件上找,而這個根源,就是父母的三觀。」

  

  一位網友分享過這樣一件小事:

  請輸入標題請輸

  過年期間,有兩個還在讀小學的小朋友,趁著沒人的時候,淘氣地把單元所有電梯的樓層全按了。

  後來被人發現就告訴了他們的父母,兩個小朋友被罰站在一樓電梯口向每個來乘坐電梯的鄰居道歉並說新年好。

  原本還因為孩子淘氣而不滿的鄰居,見狀也生不起氣了。

  孩子也通過這個事情,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對別人影響有多大,繼而以後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

  請輸入標題請輸

  

  很多時候,我們會氣憤熊孩子,但熊孩子背後父母的所作所為才是最關鍵的。

  孩子的是非觀,往往是源自父母的言傳身教。

  比如這個7歲的小男孩,騎車撞到了人卻匆匆逃跑了,他的爸爸就讓他手寫了道歉信,並且張貼在小區裡尋找那個被撞到的孩子——

  

  請輸入標題請輸

  衢州一個孩子在新華書店順走了四本漫畫書,第二天凌晨,書店還沒開門,家長就寫下道歉信和全部書款40元錢,從門縫裡塞進書店。

  紙條上寫著:

  你好!由於我教子無方,(兒子)在你店裡拿了四本(漫)畫書。貴店門沒開,本應本人帶上兒子親自來道歉,沒開門,我給你(把錢)放裡面。

  對不起。

  

  請輸入標題請輸

  這樣的父母,都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教給孩子正確的三觀。

  三觀不正的父母,遇事只知道推脫甩鍋,一味地用「孩子還小」來為他們失敗的教育打掩護;

  而三觀正的父母,在錯誤的最開始,就會身體力行地讓孩子意識到,自己錯在哪裡,正確改正的方法是什麼。

  有些錯誤可以用道歉來挽救,有些錯誤卻永遠無法彌補,但為人父母如果一味地用錯誤的教育方式,或者乾脆不去管理,就會對孩子造成永久的傷害。

  

  最好的教育,始於三觀,成於自然。

  古人云:遺子萬金不如教子一經。家族血脈的傳承,不是財富的傳承,也不是官職的傳承,而是文化與觀念的傳承。留下的財富再多也是會用盡的,只有人的三觀,可以潤澤久遠,世代綿延,陪伴孩子走完充實的一生。

  為孩子培養出正確的三觀,就是父母交給孩子一生的寶貴財富。

  來源 | 首都教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暖心|「我爸爸媽媽又不偷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
    暖心|「我爸爸媽媽又不偷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 2020-11-30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爸爸媽媽又不偷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我爸爸媽媽又不偷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談女士表示了解到他們的顧慮後說「這有什麼好笑話的我的爸爸媽媽又不偷又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談女士聽完兒子的話非常感動「有點想哭父母的付出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懂事的他們吐露心聲時總能讓人倍感溫暖↓↓↓「未來我也想成為和爸爸一樣偉大的人
  • 「我爸媽又不偷又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
    男孩父母都是工地的工人,因為當時孩子放學了,沒來得及換衣服,便髒兮兮地去接兒子,父親擔心這樣邋遢的形象會給兒子丟臉。 沒想到兒子來了這麼一句:「我爸媽又不偷又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 簡單的一句話,讓忐忑的老父親瞬間淚目。
  • 「我爸媽不偷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父母最大的福氣,是養出會愛的孩子
    起初,他們心裡還有點不安,因為沒來及換下髒衣服,身上都是灰塵,擔心兒子不自在,被同學笑話。「這有什麼好笑話的?我爸媽又不偷又不搶,有什麼好嫌棄!」央視主持人李梓萌稱讚道:良言一句三冬暖,而被這句話溫暖的又何止是他的父母。是啊,男孩的話就像陽光,溫暖了忐忑的父母,也溫暖了屏幕前你我的心。然而,更難得的是,男孩不因父母的穿著,能為他提供什麼樣的條件,純粹愛著父母的那顆心。
  • 我媽是商場銷售,怕被同學遇到丟臉:孩子嫌棄過你的職業嗎?
    假如你有一位農民工爸爸,你會嫌棄他嗎?你會在意父母的職業嗎?你的孩子嫌棄過你的職業或者打扮嗎?中國日報發起的投票顯示:有33%的人是在意父母的職業的,其中有將近3%的人因為父母的職業,讓自己感到自卑。媽媽是百貨公司的銷售員,怕被同學遇到感到丟臉,怎麼辦?父母是賣菜的,每當別人問我父母幹什麼的,就感覺很丟臉,雖然知道不對,但不知怎麼克服。
  • 爸爸媽媽給我的不少不多是什麼歌?李榮浩《爸爸媽媽》試聽入口
    相信很多小夥伴最近都有在都刷到很多視頻的背景音樂用的都是「爸爸媽媽給我的不少不多」這首歌,歌詞表現出來的東西是感謝父母這麼多年的付出,那麼這首歌的歌名是什麼呢?接下來就跟隨咖綠茵小編一起看一下《抖音》爸爸媽媽給我的不少不多歌曲介紹吧。
  • 爸媽不在家
    說來看什麼電影選擇什麼類型的電影,對我來說都沒有刻意的選擇和嗜好,想起和遇見,都是偶然的緣分。這世間情感,主僕之間,除了像許鞍華拍的長久陪伴、細水深流的桃姐情,《爸媽不在家》給了主僕情另外新的展示:萍水相逢,亦能生出動人溫情之花。這種萍水相逢的人生體驗,其實和我們遇見任何一個偶然闖入生活中的人一樣,短暫停留和相處,產生情感,卻又要離開而去。所以說相遇是最美的偶然。
  • 被孩子嫌棄是中年父母的宿命?做好這4點,安全度過
    「我爸爸媽媽又不偷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這句話近期在網絡上比較火,原因是這樣子的:浙江寧波的談女士和丈夫從工地幹完活,沒來得及換衣服,就穿著髒衣服去學校接孩子。夫妻倆擔心這樣的穿著會給孩子「丟臉」「怕其他小孩子笑話他」。
  • 爸媽隨口一說的這三句話,會讓自卑跟隨孩子一生,家長可別亂說!
    文|啞鈴媽媽言語的力量很強大,可以造就孩子,也可以摧毀孩子。許多孩子在長大後,依舊對爸媽在其兒時說過的某句話,念念不忘、記憶猶新。可見,爸媽的隨口一說,很有可能對孩子造成極大的影響。一旦爸媽說了一些,傷及孩子自尊心,或是什麼不該說的話,就會使孩子陷入思維誤區,影響孩子的情緒和想法,導致孩子遭受自卑和貧窮的困擾。因此,爸媽在跟孩子說話時,確實應該仔細衡量,有的話本就不該說。
  • 「你會嫌棄父母職業丟人嗎?」男孩一句話,全網淚目了……
    可當夫妻倆把顧慮告訴兒子時,男孩說了一句話,差點把父母感動到落淚: 「我爸爸媽媽又不偷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 央視新聞主播在評價這個事件時,說了一句話: 「良言一句三冬暖,而這句話溫暖的又何止他的父母。」 是啊,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又孝順,但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像這位小男孩一樣,能夠發自心底的尊重父母的職業,體諒父母的辛苦。
  • 「求求你,讓我去上學吧!」那些在家被爸媽嫌棄的孩子,太慘了!
    01在家被嫌棄的你就是一個木得感情的剩飯回收機器回家之前,你是公主回家之後,你就被打回原形了02但是要真的不回家,又要收到來自爸爸的花樣催促爸媽秒變戲精03有時候,也會出現一點點意外讓你感受一下媽媽的套路老媽:其實也不是非要你回來
  • 讓孩子做一個不偷東西的好孩子
    在孩子放假期間或者過星期天的時間 我都會帶著孩子去媽媽家裡玩,因為媽媽家裡有兩個外甥在家,而外甥的年齡和我家大寶的年齡是相差幾個月而已,所以他們有共同的語言和共同的愛好,總是玩的特別熱鬧,因此去媽媽家的時間真的是特別頻繁。孩子們在一起玩 當然離不開玩具 這樣的好寶貝了。
  • 爸爸回家抱老婆,4歲女兒被打入「冷宮」,踢翻行李箱表示不好惹
    常聽人說「爸爸愛媽媽」,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和教育。可有時候父母感情太好,對孩子也是不小的煩惱。最近,網上有個4歲女孩就因「吃醋」上了熱搜。因為工作原因,女孩爸爸出差在外已經很久沒回家,每天女孩都和媽媽相依為命。
  • 爸爸出軌後,我和媽媽到底經歷了什麼?特別想告訴你們
    餐桌上,放著她給我買的新手機。 已經有好幾年不給我夾菜的媽媽,那天全程給我夾菜。 從初中開始就告訴我要注意身材的她,居然說出了:「多吃點,別總想著減肥,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吃完飯,她跟我搶著刷碗。 我洗完澡,吹頭髮的功夫,她又搶著把衛生間收拾妥當。
  • 4歲男孩嫌棄爸爸醜:父母讀懂孩子話語背後的潛臺詞了嗎?
    奧地利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說,我想像不出還有什麼,比父親的保護更讓一個孩子渴求得強烈。爸爸原本是孩子成長的保護傘,但是如果被孩子各種嫌棄,就真的需要反思,是不是爸爸的哪些地方做得不到位了!爸爸終於承認是他追的媽媽,這讓譚論內心的心結終於打開了,因為媽媽工作忙,平時都是爸爸照顧他,但是不喜歡爸爸在背後說媽媽的壞話。譚論才會用爸爸長得醜的這點,想要爸爸承認媽媽並不比爸爸差,不僅維護了媽媽,還讓父子之間的隔閡一掃而光。別以為孩子天真單純,其實他們才是曲裡拐彎說話的高手,表面上吐槽爸爸,其實是希望爸爸改掉不好的行為和習慣。
  • 我有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媽媽啊
    至於我老爸,他自然是不願意我開學哈哈哈,因為我可以隨他使喚~(被爸媽使喚我也願意嘿嘿嘿)一周前的周末天氣正好,加上我們這兒的疫情也連續一周零增長了,所以我們一家三口去家附近的森林公園踏青郊遊了。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們一起爬山頂的那座九層的塔,和爸爸媽媽一層一層慢慢爬慢慢看,每一層的風景不一樣。
  • 像鼠像豬像老虎,一年級孩子給爸爸畫像,媽媽評語:形象生動
    然後大老虎就撲過去,兩人「廝打」在沙發上,「我家兩兒童的常態……」朋友圈裡家長的點評也蠻可愛,比如孩子畫中那個「像老鼠一樣偷媽媽東西」的爸爸,莫非是偷媽媽的面膜用嗎?沒想到這其實是一起大吃貨和小吃貨的爭端。小姑娘說,爸爸「偷」的,其實是媽媽的薯片零食。但據孩子媽媽介紹,歸根到底,其實娃是想說爸爸一直偷搶她的巧克力、蛋糕。對於搶奪偷取吃食這件事,小姑娘很是憤憤不平,出於「私人恩怨」,孩子故意把這事按在媽媽頭上。因為孩子們的畫全都帶回家給爸媽看了,所以爸爸也都看到了孩子們的大作。
  • 口述 | 爸爸出軌後,我和媽媽到底經歷了什麼?特別想告訴你們
    餐桌上,放著她給我買的新手機。 已經有好幾年不給我夾菜的媽媽,那天全程給我夾菜。 從初中開始就告訴我要注意身材的她,居然說出了:「多吃點,別總想著減肥,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吃完飯,她跟我搶著刷碗。 我洗完澡,吹頭髮的功夫,她又搶著把衛生間收拾妥當。
  • 爸爸和媽媽育兒觀念不一致,最大的受害者是孩子
    父母之間心照不宣的配合,在孩子的眼中卻是他們相互不配合,父親和母親的立場不一致,讓他們總以為媽媽更愛自己一些,爸爸是一個沒有情感的人。」就像我的小侄子,爸爸媽媽對待他的態度截然相反,他幾乎感受不到爸爸的愛,父子間的裂痕越來越深。
  • 為什麼孩子只愛媽媽,不喜歡爸爸?這三點值得爸爸反思
    抖音上的一個孩子把爸爸氣得哭笑不得!這孩子每天放學回到家,一進門就開始大喊:媽媽,媽媽……,坐在沙發上的爸爸直接被他當作了空氣。一次,爸爸實在忍不住:嘿,嘿,嘿,嘿,你沒有看見我嗎?孩子:看見了呀!爸爸:你能不能叫一下「爸爸」嘛,每次放學回來就知道叫「媽媽」,你當我是空氣啊!孩子:明天先吧!